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仰:石油的詛咒——民主與獨裁
劉仰
·
2010-10-12
·
來源:烏有之鄉
“民主教”的基本觀點之一是,只要民主就能帶來繁榮富強。“民主教”這種絕對化的觀念在當今世界有很多反例,其中,“石油的詛咒”就是一個例子。“石油的詛咒”是當今國際政治中的一個現象,即:一些國家在發現了豐富的石油儲藏后,開發石油資源的結果沒有使國家得到良好的發展,反而倒退,廣大民眾陷入貧困。例如非洲的尼日利亞,石油儲藏量在世界排名第六,非洲第一,但是,尼日利亞的人均壽命卻從56歲急降到43歲,日均收入不到1美元的絕對貧困人口大量出現,石油財富流入西方和少數精英的口袋,成為非洲最窮的國家之一,社會治安混亂不堪。
“石油的詛咒”并不是普遍現象,有些國家的確如此,除了尼日利亞外,還有安哥拉、印尼等。相反,有些國家卻因發現了石油而富裕繁榮,這也是事實,例如沙特。兩者之間有什么規律可尋?我的結論是:發現石油的非西方國家,如果采取的是西方民主政治體制,大都會落入“石油的詛咒”這一悲劇命運;如果擁有石油的國家,不采取西方民主政治體制,往往就能使本國富裕繁榮。上文說的尼日利亞、安哥拉都采用了西方民主制度,印尼原先不是,現在也是。但是,沙特、科威特、阿聯酋等石油富國,都沒有采用西方民主制度,反而是獨裁制度。換句話說,民主就能帶來繁榮富強,在石油問題上,恰好有一個反例。
為什么會出現上述“民主教”不愿看到的反例?其實,獨裁能帶來富裕也不是鐵律。在石油國家中,卡扎菲的利比亞、薩達姆的伊拉克是一類。按照西方政治標準,他們都不屬于“民主”,但是,他們卻沒有沙特、科威特那樣的好命,都遭過西方的武力鎮壓或入侵。如果把利比亞、伊拉克與沙特、科威特做一個比較,我們會提出一個問題:為何都是獨裁,命運卻大不相同?道理也很簡單。利比亞、伊拉克的獨裁不利于西方,沙特、科威特的獨裁有利于西方。因此,我們可以進一步延伸:萬一沙特、科威特之類的獨裁像利比亞、伊拉克一樣,朝著不利于西方的方向發展怎么辦?于是,我們就看到美國伊拉克戰爭的意義:把伊拉克改造成西方民主制度,就比較容易實現長期有利于西方。但是,伊拉克民眾都夠幸福嗎?從伊拉克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美國當初推動“中東民主計劃”的用意。但是,由于遭到沙特、科威特等國的反對,“中東民主計劃”也只能擱置。也就是說,在民主與獨裁問題上,西方的價值觀并不以“是否民主”為首選,而只是以“是否對西方有利”為首選。相對來說,由于采取了西方民主制度,西方世界介入和操縱的可能性就大為增加,這就是尼日利亞等國遭遇“石油的詛咒”的原因。
委內瑞拉是另一個例子,它曾經也是“石油的詛咒”的受害者,但是,現在的委內瑞拉比過去要好得多。好或不好的標準不能按西方標準看,只應該以委內瑞拉本國民眾的感受看。很顯然,民眾選舉批評西方的查韋斯,就是一個證明。委內瑞拉的事例說明什么?說明民主要由本國民眾決定,而不能由西方決定。委內瑞拉的另一個版本是俄羅斯。葉利欽時代,俄羅斯被西方接受為民主國家,但是,石油資源落入寡頭手中,俄羅斯民眾的生活非常悲慘。普京上臺后,把石油資源控制在本國手中,打擊親西方的或者西方扶持的石油寡頭,于是,西方又開始出現指責普京獨裁的聲音。伊朗也類似。這幾個國家的石油命運說明,按照本國意愿推行適合本國需要的民主,石油財富才能給本國民眾帶來好處。如果是按照西方的民主藥方開方吃藥,結果往往不利于本國,只有利于西方,從而落入“石油的詛咒”這一悲慘命運。當今中亞里海地區也是石油資源豐富的地區,隨著前蘇聯解體,里海地區出現了多個小國家,這些擁有石油資源的小國能否擺脫“石油的詛咒”這一命運,現在來說,時間還太短,我們可以繼續觀察。
民主與獨裁還帶來另一個話題:它們與資本主義的繁榮有什么關系?是否民主就能帶來資本主義的繁榮,獨裁就不能?我們來看兩個例子,前南斯拉夫和迪拜。冷戰時期,鐵托領導的南斯拉夫推行“不結盟”主義,也就是說,在蘇美兩大陣營對立的時候,南斯拉夫站在中間。這等于說,當時的南斯拉夫同西方的距離比前蘇聯與西方的距離更近,事實上也確實如此。鐵托的南斯拉夫保留了一部分私有經濟。但是,前蘇聯解體后,獨立出來的國家紛紛投入西方的懷抱,包括葉利欽領導的俄羅斯。于是,出現了一個奇異的景象:原先離西方更近的南斯拉夫因為還站在原地,沒有像前蘇聯解體后紛紛擁抱西方,結果,南斯拉夫突然變成離西方最遠,于是,它遭到了西方的武力痛打,國家分裂,戰火不斷。分裂以后留下的最大實體是塞爾維亞。西方審判了前南領導人,在塞爾維亞扶持了親西方的領導人,推行西方民主制度,塞爾維亞富裕起來了嗎?事實上,塞爾維亞被西方扶持的民主領導人,與黑社會有著密切的關系,這個國家能否在現在的道路上獲得繁榮富強,目前很難做出判斷。整個被西方民主改造的巴爾干地區能否富裕繁榮,也是一個巨大的疑問。
阿聯酋的迪拜被稱為資本主義的天堂,全世界有錢人的天堂。但迪拜不是西方民主政體,而是獨裁政體。美國在911之后,反恐成為首要政治大事。針對911恐怖分子的資金調查發現,絕大多數恐怖分子的資金來自迪拜,因為,迪拜想把自己變成世界上最大的自由港,對于金融幾乎沒有任何管束,從而成為全世界最重要的洗錢中心。遭遇了911之后的美國,為何不制裁迪拜?卻要痛打與911沒什么關系的伊拉克?為何不把迪拜改造成西方的民主政體?因為,資本家只要自己能自由,自己的財富能夠自由,并不在乎是否“真民主”。比方說,迪拜在富裕的背后,是大量底層民眾、外來勞工的貧困和非人待遇,如果讓它變成“民主”,有錢人的天堂就很難再維持了。所以,資本主義的繁榮與否,與民主與否也沒有必然的關系。本文并不是要徹底否定自由民主的價值,而是希望給“民主教”潑一點冷水:不能把民主自由絕對化,更不能簡單地把西方認定的民主自由當成唯一的標準。在民主自由的話題中,我們還必須考慮國家利益。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