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開始亞洲訪問之行,中國成為世界媒體關注的中心。但令人奇怪的是,這幾天圍繞中印邊界沖突的新聞消息同時不斷爆出。這一系列新聞背后的用意十分詭異,值得大家警惕。
印度官員不斷發出挑釁言論
11月10日印度外交國務部長塔魯爾說,1962年的中印戰爭是一個“愚蠢的錯誤”,印度不會再犯1962年那樣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倉促應戰的錯誤了。“一方面,我們不會再讓軍事準備不足這樣不幸的情況發生;另一方面,1962年以來,印度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進步。” 他說:我們已經非常清楚地闡明了我們的觀點,阿魯納恰爾(注,即我國藏南地區)問題涉及到印度的主權,印度主權領土完整是不容談判的。11月15日《印度防務觀察》編輯、資深專家巴拉特·韋瑪日前發表文章,再度渲染中國的軍事威脅,并鼓吹印度應加快軍力建設進行應對,并要具備癱瘓解放軍通過鐵路向西藏運輸兵力的能力。
印度媒體煽風點火 中印邊境硝煙彌漫
10月15日 《印度快報》報道稱,有證據顯示中國正在其境內的雅魯藏布江(印度將其境內的河段稱為布拉馬普特拉河)上修建大壩。據悉,印度以水資源問題挑起爭端已不是第一次。印媒關于中國截流雅魯藏布江的傳聞和報道更是每隔一年就會來一次大爆發。但中國并未在雅魯藏布江上馬任何水利工程。
10月21日印度時報最近報導,中國政府對外國媒體發放信息手冊,其中將克什米爾地區劃分為獨立于印度之外的地區。報導稱,中國當局的做法再次激化了中印兩國的領土爭議。印度專家稱印中之間出現了“克什米爾戰線”。《印度日報》揚言,印度軍隊已經做好準備,“想要深入中國給解放軍一個足夠的教訓”。
11月9日(新德里訊)今天“印度時報”、“印度快報”與“印度斯坦時報”以圖文方式顯著報導達賴的達旺之行。西藏流亡領袖達賴喇嘛8日不顧中國政府的反對,第五次前往印度與中國邊界爭議區達旺(Tawang)訪問。
11月15日《印度防務觀察》編輯、資深專家巴拉特·韋瑪日前發表文章,污稱中國制定“肢解印度”戰略。韋瑪開篇便警告印度要警惕中國的”帝國主義野心”,并指出目前印度面臨著的明顯威脅是中國意欲最終將印度肢解成20到30個部分。韋瑪還說,現在的印度正忙于爭奪個人短期利益,從而忽視了由北京及伊斯蘭堡聯合策劃的”分裂印度”的計劃,致使中國能夠輕而易舉的實現其”陰謀”。
印度軍方在中印邊境大量增兵
6月10日據印度媒體報道,印度近日在中印邊界“阿魯納恰爾邦”(注,即我國藏南地區)增兵6萬余人,并將戰機基地遷至東北部,以對抗中國的“威脅”。與之相呼應,6月15日,印軍加緊向中印邊界東段派遣4架蘇-30MKI戰斗機,并著手增派兩個師駐防,每個師約有2.5萬至3萬人。
11月12日《印度斯坦時報》網站報道,印度陸軍向阿魯納恰爾邦(注,即我國藏南地區)邊境增兵。一名匿名的高級防務官員對本報說,印度將在4周內向中國聲稱享有主權的阿曾納恰爾邦部署新組建的、人數達到1.5萬人的第56師。同時,印度陸軍為購買300輛輕型坦克發放了信息征詢書(RFI),這些坦克可能部署在印度東北部和查漠-克什米爾地區。這名官員還說,在未來的12至18個月內,印度還將在阿魯納恰爾邦部署第二個師。這樣做的目的是使中國無機可乘。印度陸軍的信息征詢書稱,輕型坦克應當具備摧毀3000米范圍內的掩體和非裝甲車輛的打擊能力、裝備具有穿甲能力的反坦克導彈和高射機槍,還應當能夠防御核戰爭與生化戰爭。最近幾個月,印度重新啟用了中印邊境地區的3座機場,這些機場在1962年中印戰爭中曾使用過。此外,印度陸軍和邊境警察也加緊在中印邊境地區巡邏。
歐美調撥離間 唯恐中印不開戰
11月10日美國合眾國際社刊文《只有印度才能挑戰中國的亞洲主導地位》。文章稱,西方的主導地位將面臨威脅,其來源便是中華文明。歐洲應助印度挑戰中國亞洲主導地位。印度是歐洲的理想選擇,因為該國的制度和語言與歐洲有親緣,且印度有數量龐大的熟練工人。另外,印度也更接近西方價值觀和地緣政治需要。但歐洲尚未認識到印度在未來的中心地位。眼下歐盟更多把目光投向中國。但中國絕不會成為像印度一樣的伙伴,因為中國奉行的路線導致與美歐競爭加劇。
11月13日 美國《華盛頓郵報》報導,中國曾向巴基斯坦提供濃縮鈾。在印度1974年進行了首次核裝置試驗后,巴“核彈之父”卡迪爾-汗提議向北京借50公斤濃縮鈾。1982年這一請求獲得中方批準,卡迪爾-汗等人乘坐巴軍方運輸機飛往烏魯木齊取貨。此外,中方還向巴基斯坦提供了一份簡單的核武器設計圖。《華盛頓郵報》稱,他們的消息源是英國學者西芒。西芒曾是英國《金融時報》記者,1977年至1978年在巴基斯坦工作。巴政府13日憤怒地否認了《華盛頓郵報》的報道,稱其“毫無根據”,“顯然是試圖惡意中傷巴中關系”。中國導彈與核戰略專家楊承軍15日表示,“這個故事太離奇了,聽起來就像天書一般。”楊承軍表示,巴基斯坦用運輸機從中國帶回50公斤濃縮鈾“根本不可能”。
11月14日《日本時報網》報導中印緊張關系升級。由于中國方面態度的明顯強硬, 印中關系日趨惡劣。
渲染中印關系緊張的險惡用心
美國原想設局利用美國次貸危機和世界金融危機沖擊中國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誰知美歐自己內傷不輕,而中國這次只是感冒咳嗽。中國政府在經歷這次金融海嘯危機后,已認清必須盡快完成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確保經濟持續均衡發展。中國需要盡可能長一點的和平發展時期。 但美歐并不情愿看到中國迅速發展崛起。國眼見中國經濟發展回穩,美歐在通過操縱美元貶值、石油漲價、碳關稅、壓迫人民幣升值等手段對中國經濟持續打壓的同時,甚至不惜挑起中印沖突,最好是印度對中國開戰,以戰爭威脅來遲滯、遏制中國崛起。
自從2005年6月印美防務框架協議及核協議簽訂后,如布什所說:“美國與印度開啟了新的歷史性戰略伙伴關系。”對于美國來說,拉攏印度是美國印度洋戰略和大中東戰略重要一環。第一可以利用向印度提供高端武器離間俄印軍事同盟關系。 第二,鉗制中國。美國支持印度加強軍力對抗中國,美國形容日本和印度是美國在亞洲圍堵扼制中國的[雙鉗]。印度傍上美國這一大款便以為有了靠山。印度國內一些媒體、政客和軍方將領心甘情愿受美國利用,投其所好、火中取栗,不斷拿中印邊界問題熱炒,叫囂印中開戰,唯恐天下不亂。
中印若開戰印度必敗。首先,在藏南邊境,中方地勢居高臨下,印度吃虧。其次,印度在武器系統性方面和中國不在一個等級。中國從火炮到衛星完全自主設計、自成系列;而印度陸軍今年的火炮升級計劃,還在尋求獲得上世紀50年代的蘇聯制造的火炮,以便彌補火炮數量的嚴重缺口。 中印一旦爆發戰爭,戰爭主動權將不在印方。盡管印度高官聲稱印度已經不是60年代的印度了,但是,印度恐怕更加明白,就綜合實力、特別是高原補給能力而言,中國更不是60年代的中國了。印度政府一定要明白挑起戰火的嚴重后果。
[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仙湖光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