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希臘大罷工分析當代國際工人運動的新特征
羅文東,李龍強
一、兩次希臘大罷工的簡要回顧
2008 年3 月19 日和10 月21 日,希臘發生了兩次規模較大的罷工(期間也有大大小小的多次罷工),這兩次罷工的人數分別達到了300 萬和250 萬(希臘全國人口1100 多萬,工人約占500 多萬)。在3 月19 日的罷工中,罷工工人打出“改革議案是謊言,不要奪走我們的活命錢”的口號,來反對政府的養老金改革。10 月21 日的工人罷工,除了反對養老體系的改革外,2009 年預算草案與國有企業私有化改革也成為反對的重點。在這兩次規模較大的罷工中,政府的養老金改革計劃成為導火索。公用事業部門和工商企業員工參與了3 月19 日的罷工; 而在10 月21 的罷工中, 兩大工會組織的所有公共部門包括公務員都參與了罷工。希臘總工會與希臘兩大工會組織全國勞工總會(GSEE) 和全國公職協會(ADEDY)承擔了罷工的組織者和領導者角色。
在3 月19 日的工人罷工中,機場停飛、學校停課、公交停駛、銀行歇業、醫院關門……公共服務業罷工使人們日常生活受到嚴重的干擾。10 月21 日的罷工影響更大,在雅典國際機場,由于空管人員等的罷工,希臘奧林匹克航空公司宣布取消60 多個國內、國際航班。雅典港口工人罷工后,進出雅典的輪船均被取消。雅典公共交通系統也幾乎癱瘓。希臘環衛部門工人參與了罷工, 一些大城市的街道上垃圾滿地。隨著新聞工作者加入罷工,希臘媒體也沒了聲音。罷工使國家的重大基礎設施陷于停頓,全國各地的行政辦公室也被迫關閉, 嚴重干擾了國家的正常運轉,希臘陷入癱瘓。
二、希臘大罷工所展現的工人運動的新特點
戰后從五十年代中期開始, 資本主義經濟得到相對穩定的發展, 但工人階級的組織性和斗爭力量也不斷增強。工人要求就業、改善經濟條件的呼聲高漲, 各種政治斗爭此起彼伏。這迫使資產階級通過“自我調節”加強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干預,用提高生活福利的辦法,來維持資本主義生產的基本秩序。資本主義社會福利制度是對分配方式的有限“調節”,是面對日益強大的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斗爭而采取的一種“權宜之計”。這種“權宜之計”在一定的限度內可以起到緩解作用, 但無法挽救資本主義必然的歷史命運。2008 年3 月19 日與10 月21 日發生在希臘的大罷工表現出了如下特點:
1.罷工的主體———希臘大罷工與國際工人運動的主體大體上是相同的,包括領導者與主力軍,體現出工人運動的一般性特點和希臘工人運動的新變化。作為希臘工人階級的最高領導者———希臘全國總工會領導了3 月19 日的大罷工。希臘工會組織中的兩個最大工會———全國勞工總會和全國公職協會領導了10 月21 日的工人大罷工。作為領導者,希臘總工會、全國勞工總會和全國公職協會,雖然在層級差別上有所不同,但是他們的本質是相同的,在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方面是相同的, 在領導工人階級的斗爭中的地位沒有變,其組織領導作用不可替代,這一點不容置疑。正是在工會的領導下,希臘的工人階級才能夠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 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團結奮斗。同時,參與罷工的主力軍的范圍也空前的廣泛,前者主要是公用事業部門和工商企業員工;后者則包括了所有公共部門。其中,公共事業部門的人員一直是罷工的一大主力, 這是希臘罷工的一大特色。盡管工人階級工作的環境有所差別,福利待遇也有高低, 但其階級地位是相同的, 不論是一般的工人,還是政府機構的公務員,其階級屬性沒有變。現代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并沒有使資產階級自動放棄對工人的剝削, 資本主義社會的福利也只是階級對抗的緩沖器。而且隨著“福利國家”剩余價值率的上升,其剝削程度也在逐年加深。資本主義社會福利制度, 即使能暫時滿足一部分工人群眾最低限度的經濟要求,也改變不了工人階級的經濟、政治地位,無產階級反抗資產階級的斗爭因而越來越趨向頻繁。
2.罷工的內容———罷工涉及的范圍廣泛、種類繁多,但是政府養老金體系的改革一直是重中之重,是歷次罷工運動的主線。希臘的罷工體現出一種“百家爭鳴”的態勢,罷工的理由名目繁多,除了近來常常出現的養老保險主題外,還有工作時間、移民、學生、公司決策不當等等。3 月19 日的罷工主要反對政府的養老金體系的改革。10 月21 日的罷工除此之外,還涉及稅收、私有化、工資改革等,這些內容都是與工人階級的生存和發展緊密相關的, 是他們最基本的權利和要求。但是,即使連最基本的權利和要求,資產階級也不愿輕易的放手,不愿放棄對每一點剩余利潤的獲取。同時,資本主義國家改革措施雖然面面俱到,卻并不能使工人的生活真正得到“全面保障”,因為享受社會改革及福利待遇有許多的限制條件。在通常情況下, 大量工人被排斥于福利措施之外。最新民調顯示,71%的希臘人反對這一改革計劃,同時,76%的希臘人相信政府在養老金政策方面誤導民眾。按照計劃,政府將改變過去高福利、高支出的養老金政策, 將133 個養老金項目按新分類辦法重新編排,最后壓縮成13 個大類,以減少支出成本。同時,由于希臘人口老化,勞動力越來越緊張,所以希臘有關方面將女性的退休年齡從過去的55 歲提高到了60 歲。
3. 罷工的方式———罷工以非暴力的方式為主,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流血沖突, 其目的是對政府的決策施加壓力, 使之盡可能地朝著有利于廣大人民的方向發展。每當政府出臺或修改與工人階級的利益相關的法律法規時,罷工是最容易出現的。這時的希臘猶如在火山口上,罷工是一觸即發。3 月19 日的罷工主要是針對希臘議會定于19 日對政府養老金改革議案舉行表決而進行的。希臘總工會主席帕納哥普洛斯說, 即便議會表決通過,“斗爭也不會停止”。10 月21 日的大罷工主要是針對隨后舉行的希臘議會———該次議會集中討論養老金體系的改革、2009 年預算草案與國有企業私有化改革而進行的。盡管在罷工的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波折。如示威的群眾向警察投擲石塊,砸爛櫥窗的玻璃,和防暴警察之間發生沖突,警方發射催淚瓦斯等。但是罷工依然是和平的,非暴力的,采用了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合法的方式進行(如此眾多的人數參加罷工恐怕就是合法的一種表現),在保障工人階級力量不受損害的前提下,為爭取更大的自由和權利而斗爭,體現了領導者和主力軍高超的智慧與非凡的勇氣。
4.罷工的社會歷史文化視角———罷工成為希臘人們爭取正當權益, 表達日常行為要求的一種實際行動。希臘國民引以自豪的民主傳統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現代希臘人的愛好抗議示威的熱情被認為是古希臘伯里克利黃金時代民主政治的延續, 希臘民族的政治文化里也確實滲透著反抗暴政的激情和傳統, 這既表現在反抗奧斯曼帝國統治爭取獨立和二戰時期對意大利入侵的頑強抵抗上,也體現在20 世紀70 年代對軍人政權獨裁的不屈斗爭中,這種漫長的歷史時期的抗爭,塑造著民族的集體想象,積淀為國家的政治文化, 并支配著希臘人的觀念取向和行為選擇。其中最被世人所稱道的,便要算希臘式的罷工游行了。今年3 月19 日與10 月21 日的兩次大罷工明顯的體現出這一特征。希臘國內的罷工次數之多讓人咂舌, 有人夸大其詞的形容說, 一年有365天,希臘人每年的罷工時間卻有366 天。所以,如果關注一次希臘罷工,表面上看往往收效甚微,政府只是象征性地派了警察維持秩序,卻并沒有其他表示。因此, 對于希臘罷工結果的關注, 我們也不妨來個“放長線釣大魚”。
5.罷工的矛頭指向———希臘政府對待工人大罷工的態度比較冷淡,處理方式單一,把于廣大的人民群眾的呼聲束之高閣, 透露出政府對其民眾利益的漠視,引起了人民內心深處的極大不滿,這是誘發罷工此起彼伏的一個重要因素。對于罷工,希臘政府一方面從正面應對;但是另一方面,“麻木”或“漠視”罷工也成了希臘政府為政的一個明顯特點。之所以“漠視”,是因為其中有些罷工確實“恰到好處”,如3 月19 日與10 月21 日的大罷工,在政府相關的決策拍板之前爆發,目標明確,針對性強,讓政府覺得臉紅。同時,希臘的罷工次數之多,早已超過了政府的虛心接受能力和重視程度。如此大量的民主之聲鋪天蓋地而來的結果, 轉變成刻在卡拉曼利斯臉上的“漠視”表情。反過來看這一現象,我們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希臘工人運動所取得的成就之一, 是將來更大規模的、更深刻的革命運動的前奏,是暴風雨之前的寧靜。貌似和平的游行示威中,潛藏著眾多的不和平的因素, 這些眾多的不和平的因素就是希臘民眾對經濟的困境、政治的腐敗、社會改革的趔趄不前等深層次的社會矛盾的不滿。矛盾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必定會爆發, 只不過在于爆發的時間點及導火索是什么而已。
三、誘發希臘大罷工的原因分析
1.引起兩次次希臘全國性大罷工的直接原因是希臘人民,特別是工人階級,對政府經濟改革政策的不滿。
卡拉曼利斯政府通過成功舉辦2004 年雅典奧運會、減少財政赤字和增加就業,提升了希臘的民族自豪感。但是,結構性改革的急迫需要和對變革根深蒂固的抵制之間的角逐, 使新民黨政府在社會改革方面幾乎毫無作為,尤其在教育體制、醫療保健等方面。自2007 年起,卡拉曼利斯就對現行養老金制度實施改革, 并把其負面影響引起的崩潰極限限定在15 年之內。據經濟學家估計,如果希臘現有養老金制度維持不變, 它的資金缺口將在十年內累積至4000 億歐元,相當于希臘國民生產總值的2 倍。由于希臘經濟增長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進行的, 因此也很容易受到全球化的沖擊, 加之美國金融海嘯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使希臘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本來就存在的社會矛盾更加尖銳。希臘約占歐元區經濟的2.5%,目前正在遭受全球資本主義經濟下滑的影響。同歐洲的其他政府一樣, 希臘政府力圖讓工人階級和陷入困境的部分中產階級為危機買單, 同時尋求保護富人。因此,卡拉曼利斯政府改革的主要焦點是重新調整養老保險制度,推進私有化,來抵消數以百萬計的退休人員和退休工人的利益支付。并且通過消除大部分的提早退休計劃, 合并養老基金和封存輔助養老金,供給金融精英們數十億歐元的資金。就在9 月份, 希臘政府提議賣掉搖搖欲墜的奧林匹克航空公司。這些誘發了10 月21 日的大罷工。卡拉曼利斯去年連任初期曾經保證工人的就業及免受大規模裁員, 同時保護消費者免受價格上漲影響和補償工人因為私有化帶來的損失, 但是政府受歡迎的程度,由于金融危機的沖擊和被指控任人唯親、腐敗現象已經一落千丈。希臘工會的領導人認為,普遍的裁員、政府的工資改革和社會保障福利改革將使1100多萬人口陷入貧困,新措施將損害自身利益,降低普通員工的福利水平,增加生活成本。政府的改革措施引起公眾的不滿, 并引發了一些部門工作人員增加工資、增加退休福利的要求。根據政府公布的數字,約有五分之一的希臘工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即每年人均收入低于5000 歐元。另外,希臘退休福利根據不同的工作性質,不同職位級別相差很大。最高的政府部門、媒體工作者待遇較高,退休金每月3000多歐元,這樣高的待遇在希臘可以衣食無憂,而一些環保工人等工種的退休職工每月只有600-700 歐元的工資。[1]巨大的差異,使希臘民眾產生了巨大的不公平感。
2. 引起希臘多次全國性大罷工的根本原因,在于希臘政府的經濟改革的最終目的是維護大資產階級的利益。
希臘雖然推行了一系列的經濟改革, 但并不像有些資產階級學者宣稱的那樣“資本主義本質已發生變化,‘二’階級正在消失,工人已不是無產者了”。首先,資本主義國家的各種改革措施,包括“福利國家”的推行并沒改變工人階級的受雇傭地位。即便是出賣勞動力的條件有所改善, 也必須以為資本家生產更多的剩余價值為前提。工人的工資數量雖然在提高,但與整個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消費物價水平的上漲、上層社會的暴富相比,是相對下降甚至是絕對下降的。其次,“福利國家”的社會福利沒有超出勞動力再生產價值的范疇。[2]“福利國家”的社會福利來源于三個方面:(1)國民收入再分配。由政府撥款,它占社會福利開支的20%-40%不等。(2)資本家交納的捐款和稅收。(3)工人交納的捐款和所得稅。很明顯,第三項是工人工資的直接扣除, 而前兩項也不是資產階級及其政府的“慈善”表現。資本家上交的部分,通常由資本家計入商品成本, 通過出售商品轉嫁到工人和其他勞動人民身上。政府負擔的那部分來自財政收入,而財政收入來自稅收,稅收則主要來自工人和其他勞動人民。這樣就使名義上由資本家和資產階級負擔的主要部分, 重新轉嫁到工人和勞動人民身上。再次,“福利國家”的“高福利”總是伴隨著高稅收,高稅收吞噬了工人相當一部分工資。所以,福利越多,工人的工資扣除就越多,交納的保險稅、個人所得稅及其他各種稅金也就越多,即所謂的“羊毛出在羊身上”。所以,從本質上講,表面上工人似乎從社會福利中得到了“額外”的收入,實際上不過是資本家本應支付給工人的勞動力價值的那一部分的支付方式發生了改變。[3]為了把希臘經濟維持在歐盟的指導范圍內, 希臘保守派政府通過了一個不受歡迎的成本削減計劃,包括“走向崩潰”的養老金制度改革和將“無利可圖”的國有企業私有化,如奧林匹克航空公司, 也包括歸還歐盟給予希臘私有航空公司850 萬歐元的非法國家援助。此次希臘政府推行的改革措施,不但要增加稅收,將國營企業私有化,而且還要壓縮工人的福利,一正一反,不過是加深了工人受剝削的程度, 并且還想從法律上把這種不合理現象合法化,資產階級的本性在利益面前顯露無遺。
四、希臘大罷工給我們的啟示
1.在給予工人階級精神力量和產生政治影響方面,大罷工起了重要作用,使工人階級更加的堅強,政治影響力更大, 這是一般形式的工人運動無法做到的。發生在希臘的全國性大罷工,無疑是世界工人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世界社會主義處于低潮時,對于增強人們對社會主義的信念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馬克思認為,除了在經濟上追求正當的權益外,罷工的意義更在于對工人所起的精神上和政治上的影響,罷工能培養工人的無產階級團結精神,促使他們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如果現代工業不是在周期性循環中經過停滯、繁榮、狂熱發展、危機和極度低落這些彼此交替、各有相當時期的階段,如果工資不是因這些階段彼此交替而有高有低……那末, 大不列顛和全歐洲的工人階級就會成為精神萎靡、智力落后、內心空虛、任人宰割的群眾,這樣的群眾是不可能用自己的力量取得解放的, 正如古希臘羅馬的奴隸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取得解放一樣。”[4]工人階級遭受資本的剝削程度的加深, 工人階級所處的境遇的相對下降, 不僅使工人階級的革命斗志不斷地得到磨礪,而且使工人階級的革命性、斗爭性、組織紀律性特質得到了更加充分的發揮, 從而為最終擺脫資本的剝削,獲得全面的徹底的解放積攢力量,這也不是什么壞事情。
2.罷工使得工人階級在國內和國際上的地位提升,為工人運動的未來發展作了重要的鋪墊,為工人階級的最后解放積聚力量。希臘兩次大罷工涉及的行業廣,范圍大,人員多,對國內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從一定程度上講,大罷工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是他的正面效果更加不容忽視。從希臘國內來說,眾多生產行業的工人罷工,使機器停止轉動,產品不再生產;政府和服務業的人員參與罷工,如學校、銀行、法院、醫院等,使希臘的交通和公共服務受到阻,國家重大基礎設施的正常運作受到影響, 對于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造成了一定的威脅。從國際上來說,希臘全國大罷工降低了其作為國際和平與奧林匹克精神象征的地位,使國家形象染上污點,對于這個以旅游為支柱產業的國家是一次大“創傷”,是內外俱損的事件。但同時,罷工對國內和國際工人運動產生了積極影響, 使得當權的希臘保守黨政府在推進改革的過程中, 不得不重新考慮希臘工人階級的反應和要求,不得不兼顧各方面的利益,即便是為了緩和矛盾和可能的危機。罷工也同樣使西方社會,特別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對本國工人階級的地位、待遇問題做出慎重的考慮或調整,以希臘為鑒,對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態勢做出客觀的評價和預測。希臘工人大罷工可以說是世界工人運動的一大收獲, 其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
3.大罷工使工人階級與資本斗爭的手段更加得豐富,為世界各國工人階級的解放提供了新的形式,工人階級也變得更加成熟。從希臘工人運動體現出的特點中,我們不難看出,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特別是壟斷資本之間的斗爭不可能停止, 不論資本主義國家采用什么樣的手段調節勞資關系, 只要資本的本質不變, 工人階級和資本之間的矛盾和斗爭就不可避免。[5]雖然在當今全球化的大形式下,工人運動形式不像二十世紀早中期那樣鮮明, 但其潛在的力量和不可阻擋的勢頭仍然是資本主義國家最懼怕的, 工人階級的組織性、紀律性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在當今世界連綿不斷的罷工中得到了新的展現,是當前強資本弱勞工局勢下的一種努力轉變的嘗試,可以把它看作是新時期工人運動的一個特點。
4.隨著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加強,未來的國際工人階級運動必將走向更加廣泛地聯合, 而聯合的內容將與資本全球擴張密切相關。在全球化條件下,資本主義國家的資產階級的剝削具有全球性的特點,未來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工人運動, 也將不可避免的呈現全球化的趨勢, 各個國家的工人采用新的方式聯合,爭取更大的權利和自由,為自己的生存發展和壯大而斗爭,是可能的;隨著資本剝削方式在全球的多樣化和隱蔽性的加強, 工人階級的斗爭的方式也變得日益豐富,手段也更具有針對性,不一定采用你死我活的暴力斗爭的形式。剝削的全球化,不可避免的帶來反抗的全球化,工人運動的全球化。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不可調和性, 決定了資本主義國家工人運動的不可避免,這種不可避免的矛盾的結果,就是社會主義的選擇, 這是矛盾的最終解決和工人運動的必然結果。
[參考文獻]
[1] 顧列銘.希臘大罷工透出的高福利困惑[J].中國商報,2008-04-01(2).
[2] 萊斯特·瑟羅.資本主義的未來[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24.
[3]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81.
[4]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91.
[5] 羅文東,李瀟瀟.從紐約公交大罷工看美國工人運動的特點和趨勢[J].高校理論戰線,2006(8).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來源: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 年7 月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