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國際 > 國際縱橫

俄羅斯走向“帝國復興”?

郭力 · 2007-09-01 · 來源:南方周末
普京經驗 收藏( 評論() 字體: / /
俄羅斯走向“帝國復興”?




南方周末    2007-08-30 16:27:27


  2004年12月7日,身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軍服、裝備當時武器的幾千名俄羅斯軍人在莫斯科郊外重演了1941年阻擊德寇的莫斯科戰役。參加這次表演的有2500名俄軍官兵以及30多輛當年令德軍聞風喪膽的T-34坦克。俄羅斯總統普京和二戰幸存老兵觀看了表演。 塔斯社/圖



  
  從士兵突擊 到全面反擊  
  俄羅斯走向“帝國復興”?  
  
  □本報記者 郭力 發自廣州 
   
  2007年的夏季,俄羅斯軍方頻頻“亮劍”,大動作不斷。乍看熱鬧,細細端詳其一招一式,仿佛均有所指。這些現象背后,俄羅斯是否將再度走向帝國?作為其鄰國,中國可能受到哪些影響?  
  
  1999年,當北約無視俄羅斯的反對,對南聯盟狂轟濫炸時,俄羅斯的對策只能是“士兵突擊”:200名空降兵突襲普里什蒂納機場,搶在英軍前,占領了這一軍事要沖。
  8年后,當北約依然無視俄羅斯的反對,將其東部邊界劃到了俄羅斯門口時,當美國已進駐中亞,并進一步著手在波蘭和捷克部署導彈防御系統時,普京和他的俄羅斯決心“全面反擊”。
  8月17日零時整,14架俄羅斯戰略轟炸機從7個機場同時起飛,遵照普京的命令,“永久恢復”遠程巡邏任務。逼近了英國領空,飛越了關島美軍基地,甚至組成11架飛機的編隊,在挪威附近大規模演習。
  不僅如此,自從4月普京在“國情咨文”中宣布1670億美元的武器裝備更新計劃以來,俄羅斯試射了新型洲際導彈,全面恢復了軍機生產,“庫茲涅佐夫元帥號”航母重新巡航,大小軍事演習全面展開。
  8年前,在科索沃,面對英軍“立即撤離機場”的要求,俄軍指揮官指了指一名脖子上掛滿手雷的俄羅斯老兵說:“你問他們答應不答應,他們是打敗了拿破侖和希特勒的軍隊。”
  8年后,這個曾盡享榮耀、也曾徘徊谷底的帝國,真的要邁出復興的第一步了嗎?
  
  “核沖突的可能性大增”
  
  關于戰略轟炸機遠程巡邏,俄空軍總司令澤林上將特別說明,巡邏的范圍將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上空”。
  無獨有偶。俄羅斯海軍總司令馬索林元帥也在日前宣布,到2025年,俄海軍將裝備包括6艘航母和95艘潛艇在內的300艘現代化戰艦,其作戰范圍,也將是“全球各大洋”。
  8月2日俄羅斯的科考隊在北極下4200米的海床插上國旗時,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還在嘲諷說:“我無法確定他們在北冰洋底放了一面金屬旗,還是一條床單。”然而俄羅斯的戰略轟炸機真正飛到了面前,美國和它的歐洲盟友們,就不得不認真以對了。
  事實上,早在7月間,俄羅斯的兩架圖-95戰略轟炸機就已經接近過英國領空,英空軍戰機被迫緊急起飛加以攔截。而據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援引英國國防部的說法稱,俄羅斯飛機短暫進入了英國領空。
  此后不久,另兩架俄轟炸機也曾飛越關島美軍基地,偵察美軍正在那里舉行的“2007勇敢之盾”軍演,同樣迫使美軍出動戰機攔截。而俄轟炸機“戰略巡邏”到美國阿拉斯加時,甚至攜帶了巡航導彈。
  這樣的場景,在冷戰期間司空見慣,然而在冷戰結束后,這還是第一次。難怪英國《泰晤士報》將其看作是俄羅斯“最大膽地表現政治自信”的“威脅性的姿態”。
  “西方國家一直把俄羅斯作為‘被打敗的國家’對待。”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的俄羅斯問題專家王酈久說。不過,或許從8月17日開始,美英等國將重新評估普京在今年6月間的那番話。
  當時美國五角大樓的代表團剛剛秘密到訪波蘭和捷克,考察部署美國“全球導彈防御系統”的地點。接獲報告后,普京直言:“如果美國執意在東歐部署導彈防御系統,俄羅斯的導彈將重新瞄準美國和北約在歐洲的軍事目標……世界戰略平衡將被破壞,爆發核沖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俄轟炸機完成偵察關島美軍演習的任務后,俄軍方特別指出,這次飛行“是由兩名年輕飛行員擔任機長副機長的”。15年沒有進行戰略巡邏,轟炸機確實老舊了,但是飛行員是新一代的。
  “過去十幾年,俄羅斯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損傷,但是其大國基因從來就沒有泯滅過。”王酈久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所以,這幾年俄羅斯底氣足了些,鋒芒馬上就露出來了。”
  而俄羅斯的新版歷史教科書,也著重筆墨敘述“前蘇聯的強大和對德國的軍事勝利”。
  
  被迫還擊,還是既定步驟?
  
  在俄羅斯,流傳著這樣的說法:俄羅斯歷史上有過三個“弗拉基米爾”,第一個是基輔大公“弗拉基米爾一世”,他一手締造了強盛的俄羅斯國,第二個是“弗拉基米爾·列寧”,現在是第三個,“弗拉基米爾·普京”。
  強硬的普京,美國《紐約時報》以“暴君”稱之,卻也不得不承認“俄羅斯的歷史時不時需要暴君來建設一個偉大的國家”。
  “某種程度上說,恰恰是美國和北約逼得太緊了,普京和俄羅斯才被迫強硬反擊。”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對外關系研究室主任鄭羽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北約的東部邊界已經與圣彼得堡近在咫尺,而一旦格魯吉亞和烏克蘭也加入北約,威脅將直接貼上俄羅斯的國界。美國在波蘭和捷克部署導彈防御系統,更被認為是直指俄羅斯,美國“防范伊朗”的理由被俄羅斯斥為“無稽之談”,因為“伊朗根本沒有相應的導彈能力”。
  就在今年6月美俄首腦會晤期間,布什政府的重要智囊、俄羅斯專家ArielCohen還撰寫了《如何對抗俄羅斯的反美外交政策》的報告,提出美國應加緊對重新崛起的俄羅斯進行全面遏制。
  “擠壓俄羅斯的生存空間一直是北約的既定戰略,西方世界對俄羅斯的政策始終沒變。”社科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研究員葉海林對南方周末記者說,“變的是俄羅斯。”
  在葉海林看來,上世紀90年代末的葉利欽執政后期,俄羅斯已經意識到,對西方世界百依百順并不能拿到多少好處,但苦于沒有足夠的能力反擊。“所以一旦國力允許,俄羅斯就開始對西方的擠壓作出應有的反制。”
  所以鄭羽分析說,恰恰是俄羅斯對外政策的變化,讓西方世界感到了威脅,進而搬出了“冷戰”、“帝國”這樣的字眼,“實際情況被夸大了”。
  “但是,俄羅斯的歷史文化基因,決定了它永遠不會放棄恢復強國地位的夢想。”王酈久說,“俄羅斯目前的作為,有應對西方挑戰的因素,也是其全面復興戰略的重要一步。”
  事實上,2004年普京連任俄羅斯總統時,就定下了任期內的三個目標:經濟翻番、消除貧困、國防現代化。借助石油美元,俄羅斯去年國民生產總值突破一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也位居世界前列,補發了公務員工資,而接下來的目標,自然而然地歸結到了“國防現代化”上。
  當英國《衛報》還在嘲笑“俄空軍整10年沒有換過一架飛機”時,普京已經著手落實“2007-2015年國家武器裝備計劃”。在這一計劃中,購買武器裝備的預算就達到了1670億美元。
  8月下旬的“俄羅斯航空展”熱火朝天,最大的買家,或許正是俄羅斯自己。
  
  中俄“背靠背”
  
  在西方媒體“帝國復興”的語境下,剛結束的“和平使命2007聯合軍事演習”被看成了俄羅斯調整軍事戰略的重要步驟之一。
  英國《每日電訊報》更將其闡釋為,“普京試圖將一個越來越強大的中亞國家聯盟變成第二代華沙條約組織”。而《東京新聞》也稱,“不想與歐美正面交鋒的中國”,對俄羅斯的一些思路“態度消極”。
  “對于上合組織的發展方向,中俄兩國的期望肯定會有所區別,這很正常。”王酈久說。
  而相對于一時一事的磨合,更深層次的擔憂,則來自于歷史:無論是19世紀下半葉的沙皇時期,還是中蘇關系惡化時,強大的北方鄰邦都給中國的國家利益帶來過重大損失。而今俄羅斯重整旗鼓,會給中俄關系帶來怎樣的變化呢?
  王酈久認為,“強調歷史,不如著眼現實”。“中俄關系之所以能發展到今天,既是兩國精心經營的結果,也是曲折歷史沉淀的結果。”“經過幾十年的分合,中俄兩個國家都很清楚一個重要的歷史結論:鄰國相爭,代價沉重。”
  到今年,中俄建立“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已整10年。“兩國共同面對著來自美國的現實壓力,所以在很多問題上,常常一拍即合。”王酈久說。
  普京充滿象征意義地展示肌肉,并沒有完全抵銷國際社會對俄羅斯實力恢復水平的懷疑。
  英國《每日電訊報》依然用“普京的姿態無法掩飾俄羅斯的衰弱”作為報道的標題,其論據或許也實在:蘇聯和西方世界全面對抗時,在東德就有18個裝甲師的駐軍。“目前的俄羅斯,其實并沒有和美歐全面抗衡的能力,普京想要達到的目標就是保持反擊美歐的態勢。”葉海林說。
  “而當俄羅斯要恢復對西方社會的影響力,要全面反擊美國對它的壓力時,恰恰更需要中國的支持。”鄭羽分析說。
  葉海林把中俄的戰略關系比作“背靠背”。“俄羅斯的戰略方向,面向歐洲和美國;而中國目前的戰略方向則是太平洋。雙方互相倚靠,從地緣上看,各自作為對方的靠山。”他說。
  “俄羅斯弱的時候受到了西方的欺負,強的時候也將首先反擊西方。”鄭羽說,“而俄羅斯越要反擊西方,中俄關系就會越好。” 
   
  ■新聞分析  
  
  俄羅斯為何頻頻“亮劍”  
  
  □本報特約撰稿 熊麗 發自莫斯科  
  
  “真正偉大的民族永遠不屑于在人類當中扮演一個次要角色,而是一定要扮演獨一無二的角色,一個民族若是喪失了這種信念,它就不再是一個民族了。”
  
  感覺到了威脅?
  
  “俄羅斯1992年單方面停止了該飛行。但遺憾的是,并非所有國家都效仿俄羅斯拿出相應舉措,這對俄國家安全構成一定問題。”8月17日,俄羅斯總統普京這樣解釋為何恢復戰略轟炸機的戰斗值班飛行。
  此番話似乎要向世人表明,俄此舉純屬“被逼無奈和迫不得已”。那么,俄羅斯到底感覺到了什么“威脅”呢?
  “近年來,如何應對‘顏色革命’、北約東擴和部署導彈防御系統對俄形成的三重戰略擠壓已成為俄羅斯家安全與外交戰略的核心內容和普京對外政策的當務之急。”俄羅斯卡耐基基金會的一位資深國際問題專家對筆者分析說,“俄羅斯發生‘顏色革命’的可能性極小,應對后兩個戰略擠壓就成了俄最高領導人所必須面臨的頭等大事,在這個問題上,普京和他的繼任都已無路可退了。”
  華約解體后,俄曾想以原華約國家作為戰略防御的中間緩沖地帶,建立以獨聯體國家為前沿的戰略防御縱深。但是,俄的安全戰略構想被北約兩次東擴徹底破壞。北約1999年完成冷戰后第一次東擴,壓縮了俄戰略空間數百公里。2004年3月,北約第二次東擴,吸收東歐7國為北約成員,俄戰略空間受到進一步擠壓,戰略防御縱深后退了兩三千公里。去年11月的北約里加會議還決定,在2008年正式邀請克羅地亞、阿爾巴尼亞等國加入北約,并拉攏烏克蘭、格魯吉亞等國。如果這一計劃得以實現,俄羅斯將完全失去西南方向的戰略屏障。
  而比北約東擴更緊迫的威脅是美國要到東歐部署反導系統。美國曾向俄承諾北約東擴后不會在新成員國建立新的軍事基地。但近幾年,美國在歐洲調整軍事部署,加強東部靠近俄邊界的前沿軍事部署,尋求在東歐國家建立新的軍事基地,作為“備戰”的前進基地,還加快了在波蘭、捷克建立反導防御系統。美國試圖將東歐國家納入戰略盟友,成為其在歐亞大陸中部的穩固立足點。而東歐國家倚仗美國支持將采取更為激進的對俄政策,不停地制造“麻煩”,消耗俄的戰略決策資源和資信,使俄的影響力難以超越獨聯體國家范圍。這一切,都讓普京感覺到了“壓抑”,并一再提醒美國人要注意俄羅斯人的感受,但美國人卻把普京的提醒當成了“耳旁風”……
  “在歐洲部署反導基地的單方計劃也可被歸結為‘遏制俄羅斯’心態下的行為。”8月16日,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撰文指出,“歐洲反導基地……是美國部署在俄羅斯(和中國)周邊的全球反導系統的一部分。……面對戰略層面上的挑戰,應該在戰略層面上做回應。”
  俄羅斯的一系列“回應”,在專家看來,是要通過此舉讓歐洲知道,和美國人在一起并不安全,讓歐美分開,最終拖延反導的部署時間。值得一提的是,俄美關于反導問題的第一輪磋商于不久前無果而終,第二輪磋商將于9月舉行,俄美國防部長和外長的四方磋商也將于10月舉行。
  
  腰桿真的硬了?
  
  “如果說9·11事件后,俄主要通過對美的全面合作甚至妥協來換取俄美關系的全面穩定,那么現在則更多地體現為以斗爭甚至不惜撕破臉皮的方式來維護俄生死攸關的利益。”一位俄羅斯國際關系專家在接受筆者專訪時表示,“我們以前不斷退讓和示弱,是為了讓美國和西方人失掉對俄羅斯的戒心。但美國人絲毫沒有放棄遏制俄羅斯的戰略目標。所以,我們現在要強硬,要為俄羅斯重新贏得本來就屬于自己的那份尊重。”
  對外強硬是需要資本的,那么俄羅斯的腰桿是否在短短的幾年內硬朗起來了?
  漫步在莫斯科市中心的特韋爾大街,霓虹燈閃爍,路邊的酒吧、餐館、賭場、名牌時裝店生意興隆。有統計顯示,莫斯科人擁有豪華汽車的比例為世界之最。而莫斯科也連續三年被評為“全球最貴的城市”。
  今年7月中旬,全俄“社會輿論”研究中心的社會學家對本國公民進行了一次有趣的調查,詢問他們想生活在哪個時代。結果是52%的被調查者相信“最好生活在當代俄羅斯”,有46%的被調查者認為“最近五年俄羅斯變得更加強大了”,只有16%的被調查者認為“最近幾年國家變弱了”。而2001年時的調查結果為,31%的被調查者稱俄羅斯是強國,61%的人認為俄羅斯是弱國。
  2000年,普京接手俄羅斯時,經濟跌入低谷、居民生活惡化,民族矛盾尖銳,國際地位一落千丈。如今,俄羅斯的確有讓人另眼相看之處:經濟連續7年增長,年均增長率都在6%左右;俄羅斯外匯儲備超過3000億美元;7年間,在國際機構的評級系統中,俄羅斯飛躍了8個等級,從最低的金融危機級提升到投資級。
  今年4月26日,普京在其最近一次國情咨文中說,“俄羅斯已經走出生產長期下滑的困境,并躋身世界十大經濟強國之列。俄羅斯已經走上了復興之路。我們解開了社會經濟問題的深度癥結,這使得國內的社會和經濟形勢開始一步步好轉。國家財政收入已經是2000年的6倍。”俄羅斯的許多專家都認為,多年來,俄羅斯首次實現了政治和經濟穩定,擺脫了金融、財政方面的外部壓力,在國際事務中成為一個完全獨立的國家。
  
  大國情結復活了?
  
  筆者鄰居、一位俄羅斯老大媽說:“我們喜歡普京硬朗的作風,對于輕視我們的人來說,我們就要給他們亮亮我們的肌肉,讓他們不敢小視俄羅斯。”
  這兩年來,俄羅斯人的自我感覺也越來越好,曾一度深藏心底的“大國情結”又高漲起來。2007年6月初,全俄“社會輿論”基金會在莫斯科發布的一項社會調查的結果顯示,大多數俄羅斯人相信,俄羅斯在全世界受到普遍尊重,世界各國認為俄羅斯是一個自由富裕的國家,但人們同時畏懼俄羅斯。
  社會輿論基金會今年5月份在俄羅斯100個居民點進行的調查顯示,56%的受訪者認為俄羅斯是富裕國家,而32%的人認為俄羅斯是貧窮國家。59%的受訪者認為,俄羅斯在世界上受到尊重(29%的人持反對意見),三分之二的受訪者(62%)認為,世界各國畏懼俄羅斯(27%的人持反對意見)。
  調查結果還顯示,俄羅斯老百姓對國家領導人更加積極捍衛國家利益持正面評價,尤其是在國家安全方面。全俄“社會輿論”研究中心的資料表明,77%的被調查者認為,最近幾年俄羅斯開始在國際政治中起到重要作用。
  鄰居老大媽的話讓筆者想起了陀思妥耶夫斯基那句最能體現俄羅斯人大國心態的感悟:“真正偉大的民族永遠不屑于在人類當中扮演一個次要角色,而是一定要扮演獨一無二的角色,一個民族若是喪失了這種信念,它就不再是一個民族了。”是的,俄羅斯人一向具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和大國情結。俄羅斯與美國及西方的不對等關系既是屈辱、也是動力,刺激了俄羅斯向軍事大國地位的回歸。而近年來俄羅斯經濟上的復興、民心的凝聚、豐富的資源和舉足輕重的地緣政治地位,都為俄羅斯的強軍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最近俄羅斯在軍事上的一系列動作,剛好印證了俄羅斯在軍事上復興的決心和努力。
  此間分析人士指出,普京讓俄羅斯百姓“重溫大國夢”的理想變成了一種可能,但俄羅斯能否像以前一樣成為一個“真正的帝國”,那似乎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新聞背景  
  
  透視俄羅斯軍力  
  
  俄羅斯軍力建設明顯加快,實力突飛猛進。然而,如今的俄軍真有實力實現其“帝國夢想”嗎?  
  
  □本報特約撰稿 何奇松  
  
  如同冷戰時的蘇聯一般強硬
  
  “如果軍隊沒有前途,國家也就沒有前途”,這是普京的明確宣示,他也一直努力建設“有前途的”軍隊。自2003年起,俄羅斯國防預算每年增速約20%,今年2月又有報道說,俄將在未來幾年投資2000億美元用于軍事項目。
  一邊是軍費增加,另一邊,新式武器也層出不窮。僅2006年,俄羅斯推出了近250件新式武器。2007年,俄羅斯亮出的新武器更讓人眼花繚亂:4月,第四代戰略核潛艇“尤里·多爾戈魯基”下水,當初普京曾表示即使賣掉克里姆林宮也要把它造出來。5月,俄羅斯成功試射了“RS-24”多彈頭洲際彈道導彈;5月底,伊斯坎德爾—M巡航導彈試射成功,它既能按照彈道曲線,也能按照無法預知的軌道飛行。6月,俄羅斯成功試射了射程8300公里“布拉瓦”戰略潛射導彈。等等,不一而足。
  此外,俄羅斯正在加強采購、研發新式武器,力爭實現軍隊現代化。俄軍計劃,到2010年先進武器裝備要達到軍隊裝備總量的35%,2015年達到45%。此外,俄軍隊實行質量建軍,全軍裁至100萬;改革兵役制度,走職業化發展的道路。
  在俄軍現代化加快之時,俄羅斯不失時機地向世界展示其軍事實力:海陸空大規模輪番或聯合軍事演習,規模越來越大;在把國旗插到北極海底之后,俄羅斯戰略轟炸機恢復了冷戰時期的遠程偵察巡邏,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也恢復值勤作業。俄羅斯的軍事發展徹底改變了1996—2000年間“戰車不出庫,飛機不升空,艦船不出海”的局面。
  此前的7月14日,俄羅斯宣布暫時停止履行《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并表示如果任憑美國在歐洲部署反導系統,俄羅斯以新導彈應對,歐洲將會成為“火藥桶”。這一切,使俄羅斯人感到俄羅斯如同冷戰時期的蘇聯一般強硬。
  
  軍力依舊難敵美國
  
  俄羅斯真的成為一個軍事超級大國了嗎?不妨對俄美兩軍實力作一簡單分析———除去人、政治的因素。
  我們先看看俄美兩軍三位一體的核打擊力量。就戰略轟炸機而言,美國戰略轟炸機主要有B-52H、B-1B、B-2A三種機型,共200多架。俄羅斯約有80架圖—95、15架圖-160戰略轟炸機。單就兩國戰略轟炸機的載彈量、航程、時速等指標,算是半斤對八兩。但是,美軍空軍的實戰經驗豐富,而且B-2A還具備隱形等先進功能,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甚至笑稱俄羅斯的戰略轟炸機為“老爺轟炸機”。
  戰略核潛艇方面,美國擁有18艘第四代“俄亥俄”級核潛艇。俄軍共擁有12艘第三代戰略核潛艇和1艘第四代戰略核潛艇“尤里·多爾戈魯基”,后者在靜音和隱形方面優于美國對手,但可惜只有1艘。按照俄軍計劃,到2015年增至8艘。
  據2006年資料,美國約裝備有500多枚陸基民兵III戰略核導彈與部分“和平衛士”戰略導彈、432枚“三叉戟”海基戰略導彈。數量不多的“白楊—M”是俄軍路基戰略核力量的“撒手锏”。俄前國防部長伊萬諾夫曾在今年年初稱,計劃部署總計34枚新型井射“白楊-M”,另外到2015年還將另部署50枚機動型“白楊-M”;他證實,俄羅斯已部署了40多枚井射“白楊-M”。射程近萬公里的俄海基戰略導彈“布拉瓦”能夠突破美國的導彈防御系統,但目前還在試驗中,要到2008年才能批量生產。
  克林頓曾說,航母是政治的筆尖。只要出現危機,美國人首先想到的是“我們的航母在哪里”。美軍的航母之多讓俄羅斯難望其項背,雙方數量比為12∶1。
  在軍力的遠程投送上,美軍擁有數百架大中型運輸機、600架左右的空中加油機,連同海軍大型運輸艦船、登陸艦,世界上獨一無二。而目前俄羅斯只有19艘軍艦和潛艇在遠洋值勤。盡管俄羅斯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運輸機,也有用大型、中型運輸機,但與美國擁有的數量比,都略顯寒酸。
  美軍不滿足于目前的軍事領先態勢,還計劃建造2.5萬噸核巡洋艦;以百顆衛星掌控全球戰局;建造排水量達5萬噸的超級兩棲戰艦;用洲際導彈投送無人機;功能強于整套軍事衛星通訊系統的首顆寬帶通訊衛星也即將升空。
  美軍一年4000多億美元的軍費預算,幾乎占了全球軍費預算總額的一半。布什曾明確表示,美國的軍事技術要領先盟國、先進對手半代至1代。
  與之相比,無論在現有裝備,還是未來發展計劃,俄軍都稍遜風騷。
  
  帝國夢——聊以自慰的回憶
  
  軍力發展,要有經濟作為后盾。
  隨著能源收入大增,俄羅斯決心建立一個擁有創新經濟的能源超級大國,到2020年,把俄羅斯建成世界上最發達、最繁榮的國家之一。但是,誰能保證能源價格不向下波動呢?
  適當的人口也是國力之一。俄羅斯目前總人口1.4億,但是每年遞減約70萬人。相比之下,美國有3億人口,歐盟有近5億人口,而且每年還吸納一定數量的高素質人才,為歐美經濟“輸血”。
  沒有資金,再宏偉的軍事計劃也只能束之高閣。俄羅斯財長庫德林就俄羅斯能否建設幾艘航母艦隊表示懷疑。面對美國和北約,俄羅斯當然不會學蘇聯那樣搞軍備競賽,只能以“非對稱手段”應對。因此。至少在可預見的將來,蘇聯時代的“帝國夢”,只能成為俄羅斯人聊以自慰的回憶。
  (作者系上海政法學院政治學系副教授)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胡錫進硬懟平原公子,這釋放了什么信號?
  2. 李克勤|“深切緬懷毛主席,您永遠的學生王光美”:劉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說法做法意味深長
  3. 郭松民 | 也說“滬爺撐起一片天”
  4. 美國加州大火燒出了房地產金融騙局
  5. 改開以來民間“順口溜”拾穗(一)
  6. 奴顏婢膝的學生與急眼了的老師
  7. 選擇題:到底誰讓老百姓吃飽了飯
  8. 臥龍大橋擴寬:南陽人民的恥辱!
  9. 研究和評價“文革”,是否應該跳出個人恩怨、得失的小圈子?
  10. 洛杉磯大火如此猛烈,能燒醒中國那些殖人嗎?!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4.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5.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掩耳盜鈴及其他
  1.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2.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3.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4.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5.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6.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他不是群眾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日本青青青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一中文字幕 | 综合久久综合久久 | 在线观看欧美gv视频网站 | 中文字幕乱倫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