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國際 > 國際縱橫

淺析美國的伊拉克“退出戰略”

田文林 · 2009-10-22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淺析美國的伊拉克“退出戰略”

田文林

因深陷伊拉克泥潭不能自拔,美國早在幾年前就開始醞釀如何從伊拉克從容脫身,實行“退出戰略”。根據2008年底美國與伊拉克達成了2010年底前全部撤離伊拉克的美軍地位協議,2009年6月30日,美國從伊拉克城鎮撤軍,邁出撤軍計劃第一步。如何評估美國的撤軍舉動,美軍撤離將給伊拉克帶來怎樣影響,這種影響又會怎樣反作用于美國的退出戰略,便成為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美國從伊拉克城鎮撤軍:新一輪戰略收縮的里程碑事件
 
丘吉爾曾經說過:“美國人總是在試盡其他辦法之后,才能指望做點正確的事情。”[1]用這話形容美國全球爭霸之路再合適不過了。自二戰以來,美國霸權興衰大體經歷了兩輪“強大—擴張—衰落—收縮”的歷史循環。第一輪循環從20世紀50年代一直到70年代“尼克松主義”出臺。二戰結束后,美國實力達到一個歷史巔峰狀態,因此對外擴張的野心也隨之日益膨脹。20世紀50年代的朝鮮戰爭和60-70年代的越南戰爭,就是這種對外軍事干涉欲望的直接結果。尤其在越南問題上,美國依據多米諾骨牌理論,認為如果印度支那倒下,其他東南亞國家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個接一個倒下去。[2]越戰高峰期,美國共派兵54萬,其中5.8萬人陣亡,30多萬人受傷。這場戰爭成為美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因攤子鋪得過大,導致美國力大衰,陷入“十個指頭按跳蚤”窘境,最終不得不全面收縮。而標志事件是1969年出臺“尼克松主義”,由過去美軍直接進行軍事干涉,轉而依靠和資助當地力量維護地區安全。[3]后來的卡特政府基本延續了防守和收縮態勢。事實上,自從越南撤軍算起,美國花費了近20年時間,才恢復了以往的自信。[4]
冷戰結束后,美國成為唯一超級大國,并由此開始了第二輪霸權興衰的循環。而以1991年海灣戰爭勝利為標志,美國徹底擺脫了越戰陰影,擴張野心再度膨脹。老布什當時宣布:“感謝上帝,我們徹底擺脫了越戰綜合癥”。[5]此后10多年中,美國幾乎每隔幾年就發動一場地區戰爭(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直至伊拉克戰爭)。特別是“9·11”事件后,小布什政府乘勢打出“反恐”大旗,將戰略重心置于歐亞大陸腹地,接連發動了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戰爭。美國本以為,伊拉克之戰可以昭示全球,表明美國有能力迅速、輕松地摧毀任何“拒絕按美國規則”行事的國家,將伊拉克改造成為親美政權和“民主樣板”,達到以民主化改造和重塑中東,根除恐怖主義,最終將中東這個全球石油供應中心納入美國戰略控制的目的。而萬沒料到,其在伊拉克的軍事行動久拖不決,伊拉克會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海外包袱之一”。[6]
由此,美國再次陷入類似當年越戰的艱難處境。據美國國會兩院經濟聯席委員會預測,2002-2008年期間美國在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中的總費用支出達1.6萬億美元。若戰爭久拖不決,預計到2017年,費用支出將增至3.5萬億美元。[7]而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2008年6月估算,加上戰爭撫恤和醫療費用,伊拉克戰爭開支已達3萬億美元。[8]毫無疑問,伊拉克已成為束縛美國手腳的戰略絞索和消耗美國國力的黑洞。國力透支,加上美國內因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蔓延,美國急于從伊拉克泥潭脫身。更重要的是,美國同時在東面還開辟著阿富汗戰場,因此美國亟需擺脫兩線作戰的被動局面,重點鞏固形勢吃緊的阿富汗戰場。
所有這些,促使美國以調整伊拉克政策為重心,被迫轉入新一輪戰略收縮。這種收縮從布什后期就已開始。小布什向尼克松時期的高層智囊基辛格請教,是“尼克松主義”抬頭的先兆;撤換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則是政策轉折的風向標,這與美國當年在朝鮮戰場撤換麥克阿瑟、在越南戰場上麥克納馬拉辭職異曲同工;實行“伊人治伊”,將伊拉克安全部隊推向前線,向其轉交各省防務,與當初在越南戰爭中推行“越南化”政策如出一轍。而“重新部署”軍隊、與伊拉克政府最終簽署美軍地位協議,實質是其試圖逃離伊拉克的委婉說法。奧巴馬上臺后,美戰略收縮的幅度更趨加大:2009年6月初,奧巴馬在開羅發表緩和與伊斯蘭世界關系演講,完全可與1969年尼克松在關島發表“尼克松主義”比擬。而2009年6月30日美依據2008年底與伊達成的美軍地位協議,如期將美軍撤出伊拉克城鎮,并決意在2011年底全部撤出伊拉克,則是這種新版戰略收縮的標志性事件。
 
二、美國撤離給伊拉克留下安全真空
 
美國占領之前,伊拉克盡管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總體看仍是個穩定、健全的海灣大國。而美國的入侵使伊拉克從此成為一個政治衰微、經濟凋敝、恐怖頻發的“失敗國家或正在失敗國家”[9]。美軍占領伊拉克后,占領當局草率地打碎了伊原有國家機器,如解散軍隊,整肅復興黨,禁止其在政府就職等等。結果舊秩序已被完全打爛,新秩序卻遲遲未建立并有效發揮作用,由此導致伊陷入無政府狀態:大批遜尼派加入反美武裝,而以扎卡維為代表的“基地”等國際恐怖分子趁機蜂擁而至,將伊拉克視為恐怖活動的天堂。到2006年底時,最為動蕩的安巴爾省的局勢已經完全失控。同時,遜尼派、什葉派和庫爾德人圍繞政治進程、石油分配、修憲等重大問題各執己見,互不相讓。“基地”等則不斷在教派敏感區域發動武裝襲擊,有意制造教派敵對。特別是2006年2月什葉派宗教圣地阿里哈迪清真寺被毀,更使什葉派與遜尼派間教派仇殺趨于白熱化。由此形成一個安全悖論:美軍的政策失誤,導致伊拉克安全形勢不斷惡化,而伊拉克安全形勢的不斷惡化,反過來使伊不得不更加依靠美國。
不斷碰壁促使布什政府被迫調整政策,并在2007年提出“安全優先”的種種新政,如向伊拉克增兵3萬,加緊培訓伊安全部隊,督促伊拉克政府緩解教派矛盾,敦促國際社會參與伊拉克重建等等。同時,美國對反美武裝實行“分而治之”,利用伊拉克“基地”組織因濫殺無辜與當地遜尼派產生嫌隙之際,于2006年底與遜尼派武裝談判,并于2007年達成停火協議。美還與遜尼派各部族長老組建“覺醒委員會”和“伊拉克之子”民兵武裝,協助美清剿“基地”武裝,從而極大壓縮了“基地”組織生存空間。[10]與此同時,美利用掌控“伊拉克伊斯蘭最高委員會”的哈基姆家族與薩德爾間的矛盾,與其聯手打壓薩德爾派,有效抑制了該派勢力擴張。這些新舉措使伊安全局勢逐漸緩和。據駐伊美軍最高指揮官彼得雷烏斯的報告稱,2007年伊拉克境內的恐怖暴力事件數量與傷亡人數比往年明顯下降。2008年伊安全形勢進一步好轉,暴力襲擊事件同比下降80%,教派沖突事件下降90%,美軍死亡人數由上年每月70人降至25人,伊軍死亡人數由每月200人降至100人。[11]
然而,美軍作為外來占領者,長期主導伊安全局勢,對美伊都非長久之計。因此,這才有了2008年底雙方簽署美軍地位協議,有了美軍分期撤軍和伊安全部隊接管防務的規劃。目前伊安全部隊有軍隊27萬,警察34萬,但其作戰能力有限。美國防部2009年1月報告稱,伊軍175個戰斗營中只有17個可在沒有美軍支援情況下獨立作戰,34個警察營中只有2個營能獨立作戰。伊安全部隊依然嚴重依賴美軍的后勤補給和火力支援。[12]據估計,到2011年底前,伊軍警仍無力承擔伊安全保衛職責。這樣,美軍撤離無疑給伊拉克留下極大安全真空。這種誘惑反過來又促使伊國內各種勢力加快填補空白[13]。尤其是“基地”等極端組織更是將美國撤軍視為其恐怖政策的勝利[14],并抓住美伊“換崗”這一防范最薄弱契機,通過制造恐怖事端,使伊拉克局勢向其期待的方向發展。
事實表明,就在6月30日美軍宣布撤離伊拉克城鎮前后,伊拉克很快陷入新一輪暴力襲擊。據粗略統計,在短短2個月內就發生了7次傷亡百人以上的大規模恐怖襲擊。尤其是8月19日伊拉克財政部和外交部大樓發生的系列爆炸,傷亡逾1300人,是伊迄今發生的最慘重恐怖爆炸。2009年8月成為近14個月來伊拉克傷亡人數最多的月份。[15]隨著美國全面從伊拉克撤軍,這種恐怖襲擊無疑將會繼續。伊拉克外長茲巴里就警告說,伊未來可能面臨更大規模襲擊。
從長遠看,美國撤軍還使伊既存的結構性矛盾日趨凸顯,并長期制約伊安全穩定。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教派矛盾問題。伊拉克雖然在20世紀20年代英國實行委任統治時期就已建國,作為國家的“硬件設施”(如領土、主權、政府、人口等)一應俱全,但從未真正完成國家整合。它的領土由摩蘇爾、巴格達、巴士拉三大地區拼組而成,連國名都是英國起的[16],什葉派、遜尼派和庫爾德人等不同教派之間的忠誠對象和政治目標各不相同。換言之,伊拉克只有政權意義上的國家建構(state-building),而沒有觀念層面的民族建構(nation-building)。[17]在美國入侵伊拉克之前,該國主要靠政治獨裁和一黨專制來維系政治秩序。一待薩達姆政權垮臺,各教派內部埋藏已久的隔閡和積怨便迅速爆發出來。而美國在該國引入的多元民主機制非但沒有平息這種教派矛盾,反而使不同教派集團的利益訴求有了合法宣泄渠道。因此,“美國在伊拉克追求民主,進一步終結了該國本就脆弱的國家團結,并可能最終使其分崩離析。”[18]當前的馬利基政府就是一個由三派勢力拼湊起來的“民族聯合政府”,政府內部內耗不止,使政府組織和行動能力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伊武裝割據隱患始終未除。目前伊安全部隊主要以什葉派為主,擁有13萬民兵的遜尼派武裝組織“伊拉克之子”,本欲全體加入伊安全部隊,但什葉派控制的中央政府擔心其在軍中坐大,只同意將其20%的民兵納入正規軍隊,此舉激起遜尼派強烈反彈,曾威脅要再次起義。這使伊安全部隊控制遜尼派為主的地區難度加大[19]。而庫爾德地方民兵與伊安全部隊更是互不買賬,缺乏配合。這種武裝割據狀態成為威脅伊拉克安全的最大隱患。
隨著美軍撤離步伐加快,這些矛盾會無疑會日益凸顯。其中有幾大熱點值得關注:一是阿拉伯人與庫爾德人爭奪伊主要石油產地——基爾庫克的角力日趨白熱化。隨著美開始撤軍,雙方均加大對該地區的滲透,試圖將其納入自己的控制之中。2009年5月和7月,庫爾德方面公然禁止當選的阿拉伯官員在該地區行使職權,否則“格殺勿論”。6月庫區議會又單方面通過法案,將三個有爭議地區(包括基爾庫克)統統劃入庫爾德轄區。這無疑讓將基爾庫克視為分享石油收益唯一希望的遜尼派無法忍受,也激怒了執政的什葉派。庫爾德地區自1991年海灣戰爭后就實行高度自治,經過多年經營,目前已擁兵自重,日漸具備獨立條件。有學者認為,“庫爾德斯坦現已進入其民族主義發展的第三階段,即在其轄區重新發現國家觀念。”[20]因此有人分析,一旦美國撤離伊拉克,庫爾德人很可能謀求建國,[21]并由此引發國內動蕩。二是遜尼派與中央政府的矛盾日趨激化。什葉派主導伊政權后,曾推行“去復興黨化”政策,將遜尼派集體邊緣化。遜尼派一直謀求重返權力中心。什葉派政府在美壓力下雖調整政策,但程度有限。由于雙方分別與周邊遜尼派國家(沙特、敘利亞)與什葉派國家(伊朗)過往甚密,因此無法真誠合作。這些教派矛盾過去主要靠美軍強力壓制,才未大規模爆發出來。美軍撤離無疑會使伊安全的脆弱性日趨暴露出來。
 
三、美國“退出戰略”的歷史命運:贏得還是失去伊拉克
 
伊拉克既不同于昔日美國“改造”過的日本和德國,也有別于美軍占領過的越南,它地處阿拉伯世界中心和中東產油區中心,地緣政治重要性不言而喻。[22]當初美發動伊戰的目的,表面看是要將其建成民主國家,為中東民主化樹立樣板,實則是培植地區親美勢力,控制中東石油命脈,因此其在伊拉克不遺余力地進行投入。時至今日,雖然美國在伊拉克陷入困境,但其仍是美國冷戰后最大的外交遺產。因此,就像當初美國從越南撤軍仍要追求“光榮和平”[23]一樣,美國當前從伊拉克撤軍也有自己的算盤。該計劃的目的不是要放棄伊拉克,而是換種方式保存美國的伊戰成果。即便奧巴馬在外交問題上一再標榜“變化”,但其核心訴求與布什時期并無大的差異,也是確保伊拉克石油資源供應的穩定性,以及將伊拉克作為美國在中東的“長期性伙伴”[24],同時借此將“反恐”重心轉向阿富汗,避免長期兩線作戰的被動局面。
實現這些戰略打算的基本前提,首先是伊拉克局勢相對穩定。為此美國煞費苦心。美國選擇分期分批撤軍,就是要給伊安全部隊預留“鍛煉和考察期”,促其在實戰中提高戰斗力。而且,美軍對“作戰部隊和非作戰部隊”界定模糊。目前駐伊美軍約14.6萬人,其中15個旅(約3-4萬)為“作戰部隊”,其余為“服務和支持補給人員”[25]。駐伊美軍地位協議還規定,美軍2011年年底前撤出作戰部隊后,軍事顧問仍將在伊安全部隊中“指導”工作。這樣,即使美軍按期撤離,仍將在伊保留一定數量的軍事基地和行動部隊。[26]
但目前伊拉克暴力襲擊驟然增多,無疑給美國“快速、謹慎、漸進”的退出戰略蒙上巨大陰影。[27]目前這些恐怖襲擊雖尚不足以阻止美國撤軍步伐,但如果暴力襲擊繼續下去,美國是去是留便成為一個棘手難題。駐伊美軍最高指揮官奧迪爾諾已表示,美可能調整在伊拉克的兵力部署,暗示撤軍計劃可能會出現變動。但從伊拉克撤軍計劃,本來就是美國“兩害相權取其輕”后的戰略性決策,因此實際回旋余地并不大。目前美國在伊拉克每月花費100億美元,即使暴力活動保持在較低水平,每月仍需70-80億美元。這還僅僅是直接投入,而未包括其他費用。[28]而美國國內還有一大推棘手問題等著奧巴馬政府去解決。況且,美國難以同時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開辟戰場。在阿富汗反恐戰局相對吃緊、伊拉克形勢相對緩和的大背景下,美國勢必要將“反恐”重心轉向阿富汗。因此,在伊拉克尋求脫身之道是大勢所趨。而美國如重返伊拉克,或實行長期占領,無論人員還是金錢消耗,都是美國所不能承受的。
問題在于,當初美國在阿富汗戰爭沒有完全勝利的情況下,便發動伊拉克戰爭,結果“按倒葫蘆起來瓢”,塔利班卷土重來,阿富汗戰場重新吃緊。現在,伊拉克局勢剛有起色,美國便匆忙將戰場重心重新東移,結果又使伊拉克恐怖活動重新回潮。一位美國學者指出,“美國已在伊拉克付出沉重代價,但現在如果將年輕的伊拉克民主政府丟給伊斯蘭激進分子和薩達姆殘余勢力,美國將付出更為慘重的代價。”[29]據其分析,沒有美軍支持后,伊拉克很可能變成一個失敗國家。沙特、約旦、科威特等鄰國將直接面臨伊拉克“基地”組織及其他極端組織的恐怖威脅,而土耳其、埃及、以色列等也將面臨同樣的威脅,而伊朗和敘利亞則會成為最大的贏家。[30]伊戰后,伊朗一直將伊拉克視為與美國較量的主戰場,并利用與伊拉克地理毗鄰、信仰同宗,及當地動蕩等有利因素,加大滲透力度,排擠美國影響。經過幾年苦心經營,伊朗對伊拉克政治、經濟和安全領域影響力不斷加大。美國一旦從伊拉克撤軍,其將更難阻擋伊朗在伊拉克擴大影響。內賈德曾公開稱,“地區力量有能力保護伊拉克的安全。”“美軍撤離后,本地區國家應該填補美軍在伊拉克留下的真空。”顯然其已早已做好填補空白準備。這些前景都是美國不敢想象、不愿看到的。
以往經驗表明,美國的軍事占領最終有四種結果:更大規模內戰(索馬里、海地);出現專制政權(古巴、多米尼加);被鄰近政權入侵(菲律賓、越南)、美長期駐軍并與其形成委任關系(日本、德國和韓國)。[31]換句話說,沒有進行長期軍事占領,或在未完全消化戰果情況下倉促撤軍,最終往往導致既定戰果的喪失。1972年南越軍隊在美軍空援下擊退北越軍隊,美國就以為其“越南化”戰略已經奏效,并開始撤軍,結果3年后形勢完全逆轉。[32]與之類似,20世紀80年代蘇聯從阿富汗撤軍,以及1982年到2000年以色列從黎巴嫩撤軍,也都導致前功盡棄。現在美國撤軍伊始,伊拉克安全局勢就出現反復,這似乎昭示著美國的伊拉克“退出戰略”從開始就兆頭不妙。
從長遠看,伊拉克形勢即使向好的方向發展,美軍對伊拉克的影響力和控制力都會不可逆轉地下降。不管美國如何吹噓給伊拉克帶來了民主和自由,但其入侵伊拉克給伊拉克人民的社會生活造成無以復加的苦難和屈辱:人們流離失所,缺醫少藥,還飽受恐怖襲擊威脅。所有這些,使舉國上下對美國懷有一種發自心底的反感和抵觸。尤其是隨著伊拉克石油收入的增加和政治經濟重建的加快,其自信心日趨增強,擺脫美國控制的意愿明顯上升。如美國2007年幫助伊拉克制定的《石油天然氣法》,被伊拉克人視為“美國人的法律”,至今未獲伊議會通過,由此使美借機攫取伊拉克石油的期望日漸落空。而在撤軍問題上,遜尼派認為美軍占領是導致伊拉克動蕩和暴力的主要原因。伊拉克宗教領袖西斯塔尼表示,“任何損害伊拉克主權的協議都違反伊斯蘭法。”[33]激進派薩德爾堅決反對美繼續駐軍,否則將成立新的民兵武裝進行反抗。伊拉克在與美國就駐軍地位協議談判時,要求美軍必須制定“明確的撤軍時間表”。[34]即使是美國一手扶植起來的馬利基政府,也不愿充當美國傀儡,日趨顯示出強烈民族主義色彩。早在2007年,馬利基就公開表示,無論美軍何時離開伊拉克,伊拉克軍警都能承擔起維持伊拉克安全的重任,顯示其不愿美軍駐留的決心。馬利基重要助手哈桑・蘇內德公開指責,美國將伊拉克作為“美國實驗室里的一個試驗”,并指責駐伊美軍犯下諸多侵犯人權的行徑。[35]伊國家安全顧問穆瓦法克·魯巴伊在2008年8月直言不諱地表示,伊拉克對“最后一名外國士兵撤離伊拉克的那天已經等得不耐煩了”。可以說,絕大部分伊拉克人將美國撤軍、伊拉克接管防務,視為重新主宰自身命運的重要標志[36]。伊拉克官方還將美軍首度撤軍的6月30日定為“國家主權日”,舉國慶賀。[37]而2009年9月被提前釋放、曾向布什扔鞋的電視記者蒙塔茲·扎伊迪,也被很多伊拉克人視為民族英雄。伊拉克朝野這種強烈反美心態,顯然是美國不愿看到,但又無可奈何的。美國人絕不會想到,其在伊拉克付出如此巨大的代價,非但未獲得預期中的收益,反而加劇了伊拉克民眾的反美情緒。隨著美軍逐漸撤離,美國對伊拉克的影響力和控制力無疑會隨之極大流失。
總之,由于美國當初發動的伊拉克戰爭明顯帶有侵略性質,使得美國其后的伊拉克政策始終難以擺脫“原罪”,即使美國看似高姿態的“退出戰略”,同樣面臨兩難困境:伊拉克繼續亂下去,無疑會將美國繼續拖進去,徒然消耗美國國力;而伊拉克形勢如果好起來,該國日趨上升的民族主義情緒,又會使伊日益脫離美國設定的軌道。不管伊拉克未來發生什么,美國就像二戰后“失去”中國、50年代“失去”朝鮮、70年代“失去”越南一樣,將注再次“失去”伊拉克。

--------------------------------------------------------------------------------

[1]Steven Metz,Iraq & The Evolution of American Strategy, Potomac Books, Inc, Washington, D.C.,2009,p.1
[2](美)孔華潤主編:《劍橋美國對外關系史》(下),新華出版社,2004年,第315頁。
[3]Steven Metz, Iraq & The Evolution of American Strategy, Potomac Books, Inc, Washington, D.C.,2009,pp.1-2
[4] The consequences of a U.S. withdrawal are even greater than the Iraqi bloodbath that would follow?, http://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721075545AArpBWo,February 07, 2007
 
[5] 轉引自韓志斌、李鐵:“‘新戰略’與美國在伊拉克的困境”,《國際論壇》,2007年第3期,第66頁。
[6]David L. Phillips,Losing Iraq: Inside the Postwar Reconstruction Fiasco,Foreign Affairs, July/August 2005
[7] “美國會報告稱伊戰和阿富汗戰爭耗費美國1.6萬億美元”,新華社2007年11月13日電。
[8]Shelagh Foreman eds.,The Necessary Steps for a Responsible Withdrawal from Iraq,Commonweath Institute,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2008, p.8
[9]Jason Brownlee, Imagining the Next Occupation, Middle East Report,Winter 2008, p.9
[10] Stephen Biddle, Michael E. O'Hanlon, and Kenneth M. Pollack,How to Leave a Stable Iraq,Foreign Affairs, September/October 2008
[11] Ibid,How to Leave a Stable Iraq,Foreign Affairs, September/October 2008
[12] Ibid,How to Leave a Stable Iraq,Foreign Affairs, September/October 2008
[13] Sami Moubayed,Heated blame-game in shocked Iraq,Asia Times Online,Aug 25, 2009
[14] Kenneth Katzman,Consequences of US withdrawal from Iraq,http://www.arabwashingtonian.org/english/article.php?issue=18&articleID=455
[15] Ben Lando,Prevention, attacks target oil,Iraq Oil Report,1 September,2009,[16]Eric Davis, The Puzzle of Federalism in Iraq, Middle East Report,Summer 2008, p.42
[17]Liam Anderson, The Perils of Nation-Building in Iraq: The Implications for U.S. Policy in the Middle East, Edited by Markus Kaim, Great Powers and Regional Orders: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Persian Gulf,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 2008, p.183
[18]Liam Anderson, The Perils of Nation-Building in Iraq: The Implications for U.S. Policy in the Middle East, p.183
[19] Kenneth Katzman,Consequences of US withdrawal from Iraq,
[20]Eric Davis, The Puzzle of Federalism in Iraq, Middle East Report,Summer 2008, p.43
[21] Nir Rosen,If America Left Iraq,Atlantic,December 2005
[22] Ted Galen Carpenter,James Phillips,When Should the U.S. Withdraw From Iraq?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February 29, 2008
[23] 亨利·基辛格著,顧淑馨 林添貴譯:《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627頁。
[24] Michael Schwartz,The US takes to the shadows in Iraq,Asia Times Online,Jul 11, 2009 
[25]付一鳴 惠曉霜:“美國從伊“撤軍”的背后”,http://www.zgtscxnc.com/InfoView.asp?id=1389    
[26]Michael Knights,Iraq Withdrawal Deadline: Subtle Shift in U.S. Mission,The Washington Institute for Near East Policy,June 26, 2009
[27] Shelagh Foreman,The Necessary Steps for a Responsible Withdrawal from Iraq,
[28] Ted Galen Carpenter,James Phillips,When Should the U.S. Withdraw From Iraq?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February 29, 2008
[29] Ibid, When Should the U.S. Withdraw From Iraq?
[30] Ibid,When Should the U.S. Withdraw From Iraq?
[31]Jason Brownlee, Imagining the Next Occupation, Middle East Report,Winter 2008, p.9
[32] Henry A. Kissinger,Lessons for an Exit Strategy,Washington Post, August 12, 2005
[33]D. Hazan,Reactions in the Iraqi Press to the U.S.-Iraq Strategic Agreement,The Middle East Media Research Institute,August 18, 2008
[34] Robert H. Reid,Iraq Demands 'Clear Timeline' for U.S. Withdrawal,The Associated Press, August 10, 2008
[35]“伊總理:沒有美國人我們照樣行”,http://world.people.com.cn/GB/14549/5989890.html      
[36] The consequences of a U.S. withdrawal are even greater than the Iraqi bloodbath that would follow?
[37] Sami Moubayed,Iraq celebrates a victory of sorts,Asia Times Online,Jul 1, 2009
 
                                            發表于《現代國際關系》2009年第10期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再說掩耳盜鈴
  2. 反抗吧,我的人民,反抗吧
  3. 湖北石鋒|讓“個人崇拜"論見鬼去吧!
  4. 彭勝玉:公安部定性電詐存在嚴重問題,本質是恐怖組織有組織綁架販賣囚禁中國人口,強烈建議移交中國軍方解決
  5. 評上海富二代用豪車揚我國威:豪車統治著富人和窮人
  6. 吃飽了才會有道德嗎?
  7. 簡評蘇俄知識分子的厄運
  8. 為什么總有人把毛主席放在后四十年的對立面?
  9. 劉繼明|隨想錄(20)
  10. 東南亞的宿命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8.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日本摸下面高潮视频 | 亚洲影院午夜在线观看 | 亚洲图片中文字幕一区校园 | 一本在线观看资源网站 | 亚洲最大在线观看AV网站 | 日本中文字幕中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