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普組合”新生活
2008年06月27日 《環球人物》雜志
《環球人物》雜志特約記者 邱晴川
早在一個月之前,全世界都已知道,梅德韋杰夫成了俄羅斯總統,而普京則變成了總理,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這兩個人的生活悄然發生了巨大變化。那么,“換位”后的梅德韋杰夫和普京,現在過著怎樣的生活?三個有特殊意義的關鍵詞,也許可以部分說明兩人目前的生活、工作狀態。
關鍵詞一:住房
梅德韋杰夫在當選總統后曾表示,他將與普京組成各司其職的“兩駕馬車”,他主管外交、國防等問題,擁有對重大事務的決定權;普京則主抓經濟和社會問題。這被西方媒體稱為“梅普組合”。
走馬上任后,梅德韋杰夫入主總統官邸克里姆林宮。他的辦公室在一號樓內,辦公桌上擺著一臺電腦。這臺電腦與一號樓內的“情況中心”相連,通過它,梅德韋杰夫可以實時了解國內發生的一切。墻邊擺著一排書架,普京當總統時,上面擺著各種辭典和資料手冊,但現在,梅德韋杰夫放了一些法律書籍。
除克里姆林宮外,升任總統的梅德韋杰夫還得到了一套大別墅——位于莫斯科市郊的“戈爾基-9”號國家別墅。這幢建筑屬于總統事務管理局,俄首任總統葉利欽曾在這里居住。工人們目前正在對別墅進行徹底維修,特別通信線路已經引進,直升機停機坪也已準備就緒。別墅維修完畢后,梅德韋杰夫將每天乘坐為他配備的奔馳-600 Pullman到克里姆林宮上班。
作為俄羅斯的最高領導人,梅德韋杰夫通常每天早晨8點起床,夜里10點半至11點才到家,一般要到凌晨2點才上床。因為他回家后通常會再工作一會兒,然后做一些運動。他喜歡強度很大的運動,堅持早晚各游泳一小時,下水之前還會很認真地熱身。
與梅德韋杰夫不同的是,普京并沒有熱熱鬧鬧地大搬家,他仍然住在位于莫斯科市郊的新奧加列沃別墅,每天乘車到克里姆林宮處理公務。普京任內使用的那輛車,現在仍歸他使用。與過去不同的是,那輛車現在少了一面總統旗。現在,俄羅斯總理府正在進行裝修。完工后,普京將搬到那里辦公。
關鍵詞二:座位
換位當總理的普京剛開始在內閣開會時還真有點不習慣。5月12日,他和梅德韋杰夫共同出席在克里姆林宮召開的會議。會上,普京宣布了自己的新內閣成員名單,其中許多人是昔日他最信賴的要員。
會前,普京習慣性地走向桌子左側的那個座位。不過他沒有馬上坐下來,而是對身邊的新任總統梅德韋杰夫說:“現在是你的座位了!”梅德韋杰夫笑著答道:“有什么區別嗎?”他隨后馬上坐在桌子右側的座位上。在過去8年里,這個座位一直是普京的客人和手下的座位。
好在普京很快就適應了自己的另一個“座位”。作為主管經濟和社會事務的總理,他開始頻繁地跑基層。在外地視察期間,他經常身穿夾克衫和休閑褲,與地方官員談笑風生。不少俄羅斯人認為,這位前總統“越來越像個總理了”。
5月27日,為考查俄羅斯經濟特區的建設和發展情況,普京來到韃靼斯坦共和國,視察阿拉布加特區的北方鋼鐵汽車公司。在工廠里,他自己開著電動車參觀所有生產線。
結束參觀后,普京到工廠食堂就餐。雖然身為總理,但他沒有搞“特殊化”,而是自己拿著塑料托盤,和普通工人一樣排隊買飯。取完飯后,普京沒找單間,也沒單獨坐,而是和工人們在一起,一邊吃一邊聊天。
在普京擔任總統期間,俄羅斯總理一直處于“弱勢”。但從普京上任以來的一系列舉措和活動看,他正在走上強勢總理之路。俄羅斯政府正在以全面推進農業、住房、醫療、教育四大國家優先項目為主線,實施“普京計劃”。 身為總理,普京既是“普京計劃”的提出者,又是主要實踐者。
關鍵詞三:畫像
有意思的是,梅德韋杰夫當總統才三周,他的畫像在市場上已經脫銷。
“您是在尋找梅德韋杰夫的畫像嗎?它們已經被賣光了,得過個把星期才會有貨。”這是莫斯科一些店鋪的店員們最近常說的一句話。今年3月初,俄羅斯總統選舉結束后,梅德韋杰夫的畫像就成了搶手貨,盡管其價格一路上漲甚至翻了一番,但仍然很快脫銷。
加里寧格勒州政府辦公廳主任亞歷山大·托爾巴說:“每個領導人都根據自己對禮節的理解,在辦公室墻上懸掛相應的畫像。州長格奧爾基·博斯掛了兩張,一張是梅德韋杰夫,一張是普京。”伊爾庫茨克市市長弗拉基米爾·雅庫博夫斯基,則從雜志上剪下一張總統與總理的合影,鑲到相框里擺在辦公桌上。
訂購梅德韋杰夫和普京合影最多的,是兩人共同的故鄉——圣彼得堡市。該市維里察鎮紡織廠生產的織有梅德韋杰夫和普京畫像的掛毯很受歡迎。廠長伊萬·科茲洛夫自豪地說:“我們廠一共接下了十筆訂單,訂貨總數不少于1000條。”
科茲洛夫承認,在任期結束前,普京畫像的需求量確實有所降低;而選舉剛剛結束,工廠就開始接到梅德韋杰夫畫像的訂單。但是,在普京出任“統一俄羅斯”黨主席之后,其畫像掛毯的需求量又回升了。科茲洛夫說,他辦公室墻上沒有兩位領導人的畫像掛毯,因為“根本掛不住”,剛一掛上,就會被某個官員拿走。
對于梅德韋杰夫和普京合影產品的脫銷,一些俄羅斯分析家認為,這很形象地說明,普京在俄羅斯的影響力依舊;俄羅斯真正的掌權者是:“梅普組合”。
梅—普已各自亮劍
2008年06月27日 來源:《世界知識》雜志
5月8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右)與總理普京在俄羅斯國家杜馬全體會議上交談。新華社/法新
學法律出身的梅德韋杰夫比他前兩任的反腐手段更具系統性和綜合性;普京主持召開國家農業政策會議,就農業發展提出六點建議。
自5月8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任命普京擔任總理后,備受矚目的“梅普組合”正式啟動,俄羅斯政局步入“雙頭鷹”時代。其后不久,梅德韋杰夫與普京這對俄羅斯政壇的絕佳搭檔,開始各自亮劍,一個要親自掛帥向腐敗展開全線進攻,一個表示政府要首先抓農業。顯然,他們要共同著力解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問題。
梅德韋杰夫吹響反腐集結號
長期以來,腐敗是俄羅斯社會難以根治的頑疾。蘇聯時期,貪污腐敗行為盛極一時,官僚特權階層利用職務之便大肆牟取個人利益。上世紀80年代,時任莫斯科市委書記的葉利欽曾高擎反腐大旗,一年內撤換了20多位區委書記,在民眾中樹立了清正廉潔的個人形象。但是葉利欽任總統后,俄羅斯的腐敗程度與蘇聯時期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葉主政的九年成為俄羅斯歷史上腐敗程度最嚴重的時期之一,葉利欽總統地位曾岌岌可危。
普京入主克里姆林宮后,果斷向腐敗宣戰,在立法、行政和司法方面大力推進反腐建設。2006年5月,普京一天內曾解除17名高官的職務,反腐力度達到頂峰,但制度疏漏和法制的不完善使普京的反腐業績相對有限,俄羅斯社會與國家機構仍飽受腐敗侵蝕。據俄一名高級檢察官透露,俄官員腐敗所得達到約1200億美元,相當于俄年度財政預算的1/3。2007年,國際非政府組織“透明國際”的年度報告中,俄羅斯在國際腐敗國家排名榜中位列第143位,與一些非洲國家腐敗程度不相上下。
面對日益嚴峻的腐敗問題,上任伊始的梅德韋杰夫總統緊急吹響反腐集結號。5月19日,梅德韋杰夫主持召開反腐敗工作專門會議,會上任命總統辦公廳主任謝?納雷什金領銜反腐敗工作,并要求納在一個月內制定出全國反腐敗計劃。梅德韋杰夫認為,該計劃至少包括三部分內容:一是制定一套現代化的反腐敗法令,彌補現行法律漏洞;二是在經濟和社會領域加大打擊和預防腐敗現象的力度,從根本上減少腐敗滋生的土壤;三是確定腐敗行為的基本標準。
此外,梅德韋杰夫總統提出要對國家公務員及司法部門人員的財產進行監督,并制定新的國家公務員行為規范,俄羅斯總檢察院負責配合最新一輪反腐敗工作。同時梅德韋杰夫表示,不排除制定更加嚴格的刑事措施,比如沒收違法者的全部財產。
與普京的反腐措施相比,學法律出身的梅德韋杰夫的反腐敗手段更具系統性和綜合性。5月19日會議一個重要成果是通過了一套綜合性反腐措施法令,并建立了反腐委員會。法令自簽訂之日起即刻生效,反腐敗委員會主席則由梅本人親自掛帥。
媒體在反腐敗中的作用也特別受到梅德韋杰夫總統的重視。5月26日,梅德韋杰夫接見俄羅斯記者協會主席弗?波格丹諾夫時表示,記者在反腐敗斗爭中的作用應當更加積極,如果媒體宣傳有效,內容豐富,在許多情況下可以協助政府迅速達到國家和社會的預期效果。
與普京鐵腕的作風相比,梅德韋杰夫看似溫文爾雅,但反腐集結號的吹響彰顯了他強悍的一面。梅德韋杰夫認為2007年俄查處與腐敗相關的刑事犯罪案達1.05萬件仍是“冰山一角”,這意味著梅德韋杰夫的反腐之路或許比普京走得更遠。
普京高擎發展農業之旗
就在總統梅德韋杰夫緊急吹響反腐集結號之時,新總理普京則高擎發展農業之旗,將農業作為新政府工作優先方向。
俄羅斯擁有的耕地占世界耕地面積的9.1%,人均占有耕地0.9公頃,居世界第三位。俄獨立成國初期,經濟的滑坡以及農業投入的不足導致糧食生產大幅下降,俄羅斯國內糧食供應出現嚴重短缺,不得不向美國、歐盟等提出援助。步入新世紀后,俄羅斯農業生產逐步趨向好轉。2001年俄糧食首次實現自給自足,2002年糧食開始出口。
近年來,俄政府繼續加大對農業的資金投入,并加強農業立法工作。2005年,俄政府確定農業作為國家重點項目,兩年內對農業的投入增長近10倍,達到3600億盧布,提供農業貼息貸款1910億盧布。2006年底俄通過的《聯邦農業發展法》進一步明確了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特殊地位,農業被確定為政府優先發展方向之一。2007年7月,俄政府又出臺了農業發展五年規劃(2008年至2012年),繼續加大支農力度,鼓勵農業投資,推動農業生產現代化。隨著對農業投入力度的加大,近年俄在世界糧食市場的地位不斷提高,已成為最重要的糧食出口國之一。
2007年以來,世界糧食價格狂升,媒體高呼國際社會正“遭遇史無前例的糧食危機”。俄羅斯國內糧食價格也在飛漲,對此俄羅斯糧食協會又想到蘇聯老辦法,建議政府實行糧食票證制度,以抑制不斷飛漲的糧食價格。
在上述因素的推動下,普京政府繼續將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確保糧食供應充足和價格穩定作為新政府的優先工作。對于俄政府而言,農業發展和糧食價格的穩定不僅影響到百姓對政府的口碑,而且在國際糧食價格居高不下的情況下,重建世界糧食出口大國的地位既是俄發展經濟的有利手段,同時會成為擴大國際政治影響的重要途徑。
在梅德韋杰夫主持召開反腐敗工作的同一天,5月19日,普京在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葉先圖基市視察時主持召開國家農業政策會議,就發展農業提出六點建議:增加肉類和奶制品及糧食生產;推進農業技術革新和農機設備更新;確保化肥等主要農業生產資料的價格穩定并提供必要補貼;引進先進的風險管理體系和發展農業保險;確立現代化的市場機制;加強對主要農產品價格的調控以及保障糧食在質量和安全方面的高水平。
普京政府在鎖定農業發展方向的同時,繼續增加資金,加大支農力度。普京出任總理前,曾在國家杜馬表示,俄政府將為支持農業發展撥款400億盧布,同時為調節谷物價格,將撥款300億盧布提高俄羅斯農業銀行法定資本,撥款50億盧布將用于為家禽業和畜牧業購買飼料。
總之,俄羅斯土地資源十分豐富,農業發展潛力巨大,將農業置于優先地位是近年俄農業改革政策的延續,也是普京政府重視農業發展的體現。此舉不僅有利于保障俄羅斯自身糧食需求,而且會進一步鞏固和加強俄在國際糧食市場和世界經濟中的地位。 (祖立超)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