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波!持續3天,菲美接連對外釋放加強軍事合作的信息:
5日,菲律賓外交部宣布,菲美外長和防長下周將在華盛頓舉行“2016年以來的首次會談”。
前一天,4日,美國駐菲大使館官網發文“確認”,菲美迄今為止最大規模“肩并肩”聯合軍演下周開鑼;3日,馬尼拉剛剛公布新向美軍開放的4處軍事基地確切位置……
聲稱對美軍事合作“不針對第三方”的馬尼拉,正在滑向進一步的對美綁定?
面對菲方一系列最新動向,已有不少關注南海以及地區和平穩定的人在擔憂:上臺以來一直沒有避諱加強對美軍事安全聯系但又一直試圖掌控“對美防務合作限度”的小馬科斯政府,面臨的考驗越來越嚴峻了。
菲律賓內外理性人士的這些擔憂,是多余的嗎?
1
菲律賓外長和防長下周赴美參加菲美“2+2”會談。
5日上午,菲外交部這份內容并不怎么詳盡的聲明一出,立即就把菲美最近各種軍事合作動向引發的關注甚至擔憂,又陡然推高了一層。
這將是兩國外長和防長“2016年以來的首次會面”,聲明特意強調這場會談的“意義”,并稱雙方將著重探討和解決“關鍵合作領域的相關問題”:打擊恐怖主義和其他跨境犯罪、能源安全以及經貿關系……
菲外交部列出這場“2+2”會談的一長串議題,但真正的重點顯然是這半句話:
其中“包括確認促進地區安全的具體措施”。
彭博社在美歐主要媒體中率先注意到了這一消息。它在今天中午的一則報道要比菲律賓外交部的聲明直接得多,標題中就挑明這場“2+2”會談“旨在加強美菲聯盟”,報道一開始又揭示背景:
馬尼拉正試圖與華盛頓在南海周邊搞“集體防衛”。
報道還“聯想”起菲律賓防長加爾維斯這兩天的另外一份聲明,其中也稱菲律賓將在所謂“維護地區安全”方面,繼續與美國和其他“志同道合的國家”開展合作。
一場剛剛預告還沒舉行的會談為何引起強烈關注?
因為它正值菲美聯手加劇南海局勢緊張的微妙時刻。
之前一天,4日,美國駐菲律賓大使館剛剛在官網上以置頂的方式再次確認,美菲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肩并肩”聯合演習將于4月11日至28日舉行。
這是一場已經事先宣揚很久的聯合軍演。
早在兩個月前,菲國防部就宣布今年第二季度舉行這場軍演。舉行“肩并肩”軍演本來不算“大新聞”,這是1991年就開始的常規項目,基于1951年菲美《共同防御條約》相關規定。即便兩國關系急劇下探的杜特爾特時期,這樣軍演也沒停止,只是規模有所縮減。
但對今年這場軍演,菲美在營造聲勢上大作文章:
規模“有史以來最大”,將有5000多名菲方士兵和1.2萬美軍參加,幾乎達到去年的兩倍;演習內容龐雜形式豐富,不僅包括實彈操演、軍機攻擊、搶灘登陸和城市作戰,還有災難響應和人道救援等……
另外就是軍演位置“敏感”:包括菲律賓北部的呂宋島和南部巴拉望島,要么“可以眺望與中國臺灣一水之隔的巴士海峽”,要么就是“無限接近”中菲南海爭議焦點區域。
美菲第38次“肩并肩”聯合軍演將“跨越菲律賓全境”,美國駐菲大使館網站4日的消息稿中仍然不忘渲染。
而呂宋島和巴拉望,菲律賓一北一南兩個地方,本來就正在國際輿論中發酵。
更早一天,3日,馬尼拉剛剛公布新向美軍開放使用的4座基地的確切位置:
其中3座就位于呂宋島北部卡加延省和伊莎貝拉省,“距離臺灣最近僅約400公里”;另外一座位于巴拉望島附近的巴拉巴克島,而巴拉望島則是菲“距離中國南海最近的島”。
美國在與中國關系持續緊張中“獲得緊鄰臺灣和南海的新增基地”。
在今天的報道最后,彭博社一語道破華盛頓隱藏在這些新增基地選址背后的潛在意圖,盡管五角大樓仍在以“為了地區安全繁榮”等冠冕堂皇的理由,對記者提出的類似問題一頓敷衍。
2
事實非常清楚,“美方出于一己私利,抱持零和思維,不斷在本地區加強軍事部署”。
較之五角大樓的搪塞,我外交部發言人3日直接點名美方,嚴厲批評這樣做“結果必然是加劇局勢緊張,危害地區和平穩定”,同時提醒“地區國家應該深入地想一想”:
到底什么才是合適的、什么才是互利的,從而作出真正有利于自身利益、有利于地區和平穩定的選擇。
菲律賓自身真正的國家利益系于何處?
一家德媒4日援引所謂分析人士的話總結稱,菲律賓通過加強海軍防御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與美國聯盟的效用,確保菲美《共同防御條約》的維持并“抗衡中國”,以此維護自身“主要利益”。
這是當前美歐媒體上一套非常典型的忽悠邏輯:
把菲律賓的利益描述成配合美國對華圍堵遏壓。
這種話術顯然也是摸清了馬尼拉在安全層面“不可能實現的愿望清單”:希望借助對美軍事同盟加強自身軍隊現代化建設,同時在南海爭議問題上給自己“壯一壯聲勢”。
但這顯然太低估了菲律賓內外有識之士的智商。
南華早報幾天前的一篇評論文章再次深入分析馬尼拉“倒向美國”將會帶來的后果:導致中菲之間安全和經貿等方面關系緊張,“南海行為準則”磋商受挫,加劇地區軍備競賽......
這對菲律賓來說“是一場巨大冒險”,文章寫道,就連拒絕卷入中美博弈的東盟其他國家“也不會贊同”菲律賓的做法。如果馬尼拉執意那樣,甚至可能“加劇東盟分裂”。
類似的警醒,在菲律賓對外軍事合作近期變得異常活躍以來就廣泛存在了。
不少東南亞問題學者也都認為,馬尼拉并非沒有這樣的清醒,這從它一直強調對美軍事合作“不針對任何特定第三方”可見一斑。
海南師范大學學者彭念指出,小馬科斯政府一直在試圖拿捏“對美防務合作的限度”。
兩個月前,菲美剛剛達成新增基地的協議時,彭念就在新加坡聯合早報撰文,提出“菲律賓的中美平衡術能走多遠?”這個問題:
一方面,小馬科斯期待在關乎國家安全的軍事合作領域,與美保持密切關系;另一方面,他也延續杜特爾特政府的對華友好關系和緊密經濟合作。但在“中美戰略競爭愈演愈烈以及菲國內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的內外環境下,這種平衡術“面臨嚴峻考驗”。
剛剛確認向美軍開放的4座新軍事基地,下周又將與美國接連上演“2+2”會談和迄今為止最大規模“肩并肩”聯合軍演……
菲律賓面臨的這種考驗顯然正變得更加“嚴峻”。
越是這種時候,馬尼拉越應把握尺度,不能因為僥幸或被忽悠而做出誤判。“如果不慎滑向阿基諾三世的軌道,那就得不償失了。”聯合早報兩個月前的文章就做出了提醒。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