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姆喬姆斯基是西方最知名的抨擊美國的人士,然而主流媒體很少對他進行采訪。英國《衛報》記者米爾恩最近采訪了他。該報還于11月7日刊發了米爾恩的文章,題為《"美國的外交政策完全出自黑手黨"》,要點如下:
喬姆斯基是一名具有極高學術聲望的政治運動家。他上周在倫敦發表演講時,成千上萬的年輕人爭搶入場券。他著作的銷量數以十萬計,學生像追逐名人般簇擁在他身邊。但在美國,除激進的刊物和網站外,很少對他進行報道或采訪。個中原由不難找到:喬姆斯基是美國最知名的批評美國在全球的帝國主義角色的人士。
喬姆斯基毫不留情地抨擊自己的國家在海外的野蠻行徑。毫不令人意外,他得到的回應要么是指責,要么(在遠遠更多的情況下)是沉默。
他的書被禁止收入美國在關塔那摩的監獄圖書館。他1990年的著作《制造共識》描述了西方媒體過濾掉不同意見的模式,而他自己所受的待遇就是這種模式再清楚不過的一個范例。
他說,正是那些驅動美國外交政策的企業利益集團,也在為美國國內的社會改革設限。奧巴馬目前考慮的三個醫療改革方案"都比公眾偏右翼。公眾中支持公立選項的人是反對者的兩倍。但《紐約時報》卻說公立選項得不到政治支持,它的意思是得不到保險公司和制藥公司的支持"。喬姆斯基說,現在美國石油業協會決意"仿效保險業在扼殺醫療改革方面所取得的成功",以扼殺在下月的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峰會上真正采取國際行動的希望。他說,從美國建立以來當時,詹姆斯麥迪遜堅持說,新政府應"保護富有的少數人不受多數人侵害"有變化的只是權力的形式而已。
喬姆斯基認為,奧巴馬的當政不過是"重新向中間立場靠攏",而且跟布什第二任政府的外交政策有引人注目的延續性。"布什的第一任期太離譜了,美國聲望降到歷史低點,控制國家的人對此并不滿意"。但他感到驚訝的是,國外(尤其是在第三世界)有如此多的人對奧巴馬的變革如此之少感到失望。"他的選戰論調,希望和變革,完全是空話。他沒有以任何原則為出發點來批評伊拉克戰爭:他稱之為戰略失誤。賴斯也是黑人這意味著她對第三世界的問題深有同感嗎?"
這名老牌社會活動分子稱美國入侵阿富汗是"現代史上最不道德的行動之一"。阿戰使圣戰運動在"基地"組織周圍團結起來,大幅加劇了恐怖主義,而且"極不理性除非國民的安全不是主要的優先事務"。他相信,現在隨著奧巴馬讓這場戰爭升級,如下事實變得更加清楚:美國駐軍是為了北約的聲譽和美國的全球影響力。
這便是喬姆斯基有關美利堅帝國的思考中反復出現的一個主題。他說,從政府官員在上世紀40年代初首次為美國的全球霸權制訂"大地區"戰略計劃以來,指導歷屆政府的都是一種"完全出自黑手黨的教父原則:違抗是不可容忍的。這是國家政策的一個主要特征"。為避免"不良影響擴散","成功的違抗行為"必須受到懲罰。
喬姆斯基認為,把持美國外交政策的人的利益與民眾利益之間存在差距,這也體現在如下方面:美國毫不動搖地支持以色列,"排斥"30年來事實上一直擺在桌面上的兩國方案。這并不是因為以色列院外游說集團在美國勢力過大,而是因為以色列是戰略和商業領域的資產,能鞏固而不是削弱美國在中東的霸權。"甚至在上世紀50年代,艾森豪威爾總統便擔心他所謂的阿拉伯世界對美國的仇恨運動,因為阿拉伯民眾認為,美國支持當地的暴虐政權,以求獲取它們的石油"。
他說,半個世紀過后,洛克希德-馬丁和??松梨谶@樣的公司仍經營得不錯:美國在中東的地位沒有損害這些公司的利益不管它可能給其他所有方面帶來什么樣的風險。
作為一名自上世紀30年代起就活躍在左翼陣線上的耄耋老人,喬姆斯基聽起來非常樂觀。他積極支持過去10年來席卷南美的漸進式改革浪潮("自由主義者對布什的批評之一是,他對拉美關注不夠這是拉美所遇到過的最好的事")。他認為,現在帝國主義勢力受到了一些以前不曾有過的制約,"他們不可能像(上世紀60年代)肯尼迪那樣展開化學戰和B52轟炸機地毯式轟炸而不受到處罰"。他甚至對互聯網抱有一定程度的希望,認為可能通過互聯網擺脫被企業控制的媒體的壟斷。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