據《參考消息》1月8日報道,【德國《時代》周報網站1月6日報道】題:“基地”組織全線擴張“基地”組織在中東很久沒有這么強大了。而且沒有一個受影響的國家有能力遏阻這一恐怖網絡組織蓬勃發展。
在伊拉克,打著“基地”組織旗號的極端分子目前實際上控制著該國西部安巴爾省的全境,這些人在費盧杰宣布建立伊斯蘭酋長國。而他們的這一突然行動只不過是中東極端圣戰者一連串驚人的軍事行動中最新的一場。
不論在伊拉克、敘利亞還是也門---這些圣戰者以每一場勝利證明,他們同正規軍的特種部隊一樣,有能力實施具有戰略復雜性的軍事行動。美國國務卿克里上周末說,與“基地”組織結盟的戰士變成了“整個地區最危險的角色”。華盛頓布魯金斯學會分析師布魯斯·賴德爾已經談及“‘基地’組織3.0”。在他看來,這一恐怖組織及其極端意識形態目前在中東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繁榮。他說,“‘基地’組織3.0”比其前身散播更廣,且更分散化。
在伊拉克的鄰國敘利亞,伊拉克的圣戰戰士目前在第一線參與反對巴沙爾政權的戰斗,他們招募的很多新兵過了一段時間就帶著精良的武器和戰斗經驗回到伊拉克,在那里繼續殺戮。
也門的恐怖組織分支也同樣強大,該組織自稱阿拉伯半島基地組織。不單伊拉克、敘利亞和也門,連黎巴嫩、蘇丹、利比亞和埃及也都面臨內部秩序的崩潰。埃及在圣誕節前經歷了多年來首次大規模炸彈襲擊。與“基地”組織關系密切的活躍于西奈半島的耶路撒冷支持者組織宣布對此負責。作為反應,軍方任命的臨時政府將整個穆斯林兄弟會宣布為恐怖組織,而這有可能將穆兄會的很多支持者趕到地下,并使之極端化。
美國和歐洲都無意插手這一混亂局面---尤其是在伊拉克。
【美國《紐約時報》1月6日報道】過去兩個星期席卷伊拉克、黎巴嫩和敘利亞的流血沖突暴露出了一種造成不穩定的新形勢:在美國勢力撤離后的中東,沒有哪個調停者有足夠的力量或意愿,來遏制該地區的宗派仇恨。
在這種真空之中,狂熱的伊斯蘭派打著“基地”組織的旗號,在伊拉克和敘利亞肆意發展,與此同時,兩國內部的沖突助長著彼此聲勢,催生了更加頑固的激進勢力。而在這背后,很大程度上是兩個石油大國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之間的斗爭。兩方聲稱自己分別代表著伊斯蘭教的什葉派和遜尼派,兩國統治者都采取了加劇宗派對立的策略。
黎巴嫩評論家埃利亞斯·扈利說:“這里沒有了西方勢力,我們現在處于兩個地區大國沙特和伊朗的掌控中,兩國都很狂熱。我不知道它們如何才能達成和解。”
而造成這一整片混亂局面的共同因素,在于忠于部族或宗派的原始沖動越來越明顯。外國勢力將自己的政治意圖強加給這個地區,而阿拉伯國家的獨裁者也奉行著警察國家的策略,因而這里的不同群體從來沒有機會化解長期以來不斷醞釀的仇恨。但是這些在和平時期很大程度上屬于良性的分歧,自1979年伊朗革命爆發以來,其破壞性就日益惡化。近年來發生的事件又加快了這一趨勢---外國入侵和阿拉伯世界最近的一波革命削弱了政府的力量,模糊了國家邊界,而民眾也開始轉向形式更為古老的忠誠來尋求安全。
阿拉伯領導人開始按照宗派和其著眼的利益劃分陣營,更積極地填補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離開后留下的權力真空。
伊朗和沙特均加大力度武裝和招募人員參與到敘利亞內戰之中,兩國的高級官員將這描述為一場事關生死存亡的斗爭。來自埃及、利比亞、突尼斯、沙特阿拉伯和其他國家的遜尼派穆斯林加入了反叛武裝,其中許多人都是和“基地”組織的分支共同戰斗的。而來自巴林、黎巴嫩、也門,甚至是非洲的什葉派都在和親政府民兵組織共同戰斗,他們擔心若敘利亞總統巴沙爾被打敗,其他各地的什葉派教友也會陷入危險。
伊拉克總理馬利基已經開始了一項打擊遜尼派政治人物的激進運動,激怒了伊拉克少數派遜尼派。這些引發宗派紛爭的政策以及美國軍隊的缺位,都給伊拉克的“基地”組織---一個本已成強弩之末的地區性遜尼派叛亂組織---提供了絕佳機會。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