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將開始什么樣的新篇章
——關于中印關系最新進展的評論
中印關系開始了一個新的篇章。類似這樣熱情洋溢的描述正彌漫于連篇累牘的新聞媒介上,在此次中印總理會晤的有關報道中,不僅“戰略合作”、“互利共贏”等慣常的高等辭藻再次登場,更讓人驚訝的,據說雙方高層的意思,是要通過一系列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合作而“實現中印世代友好”。這大概就不可等閑視之了。“沒有永恒的敵人,也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在國際政治和外交領域,這個判斷差不多是全世界的共識,基本上沒有不同意見。但是,“世代友好”似乎就是對此常識的一個顛覆,因為既然講“世代友好”,自然就是要做長久朋友,雖然“世代”也還不能就算做“永恒”,但起碼也是很長久的,相對于我們白駒過隙暫短之人生而言,“世代”一詞無論如何也具有永恒的意義。中國和印度將“實現世代友好”,要做永遠的朋友,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前景啊,果真如此,在兩國關系史上,這無疑將是一個非常燦爛的新篇章。
應該說,此次中國總理對印度的訪問,確實取得了一系列顯著的成果。不說雙方巨額的貿易協議,僅各種機制、熱線之類就是滿滿一大籮筐,如雙方同意建立兩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定期互訪機制,建立兩國經濟戰略對話機制,建立中印外長年度互訪機制,建立首席執行官論壇,開通總理熱線,繼續發揮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晤機制的作用,等等。所有這些,看起來都那么新鮮熱辣,那么炙手可熱,這些東西果真都運作起來,那可真是夠忙乎夠熱鬧的了。那么,我們不僅要問,所謂的“中印世代”友好的新篇章是不是就要因此而開啟了呢?或者換句話說,是不是就是靠這些東西打開“中印世代友好”的大門呢?
我們說,這是很成問題的。具體說來,問題有三。
其一,能不能因此抵消或沖淡西方對印度的誘導驅動,很成問題
印度現在炙手可熱,已是西方世界的寵兒。誘導印度成為西方世界的戰略工具,驅動印度加強與中國的戰略對抗,這差不多已經成了公開的秘密,連印度自己也都不諱言。前不久,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的首腦接連訪問了印度,特別是美國總統奧巴馬的訪問,在印度社會上下掀起了巨大的波瀾,使雙方在軍事、經濟、技術、文化等各領域的關系空前密切起來,美印戰略合作關系到達了一個新的高度,印度已成為美國亞洲戰略的一個重要制高點。對于印度來說,借助西方的支持成長為戰略大國,這是天賜良機,簡直如同天上掉餡餅一般。按照正常的理解,今后印度只會在這條路上越跑越遠,越跑越起勁,而西方也將不斷加大對印度誘導驅動的力度,使之成為強化西方世界秩序的得力干將。
中國與印度的戰略合作關系可以比肩于美印戰略合作關系嗎?表面上看來,中國此次與印度簽署的貿易協議額度超過了美印的水平,奧巴馬訪印簽單是100億美元,中國是160億美元,超過了美國。不僅如此,中印雙方還商定把2011年作為中印交流年,2015年雙邊貿易額要達到1000億美元。對于那些一向迷信經濟貿易的“專家”、“學者”來說,這也許就是最有力的戰略杠桿,可以據此拉緊與印度的關系,說不定什么時候他們也會在中印之間捏造出互相依賴的結論來,就如他們過去描述中美、中日關系那樣,互相依賴,誰也離不開誰。但印度會這樣認為嗎?他們究竟會把中印關系置于美印關系之上還是之下呢?印度不會再說要努力抗衡中國了嗎?不再大肆炒作增兵邊界了嗎?印度未來戰略歌舞的節拍究竟將是隨著西方的指揮棒起跳,還是有可能不時地回頭照顧一下中國的臉色心情呢?相信任何認真的思考都不能不對此畫一個大大的問號。
其二,能不能使中印爭端就此走上解決之途,很成問題
所謂的中印爭端,主要的無非是兩個,一是兩國之間的邊界爭端,一個是西藏問題。關于第一個問題,印度的立場不僅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反而一直在咬牙切齒要報62年之仇,一雪前恥成了印度大多數戰略舉措的基本動力。在這種情況下,中印邊界問題如何能夠解決?唯一可能的條件是中國全面讓步,只要中國承認藏南領土歸屬印度,把所謂的阿克賽欽讓給印度,中印邊界爭端就解決了,否則,什么求同存異、互諒互讓云云,全都是不著邊際的胡謅八扯;關于第二個問題,此次印度方面又一次做了表述,稱“西藏自治區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印度政府不允許任何人在印從事反華活動”。是不是有人據此就得到了安慰?這是很有可能的,因為按照慣例,只要哪個國家哪個領導人聲明一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我們一些中國人就都能從其中得到莫大的安慰,西藏問題也差不多吧。但是這又有什么用呢?其實,印度這個立場一點新意都沒有,它歷來都這樣表態,但從沒放棄庇護支持達賴分裂集團的立場和政策,今后注定還是要繼續從事當面說好話背后下毒手的把戲,這又有什么值得“贊賞”和期盼呢?鼓勵印度“繼續堅持”下去對中國究竟有何益處呢?
其三,能不能因此讓印度收斂其戰略野心,很成問題
印度要做二十一世紀的戰略大國,這是印度賦予給自己的戰略定位。按照這一目標,不但印度次大陸應該成為印度的大陸,而且印度洋也應該成為印度的海洋,不僅如此,印度還要在全球發揮戰略大國的作用。按照這一目標,不但南亞次大陸的國家必須從屬于印度、圍著印度轉,而且就是周邊的大國也必須認可并服從印度這樣一個戰略安排。此次中印高層會晤,炒作最熱鬧的一句話就是“世界有足夠空間供中印共同發展”。意思是說,世界空間很大,印度的發展,中國的發展都能找到各自的空間,不會出現競爭。譬如兩個老虎,完全可以各撒各的尿,各劃各的道兒,不會發生爭奪。這大概是針對西方很熱衷的 “龍象之爭”的一個解答。
但問題在于,如果印度所理解的發展不不只是經濟發展,還包括自己的野心目標在內,那么中國是不是也要認可其空間呢?假如,它要顛覆或者控制巴基斯坦,中國怎么辦?過去它曾肢解過巴基斯坦,今后誰又能保證它不野心膨脹將其吞掉呢?獨立以后的印度已經吞掉了錫金王國,把不丹王國變成傀儡,今后誰又能保證它不會再把目標對準尼泊爾?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難道中國也要認可服從嗎?印度對中國與發展與斯里蘭卡、緬甸、孟加拉等國的經濟技術關系感到不舒服,對中國海軍出現在印度洋感到不愉快,是不是中國也要趕緊撤回軍艦、斷絕與上述諸國的來往呢?所以,所謂“世界有足夠空間供中印共同發展”很可能不過是一廂情愿。
因為有此三方面問題,中印之間的“世代友好”很可能要成為一場游戲一場夢。坦率地說,“世代友好”的這樣的詞,在中外國際政治歷史上曾多次上演。遠的不說,僅就最近而言,曾幾何時,中日“世代友好”炒作得多么熱烈,有那么一個時期簡直響徹云霄,筆者記得八十年代中后期的中國電影,劇情有關中國爸爸日本媽媽或者日本爸爸中國媽媽的不勝枚舉,結果怎么樣呢?聽說,日本新的防衛大綱已經把中國明白無誤地列為日本的主要假想敵。
盡管從主觀愿望上說,與一個重要戰略大國結成“世代有好”的關系有百利而無一害,但是,凡事都不能過于主觀,必得現實一點,國際政治問題更加冷酷無情,仰望星空更需腳踏實地,感情的脈動將于事無補。說句實話,中國與印度的關系,說道底還要在軟硬兩手的前提下,看看能達成什么樣的戰略妥協,能完成什么樣的戰略交易。對于長期以中國為戰略對手的印度,發展新關系無論如何也是難以令人樂觀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