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敘利亞就前一天發(fā)生在該國境內的兩名西方記者遇襲身亡一事與西方發(fā)生論戰(zhàn);同時,由西方國家和一些阿拉伯國家主導的“敘利亞之友”會議計劃于24日舉行,俄羅斯等國已表示不參加。
敘利亞外交部23日發(fā)表聲明,呼吁在敘利亞采訪的外國記者遵守當?shù)胤ㄒ?guī),避免在未獲許可的情況下赴騷亂地區(qū)采訪。聲明說,敘政府將向遵守敘新聞法規(guī)的外國記者提供便利和保護,敘新聞部在過去兩個月間向200余家媒體的記者發(fā)放了許可證。聲明同時駁斥了敘政府應為死難記者負責的說法。
敘利亞政府軍23日在霍姆斯、伊德利卜、哈馬等地與反政府武裝激戰(zhàn),安全部隊在霍姆斯遭受路邊炸彈襲擊,造成1死3傷。此前,據敘人權組織稱,2名西方記者22日遇襲身亡。西方國家的政府和輿論為此指責敘政府的行為“不可接受”。
以前鮮見示威游行的首都大馬士革近一周來也多次爆發(fā)抗議集會。示威民眾與安全部隊發(fā)生沖突。據知情者透露,示威民眾本已與安全部門達成協(xié)議,游行時不能有過激行為,但有人故意在集會中打出反政府旗幟,并攻擊安全人員。
敘利亞政府在緊鑼密鼓地準備即將于本月26日開始的新憲法草案公投。大馬士革市中心出現(xiàn)了許多身著敘利亞國旗顏色服裝的志愿者,向路人散發(fā)新憲法草案手冊,號召大家積極參加公投。敘內政部也出臺一系列措施以保障公投安全順利進行。
敘國內反對黨“變革和解放人民陣線”21日晚則在人民議會前靜坐示威,抗議新憲法草案中“總統(tǒng)只能由伊斯蘭教徒擔任”的條款。分析人士指出,敘政府的諸多改革措施力度頗大,但大部分反對派根本不認同由巴沙爾所主導的改革,“全國對話”前景不甚樂觀。
“敘利亞之友”會議24日將在突尼斯召開,敘官方媒體都在顯著位置刊登俄羅斯與黎巴嫩不會參會的消息。敘通社援引巴勒斯坦政治學者阿迪爾·撒馬爾的話稱,“敘利亞之友”會議將進一步明確對敘利亞反對派的資助和武裝,但不會起到任何作用,因為他們能做的都已經做了。曾參加阿盟赴敘觀察團行動的突尼斯官員艾哈邁德·麥納伊則表示,所謂“敘利亞之友”會議完全是“敘利亞之敵”所組織,圖謀進一步支持反對派武裝,破壞敘利亞的安全與穩(wěn)定。
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加季洛夫22日在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俄反對繞開敘利亞當局商討如何解決敘利亞危機。他稱,據俄了解,敘政府沒有受邀出席“敘利亞之友”,而該會議24日舉行前,部分西方國家和阿拉伯國家還會舉行一個小范圍的會議“定調”,俄認為,這種做法無法接受。他還要求外部勢力停止向敘反對派提供武器。
卡塔爾《旗幟報》23日報道稱,“敘利亞之友”會議旨在喚醒阿拉伯方案,為敘利亞問題找出政治解決的出口。但是,約旦《憲章報》23日的評論文章強調指出,“敘利亞之友”會議不可能取得具體成果,因為各方矛盾和分歧比較嚴重,尤其是俄羅斯、中國都沒有與會。
“中東在線”網站則認為,“敘利亞之友”會議將會為下一步如何應對敘利亞問題“定下某種基調”,由于參加的國家和國際組織有70多個,且多是西方和阿拉伯國家,所以,討論向敘利亞反對派提供支援,甚至討論是否武裝反對派等,將是會議的一個重要議題。有媒體分析說,這次會議將會為軍事干預敘利亞問題“吹響集結號”,雖然有點離譜,但也并非完全是“空穴來風”。
本報北京2月23日電外交部發(fā)言人洪磊23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中方對24日在突尼斯舉行的“敘利亞之友”會議的目的、作用和機制等尚需作進一步了解和研究,也不了解會議的籌備情況,難以出席此次會議。
洪磊說,中國是敘利亞和阿拉伯人民的朋友,長期以來一直支持阿拉伯人民的正義事業(yè)。中方支持一切有助于和平、妥善解決敘問題的努力,愿與有關各方一道為此發(fā)揮積極和建設性作用。同時,中方認為國際社會在敘問題上的行動應有助于緩解敘緊張局勢,有助于推動政治對話、化解分歧,有助于維護中東地區(qū)的和平與穩(wěn)定。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