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局勢:埃及,埃及?。ㄒ唬?/H2>
看了美國奧巴馬政府的政策,想起了1948年時候,美國在中國策動,然后在1949年初,發生的事情。
蔣中正下野,李宗仁上臺,希望保住國民黨的軍隊國家體制。
今天美國的官方政策,似乎走的是同一條路子,就是穆巴拉克下臺,蘇萊曼上臺,希望保住埃及的軍隊國家體制。
不知道美國幾年后,會不會開始進行“誰失去了埃及”的全國大辯論(或者說圈替罪羊政策),就像當年美國召開的“誰失去了中國”辯論,然后參議員麥肯錫就到處在美國政府里面抓共產黨間諜了。
“誰失去了XX”的討論,通常是比較難過的日子。
在1949年,美國的忠實的老朋友蔣介石獨裁同志,終于在中國悲劇了,結果出現了和美國對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在1959年,美國的忠實的老朋友巴特斯塔獨裁同志,終于在古巴悲劇了,結果出現了和美國今天還在對抗的古巴共和國。
在1979年,美國的忠實的老朋友巴列維獨裁同志,終于在伊朗悲劇了,結果出現了和美國今天還在對抗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在1986年,美國的忠實的老朋友馬科斯獨裁同志,終于在菲律賓悲劇了,結果雖然沒有出現和美國對抗的菲律賓,但是在這個前殖民地經營了差不多100年的美軍蘇比克基地,被人家菲律賓人民,給一腳踢了出去,從而將美國的第一島鏈折斷。
埃及的最后結局和影響,現在下結論,雖然還有點早,但是美國的其他兩位忠實的老朋友,一位是也門的總統薩利赫,另一位是約旦王室(包括美國輿論精心塑造的美女拉尼亞王妃),大概都難逃一劫。
任何對世界上某些特定人物的支持,必須依賴于輿論上的廣泛運作。在美國的輿論中,你從來是聽不到關于這些大人物的一點點不利的消息。比如說,美國的媒體,是被禁止報道不利于泰國國王的消息的。其他的一些人物,比如說與中國對抗的大和尚,也是屬于這種特殊保護之類。
穆巴拉克,以及他的中東各國的同好們,本來也是被好好保護的,這一次不料是被維基泄密給抄了老底。
其實要看埃及的整個局勢,你只要換一個詞匯,就行了。
那就是緬甸。只要把埃及和緬甸,名字對換一下,你就明白了埃及政府是怎么回事。當然唯一區別,就是緬甸的軍政府是美國反對的軍政府,而埃及的軍政府,是美國熱愛的軍政府。
至于埃及軍隊,在國家政治和經濟中的控制力,那就是和緬甸軍隊,差別不是太大。
理解這一點,那么就知道,現在的埃及副總統蘇萊曼,和總統穆巴拉克的區別,就像中國川劇里面的換臉法。就是說,幾張不同的臉面具換來換去,這個換臉的人,還是同一個。
就是埃及的軍隊系統。而這個系統的背后,就是美國。
蘇萊曼上臺,美國是很寬心的。因為蘇萊曼是埃及情報部門主管,是美國中情局的親密合作伙伴。
以前美國支持獨裁者,是因為這些獨裁者可以反共,現在是因為這些獨裁者可以反恐。據媒體記錄,曾有一位被美軍錯抓的澳洲埃及后裔,被送到埃及情報局審訊,蘇萊曼老兄,還親自動手,和美國副總統切尼,比美誰的折磨水平要高一點。
當然了埃及的統治集團,也不是鐵板一塊。就像中國的蔣家王朝,有蔣介石領軍的老蔣派,也有年輕的蔣經國領軍的小蔣派,埃及的國家民主黨里面,也分成老穆巴拉克派,和小穆巴拉克派。
和蔣經國不同,小穆巴拉克,是奧巴馬這樣的年紀。在蔣經國時代,太子們跟著老爸們的步伐走,都是要么是軍隊系統,要么是情報系統。
可是現在的太子們,玩的東東不同。再年輕的太太子們,也許就是玩谷歌、臉書、推特之類的,但是太子們這個年輕的人,最熱火的東西,是全球化,尤其是全球化里面的金融化。
所以小穆巴拉克,從埃及的美國大學畢業后,就干上了投資銀行家,就是高盛那樣的東東。因為他的背景,就做了美國銀行埃及分行的總裁,然后就去了倫敦,成了那里的高級主管。
再之后,小穆巴拉克就直接開了自己的投資基金,并且組織自己的隊伍。
在1990 年代,埃及發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在國際貨幣基金會的支持下,在大量美國援助的美元之下,埃及開始了經濟改革,企圖改變納賽爾建立的比較蘇聯式的計劃經濟體系,要走私有化和市場化的道路。
平心而論,這些改革對埃及的經濟還是有良好作用的。其中一個主要的變化,就是高通貨膨脹得到了遏制,從之前的差不多25%的高通脹,降到了10%一下,有一大段時間,還是在5%左右。經濟增長也有了5-7%的水準。
但是在小穆巴拉克這些金融家們主導下的改革,靠的一個是扔掉政府本來的包袱。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兩大類補貼,一類是能源,一類是食品。這個就導致了政府自身系統的不穩定。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主要依賴的是外來資金,導致了埃及的對外債務高企。
在2008年之前,這兩個因素,都由于整個國際環境,而沒有成為燃眉之急。因為海外的資金太充足,簡直是用不完。又因為中國的廉價消費品橫掃全世界,也讓埃及的很多窮人,得到了溫飽。
但是一旦國際市場的食品價格變動,埃及的國內通脹馬上就變成了導火索。
中東局勢:埃及,埃及?。ǘ?/H2>
穆巴拉克終于下臺了。但是看一下他上臺的經歷,是耐人尋味的。
穆巴拉克可以說是一個職業軍人。從空軍軍校畢業之后,接受了蘇聯的飛行訓練,后來慢慢爬到了空軍司令的位置。他在這個位置上,于1973年的中東戰爭中表現頗為出色,結果成了反以色列的大英雄,就在1975年被當時的總統薩達特任命為副總統。
然后穆巴拉克的命運發生了重大的轉變,那就是在他參與和薩達特主導的和以色列的埃以和平協議生效之后,在1981年,薩達特遇刺身亡。這之后,穆巴拉克變成了總統,開始了他長達29年的鐵腕統治。
穆巴拉克第一個面臨的挑戰,就是他之前參與的,試圖推銷和以色列的和平計劃,受到了沙特和敘利亞的反對。于是在獨自和以色列簽約后,埃及被阿拉伯聯盟開除會籍,一直被孤立了8年,直到1989年才重新恢復身份。
而這個時候的埃及,因為以前和以色列打仗,和經濟方面運作太差,外債欠得很重。這個時候就發生了伊拉克的薩達姆入侵科威特事件。
而穆巴拉克頭一個站出來響應美國的號召,出兵助美國作戰。這一筆投資得到了很大的回報,美國、其他西方國家、以及沙特等海灣國家,給錢的給錢,免債的免債,讓埃及得到了140億美元的回報。
當然這個賭博,也不是沒有個人的代價。在這之后,穆巴拉克被伊斯蘭激進組織行刺6次,都大難不死。大家也許還記得,當時的埃及,針對外國游客,以打擊埃及旅游業為目標的恐怖襲擊,發生的相當頻繁。
因此埃及在1990年代中期開始的經濟改革,是靠了在第一次中東戰爭中的優良表現做了投名狀。從而在美國壟斷,由猶太人占主導地位的國際資本和IMF的支持下,才有機會對經濟的困境,進行變動。
埃及經濟發展的最好時間段,應該是2004年到2007年。在這個時間段里,埃及經濟創造了240萬個工作機會。這個上臺的納齊夫內閣,也是前不久被當成第一個替罪羊而下臺的內閣。這個內閣里面,充滿了俺說的小穆巴拉克系的勢了,可以說是埃及新一代里面的比較西化和經濟自由化的官員。
當然他們也是埃及歷史上身家最可觀的官員。納齊夫本人是IT方面的專家,因此在埃及的電訊和通信方面有很大的動作。這段時間埃及搞的經濟改革,基本上就是華盛頓共識下,IMF推行的那一套。
按照IMF的說法,這一段埃及經濟相對比較高的發展(GDP到了7%增長率),是得益于幾個方面的經濟自由化改革。
這些改革包括建立了埃及鎊的自由外匯兌換市場,削減了進口關稅,大幅度削減個人所得稅和公司所得稅,而且改革了稅收管理,實現了個人所得稅的自我評定。
其他的就是進行了銀行私有化,使得埃及一半以上的銀行從國有變為私有。當然你有小穆巴拉克這幫銀行家做主導(小穆的黨內位置是政策委員會主席,相當于發改委吧),資本市場和保險市場也發展起來。
總之埃及經濟由于這些改革,和國際市場更加緊密了,而前面穆巴拉克賭博賺來的紅利,使得埃及成為國際資本投資的所愛。
埃及在這段時間里面確實減低了債務占經濟的比重,從9%到了7.7%。但是其中的一些政府收入,卻是值得商榷的。
一個就是遏制工人工資的增長,另一個就是削減能源補貼。當然搞通信和互聯網賣出去的執照,也賺了一筆。稅收方面的改革,導致以前沒有收到的稅,現在也收上來了。只不過埃及軍隊占埃及經濟的30%那一塊,你估計是不能收多少稅的,而外國大公司要來埃及投資,你要給稅收優惠的,那么這些羊毛從哪里割,你用腳趾頭都想得出來,就是埃及民間的中小企了。
那個時候雖然國際環境還不錯,但是埃及自身的環境卻比較差。一個就是大概40%埃及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并沒有因為經濟有了一段高速發展,就得到了解決。
另一個就是埃及新出生人口的快速生長。從2000年埃及只有6500萬人,到了2009年,就增加到了8000萬人。
而埃及經濟最好的3年,創造了240萬個工作,顯然沒法消化快速增長的年輕勞動力人口。
而經濟增長的紅利,在能源業、建筑業和電信業等方面,有大部分被新內閣的官員們,和軍方給分走了,而政府支出方面的縮減,導致了政府公共服務的不足。結果就是老百姓的日子,沒有多大改善。
老百姓的需求得不到照顧,在2007年就出現了埃及紡織業工人的罷工和要求加工資現象。按照IMF的看法,你埃及就應該實行能源價格和國際市場靠攏的方法,因為能源補貼導致政府支持過重,而且形成了浪費,讓埃及在國際市場上沒有競爭力的產業(比如說紡織業)繼續茍延殘喘。
但是這幫經濟自由派專家,又不想一下,國際市場油價,埃及老百姓還可以活嗎?而且這些沒有能源補貼的制造業倒了之后,失業工人你如何安置?
當然政府支出上面的甩包袱,也導致了公務員隊伍和其他國企系統的不穩,而出現不滿情緒增加。所以蘇萊曼的頭一招,就是給大家漲工資,用來穩定隊伍。
而沒有人理的窮人們,這個時候的服務,被政府甩手之后,就需要有人來補充。這個人,就是埃及的非政府組織,民間慈善團體,叫做穆斯林兄弟會。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