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9日,據美媒報道,五角大樓一名高級政策官員當天表示,國防部通過戰略、聯合提高人工智能能力,在部署尖端技術方面正在取得飛躍。
負責部隊發展和新興能力的副助理國防部長邁克爾·c·霍洛維茨(Michael C. Horowitz)表示,關鍵的組織和戰略更新使國防部提高了有效部署新戰術和技術的能力,特別是在人工智能方面。
他在華盛頓特區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主辦的人工智能政策討論會上說:“如果你想象,從科技投資到部署能力的一系列活動,國防部內的這屆領導已經在這個連續體的每個地方推出了新的舉措。”
霍洛維茨還提到了國防部在研究、開發、測試和評估方面的投資,以及加快國防部內部實驗的新舉措。“都在海濱對面”,霍洛維茨說,“我們已經啟動了旨在提高我們采納能力的計劃,我認為我們真的開始看到它們的回報了。”
2023年10月26日,佛羅里達州埃格林空軍基地,一名自主無人機專家在無人駕駛航空系統上執行飛行前程序。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隨著人工智能在美國各個領域的加持、植入、運用,尤其是軍事領域人工智能化,可能帶來軍事科技革命的“突變”,進而大幅提升美軍的戰斗力,并迅速拉大與世界各國軍力的差距,甚至引發未來戰爭形態的改變。毫無疑問,誰最先擁有“人工智能武裝”,誰將具備對敵降維打擊能力。
據筆者所知,近些年美國在人工智能“武裝”軍隊方面保持著強勁的和持續的投入,因為這是“美國建立持久軍事優勢戰略的關鍵部分”。美國副防長卡林說:國防部2024財年的預算包括1450億美元的研發費用和1700億美元的采購費用,這清楚地表明了其保持領先地位的承諾,“這在8420億美元的預算中占了很大比例(37.4%),我要指出的是,這是這些領域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承諾。”她說,這些對先進技術的投資,以及國防部利用美國盟友的能力,對于遏制和防止未來的沖突至關重要。
早在2023年9月,美國國防部專門成立了首席數字和人工智能辦公室(CDAO),“通過CDAO加速國防部從會議室到戰場采用人工智能的任務,我們正在以一種他們從未體驗過的方式為國防部領導人和服務成員提供決策優勢。”
2023年11月,美國國防部發布了它的戰略加速采用先進的人工智能能力,以確保美國作戰人員在未來幾年保持戰場上的決策優勢。
2022年7月28日,在ft的10倍機器人和人工智能裝備的徒步步兵排任務場景中,測試了一個自主無人駕駛飛機系統。
美國之所以耗費巨資用于人工智能“武裝”軍隊,其目的非常明確,就是對付中國。事實上,他們從來就不遮遮掩掩,負責印太安全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埃利·拉特納(Ely Ratner)在一次國會眾議院作證時說,國防部清楚地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的挑戰,多年來一直將中國視為美國的“步伐挑戰”,“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既有意愿,也越來越有能力以嚴重損害美國重大利益的方式重塑國際秩序的國家”,國防部已經制定了對抗中國的戰略、理論、政策和資源,包括人工智能“武裝”軍隊。
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海軍上將約翰·c·阿奎利諾(John C. Aquilino)說:“他們(中國)非常明確地致力于打造一支有能力與美國抗衡的力量”,“我們應該看看中國,真正了解他們在哪里,他們在做什么——自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軍事建設,包括常規力量和戰略核力量,我們一直尋求推動整個國防部創新的核心,特別是在這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戰略競爭的持久時代”,“雖然國防部總是迫切需要創新,但毫無疑問,這一迫切需要近年來變得更加緊迫。”
國防部長奧斯汀明確表示,“我們將繼續大膽行動,加強我們優秀的軍隊的現代化,這是威懾的基礎,也是我們在未來沖突中取勝的能力。”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昆侖策研究院公眾號原創首發)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