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布林肯、耶倫訪問中國后,美國白宮又一位重要人士來到中國。
今天下午,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約翰·克里乘機抵達北京。明天起,中美雙方將就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深入交換意見。
“深入交換意見”是中國官方說法,其實克里就是來求合作的。
美國媒體就說克里到中國是尋求合作,《紐約時報》在克里出發前還發長文造勢,并自問自答地提出了五個問題:
一、為什么克里此行如此重要?
因為沒有中國合作,氣候變化問題無法解決,但氣候變化問題關乎人類文明的未來(向世界證明自己很積極);
二、為什么現在去北京會談?
因為去年的佩洛西問題導致雙方合作中斷。
三、中美兩國為氣候變化問題都做出了哪些貢獻?
美國王婆賣瓜……嗶嗶一大堆
四、美國需要中國做些什么?
按照美國的標準去做。
五、中國需要美國做些什么?
按照中國的標準去做。
說白了,美國認識到了這樣一個現實:在當今世界上,國際社會要想達成一份新的氣候協議。沒有美國,協議沒有意義;沒有中國,協議也沒有意義。
與布林肯和耶倫訪華相比,很多網友或許會認為氣候變化合作只是中美關系象征性的問題,并不是那么重要。
但氣候問題將是中美競爭非常激烈的一個領域。
不是說合作嗎,怎么又變成競爭了?因為這是一對辯證關系。
合作,是因為美國現階段有求于中國。“氣候保護”議題是拜登和民主黨選舉時的政治神主牌之一。
但拜登執政將近三年來,沒有任何能夠拿得上臺面的政績,他急需在“氣候保護”議題上取得成績。
9月05日~9月10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將在紐約舉行。
12月3日~12月8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將在迪拜舉行。
尤其是迪拜峰會,如果屆時各國能達成一份繼2015年《巴黎氣候協議》之后的里程碑式協議,那么,這對拜登參加2024年總統大選是非常有利的,美國那些環保主義者支持者會將其視為拜登的成績。
但如果中國不愿簽署一份新協議,那么協議還有什么意義呢?迪拜峰會最后只能發表一份《聯合宣言》罷了。
作為拜登的氣候問題代表,克里必須到北京與中方官員會談。
中國不可能按照美國標準來做,反之亦然。因此雙方就得一斤一兩地談。
美國最理想的局面是,中國加入發達國家行列,以發達國家身份參加氣候變化新協議的談判。
這樣中國就脫離了第三世界,G7等工業國家也會給中國一杯羹,并給中國戴上一頂高帽。
但中國不會接受“發達國家”身份,我們仍然會堅定地與第三世界站在一起。因為中國的信念是:任何一個發展中國家都有權改變落后面貌,爭取美好生活,走自己的工業化道路。
當中國與第三世界站在一起時,就成了美國企圖主導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惡夢。西方所謂的“階梯形分工”陰謀將徹底破產,也就是發達工為國想永遠保持領先地位, 發展中國家停止發展的陰謀。
再往深一層說,就是美國要讓中國停止追趕的腳步,中國只能停在某一個被美國允許的位置-你可以比別人高,但你不能超越美國。
所以說,中美在氣候問題上表面看是合作,但本質是事關未來的競爭。
在奧巴馬時代,美國及其控制的宣傳工具曾炮制了無數的文章、圖片、短視頻對中國發起猛烈的輿論轟炸,引爆點就是“霧霾”問題。
那時有的大V甚至開著大排量汽車在北京郊外測空氣質量,再用微博帶節奏,有個女記者還搞了一個短片,暗示中國要停下來。
它們就是想迫使中國在壓力之下放棄發展,接受美國的分工安排。
但我們國家頂住了一波又一波的輿論進攻,繼續根據自己兩者兼顧的計劃發展。
在碳排放方面,有負罪感的理應是西方國家,憑什么讓中國人放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難道我們在被西方列強欺負了一百年多年之后,還要替它們去贖罪?
2017年,特朗普上臺后直接撕毀了《巴黎氣候協議》,那些針對中國的輿論攻勢也消停了下來。
拜登上臺,它們又來了,只不過換了種方式,跟我們講起“不吃肉”了。
《紐約時報》說《中國人每吃一塊肉,亞馬遜雨林里就冒出了一股煙》
《時代周刊》說《中國如何通過從菜單上撤下肉類來改變世界?》
別說亞馬遜雨林,就是你《紐約時報》祖墳冒煙跟我又有什么關系?
再則說,亞馬遜雨林遭到破壞,是這兩年的事嗎?從80年代開始美國資本就在那里進行砍伐森林、土壤退化和殖民式掠奪。
里約熱內盧,90年代的二氧化硫含量,每年排放約20萬噸,超國際標準幾百倍以上,為什么?因為美國資本在那里興建了煉油廠、柏油加工廠、橡膠廠、水泥廠、煉鋼廠……而且為了節約成本,它們沒有采取任何環保措施。
怎么七拐八繞變成是中國人吃肉的罪過?無論美國怎么宣傳,都是萬變不離其宗--讓中國人背上負罪感。
中國人對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問題的態度就是:實干。
國家一個政策下來,全國的省市縣,包括街道都得執行,別說省份我不清楚,浙江的“五水共治”做了多少年,一條條清澈的河水是用嘴說出來的?
西方在做什么?做秀。
“環保少女”,前些天又帶人去堵瑞典的馬爾默港碼頭了,整天就是搞這些有的沒的。
小孩如此,大人不也一樣?
7月12日,西班牙氣候變化部部長里貝拉騎共享電單車參加歐盟氣候峰會。
結果她被網友爆料,她是坐著私人飛機去開會的,再乘大排量汽車到會場,然后在前方100米處下車,騎上電單車,還專門有人給她拍下“偶遇”照。
而她之前還呼吁中國和美國必須共同減少碳排放,為全球氣候行動注入力量。
這就是西方的環保精英,還是個氣候變化部部長。
克里呢?星斯四,共和黨議員質問他是否擁有私人飛機?
克里說自己從未擁有過私人飛機,因為飛機是他老婆特蕾莎名下公司的。
克里作為拜登氣候特使往中國已經跑了三趟,他一是想跟中國談判;二是想讓美國占據氣候變化議題上的道德高地-我們在積極尋求與中國合作。
中國難道就不能站上道德高地?同樣可以,但我們要堅持按照我們的標準進行氣候保護,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承擔的責任要分清。
中美兩國,一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一個是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未來,誰將主導人類文明的方向?
氣候變化問題就是最重要競爭領域之一,并且是時間跨度最長的一場競爭,30年、50年甚至更長,《紐約時報》甚至用“戰爭”來形容。
美國在達成全球氣候協議問題上來回折騰,就是為了獲得三個未來權力:
一、碳排放的主導權;
二、碳排放的配額權;
三、碳金融的控制權。
但它卻什么實事也不想做,就想憑一張嘴去“空手套白狼”。
當作秀的美國遇上實干的中國時,這些權力它還想得到?
別忘了,這并不是G7所能決定的,廣大第三世界國家最有發言權。
中美兩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博弈將是長期而復雜的,無論它們怎么來,中國與之堅決斗爭。
在道德問題上,丁仲禮同志早就駁斥過西方對中國的無端指責。
我們更不能因為某些人的鬼話,就背上了負罪感。該吃吃,該喝喝,不然哪有力氣植樹造林?哪有力氣建設國家?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