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88:中美關系的未來:“和”還是“戰”?
中國人總愛說:新年新氣象。2012年新年伊始,全球戰略領域果真出現了重大的新氣象:1月5日,美國公布了新軍事戰略,在這個題為《維持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21世紀國防的優先任務》的戰略文件中,美國向全世界明確宣告,今后美國全球戰略的重點放在亞太,其戰略假想和戰爭準備是“1+”,也就是說,美國準備集中力量在亞太打一場大規模的戰爭。雖然該文件并沒有具體點名,但對象是誰,婦孺皆知。
公布這樣的文件,著實聳人聽聞,這無疑于拔出一把明晃晃的殺人利劍直指中國,
果然,這個戰略文件一經公布,全球戰略領域就如燒開了熱鍋,從太平洋沿岸到大西洋周邊,從安第斯高原到非洲大陸,莫不眾口粥粥、議論蜂起,無不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高度關注這一重大的變化給全球戰略格局帶來的沖擊及產生的影響?! ?/p>
中國對此可以無動于衷嗎?
中國已經被押上了美國全球戰略的刑場,行刑在即。全世界都瞪大眼睛觀察中國的反應,裝作沒有這回事總是不成的。坦率地說,成為全球霸權劍鋒所指、矛頭所向的頭號對象,這絕不是一件輕松好玩的事情。須知,美國是一個殺戮成性的霸權國家,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它已經發動了多場大規模的戰爭,顛覆了眾多的國家和政權,凡是被美國所“民主”了的“解放”了的國家,無不遭受陷入代價慘痛的水深火熱之中。現在,美國把下一場戰爭的目標瞄準了中國,在這種情形下,所有關心中國命運和人民福祉的人,完全有理由質問:中國能夠避免與美國的戰爭嗎?中美關系的未來究竟是“和”還是“戰”呢?
這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也是一個極其重大的戰略問題?! ?/p>
一、中國社會的反應
對于這樣一個重大的戰略問題,不同的中國人對此有不同的立場?! ?/p>
第一種立場:美國新軍事戰略與中國無關?! ?/p>
持這種立場的人聲稱,美國是迄今為止最好的霸權,中國無需擔心美國的戰略圖謀。為此,他們提出了兩個重要的建議:
一是不必將美國新軍事戰略當作一回事?! ?/p>
提出這個建議的人說,比之于其他的列強而言,美國并不是很壞,沒有像歷史上那些海盜般列強那樣侵略壓榨中國,為此,還舉出了美國建設清華大學、主張對中國“門戶開放”等例子,以證明歷史上美國就與眾不同,并解釋說,“美國人來華求的是貿易收益”,“美國的事情就是做生意”,“只要有利于做生意,美國什么事都會干,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只是為了看上去高尚而已?!币虼?,“中國不必過分在意美國的戰略調整,更無需擔心美國可能的戰略圖謀”,全把美國新公布軍事戰略當作子虛烏有就是了。這個建議,見之于2012年1月17日《環球時報》《美國沒有其他列強壞是事實》一文?! ?/p>
二是對此應該保持淡定?! ?/p>
提出這個意見的人認為,雖然中國已被美國揪出來示眾,雖然美國已經對中國亮劍,但中國還是不要因此就有情緒,就有所激動,為什么呢?北京一所著名大學的一個著名院長對此解釋了,他說,“報告代表的是五角大樓當下對外部安全形勢的判斷。這是個例行公事,只代表國防部一個部門的觀點,不能看成是美國整體的看法”。既然這只是美國國防部的例行公事,只是一個部門的觀點,不代表美國的“整體的看法”,中國如果因此出了情緒,有所激動,那豈不是小題大做、不知好歹了嗎?于是就該一“淡”二“定”了:所謂“淡”者,大概是沒有情緒上升的意思,因為如果有情緒了,臉上的顏色就不淡然了,所以這個“淡”指的是心思,是思想;所謂“定”者,就是不要有什么動作的意思,指的是行為。所以“淡定”的意義,就是要從思想到行動都不要有什么異樣。這個重要的建議,見諸于2012年1月6日《環球時報》《美國新軍事戰略瞄準中國》的綜合報道?! ?/p>
第二種立場:中美之間有競爭但沒有對抗?! ?/p>
持這種立場的人承認美國正在構筑針對中國的密不透風的戰略包圍網,也看到了美國正把無數高精尖的武器瞄準中國,也知道美國正在全球范圍內千方百計地遏制打壓中國,這些事實他們都承認,但是他們堅持認為:
第一,這不是戰略對抗而是政治競爭,并且還是大國關系的常態。
他們說, “大國之間在地緣政治上發生競爭是國際關系常態。但地緣政治競爭并不能隨意上升為地緣政治對抗,這是兩種性質的概念”,他們認為,中美之間無法形成地緣政治對抗,“國際關系無論從歷史到現實,地緣政治對抗都是只有在同盟重組和集團化的地緣政治分裂的前提下才可能出現。在中國有能力組建大規模的‘同盟體系’之前,中美只有低烈度的競爭,而不可能有對抗。”因為中美之間目前只能有“低烈度的競爭”,而“地緣政治競爭”又是“大國關系的常態”,那么美國公布新軍事戰略根本也就不值得大驚小怪了。這種觀點,見之于2012年1月13日《環球時報》《中美會進入地緣政治對抗嗎》一文。
第二,中美關系仍然要實現健康穩定的發展。
美國新軍事戰略公布以后,主流輿論看起來有點不太好意思再強調中美兩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風雨同舟”、“殊途同歸”的親密關系了,因為這種情形下再訴說這樣膩味的情調,怎么說都有點不合時宜。但是,這并沒有影響中國主流輿論對中美關系未來的信心與樂觀。據報道,美國新軍事戰略文件公布后不久,中美兩國舉行了“二軌會談”,會談中,中方再次明確表示,將致力于推動中美兩國關系“健康穩定發展”。這大概就是中國主流輿論對美國新軍事戰略的直接回應?! ?/p>
顯然,如果從上述表現出發進行評估的話,那么可以說,中國主流社會的確沒有把美國這一重大的戰略調整“當作一回事”,也確實對此表現出了相當的“淡定”,讓人看不出有美國新軍事戰略沖擊和影響的蛛絲馬跡。
第三種立場:戰略對抗不可避免,且只能愈演愈烈?! ?/p>
堅持這樣立場的人們認為,中美兩國的戰略對抗已愈演愈烈,所謂的美國新軍事戰略,不過是這種對抗進一步向縱深發展的一個標志性事件。提出這種觀點主要有二個理由:
其一,戰略對抗是中美關系的常態?! ?/p>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始,中美兩國在大部分時間里都處在嚴重的戰略對抗之中,中國始終都是美國軍事戰略的主要對手。對抗最嚴重的時候兵戎相見,大戰三年,此后也曾數次走到戰爭邊緣。兩國在冷戰后期也曾有過暫短的合作,但這樣的合作不過好似北極圈內凍土,冰釋開化的只是淺層的部分,在有限的合作中,美國根本沒有松懈對中國的高度防范與嚴密戒備,兩國互相利用的合作注定是曇花一現。冷戰結束后,中美兩國之間發生了密切的經濟貿易關系,但是,這并有影響中美關系的基本取向,更沒有改變中美關系的本質屬性。所以,無論是冷戰時期的“兩個半戰爭”理論還是冷戰后的“兩場戰爭”設想,中國都是其中的主要對象,現在所謂的“1+”戰略,不過目標更加集中、中國更加突出了而已。
其二,假想敵關系必然是戰略對抗關系,這是大國關系的常識?! ?/p>
研究國際關系的“專家”、“學者”動輒就拿一些拗口的國際關系術語來忽悠,什么“地緣政治”,什么“同盟重組”之類,很是言之鑿鑿、學問甚深的樣子。但是,歷史常識告訴我們,如果一個國家把另一個國當作假想敵,那么這兩個國家之間事實上就構成了戰略對抗關系,英國與德國之間、德國與法國之間、俄國與日本之間、日本與美國之間,等等,概莫如此,這是大國關系的常態。假想敵并不是一個空洞的概念,在這一概念下,舉凡國家的經濟建設、發展布局、武器裝備、科研開發、軍事訓練、作戰預案、外交關系直至所有戰略謀劃,都是圍繞假想敵而展開的,而彼此之間的隱秘戰更是暗流涌動,都時刻為可能到來戰爭做準備,時刻為贏得戰爭的勝利而努力。舉例來說,以中國為作戰對象,美國三軍的訓練靶標就是中國,演習沙盤上所標定的就是中國的城市、工廠和軍事設施,美軍上下正日日夜夜為打擊和摧毀中國而吃苦流汗。這樣的一種關系,必然要構成嚴峻的戰略對抗關系,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還從來沒有出現其它例外。
三種立場,三個觀點,清楚明白,但到底哪個立場符合實際呢?站在中國人民的角度上,到底哪種立場是正確的立場呢?
我們說,第一種立場代表了中國國際關系領域主流“專家”、“學者”的思想傾向,也體現了他們的“學術”研究水平,但其實不值一駁。他們建議中國對美國的戰略調整不要在乎,對美國的戰略圖謀無需擔心,這話誰信呢?恐怕連他們自己都不會相信。在當今世界上,人們盡管可以對其他國家的舉動不聞不問,但有哪個國家敢把美國的動向不看在眼里、不放在心上呢?又有哪個國家敢不小心地應對美國的叫板叫陣呢?難道美國的戰爭威懾是一句空話嗎?難道美國的航母編隊是出來兜風逛景的嗎?就算我們中國主流的“專家”、“學者”,又有哪一個不是對美國的行動積極響應配合,又誰敢對美國眼色和臉色不聞不問、無動于衷呢?讓中國不當一回事,不在乎,淡定云云,無非是讓中國做戰略上的大鴕鳥、大烏龜而已,但裝作不知道又能管什么用呢?該發生發展的,還是要發生發展的?! ?/p>
至于有人解釋說,這個新軍事戰略只是五角大樓例行公事,不是美國整體的看法,這大概在說混話,美國的軍事戰略歷來是五角大樓草擬美國總統拍板定調,此次也不例外。對于這個說法,我們只能說中國的一些“專家”、“學者”已經墮落到瞪著眼睛說瞎話的地步了。
第二種立場可以說是一種良好愿望,同時也可以說是一個幻想,這個幻想就是,隨著全球化國際化的發展,中美之間的聯系將越來越緊密,相互依存的關系越來越明顯,最后一起到達大同和諧的理想彼岸。
正是基于這樣一種堅定的戰略信仰,所以堅持這種立場的人才堅信,無論美國對中國進行怎樣的圍剿,也無論美國開發多少尖端武器瞄準中國,更不論美國開過來多少軍艦壓迫中國,中美關系穩定健康發展的大局都不會受到影響,這種堅信,與其說是有什么理論根據,還不如說是出于一種宗教式的虔誠更為恰當?! ?/p>
但實際的情況是,中美關系現在既不健康也不穩定。且不說美國如何在最中國周邊構筑戰略包圍網,也不說美國如何挑撥周邊國家與中國的關系,僅僅說美國已經無數次對中國揮舞貿易制裁的大棒,已經無理地壓迫人民幣升值,這樣的關系能稱得上是健康的關系嗎?美國還不斷向臺灣出售武器,不斷挑動支持中國的分離分裂勢力,這樣的關系還更夠稱得上是穩定發展的嗎?
所以,我們說,無論從哪種利益哪個角度出發,第二種立場也是站不住腳的,雖然暫時還沒有完全破產,但已經越來越接近于破產,距離最后徹底破產的那一天已經指日可待?! ?/p>
第三種立場是符合實際的正確立場。中美戰略對抗現在已經成為世界戰略的主旋律,已經成為美國維護全球霸權的主打品牌,使美國今后一個時期要傾其主要力量完成的一個戰略產品。鑒于美國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中美關系的主導權基本上掌握在美國手里,接下來我們不妨對于美國的此種戰略決策作一點粗淺的分析?! ?/p>
二、美國的決策與企圖
新軍事戰略是美國最新戰略決策,代表著美國的國家意識,具有如下重要特征:
其一:長期準備、一朝定案?! ?/p>
霸權的基本特征是與人為敵而不是與人為善,戰爭是帝國的本質屬性,戰略假想敵成為霸權須臾難離的“終身伴侶”。冷戰結束以來,美國一直尋找繼前蘇聯后全球霸權的下一個對手,這期間經歷了一些猶豫、徘徊。但近十年以來,美國的戰略醞釀和戰略準備越來越多地瞄準上中國,中國在美國的戰略運籌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包括思想、輿論和戰略技術上的準備(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參閱筆者文章《霸權“重返亞洲”,中美鹿死誰手》),如集權國家、中國威脅論、濱海戰斗艦、TMD、NMD等等。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發展到今天最后把中國定位成美國全球戰略的最大假想敵,是長期醞釀積累的結果。一個突出的例證是,前些日子有報道說,前美國副國務卿斯坦伯格坦然承認,“重返亞洲戰略”就是長期醞釀的結果。這大概也符合一般規律,即:任何重大戰略決策都不可能是即興之作,都必須經過反復醞釀和充分的論證,都必須做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中國“專家”、“學者”多次嚷嚷什么這不過是“例行公事”云云,說得輕一點,這是不知天多高地多厚,說得重一點,如此厚顏無恥地蒙騙,只能讓人覺得居心險惡。
其二,維護霸權,中國首選?! ?/p>
準確判定國家軍事戰略的主要目標,一個根本的前提是要準確定位誰是真正的敵人,這是戰略領域的頭等大事,事關國家之興亡與事業的成敗,容不得半點疏忽。從來沒有哪個國家選錯了對手卻照樣順利發展的,也從來沒有哪個國家因為搞不清對手是誰而過得舒心快樂。相反,無論是搞不清對手還是選錯了對頭,其結果都將是災難性的。對于美國這樣一個空前的世界霸權來說,明確國家軍事戰略的首要目標,是維護霸權統治的關鍵,事關美利堅的命運和霸權的前途?! ?/p>
那么,誰是“美國第一”直接而現實的威脅呢?
中國是當今世界發展最快的大國,中國的經濟增長已經很現實地威脅到美國的經濟地位,筆者在《美國的世界霸權將怎樣走向衰落》一文中曾經說到,遏制發展,是維護霸權的第一要義。遏制的焦點,必然要集中在迅速發展的新生力量身上。千方百計地遏制可能趕上或者即將趕上來的國家,是霸權國家的一貫做法,當年的大英帝國是這樣做的,冷戰時期美國是這樣做的,今天美國也必定還要這樣做,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環顧當今世界,能成為霸權主要戰略對手的新生力量,必然是中國,也只能是中國。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美國確定中國為頭號戰略目標,這個戰略判斷還是十分準確恰當的?! ?/p>
事實上,早在這個新軍事戰略出臺之前,美國就已基本確定把中國當成主要的戰略對手,美國總統奧巴馬前后兩次高呼:美國決不做第二。這已經等于是向中國擲下了戰表?! ?/p>
其三、武力至上,揚長避短?! ?/p>
戰爭是鞏固霸權的核心手段,時刻準備戰爭,時刻準備對別人發動戰爭,這是霸權的本質屬性。但一般來說,在經濟優勢占明顯的時候,美國更愿意使用經濟手段鞏固其霸權,正如美國一個著名的戰略家所言,美元是美國的第一道防線。但是,今非昔比,霸權的經濟優勢如今已岌岌可危,美元已經靠不住了,在經濟上已經有被中國超越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下,霸權自然要祭出自己的法寶,要依靠自己最信任、最拿手的把戲了,這個把戲當然就是戰爭與戰爭威懾?! ?/p>
所以審時度勢之后,武力至上,戰爭第一,就成了霸權帝國戰略策略優化選擇的必然結果。以戰爭和戰爭威懾手段對付中國,能夠充分發揮美國的戰略優勢,能夠起到以武力之長補經濟之短的戰略功效。只要美國牢牢把握軍事戰略優勢,霸權統治及霸權的全球秩序就不會發生動蕩,美國同中國的戰略對抗就能立于不敗之地?! ?/p>
美國的戰略籌謀歷來都是較高水平的。仔細研究一下美國的新軍事戰略就可以發現,這個戰略不但在綜合戰略層面上揚長避短,就是在軍事層面本身也在揚長避短。眾所周知,在傳統的地面武裝力量上,中國有相當的優勢,就算是強大的美國,也不敢妄言必勝。但在??仗旄呖萍嘉溲b力量方面,美國則擁有無可爭辯的整體優勢。美國的新軍事戰略就是著眼于充分發揮美國的海空天優勢,以“空海一體戰”對付中國,集中優勢于主要方向,充分貫徹以已之長,擊敵之短的戰略原則。至于地面力量,則隱含著盡量動員利用印度、南朝鮮甚至日本等國的企圖?! ?/p>
其四、多管齊下、立足長遠?! ?/p>
有句俗話說得好,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西方的語境下的表述是,不能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生活經驗是這樣,戰略原則也是這樣。雖然美國的國家戰略歷來以軍事戰略為核心,但在具體的運用上,也從來都是多管齊下、綜合運用的。對付前蘇聯時是這樣,與中國的戰略較量也不例外,以軍事手段為主,同時還注重發揮經濟、政治、文化、外交等各種戰略手段的作用。所以,在經濟上,美國今后將更加瘋狂地同中國打貿易戰,除了眾所周知的人民幣匯率、貿易保護主義之外,美國還將大力經營TPP,擠壓中國的國際貿易空間;在地緣政治上,美國提出了“重返亞洲”戰略,在亞太地區全力構筑針對中國的戰略聯盟,打造密不透風的地緣戰略包圍網;在政治上,繼續支持鼓勵中國的分離分裂勢力,繼續用民主、人權等傳統武器敲打中國;在文化上,用全球化、一體化對抗中國的民族復興,用普世價值對付中國價值等等,在廣度與深度兩個方向,不斷深化中美戰略較量的內涵與品質?! ?/p>
做到這一點,中美戰略對抗就已經超越了中美兩國的意義,這個對抗將因此不僅僅是中美兩國的對抗,更將上升成為兩種制度、兩個體系、兩套模式的對抗,上升成為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爭的對抗,上升成為世界以亞洲為中心還是以西方為中心的較量。只要達到這樣的高度,美國的戰略就有了神圣的包裝,因為這樣,美國所拯救的就不僅僅是美國自己了,也不僅僅是美國的霸權,看起來更是像在拯救資本主義,在拯救人類“自由”,在拯救整個西方。這樣一來,美國就重又披上道德的外衣,重占道德的高地,就又一次成為西方的救世主?! ?/p>
所以,這個時候公布新軍事戰略報告,既不是什么“例行公事”,也不是某人為了大選,更不簡單是為了應對經濟與金融危機,乃是在站在整個西方世界的高度,從霸權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大計出發而下定的決心。這將成為一個極其重大的歷史事件,將在世界戰略史上占有相當重要的篇幅?! ?/p>
鑒于美國新軍事戰略如此嚴重的內涵,那么我們完全可以據此判定:這場由美國掀起的中美戰略對抗,道路將極其漫長,過程將非常兇險,其激烈程度與戰略價值將超過當年的美蘇冷戰,達到一個新的歷史高度。
由此我們可以歸納出這個新軍事戰略所貫徹的戰略企圖。
美國掀起中美戰略對抗的目的是什么呢?
有人說,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 ?/p>
這話正確,但太過原則,也太籠統了。如果有可能,美國當然愿意像占領伊拉克、阿富汗那樣占領中國,當年的日本就曾這樣嘗試過。但以中國之大,中華民族之頑強,過去的老列強們100多年的努力最后都失敗了,今天的美國又豈敢直接下手?所以盡管美國也很愿意像占領伊拉克、阿富汗那樣占領中國,但至少目前還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謂挾泰山以超東海,非不為也,是不能也。盡管他們的吹鼓手們一直在鼓吹什么“中國即將崩潰”,但實際上,美國的戰略策劃者是不敢做這樣美夢的,他們不能指望短期之內中國就四分五裂,像前蘇聯那樣一朝崩潰,混亂不堪,他們必須立足在中國越來越強大這樣一個理性的前提下自己的進行戰略策劃?! ?/p>
有人說,這是為了阻止中國的擴張。
這完全是美國方面大肆宣的論調,但事實上恐怕連美國的戰略指導者自己都不相信這一點。因為迄今為止,中國只不過是堅持不放棄臺灣,堅持南海諸島、釣魚島是固有的領土而已,這也叫做擴張嗎?中國連一個海外軍事基地都沒有,沒有占領別人一寸領土,沒有在任何國家駐扎武裝力量,世界上還有這樣的擴張嗎?所謂的中國擴張不過是美國的借口,這樣的借口,同“九一八事件”、“盧溝橋事件”在本質屬性上沒有什么區別?! ?/p>
我們認為,美國新軍事戰略的目的,就是要壓制、剝奪中國作為一個戰略大國的核心能力,只要中國不具備戰略大國的核心能力,那么中國這個大國就是徒有其表而無其實,就不夠稱霸權的威脅?! ?/p>
這個總目的可以分解成如下幾個具體的層面:
第一,壓制中國擴展戰略空間和安全邊界的努力,確保中國隨時暴露在美國直接的軍事打擊之下?! ?/p>
隨著中國國防力量的增強,一個合理的邏輯是中國的安全邊界必定有所拓展,這完全符合人類社會的戰略倫理。但是美國不允許中國實現這樣的轉變。因此,美國正策劃在太空打擊中國,已為此舉行了多次以中國為對象的太空戰演習;用周邊的軍事基地包圍中國,壓縮中國的地緣戰略空間;在海洋方向,十二海里領海以外不允許中國主導,而只能由美國海軍控制。做到這些,整個中國就可隨處在美國的打擊之下,特別是沿海經濟帶,隨時都面臨毀滅的危險?! ?/p>
第二,剝奪中國反制反擊的戰略能力,確保美國的絕對安全與戰略自由?! ?/p>
前蘇聯的摧毀能力曾是霸權的噩夢,這樣恐怖的局面美國絕不想在中國這里重演。因此,剝奪中國過去幾十年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對美戰略打擊能力(特別是對美國本土的打擊能力)就顯得極為重要。只有這樣,美國才能無所顧忌地展開行動,才有絕對的安全,才能獲得戰略行動的自由。否則就得瞻前顧后、有所畏懼。其具體手段就是大力發展NMD和TMD(所謂朝鮮、伊朗威脅不過是借口)以及“全球一小時打擊”體統,其中特別是?;磳Р糠?,可以直逼中國前沿,在中國的家門口剝奪中國的遠程打擊能力。至于無核世界、核裁軍等戰略忽悠,也可以起相當的配合作用。中國早就有“專家”、“學者”呼吁中國自行解除核武裝,內外呼應,還是有風火相助之勢的?! ?/p>
第三,剝奪中國統一國家的權力,確保美國對亞太全域控制。
實現國家統一,這本應是任何國家天然具有的權利,但美國卻不允許改變臺灣海峽兩岸的現狀,不允許大陸與臺灣實現統一,刻意讓中國留下國家分裂的這個不愈合的傷口,長遠地背上統一的沉重包袱。不僅在臺灣問題上如此,現在看來,就是南海諸島的現狀、釣魚島的現狀,美國也不會允許中國加以改變。未來,亞太地區的任何區域,美國都要從針對中國出發加以控制,不給中國以任何立足之地,使中國表面看起來戰略伙伴到處都是,而實際上真正的盟友為數寥寥,最好是一個沒有,成為戰略上的孤家寡人?! ?/p>
第四,剝奪中國的遠洋能力,確保中國戰略上對美依附?! ?/p>
發展的中國需要全世界的資源,石油、鐵礦等原材料正以越來越大的數量運往中國,資源運輸絕大部分要依賴海洋進行,控制海洋也就是控制了資源運輸。以今日之現狀,可以說,中國的遠洋運輸完全操控在美國手中。按照人類的戰略倫理,中國完全有理由發展足夠海洋武裝力量捍衛自己的遠洋運輸,以保證在任何情況下這種運輸不被顛覆和扼殺。但是,這又是美國所完全不能允許的,美國所要做的,就是堅決扼殺中國的這個能力,扼殺了這個能力,就等于攥住了中國的臍帶。現在,美國正在大力加強第一、第二島鏈的軍事存在,加強海空力量對中國周邊海峽的實際控制,不斷加強與菲律賓、印尼、新加坡等國的關系,其戰略用意就在于此?! ?/p>
對美國來說,這將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前景啊!這就是美國的戰略追求。正如美國共和黨競選人羅姆尼所說,美國所追求的,不是有幾個可以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大國,而只能有唯一的大國美國。做到這些,美國的霸權就穩如磐石,別說中國沒有經濟優勢,即或在經濟指標上超過美國,也是泥足巨人、待宰羔羊。這樣的中國非但不是霸權的威脅,反而將是霸權溫順的大奶牛。前一段甚囂塵上的“中美國”、“戰略再保證”之類,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p>
三、中美關系的未來:“和”還是“戰”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美關系的未來將是一種怎樣的情形呢?
這里面需要回答如下問題?! ?/p>
第一個問題:中國能不能躲得過去?! ?/p>
中國能躲得過去嗎?像“專家”、“學者”學者所建議的那樣,中國對美國的新軍事戰略來一個不聞不問不動,是不是美國就不會拿中國當主要戰略對手了呢?
在這個問題上,按時間順序,中國主流的“專家”、“學者”大致上演繹了有趣的三個階段的理論:
第一階段:中美離不開論
在這個階段,他們大聲呼喊說,中美兩個誰也離不開誰,兩國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兩國只能合作,誰也承受不了沖突帶來的損失,雙方除了合作別無選擇。有外交學院的學者甚至稱,中美已進入互相塑造的新階段?! ?/p>
第二階段:決心難下美國焦慮論。
當美國的對華戰略策劃日益明顯,紙里包不住火的時候,他們又解釋說,美國“在戰略上遏制中國的長遠需求,和它利用中國加快經濟復蘇的現實需求,復雜地攪在一起,沒有哪一個目標可以完全壓倒另一個。美國很難下與中國戰略對抗的決心”,“中美亞太競爭的戰略性質將長期處于模糊狀態”。美國之所以“重返亞洲”,“更像是其對中國崛起焦慮的另一種表現”。這樣的觀點,見諸于《環球時報》2011年11月18日題為《不能讓美國“重返亞太”太順利》和11月21日《沒有必要為美“重返亞太”慌張》等社評文章?! ?/p>
第三階段:不當一回事中國淡定論?! ?/p>
這是當前的主要論調。就如本文開篇所介紹的,到現在這個時候,美國新軍事戰略明白無誤了,他們又解釋說這事與中國無關或關系不大,中國可以完全不當一回事,“應該hold住”,保持“淡定”云云?! ?/p>
當然,我們知道,凡是能見諸于大報和權威媒體的,都是些頂尖的“專家”、“學者”,都在闡述頂高的“學術”理論。這些理論當然能獲得相當一部分的較好聲,也符合他們的戰略追求?! ?/p>
但是,我們說,不管這些理論到底有多高深,誰到底也不過是戰略上“鴕鳥政策”、“烏龜行為”而已,美國是不會因為中國縮頭或者裝傻充愣就輕易放過中國的,也不會因為中國竭心輸誠,加倍“韜光養晦”而改弦易轍,推翻這個新軍事戰略另起爐灶。三個階段的高深學術理論的推演進程也說明,“專家”、“學者”心中的中美關系已經“無可奈何華落去,一江春水向東流”了?! ?/p>
第二個問題:美國新軍事戰略對中國的影響。
從今以后,美國就要按照新軍事戰略開始行動了,產生影響、發生作用是必然的,這對中國而言意味著什么呢?或者換句話說,在美國的新軍事戰略之下,中國將面臨哪些挑戰與危機呢?
我們說,總體而言,這標志著美國對華戰略完成重大轉折:從鼓勵引導為主轉為以遏制壓迫為主,從以合作為基調轉為以對抗為基調,從力圖把中國消化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體系內,轉變為把中國排出這個體系之外。所以,今后的一個歷史階段,中國將進入一個空前的戰略冰河期,中國必將面臨一系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 ?/p>
1、戰略壓力空前加大?! ?/p>
不管中國對美國采取什么樣的態度,今后來自于美國的綜合戰略壓力都將如滔滔洪水滾滾而來,其中特別是軍事壓力。2012年的2月份、3月份,美國將要分別同南朝鮮、菲律賓等舉行大規模的軍事演習,類似這樣的演習,隨后還將更多地在中國沿海展開,通過這一系列經常化的演習,美國及其跟班們將構筑起一條從黃海直到南??床灰娒恢珔s感受得到的海上軍事圍墻,美國還將在這條圍墻內外展開更多的戰略與戰術偵察,美國海軍的軍艦將更多地游弋在中國沿海,做出隨時干預臺海局勢、南海局勢、釣魚島局勢的積極姿態。從此以后,中國人看“項莊舞劍”,大概就要是一件司空見慣的事情了?! ?/p>
2、戰略環境日漸惡化?! ?/p>
在美國強有力的支持和鼓勵下,本來具有反華情結的一些國家將更加肆無忌憚。最近的例子是,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又提出了一個什么“太平洋憲章”,這是刻意在模仿當年的“大西洋憲章”,隱然把日本比做了當年的英國,把中國比做了當年的德國,用意極其卑鄙。一些本來在戰略上騎墻的國家則要逐漸拉開與中國的距離,一些國家還要來個戰略大轉身,向美國投懷送抱。在整個亞太地區,中國的經濟誘惑最終將輸給美國的“戰略保護”,這是預料之中的事情。在此背景下,臺灣海峽、釣魚島及東海爭端、南海爭端等海洋方向上的對峙與沖突將波瀾疊起,朝鮮半島、中南半島、南亞次大陸以及中亞等地的地緣戰略危機也要一浪高過一浪,中國做夢都企盼的和諧穩定的周邊環境,大概也只能在夢里去享受了?! ?/p>
3、戰略理論瀕臨破產
長期以來,堅持和平發展的中國推出一系列新時代新的戰略概念,現在,在越逼越近的山姆利劍面前,有些概念不可避免的要被砸碎。一是中美“同舟共濟”的信念動搖了。因為美國要和中國搞戰略對抗,所謂“同舟共濟”便不復存在;二是中美“互利共贏”的信心沒有了。因為美國把中國當作戰爭的第一目標,那么美國必定要全力爭取去戰勝中國,而不可能與中國搞什么“共贏”,好像人類戰場上敵對的雙方從來也沒有什么“共贏”的;三是“韜光養晦”的戰略原則失靈了。因為中國已經被美國押上了戰略刑場,所謂的“韜光養晦”,現在“韜”與“不韜”,“養”與“不養”,也沒有什么意義了。發生這樣的破產,無疑是對戰略心靈的一種摧殘,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是無可奈何不得不承認的事情。這也應算做是一種戰略上困境。
第三個問題:敢問中國路在何方?
在這樣的情況下,擺在中國面前的有兩個出路?! ?/p>
第一個出路:妥協求和的出路。
在那些具有濃厚西方情懷或者與西方有密切關系的中國人看來,既然美國并不是要直接干脆的消滅中國,只是想把中國融入西方體系,成為美國領導下“國際社會”的一員,那么中國何樂而不為呢?已經有“專家”、“學者”發表意見,說當初中國拒絕美國提出“中美國”、“G2”就是一個錯誤,還有海外華人“學者”呼吁中國,應改變“咄咄逼人”的外交政策,比如在南海不再堅持主權要求等,以便重新贏得美國的信任,重新融入國際社會云云。他們主張,既然美國反對中國擴展自己的戰略空間和安全邊界,那中國就老老實實呆在自己的邊界線以內就是了,在國際經貿框架以及開發外層太空等方面按照美國的意見辦理;既然美國發展戰略戰術反導系統,那中國就該積極配合,不但銷毀自己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還應協助美國消除那些“邪惡國家”可能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臺灣問題完全可以聽從美國的安排,為什么非要統一不可呢?有一位“著名”的“專家”就說,“在某些情況下,失掉一點領土,但是那兒的百姓能夠生活得更自由,更富有,對百姓是有利的,這樣的領土完整就沒有必要去追求”。用少數人去壓整個民族,用所謂的民生壓國家統一,擺出了一付民生絕對第一的慈悲模樣;世界海洋已經有美國艦隊維護,中國哪里還有必要發展遠洋海軍呢?他們發表聲明說,“不要拿我的稅款去造航母”。只要做到上述這些,美國哪里還會以中國為戰略假想敵呢?
做到了這些,中國與美國就能更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美國也就更加離不開中國了。到那個時候,紐約的股市與上海的證券同氣連枝,中國的公司與美國的公司一體兩翼,北京的政治與華盛頓的政治遙相呼應,中國文化與好萊塢文化比翼齊飛,這是一種多么美好的前景??!到那個時候,中國的精英們朝發上海,暮宿紐約,大洋彼岸有家,歐洲內陸有產,身著高檔名牌,出入豪華酒店,與西方名流為伍,蒞臨知名國際論壇,保鏢前驅,美人后擁,其樂何如也!
相反,如果同美國發生沖突,多年打拼的成果就要毀于一旦,西方銀行里的存款成了死期,加州的房地產成了死產,再想一睹曼哈頓風光,享受巴黎夜晚的風情,又何其難也!
正是出于這樣諸多原因,當代中國有一股強大的力量,他們強烈要求不管任何條件不計任何代價都要與美國繼續發展合作的關系(有關這個問題,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見筆者文章《中國已承受不起和美國沖突所帶來的損失》),把與美國的合作融合當作中國未來的唯一正確的方向。
美國也需要這樣的中國。在戰略圍剿中國的同時,它還要千方百計地鼓勵、支持、引導中國向這個方向發展,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經??梢月牭绞裁疵绹匾暸c中國的關系,愿意與中國展開進一步合作的原因。因為如果不費一槍一彈就能實現這樣的目標,達成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對美國來說,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所以,主張走這條道路的人,在世界有一支強大的同盟力量,他們合唱起來的聲音甚至可以蓋過一切?! ?/p>
第二個出路:以戰止戰、以戰促和的出路。
中國人民歷來是珍愛和平的民族,和平是中國永恒的追求,但是,在大多數中國人看來,和平不能沒有原則、底線,也不能靠乞求獲得,更不能像當年的汪精衛、歷史上的石敬瑭那樣搖尾乞憐,當面臨戰爭威脅的時候,反對戰爭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戰爭,當和平受到破壞的時候,獲得和平最直接的手段還是戰爭。面對美國的戰略對抗和戰爭威脅,中國只能以戰止戰,以戰促和。要想和平發展,就必須準備戰爭,這是當代中國無可回避的命題(有關這個問題,可以參閱筆者《當代中國能否經得起戰爭的考驗》、《中美關系向何處去—應對美國戰略壓迫各種辦法的比較分析》等文章)?! ?/p>
兩條道路,兩種前途,中華民族應該做怎樣的抉擇呢?這是美國戰略轉變推動下中國所面臨著的最大的危機?! ?/p>
我們說,第一個出路是少數人的出路。這條路是為少數的精英階層所準備的,大多數中國人對此是無緣染指的。用一句佛家的話說,他們修的是小乘之教,只渡自己不管別人,是沒有什么慈悲心的。他們中的先知先覺者早已行動,已經把相當一部分財產轉移到了彼岸,后進者還正在努力拼搏,在向著這個目標奮進。所以,這個前途當然也是美好的前途,但充其量也只是少數人的。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如果選擇這樣的前途,結果只能淪落為“中美國”的金字塔底,生活水平固然也能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提高,但只能永遠居于食物鏈的最底層。
第二個出路,這是中華民族大多數人的出路。走這樣的道路,是對民族、歷史和文化的繼承,將推動中華民族實現發展轉型,推動民族發展進入更高的歷史階段。因此,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和根本利益將得到保證,所損失的只是少數的、局部的和短期的利益?! ?/p>
走這樣的道路,就是走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只有在這個基礎上,中華民族才能實現最后的統一,才能完全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推動全球戰略格局實現多極化發展?! ?/p>
走這樣的道路,就要高舉反霸反帝的旗幟。從根本上說,要和平發展,就必須反對霸權,不反對霸權,所謂和平發展就是緣木求魚;要建設和諧世界,也必須反對霸權,不反對霸權,所謂建設和諧世界無異于葉公好龍。只有高舉反霸的旗幟,才能在政治上和思想價值上站在人類的道德高地上,才能挺直腰板,堂堂做人,否則就不可能治愈戰略上的軟骨癥。中國不能自我矛盾,一方面高喊和平發展、和諧世界,一方面卻同霸權同舟共濟、沆瀣一氣,這樣的中國,即或腰纏萬貫,但其戰略威信也要低得可憐?! ?/p>
走這樣的道路,當然要面臨嚴峻的考驗并付出沉重的代價。
首先,迎接這樣的考驗就不能一棵樹上吊死,不能僅僅依靠經貿關系。
一直以來,數量驚人的中美經貿關系(包括雙邊貿易、投資、購買國債等)是一些人心中的靠山,動輒就拿來說事兒,以為靠這個東西就可以約束美國,使其不敢輕舉妄動(其實,不但對美國是這樣,就是對日本對歐洲對其他國家,基本上都是這個基調,都以經貿關系的多寡確定國家關系的遠近,這實在是一種戰略短視)?,F在,事實已經無情地擊碎了這樣夢囈,繼續沉浸在經貿關系決定一切、解決一切的夢幻中只能誤事誤國。筆者多次強調,國家之間,經濟利益服從政治利益,政治利益服從戰略利益,在戰略問題之下,經貿利益不是不予考慮的一個要素,但絕不是左右戰略取舍定位的核心要素,更不是唯一要素,歷史上兩次大戰的主要交戰方,互相之間都有著密切的經濟貿易往來,其程度比之今天的中美、中日等要深厚得多,其結果還沒沒能避免慘烈的廝殺,這是一條血的歷史教訓。今天的中國是在同世界霸權美國進行戰略博弈,為此必須摒棄經濟第一貿易至上的短視行為,必須在經濟發展道路上重新確立獨立自主的發展路線?! ?/p>
其次,需要正確處理準備戰爭與民生發展的關系。
現在有一種傾向,一些“專家”、“學者”動輒就拿軍備競賽嚇唬中國,什么千萬不要與美國展開軍備競賽云云。言外之意,當年前蘇聯因為與美國軍備競賽而垮臺,中國如果與美國展開軍備競賽,也難逃當年前蘇聯的覆轍。還有人總是表現得念念不忘“民生”,時時拿“民生”說事兒,把武備與民生截然對立起來,這既是政治作秀,也是政治上軟弱的表現。
我們說,武備與民生是一對矛盾,兩者是矛盾對立的關系。為了武備,必然要犧牲一定的民生,但暫時的犧牲是為了長遠的根本的利益,沒有一定的武備,民生也將沒有保障。所以古人說,“習文事者必以武備”,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前蘇聯是否真的因為軍備競賽而垮臺暫且別論,就算是真的,難道軍備競賽就一定得非垮臺不可嗎?前蘇聯的例子不過是人類歷史上諸多軍備競賽中的個例。筆者以為,正確地開展軍備競賽,正確地處理軍備競賽與經濟建設的關系,正確地處理武備與民生的關系,恰恰是大國成長必由之路和必經過程。說得再遠一點,強烈民族主義框架下的尚武精神,是當代中國乘風破浪寶貴的精神動力之一,應該倍加珍惜和大力培育。和平是需要的,但無原則無底線的和平主義則是綏靖主義的孿生兄弟,如果社會上彌漫著“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做煙羅,幾曾識干戈”的風氣,非但要葬送和平,嚴重的還可能葬送國家、葬送民族、葬送發展的前途?! ?/p>
所以,不是什么中國不要與美國軍備競賽,而是中國必須與美國開展軍備競賽。難道中國可以眼睜睜地看著美國發展“全球一小時全球打擊”系統而無動于衷嗎?難到中國應該對美國大力發展陸基?;腡MD、NMD而熟視無睹嗎?難道中國就該任由美國的航母編隊在中國近海耀武揚威、為所欲為嗎?難道中國應該聽憑美國的各種軍事戰略偵察在中國的邊緣自由進出嗎?
面對越來越嚴峻的形勢,中國必須下決心同美國開展一場規模浩大的全方位的軍備競賽,這是中國不被中美戰略對抗的壓垮的物質技術基礎。沒有這個基礎,中國拿什么去逼和美國,拿什么以戰止戰呢?沒有這個準備,到頭來中國還是要難免屈膝一途。
再次,要準備一系列的局部戰爭,選擇時機主動出擊。
中國有沒有力量,究竟有多大力量,新軍事戰略實施一段時間后效果如何,在經過一段時間準備,美國逐步掃平中東的主要障礙后,美國就要開始研究評估以上幾個問題了。這幾個問題非常關鍵,因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個原理運用到軍事戰略領域就是,戰爭是檢驗戰略的唯一標準,只有進行戰略偵察和必要的實踐檢驗,才能做到心中有底。美國對于戰爭的準備是全世界最高水準的,其現代化的飛機、軍艦以及一切高技術武器,都隨時準備投入到戰爭行動中去?,F在這些東西已越來越多地在中國周邊集中,現在還只是密集的軍事演習,隨著時間的推移,演習就要變成實戰。在此,筆者預測,十年之內,朝鮮半島、釣魚島、臺灣海峽、南中國海、印度次大陸等這些地方很可能要發生一系列的局部戰爭,這些戰爭或者美國直接發動,或者美國撐腰而由美國的盟友打頭,這將是美國的戰略偵察和大戰之前的前哨戰。中國曾經提出“打贏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這個戰略假想的要義第一是局部,第二似乎就是一場了事。但事實上,所謂的局部,今后在中國周邊很可能要連串成片。在美國新軍事戰略的牽引下,中國周邊已經連成一個戰略整體,牽一發而動全身,這一廣闊俄戰略區域對全球而言也許是局部,但對中國而言則很難說是局部,即使說不是全部也是大半部;這樣的“局部”戰爭也不會一場了事,很可能出現連發的態勢。如果說兩條戰略道路的選擇是如今中國面臨的最大危機的話,那么,一系列的局部戰爭就是美國戰略對抗推動下,中國所面臨的現實危險?! ?/p>
打贏局部戰爭對于中美雙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慎重初戰,初戰干系重大,這在任何戰爭中都是成立的。其中涉及的問題很多很復雜,這里需要強調的是,不能把這個主動權拱手相讓,任由敵人選擇時間、地點、規模、方式以及程度。以戰止戰的涵義,就包括主動出擊的意義于其中,還是那句話,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這是一條寶貴的歷史經驗,也是無數鮮血凝成的歷史經驗。如果一味躲讓規避,只能助長敵人的氣焰,招來更大的危機?! ?/p>
最后,走這條道路,考驗的不僅僅實力,更是對意志與謀略水平的檢驗?! ?/p>
意志和謀略是戰略博弈的靈魂。誰都知道,狹路相逢勇者勝,這是說意志勇氣的作用;誰都知道,技高一籌的一方總能獲得優勢,這是說謀略的重要作用。所謂國家的“軟實力”(如果確實有什么“軟實力”的話),那么這些個東西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什么戲、什么院之類。在這個問題上,如果說當代中國真的乏善可陳,大概并不算十分過分。筆者以為,當務之急是開展廣泛的討論,使全社會都知道中國所面臨的嚴重挑戰,使全社會的杞人之心都為天下之責思慮,這樣一來,那些高度國際化精英化的“專家”、“學者”也就沒有了市場。一個偉大的民族能明白無誤地向全世界展示自己不屈的勇氣、決心和意志,這將是一個多么大的力量,將產生怎樣的戰略威懾呢?
我們說,世界上沒有誰能夠屈服中華民族,美利堅霸權帝國正在進行最后的戰略冒險?! ?/p>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