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戰(zhàn)略經(jīng)濟對話同舟異夢
美國一向將“戰(zhàn)略對話”局限于與盟國或友邦之間進行。對共產黨執(zhí)政的中國,美國除了在1989年以前出于平衡蘇聯(lián)需要進行局部性戰(zhàn)略對話,(以尼克松為代表)一直回避用“戰(zhàn)略對話”字眼。即礙于自己觀念認同,又礙于盟國友邦疑慮之觀瞻。剛辭世的前國務卿黑格將軍,是罕見的致力美中戰(zhàn)略對話鼓吹者,他和周恩來總理曾有過尖銳的言辭沖突和相互欣賞的交往。黑格曾同意在8.17公報寫進鄧小平提議的停止對臺軍售時間表,但被里根拒絕,由此掛冠求去。他值得中國懷念,因為上世紀80年代兩岸關系、中美關系差一點要重寫。大多數(shù)美國政客都認為美中博弈都是各自利益的沖突與妥協(xié),即使在小布什第二任期撤掉全部涉華事務“新保守主義”鷹派人物時,他也未貿然改變前任們的框架。
奧巴馬上臺后,他的從政經(jīng)歷決定他的經(jīng)濟智商大于政治智商。認可中國經(jīng)濟崛起對全球事務,尤其對美國經(jīng)濟的重大影響力,有意在對華關系上有所創(chuàng)新,在經(jīng)貿議題吃緊中國。而他競選總統(tǒng)時的敵手希拉里,從骨子里認為奧巴馬是個政治菜鳥(見之于她丈夫對奧巴馬的一系列私下評論),刻意在外交上也獨樹一幟。自詡外交治理需要她的補足。而在北京,真正外交操盤手不是總理,也不是主管外事的國務委員戴秉國,而是主管經(jīng)貿的副總理王岐山。王岐山的文科學識和人際交往,決定了他是一個可以敵御黑白兩道的政治領袖之一。在廣東當副省長時,他甚至可以和出租車司機、賓館服務員交談甚歡,足以例證。因而國家主席在作外交決策時更倚重王副總理的意見。我們預言王在中共十八大會出任更重要的職務。
政治份量都相當大的希拉里和王岐山兩人可謂不謀而合,中美雙方很快就在小布什的“美中經(jīng)濟峰會”前加上“戰(zhàn)略”二字,即有別于盟國友邦的純戰(zhàn)略對話,又不失美中對話的實質涵蓋面。人們不會忘記,王副總理訪問華盛頓時,美方對他的破例高規(guī)格接待。預料今年上海世博會,中方最高主持人王岐山有望接待美國國務卿的到訪。
然而,中美兩方要在戰(zhàn)略對話時真正溝通,難度實在大過天。因為彼此之間價值觀念、社會制度以及國家利益認知都不相同。
奧巴馬政府認為溝通很重要,北京也想對他摸底,所以有了他去年十一月上海、北京之行。在北京會談中,他不僅表明對臺軍售是依“臺灣關系法”行事,還暗示這是一件有利于兩岸穩(wěn)定的“正確事情”,但他沒有明確講何時售,售什么,因為美方認為這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歷任總統(tǒng)都如此,為何奧巴馬就不可以?何況他要落實的也是前任布什的軍售舊案,按過去的例子,中方用常規(guī)性語言抗議之后也就算了。
至于在華盛頓見達賴的事情,奧巴馬也當面向中方表明過他會接見,至于見面的方式和地點,當然沒有說。因為美方認為它向全世界明明白白說“西藏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已給足中方面子。按過去的例子,兩個諾貝爾獎得主“私人”會見也是循前任總統(tǒng)先例,中方循例抗議之后也就算了。
奧巴馬團隊還有一個不便也不能說的想法:總認為中國人的忍耐功夫很好,能繼續(xù)“韜光養(yǎng)晦”。雖然最高領導人口風很緊,但唐家璇和吳建民卻喋喋不休。1999年克林頓剛與中國建立“戰(zhàn)略伙伴關系”,隨即就以飛彈準確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因為美國人知道有四位來自中國國安部的男女以光明日報記者等身份在館內,懷疑他(她)們執(zhí)行與南斯拉夫方面的特殊任務。上世紀70年代末。鄧xx下令外交部以后不再讓調查部隱蔽戰(zhàn)線人員在駐外使館任大使、掛二秘掩護身份。所以才有光明日報記者等出現(xiàn)在駐南使館內。中國使館被炸而且死了特工,還不等于是另一個“盧溝橋事變”?!國內群情憤慨,大批學生到美國駐華使館示威扔石頭,但當局還是忍了下來,至今為人非議。2001年4月1日,中美軍機在海南上空相撞,中方硬了幾天后,知悉美國已視同24名人質被扣為“戰(zhàn)爭行為”,準備在14天必須放人期限無效后,對海南中國軍事設施發(fā)動一場“有限戰(zhàn)爭”,所以在事件第11天扣機放人,硬把英文的“非常遺憾”(very sorry)自譯為“道歉”,自找臺階可下。奧巴馬的國安顧問瓊斯將軍非常了解9年前那場“危機”。奧巴馬日前在國會宣稱,美國決不當老二,永遠當世界一哥,并視中國、印度為后面追兵,這不就露了奧巴馬的“馬腳”?
不過中方在北京也沒有把話說明白,胡奧會確實談及伊朗問題,但中方拒絕說明一旦美國非要制裁伊朗,中方如何投票,只含糊說希望談判方式解決。美方便判斷,在安理會表決制裁伊朗議案時,北京不至于投否決票。在美國看來,這不僅與美國對決,還與歐盟、甚至俄羅斯及其它擔心伊朗成為“地區(qū)霸王”的海灣國家對決。
北京認為,在美國掀起的國際金融風暴中,中方盡其所能配合美國的紓困措施,中方真正是“同舟共濟”了。作為回報,奧巴馬政府應該顧及中方的“核心利益”才是。美方雖然同意將“相互尊重核心利益”寫進聯(lián)合公報,但美方對臺灣、達賴有自己的慣有政策,當然還要按自己固有方式出牌。這就是中方覺得奧巴馬“虛偽”的惱火之處。
對美國來說,反恐、防止核武器和大規(guī)模殺傷武器擴散,保衛(wèi)美元在全球霸主地位,都是核心利益,衍生的國家政策,反映出美國人對世界動蕩的擔心與恐懼。中國的核心利益則是,共產黨執(zhí)政的合法性長期延續(xù),領土完整和國家主權,保證經(jīng)濟繼續(xù)成長和社會穩(wěn)定。北京對美外交磕磕碰碰,尚在學習尺度的拿捏。奧巴馬在氣候暖化峰會覺得小受中國羞辱,中國在伊朗核問題日漸“自行其事”,又把他11月18日當面交給中方的“關注人士名單”頭名劉某判刑,形同視他為虛設,違背其訪華初衷。于是快速向美國右翼移動,美國民主核心利益的“西藏人的人權”也首次在他嘴巴中吐出來。在第三國看來,中國雖在戰(zhàn)場上飛彈軍機不如美國,但有自由市場上的錢彈、銀彈抗衡。形隨勢轉,雙方當然紛爭激化,關系緊繃。自奧巴馬上任一年加一個月,華盛頓和北京的雙邊關系成績單都未能讓各自國民滿意。今年7月份要在北京開戰(zhàn)略與經(jīng)濟峰會,大概不會取消吧?除非國家主席4月份不回訪美國了。
所以,要中美肝膽相照是不可能的事,因為美國在可見的將來,仍會把中國的崛起視為機會與威脅并存,中國人是對手而非朋友,雙方怎么可能推心置腹?美國現(xiàn)在是多個方面需要中國的配合,所以只能把中國視為對手,而不是敵人。既然如此,中美戰(zhàn)略對話就是“同舟異夢”,說“同舟共濟”根本沒有實質意義。有多少人會相信呢?除非是所謂自由派夏業(yè)良、長平、北風及《炎黃春秋》編委會中的李大同、楊繼繩、杜光、秦暉等,他們信。
更多精彩,參閱www.meihehua.cn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