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學者新書揭露美對華遏制戰略
威廉·恩道爾是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地緣政治學家,從事國際政治、經濟及世界新秩序研究30多年,其代表作有《石油戰爭》和《糧食戰爭》。最近他的新作《霸權背后》出版,其中揭露美國對中國的謀略部分尤其引人注目。
打一場“21世紀的鴉片戰爭”
該書援引美國國會一份官方報告統計,1999年至2006年,美國使用或劃撥了約1.1億美元用于在中國實施與“民主”相關的項目,受到美國“全國維護民主捐贈基金會”資助的涉華機構或中國機構日益增多。
2008年年初,美國政府機構認定該是加大對中國施加壓力的時候了,于是在中國的西藏自治區挑起重大動亂。顯然,華盛頓決定以在西藏煽動暴力的方式,在中美關系中一個極其敏感的時刻與北京玩一場風險極高的政治游戲。這是美國對中國逐步升級施壓戰賂的一部分。這個戰略此前數月已經自動,在蘇丹,在緬甸,尤其是美國與印度簽署特別軍事協定對付中國之際,就已啟動。
在未來數十年里,除非中國能解決兩大戰略性弱點:不斷增長的經濟對進口能源的依賴和對美國首次核打擊構成可靠的核威懾,否則中國不可能崛起成為一個真正的世界強國。
實施全方位主導世界戰略
該書認為,為了達到全方位主導世界的目的,華盛頓不僅需要在歐亞大陸包圍俄羅斯,還需要牢固地控制中國這個崛起中的巨人。這項任務需要使用打著“人權”和“民主”戰斗口號幌子之下的各種手段 。
從1945年到2008年,美國對中國的基本軍事戰略和地緣政治戰略從來沒有偏離其核心戰略。然而,美國的戰術,從“大棒”外交到“胡蘿卜加大棒”外交,則有相當大的改變。在任何時候,美國都保持著‘分而治之’的整體戰略。其目標始終是維持歐亞大陸和整個亞洲的緊張戰略,不論是逼迫日本出于對失去美國保護的擔心而追隨美國的政策,還是通過全球化和外包將美國制造企業轉到中國,為正在
破產的美國制造商提供巨額利益。
盡管華盛頓政策的根基仍然是美國的軍事霸權,美國的全方位主導戰略卻日益轉向使用“人權”和“民主”問題作為心理戰和經濟戰的武器圖謀遏制和控制中國。美國對華政策的最終目的,是保持對這個亞洲潛在的經濟巨人的控制——控制中國的能源發展、經濟發展及國防政策。
世界處在美國核陰影之中
該書強調,今天,近50年來第一次,美國處于取得核主導地位的邊緣。可能很快,美國就能夠在首次打擊中摧毀俄羅斯和中國的遠程核武庫。核力量對比的這個驚人變化,源自美國核武庫的一系列提高,俄羅斯核實力的急劇下降以及中國核力量現代化步伐的凍結。
除非華盛頓改變政策,或莫斯科和北京采取行動增加其核力量的規模和戒備程度,俄羅斯和中國以及整個世界,都將在未來很長時間內生活在美國的核陰影之中。
(本文原載于2009年9月26日《參考消息》第8版)「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