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看來,間諜大多都行蹤詭秘、行事低調、隱藏極深。實際上間諜不僅會借助各種虛假身份作掩護,有一些還會以光鮮合法的身份活躍在聚光燈下,以此掩人耳目,為其開展間諜活動提供便利條件。
精心包裝的“慈善家”
2020年年底,一位海外華裔“慈善家”從香港輾轉進入中國大陸,頻繁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廣泛接觸我國各界人士。
這位衣著光鮮、身份華麗的慈善家,此次中國之行,還有另外一個目的,就是在與我國各界人士接觸過程中,搜集刺探情報。為了掩人耳目,在赴中國前,美情報機構還為這位“慈善家”制定了周詳的入境行動方案。
這位“慈善家”名叫梁成運,出生于中國香港的一個普通家庭,1983年赴美經營餐廳,后被美間諜情報機盯上,最終與美情報機構簽訂參諜“合作協議”。在被招募為線人后,美情報機構為其挖空心思為其打造“人設”,虛構了其在英國就讀大學、在聯合國擔任官員、去越南參戰等履歷。美方還提供資金,指揮其通過捐款等方式擔任了多個華僑社團的會長、榮譽會長、理事長。
不僅如此,美情報機構還指揮梁成運赴中國開展慈善捐款,其“慈善家”的“假面具”,其實也是美為期一手打造的虛假人設,目的就是通過“名人效應”,掩蓋其從事的間諜活動的行徑。
經過美情報機構多年打造,梁成運在華人華僑中的影響力和在中國的知名度不斷提升。借助這些光鮮頭銜和偽造的身份,梁成運在美間諜情報機構指使下,貼靠我駐美機構和人員,刺探情報,監視在美華人華僑,打探并向美國情報機構提供中國人員赴美開展公務情況,協助美情報機構開展拉攏策反活動。美間諜情報機關總部負責人甚至授予他“功勛獎牌”。
新冠疫情期間,已經78歲高齡的梁成運,再次受美間諜情報機構指派,以“慈善家”的身份赴中國刺探情報,然而,即使使用多本身份證件,依然未能掩蓋其從事間諜活動的行徑,最終被中國中國國家安全機關依法逮捕,終結了其長達30多年的美國間諜生涯。2023年5月,梁成運因間諜罪被判處無期徒刑(可參考微信公眾號“安全研究”第782期《美國“功勛”間諜在華落網!大量細節披露!》相關內容)。
熒幕上的“主持人”
一位精英主播,在其2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曾采訪過近百位商界大佬和名人政要,在光鮮靚麗的背后,這位女主播卻從事著和她身份不符的活動。
這位女主播名叫成蕾,1975年出生在中國,不到10歲,就隨父母移民澳大利亞,后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學習,畢業后先后在兩家世界五百強公司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之后回到中國工作,成為了一名外籍媒體人,憑借著其扎實的功底,在財經報道界占有一席之地。
縱觀成蕾的經歷不難發現,其在新聞行業取得的一切榮譽和成長都是在中國完成的。然而事業原本一片光明的成蕾,卻在境外人員的攀拉下,前程盡毀。2020年5月,成蕾受某境外機構人員攀拉,違反與聘用單位簽署的保密條款,非法將工作中掌握的國家秘密內容通過手機提供給該境外機構。
2020年8月成蕾被國家安全機關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經開庭審理,以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罪判處成蕾有期徒刑二年十一個月,刑滿釋放后被立即驅逐出境(可參考“安全研究”公眾號第791期《成蕾被國家安全機關依法執行驅逐出境!》相關內容)。
實際上一直以來,一些媒體記者由于職業所賦予的屬性,信息渠道豐富,能夠在日常工作和采訪過程中,接觸到重要領域、甚至是敏感或涉密領域的重要關鍵人員和信息,這些信息無遺也是境外情報組織重點關注的內容。也有境外間諜,會以記者、媒體人等光鮮的身份為掩護,在我國境內從事刺探并向境外提供我國國家機密的違法犯罪活動。
2020年8月,英國獨立電視臺旗下特約記者李宗澤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中“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在香港被捕。2020年12月15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例行記者會上證實,美國彭博社駐北京雇員范某因涉嫌從事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的犯罪活動,被國家安全部門依法采取強制措施(可參考“安全研究”公眾號第440期《彭博社記者被捕背后,是境外間諜組織的瘋狂滲透、策反和竊密》相關內容)。
大學里的“教授”
2019年初夏,一位頭發半白、看起來文質彬彬的男子從日本返回中國,這名男子長期在日本北海道大學任教,偶爾也會回國探親,一切看起來再正常不過,但這名在日本教書的教授還有另一個層身份,日本間諜。
據媒體報道,袁克勤1955年出生于中國吉林省,1983年前往日本一橋大學留學,1994年在該校獲得博士學位,自同年4月起在北海道教育大學擔任講師,并于2007年開始擔任教授,主要研究戰后東亞國際政治史。在日本任教期間,袁克勤被日本間諜情治機關盯上,并長期按照日本情治機關間諜人員的要求,為日方從事對華間諜情報活動。法網恢恢書而不留,袁克勤因涉嫌間諜犯罪,回國后不久,中國國家安全部門就依法對其進行了審查(可參考“安全研究”公眾號第513期《諜影重重:又一日本間諜被抓!》相關內容)。
同樣是在2019年,中國國家安全部門現場執法時,在一名日本人居住的賓館內當場查獲其搜集的涉及中國國家秘密的資料,并依法對其實施審查。這名日本人名叫巖谷將,與袁克勤一樣,都是供職于北海道大學的教授,曾多次前往中國,目的也是搜集中國的涉密資料。
近一段時期,在中國被捕的日本間諜不在少數,其中很多都打著學術交流、學術研究名義,實則是為了在我國境內開展更加精準的情報搜集和竊密活動。2005年9月14日,日本株式會社國土情報技術研究所所長大林成行及其學生東俊孝,以旅游者的身份入境,在中國開展非法測繪被抓;2007年3月23日至27日,日本人佐藤正光、水上和則等人以考古研究名義在中國境內開展非法測繪被抓;2017年3月,“日本地下探查株式會社”人員涉嫌在華從事間諜活動被抓。
這些人入境后,真正從事的并非學術活動,而是間諜測繪活動,其中一些人使用GPS測量儀器和動態差分測量技術測量、采集的地理坐標數據,精確度達到20至50厘米,完全可以被用作軍事目(可參考“安全研究”公眾號《國人都應警醒的日本間諜活動!值得每個中國公民深思!》相關內容)。
反間諜斗爭是一場看不見的暗戰,間諜活動之所以難以察覺,并非因為它們總是隱藏在暗處,而是因為它們就隱藏在日常生活普通而平凡場景之中,甚至是在聚光燈下,以各式各樣光鮮靚麗的身份出現,為的就是以此掩人耳目,以看似正常的活動,掩蓋其間諜行為。
隨著中國在不斷發展崛起,間諜所關注的領域,也由傳統的軍事、政治領域,轉向生物、能源、金融、通信等非傳統領域,間諜就在身邊,并非危言聳聽。發現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應及時向國家安全機關進行舉報。打贏新時代反間諜斗爭,必須人人有意識、人人盡責任、人人做貢獻,需要每一位中國公民共同參與。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