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國際 > 國際縱橫

點評2011年3月10日-3月12日《參考消息》

豎琴螺 · 2011-03-12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2011年3月10日參考消息

《松本剛明獲任日本新外相》,共同社東京3月9日電,《日本經濟新聞》3月9日報道,共同社東京3月9日電。松本剛明現年51歲,是甲午戰爭時期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玄外孫。此前我們討論過,在日本對美、對華、對俄的外交戰紛紛碰壁之后,日本向外轉移矛盾的企圖受到了極大的遏制,而一旦日本統治集團無法向外轉嫁危機了,那么危機就會在日本統治集團內部爆發出來。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只要日本統治集團內部的危機還沒有爆發出來,那么日本就還存在向外轉移危機的可能,而且,這種可能性的實現方式也會逐漸由較為和平的方式向暴力方式轉變。換言之,日本周邊諸國切不可放松對日本的高壓態勢,否則,一旦氣氛稍現緩和,那么就會給日本以有機可乘的感覺,隨之就會鼓起日本再次向外轉嫁危機的勇氣,日本是一個很會拿別人的客氣當作是自己的福氣的國家,如果日本冒險發動類似甲午戰爭那樣的軍事行動的話,那么無論其最終能否成功,都會對周邊國家造成一定的傷害和損失。因此,為了避免這種可能的損失,就必須把日本發動對外戰爭的念頭扼殺在搖籃里,而要實現這個目的的話,則必須對日本保持高壓態勢,一句話,必須用壓制日本的方式為周邊國家爭取到準備戰爭的時間,任何緩和對日關系的舉動反而只會加速戰爭的到來。

 

據共同社報道,美國駐日本大使館10日做出人事任免決定,撤換此前作出歧視沖繩言論的國務院日本處處長凱文·梅爾,由前駐日首席公使拉斯特·德明接任。回顧美日外交史,我們是很難看到美國如此照顧日本面子的事例的,顯然,美國方面現在十分重視美日關系,尤其是在日本的親美外相前原被趕下臺之后,美國對美日關系的未來走向顯然是沒有什么充足的信心的。因此,撤換梅爾的目的就是為了穩定美日關系,而美國眼里的所謂穩定的美日關系,實際上就是日本要能夠“穩定地”為美國的利益服務,美國需要日本在東亞替它牽制住中、俄,需要借助日本的力量來破壞東亞的安全局勢。現在令美國頭痛的是,一個親美的日本外長下臺了,這當然意味著日本的外交政策取向可能發生一定的變化,美國自然希望這種變化不要出現損害美國的結果,特別是不希望看到出現某些會阻礙美國向東亞轉嫁危機的事情。因此,美國突然開始尊重起日本來了。

 

從另一方面來講,美國此舉也真實地反映出美國自身在東亞影響力的下降,以至于它不得不需要盟友的支持才能實現它自己的戰略意圖,當然,光是一個韓國顯然是不夠的,日本對美國而言,它要比韓國重要得多,更重要的是,如果單是一個韓國的話,那么美國在東亞的盟友就會處于被四面包圍的態勢中,如果有日韓兩國的話,那么東亞就會出現一個對峙的態勢。現在的問題是,這種美國希望看到的對峙態勢本身是不穩定的,事實已經證明,只要美國在支持日韓的態度上稍不給力,那么日韓自己是絕無抵擋俄中的各種攻勢的。因此,實際上,東亞并不可能出現美國所希望看到的那個——可以讓美國超然于外的——對峙局面,相反,事實一再證明,美國只有親自參與到這個對峙過程中,才能維持住這個對峙局面。換言之,美國根本沒有能力去實現那種既可以將自己超然于東亞之外,又可以使自己從東亞獲得源源不斷的利益的那種構想,簡而言之,美國的“巧實力外交”在東亞是行不通的。

 

也正是因為美國日益感受到它的“巧實力外交”在東亞是行不通的,因此,迫使它不得不回歸到硬實力外交——這條老路上,因此,美國才頻頻在東亞展開各種軍演,其意圖就是要向中俄等國展示它的硬實力,并且企圖以它的硬實力來為它的東亞戰略撐腰。然而,這樣一來就會出現兩個問題。其一,美國奧巴馬政府之所以要提出巧實力外交,那是因為美國政府已經意識到自己的硬實力已經有所下降,盡管還是世界第一,但是,美國已經無法在同一時間顧及到全球各地的事務了。因此,對美國而言,它需要能夠較之以往更加迅速自由地向某一熱點地區集結兵力,但同時又要防止在它撤出兵力或它部署的兵力相對不足的地區發生不利于美國的變化。因此,美國需要用“巧實力”來迷惑對手、牽制對手。但問題在于,美國的這些對手都不是傻子,在危機時期,各家為了維護和擴大自己的利益更是見縫插針式地填補美國所讓出來的各種真空地帶。換言之,美國所制造出來的“巧實力”泡沫會被各個對手迅速戳破,從而反過來逼迫美國拿出硬實力來維護其自己的利益,這樣也就等于是反過來削弱了美國的戰略機動能力。其二,美國在東亞集結兵力威懾中俄的做法固然可以在一時實現其戰略目的,但除非世界其他地方不再發生會危及美國利益的事情了,否則,一旦其他地區爆發危機,那么美國就必須要考慮如何分兵乃至完全調兵的問題,這樣一來,美國之前為了彰顯其硬實力而展開的各種軍演活動的效果就會被大打折扣,反過來還向中俄等國暴露出了美國兵力嚴重不足的問題。現在北非動蕩,美國在是否出兵利比亞的問題上猶豫不決,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如果美國要出兵利比亞的話,那么肯定要出幾萬兵力,但美國實際上已經無兵可派了,如果要從其他地方調兵的話,現在只有東亞是有兵可調的,然而,問題在于,如果美國把它部署在東亞的兵力一部分到了北非,那么美國再想要在東亞嚇唬住中俄的話就沒有這個可能了,而一旦東亞脫離了美國的掌控,那么對美國戰略利益的打擊則是極大的。當然,我們已經指出,北非之亂對美國是有好處的,特別對美國打擊歐元一事來說是很有利的。這也就是說,就目前的態勢而言,指望美國從東亞調兵到北非是不大現實的,反過來說,如果要美國將東亞之兵調到北非乃至西非、拉美等地的話,那么就必須爆發能夠直接威脅到美國在當地重大利益的事情才行。能否成功對美國實行疲軍之計,那是要仔細盤算的。

2011年3月11日參考消息

《梅德韋杰夫促美支持俄“入世”》,俄羅斯《晨報》3月9日報道,路透社莫斯科3月9日電,法新社莫斯科3月10日電。梅德韋杰夫在9日簽署命令,批準了允許美國軍用運輸機過境飛往阿富汗的協議,同一天,美國副總統拜登在克里姆林宮與梅德韋杰夫會談時,承諾取消杰克遜-瓦尼克修正案(該修正案禁止給予蘇聯貿易最惠國待遇),并推動俄加入世貿組織,但拜登并沒有提出具體的俄羅斯“入世”時間表。據俄聯邦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尤里10日透露,美國已經要求格魯吉亞不要阻礙俄羅斯“入世”,雖然沒有直說格魯吉亞問題會解決,但是很顯然,美國已經與格官員討論了這一問題。

 

美俄關系漸熱一事反映出俄羅斯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的地位日漸重要,而且就目前國際形勢的走勢來看,俄羅斯在美國的全球戰略中的地位很可能已經上升到第一位了。換言之,如果美國不能處理好它與俄羅斯之間的關系的話,那么美國的全球戰略就無法實施,或者說,實施的結果不會如美國的意。這是因為,對美國而言,它的軍事霸權是為它的金融霸權服務的,而它的金融霸權是要為美國資本在世界范圍內聚斂財富以及向外轉嫁危機服務的。由于金融霸權的基礎是資源,而俄羅斯又是一個資源大國,并且,更加重要的是,俄羅斯的資源正在成為俄羅斯復興的主要手段,而在俄羅斯運用這一手段的過程中,俄羅斯加強了與非美世界其他大國之間的聯系,從而使得非美世界整體實力——特別是抗擊美國轉嫁危機的實力——逐漸上升,由此導致美國向非美世界轉嫁危機的計劃難以取得預期中的進展,結果,這不僅拉長了整個危機的時間,同時也反過來增大了美國自己被危機吞噬的危險。

 

我們看到,俄羅斯與中國及歐盟所建立起來的能源供給系統不僅確保了俄羅斯能夠源源不斷地獲得穩定的資金流,而且還能通過歐盟及中國對俄羅斯資源的依賴來為俄羅斯自己獲得更多的其他方面的回報。但是,對美國而言,它只有在擊垮歐元及削弱中國的經濟實力之后才有可能讓中歐為美國的危機埋單,可是,俄羅斯對中歐的輸血行為等于是在削弱美國打擊中歐的效果,而這當然不是美國所愿意看到的,因此,美國意圖通過加強與俄羅斯的合作的方式來削弱俄羅斯與中歐合作的緊密程度,從而反過來增強美國打擊中歐的效果。于是,美國一方面抬高國際油價,另一方面將提供自己在阿富汗的侵略軍的大約六分之一補給的生命線交由俄羅斯控制(不過,我們相信,隨著協議獲批,美軍從這條補給線上走的物質和人員的數量會迅速增加,相應的就會減輕美國對巴基斯坦供給線的依賴程度),此外,美國還在推動俄羅斯“入世”的問題上加大了力度,當然,批準削減戰略核武器的協議也是美國向俄羅斯表達合作誠意的一個具體的動作,等等。即便在葉利欽時代,俄羅斯也沒有享受到過美國如此多的善意。

 

當然,問題的另一方面就是,美國向俄羅斯支付的善意越多,美國期望從俄羅斯身上獲得回報也就越多。然而,俄羅斯領導人并不是傻子,他們很清楚美國突然對俄友好的真實意圖——就是美國企圖用分而化之的手段破壞非美世界各大國之間的合作關系,從而給美國提供可以各個擊破、逐一殲滅的機會。如果歐盟和中國真的先后跪倒在美國的槍口之下的話,那么最后俄羅斯也是難以幸免的,畢竟,俄羅斯現在的綜合國力根本無法與美國相比。因此,盡管俄羅斯已經感受到了美國的“善意”,但是,俄羅斯似乎又表現出北極熊的那種貪婪來了,換言之,對俄羅斯而言,美國現在給的這些好處還不足以促使它按美國的意圖行事,除非美國能夠給得更多,否則,俄羅斯只能“盡力而為”了。

 

正因為俄羅斯具有可以和美國討價還價的資本,因此,美國為了最終實現自己的戰略意圖,也就必須對俄羅斯采取“一手軟,一手硬”的策略。

 

首先,美國不時通過“用緩和其與歐中一方的關系來逼迫另一方讓步的辦法”來對俄羅斯進行施壓,實際上就是在不斷暗示俄羅斯——不要以為我美國離開了你俄羅斯的幫助就不能搞定歐盟和中國了。實際上,無論歐盟在反避稅問題上以及在延長阿富汗駐軍期限的問題上與美國的合作,還是中國在人民幣升值的問題上以及在向美開放市場等問題上與美國的妥協,都證明了美國的確還是擁有相當實力的,至少證明了美國還是擁有從歐中的嘴巴里把肉給摳出來的能力的,但是,這尚不能證明美國擁有打到歐中的能力。而俄羅斯正是吃定美國沒有單獨打到歐中的能力——而只要美國沒能打到歐中,那么美國就無法從危機中解脫出來,因此,俄羅斯有足夠的耐心等待著美國上門來求助。

 

其次,美國在緩和對俄關系時留下了很多后門,比如在削減戰略性進攻武器的協議中增加了一些附加條款,而且利用北非危機所提供的條件加快了美國在歐洲的反導系統的部署進度。而歐洲反導系統的部署本身就是一種直接針對俄羅斯的施壓動作,再比如在關于俄羅斯“入世”的問題上,格魯吉亞作為一個主權國家,屆時當然有“不聽美國意見的自由”,到時候美國完全可以顯出“對格魯吉亞反對俄羅斯加入世貿組織一事無能為力”的樣子來。另一方面,盡管美國為了拉攏俄羅斯而抬高了油價,但是美國為了使自己能夠從危機中早日解脫出來而不是相反的日益陷入到一個四面楚歌的境地,也就是說,美國為了避免四處受敵,在必要的時刻就會利用它對國際油價的操縱能力來打壓油價。這兩天,盡管北非動蕩成為了國際油價飆高的原因,盡管俄羅斯下令制裁利比亞,但是,在美國副總統拜登訪俄之際,或許是為了單純向俄羅斯展示美國的能力,抑或是為了表達對俄羅斯不肯全面配合的不滿,美國在10日公布的上周原油庫存意外大幅增加251萬桶,結果對國際油價產生重大打擊,再聯系到歐佩克組織中的美國盟友沙特、阿聯酋等國愿意擴大原油產量的表態來看,美國顯然在推高油價的這個問題上存在著一些來自其他方面的制約因素,以至于迫使它不敢一味抬高油價。

 

在這些制約因素中,其一就是俄羅斯對石油出口的依賴問題。作為美國之外的核戰能力最強的國家,俄羅斯如果能夠通過石油出口獲得大量資金以恢復自己的經濟實力的話,那么這對美國而言就是一個真正的噩夢。因此,美國在拉高油價的時候總是會注意到這個問題的,就是不能讓俄羅斯的經濟徹底復蘇了。

 

其二,拉高油價后,會增加中歐等大國的困難,由此會促進中歐等國在抑制油價的問題上找到共同的戰略利益,這樣反過來就不利于美國對中歐等國的分化瓦解政策的實施了,事實上,美國拉高油價的行為是在促進非美世界內部的聯合而不是相反。

 

其三,由于美國自身綜合實力的下降,美國現在是通過使用各種巧實力所制造出來的幻象來捆住中歐俄等大國的手腳的,而飆升的油價恰恰可能戳破這些幻象,從而讓中歐俄等國的頭腦清醒起來,認識到事情的輕重緩急(比如高油價讓中國認識到了從俄羅斯進口石油的緊迫性,同時也認識到了抓緊時間開發東海油氣資源的重要性,不能再聽任日本在此問題上胡攪蠻纏下去了;再比如,利比亞的動蕩讓法國認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因此,法國政府急于承認一個利比亞反對派為合法政權的目的就是為了使利比亞的混亂局勢有一個十分明確的目標可循,這樣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壓縮利比亞動蕩的時間,從而讓歐盟因北非動蕩而受到的沖擊降低到最低),而那樣一來就會極大的壓縮美國在國際舞臺上的騰挪空間,自然也就不利于美國向外轉嫁危機了。其四,高油價會反過來加重美國內部的危機,美國資本集團固然可以無視高油價的負擔,但是,美國經濟本身卻是要受高油價的打擊的,而且不久以前的歷史已經表明,147美元一桶的高油價并沒能夠幫助美國擺脫危機,反而成為了美國經濟金融危機全面爆發的觸發點了。可以想象,如果油價再次飆高到147美元或更高的話,那么美國自己的經濟金融系統能否無事呢?恐怕到不了147美元就會出問題。因此,為了后方的穩固,美國在操縱油價的時候必然是要顧及到這一點的。

 

此外,美國操縱油價的行為還要受到操縱者自身利益的限制,金融壟斷資本對美國政府會提出額外的利益回報。比如據香港《文匯報》10日報道,以色列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巴拉克接受美國媒體訪問時表示,考慮要求美國提供額外200億美元軍事援助,以應對中東局勢動蕩可能帶來的威脅。這是不是猶太資本對美國政府的“額外”的利益回報之一呢?值得琢磨。

 

總之,美國對俄羅斯軟硬兼施的舉措能否最終推動俄羅斯朝著有利于美國的方向轉變,那并不只取決于美俄兩國意愿,這個過程是會受到內外各種因素的作用的。

 

《“債券之王”拋空美國國債》,英國《金融時報》網站3月10日報道。如果中國宣布準備拋空美國國債的話,那么美國會有一個什么樣的反應呢?恐怕就會像有些美國議員所稱的那樣,將中國此舉視為“戰爭行為”吧,美國國務卿希拉里也發表過對中國持有如此多美債的擔憂話語。現在,一個號稱是債券之王的人把他管理的基金中的美債給清零了,但是,美國政府居然毫無反應。更奇怪的是,隨著中東北非的動蕩,以及東亞和歐洲局勢的不確定,國際資金存在明顯的流向美國的動力,而大力推銷美元也是美國政府的既定政策之一。因此,我們有理由懷疑,這個拋空美債的行為是一個反向信號,很可能意味著美元即將開始一輪大幅度上漲的行情而不是相反。

 

《穆迪調低西班牙債務評級》,美聯社倫敦3月10日電。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今天(10日)調低了西班牙的債務評級,至Aa2級。并且對西班牙銀行業務結構調整的成本和該國政府完成債務削減目標的能力表示擔憂。我們相信,如果沒有北非的劇烈動蕩的話,美國還是不敢那么快地對一個歐元區大國下手的。現在,對歐元區而言,美國的這一打擊則是非常要命的。當然,擊垮西班牙的意義將會很重大,不過,這不符合溫水煮青蛙的原則,對美國而言,真正的目標還應是法德兩國。然而,這種直接打擊西班牙的大動靜是否會反過來讓法德兩國清醒起來,轉而采取壯士斷腕的辦法將歐元區推倒重來呢?美國固然需要盡快打倒歐元,但是,如果不能真正讓法德兩國為美國危機埋單的話,那么即使歐元暫時退出了歷史舞臺,那么對于美國自己擺脫危機的目標而言也是沒有多大幫助的。

2011年3月12日參考消息

《美發愁反對派打不過卡扎菲》,美國《洛杉磯時報》網站3月10日報道,德新社華盛頓3月10日電,法新社華盛頓/利雅得3月10日電,德新社布魯塞爾3月11日電,法新社的黎波里3月10日電,路透社利比亞卜雷加3月11日電,法新社華盛頓3月10日電。美國高級情報官員要求政府仔細考慮卡扎菲獲勝或利比亞局勢陷入僵持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影響。換言之,美國高級情報官員實際上是要求美國政府考慮各種可能的變化。當然,真正對美國有意義的問題在于是否應該讓利比亞的局勢變得更加明朗起來,也就是說,無論利比亞哪一方面的實力占優,美國究竟是去援助實力較弱的一方,還是去支持實力較強的一方呢?顯然,如果去支持實力較弱的一方的話,那么利比亞的內戰就會陷入僵持狀態,至少在一段時期內是會這樣的,反之,如果美國去支持實力較強的一方的話,那么利比亞的形勢就肯定會變得明朗起來,勝負馬上就可以見到分曉了。

 

對美國而言,如果利比亞的形勢變得明朗了,那么也就等于利比亞的動蕩局面會很快得到平息。而這樣一來的話,美國就會面臨兩個棘手的問題:其一,美國是否要承認已經被法國承認的利比亞全國委員會呢?如果承認的話,就意味著美國在利比亞戰后重建的問題上失去了先機,等于是要被法國給主導了,這恐怕是不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的。其二,利比亞的穩定將使歐盟直接受益,實際上并不利于美國向歐盟轉嫁危機,而美國只有把危機轉嫁到歐盟的頭上,它自己才能有這個希望徹底從這場危機中擺脫出來,因此,利比亞的穩定實際上會拉長美國擺脫危機的時間,但問題恰恰就在于美國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EQ2到6月份就要到期了,如果屆時還不能有一個明確的效果的話,那么也只有繼續實行量化寬松政策了,但這樣一來就要求美國政府必須提供新的而且是更多的抵押品來確保EQ3的成功,換言之,就要求美國侵占更多的國際資源,顯然,這等于是對美國軍隊的作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美軍現在的作戰能力實際已經無法滿足它在全球同時擴張的需要了,因此,如果真的實行EQ3的話,美國在確保美元國際地位的同時必然會失去一部分國際戰略利益,換言之,美國就必須向非美世界的某個大國或某幾個大國渡讓部分國際戰略利益了,如果美國不肯割讓的話,那么就會惡化美國與其他大國的政治軍事關系,從而會使得美國在目前的幾個戰爭泥潭中的生活更加艱險。因此,如果美國沒有把握解決掉這兩個棘手的問題的話,那么對美國而言,最好的辦法就是靜觀其變。決不能像法國那樣過早的表態,否則會陷自己于被動的地位。因此,與其說美國發愁反對派打不過卡扎菲,還不如說美國發愁利比亞的動蕩難以長期維持下去。

 

當然,利比亞的動蕩不僅能讓美國獲利,同時也能讓俄羅斯獲利。美國現在糾結的原因恐怕就在于利比亞之動蕩在為美國擺脫經濟危機開辟道路的同時也在為俄羅斯的經濟復蘇創造條件,而俄羅斯的經濟復蘇又絕不是美國所愿意看到的事情。然而,美國現在又需要拉攏俄羅斯,一方面利用俄羅斯通道來減少自身對巴基斯坦通道的依賴,從而降低自己被中巴牽制的程度。另一方面通過對俄羅斯的統戰來離間俄中、俄歐之間的關系,防止非美世界的大國聯合起來對付美國。此外,美國實際上在推動俄羅斯“入世”的問題上也處于兩難境地,一方面處于對俄羅斯統戰的需要,美國必須滿足俄羅斯“入世”的要求,但是,另一方面,在目前這個時刻,一旦俄羅斯成功“入世”,那么國際資本必然蜂擁進入俄羅斯,而這必然會對美國企圖吸引國際資本來擺脫危機的計劃造成嚴重的破壞,屆時,國際資本集團是開心了,但美國政府恐怕就維持不下去了。

 

最后,既然動蕩能夠為美國向外轉嫁危機開辟道路,那么對非美世界的大國而言,迅速平息利比亞的動蕩就是一個遏制美國向外轉嫁危機的辦法,可惜的是,非美世界的大國之間在此問題上存在不同的利益取向。

 

《薩科齊魯莽舉動遭歐盟冷眼》,美聯社布魯塞爾3月11日電,法新社布魯塞爾3月11日電,路透社布魯塞爾3月10日電。事實上,美國也對法國政府的這種冒進很不滿,不僅因為如此一來讓美國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主導利比亞局勢的先機,更重要的是,法國此舉明顯是能在一定條件下(也就是在反對派打得過卡扎菲的前提下)加快平息利比亞動蕩局面的速度的,而利比亞的穩定并不利于美國的戰略利益。

 

盡管歐盟其他國家也對法國此舉表達了不滿,但是它們的出發點和美國是不一樣的,它們更多的是從歐盟內部的權力分配的角度來考慮的,如果之后歐盟不得不確認法國此舉代表歐盟的立場的話,那么實際上就會造成法國凌駕于歐盟其他國家之上的結果,一旦此先例一開,那是后患無窮的,今后法國就可能真的在歐盟內部處于支配地位了,而歐盟的其他國家就只能淪為應聲蟲了。實際上,從歐盟的根本利益出發,歐盟諸國在盡快平息北非動蕩一事上并不會有什么分歧,因此,歐盟真正的問題在于,盡管大難臨前了,但各國還在為誰領導誰的問題爭執不休。或許法國正是看清了歐盟內部的這種會貽誤軍機的惡劣作風,所以才會果斷采取措施,盡管很有些霸王硬上弓的意思。

 

然而,法國的果斷并沒有讓歐盟擺脫內部勾心斗角的狀態,相反,在某種程度上還擴大了歐盟內部的分歧。看來歷史只能不斷證明“和平統一”是一件多么錯誤的決定了。

 

《美一月份貿易逆差激增》,路透社華盛頓3月10日電。美國商務部說,1月份貿易赤字比去年12月份的403億美元增加15.1%,達到463億美元。其中,美國對華貿易赤字增加12.5%,達到233億美元(不過,根據中國商務部的統計,1月份美中貿易逆差只有136億美元)。不過,無論那種統計方式都表明,美國在1月份的總進口增幅是大于對華進口增幅的,換言之,美國加大了從中國以外地區的進口力度。那么美國拼命進口的到底是什么呢?如果是在拼命進口石油的話,那么美國在2月份開始的北非之亂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就不言自明了。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2.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3.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4.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5. 元龍||美國欲吞并加拿大,打臉中國親美派!
  6. 俄羅斯停供歐洲天然氣,中國的機會來了?
  7. 華東某地方農村調研總結
  8. ?齡勞動者:延遲退休、社保困境與超齡壓?
  9. 美國又燒起來了!為什么一場山火難倒整個美國?
  10. “搞建設究竟要多少年才上軌道?應該縮短。”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掩耳盜鈴及其他
  8.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9.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0.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我們還等什么?
  9.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一级在线观看视频 | 日本韩国野花视频爽国产在线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永久有效 | 久久综合香蕉久久久久久久 | 免费视频在线观看五丁香 | 婷婷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