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知名時事評論員Ksliu授權獨家原創發布
美國在臺灣問題上出現重大新動向,值得嚴重關注。
上星期,美國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主席鮑勃·梅嫩德斯 (Bob Menendez,民主黨)和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 (Lindsey Graham,共和黨)宣布,他們已經正式提出了兩黨《2022臺灣政策法案》(Taiwan Policy Act of the 2022)。這一法案如果在美國國會兩院通過,并經美國總統簽字,有可能成為《臺灣關系法》之后的另一個與臺灣問題有關的美國國內法。
《臺灣政策法案》的核心是將臺灣指定為“主要的非北約盟友”(MNNA- Major Non-NATO Ally),視臺灣為“我們最親密的全球合作伙伴”,加強美國對臺灣安全的承諾。
美國自里根以來的各屆總統,都曾指定一個或多個“主要的非北約盟友”,美國現有大約20個這樣的盟友,例如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韓國、菲律賓、泰國、以色列、巴西等。
兩位議員聲稱,這項新立法將是1979年《臺灣關系法》以來,“美國對臺政策的最全面調整。” 目的在于促進臺灣安全、確保地區穩定。該立法還將通過建立廣泛的經濟制裁制度,使中國因“對臺灣采取敵對行動而付出高昂的代價”。
美國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主席梅嫩德斯參議員說,這一立法向北京發出明確信息,“不要在臺灣犯下普京在烏克蘭犯下的同樣錯誤”。格雷厄姆參議員說:這是“幾十年來美國和臺灣軍事和經濟關系的最大擴展”。
根據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對《2022年臺灣政策法案》的介紹,該法案有以下幾個要點:
(1)臺灣政府是臺灣人民的合法代表,不得限制聯邦政府官員與臺灣政府官員的接觸與互動,將“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臺灣代表處”,將“美國在臺協會”負責人的“協會主席”身份改為“代表”。
(2)向臺灣提供的武器從“防御性質”擴大到“有助于威懾中國人民解放軍侵略行為”。授權聯邦政府加強與臺灣的安全合作,在四年內提供45億美元的對臺軍事援助,制定全面的訓練計劃以改善臺灣的防御。
(3)聯邦政府需積極協助臺灣融入和參與國際組織,指示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和其他相關代表利用他們的發言權和投票權,促進臺灣融入和有意義地參與國際組織。
?。?)加強美國與臺灣的貿易和經濟合作關系,改善供應鏈安全,與臺灣敲定貿易和投資框架協議,并將臺灣納入“印太經濟框架”。
?。?)應對中國的“虛假信息、網絡攻擊和宣傳”,通過“美國在臺協會”的全球合作和培訓框架建立協調伙伴關系與志同道合的政府分享數據和最佳實踐,以應對中國對增加聯系或支持臺灣的國家的經濟脅迫。
?。?)通過《臺灣獎學金法案》,為美國聯邦政府所有三個政府部門的雇員設立一個獎學金交流計劃,協助他們在臺灣學習、生活和工作長達兩年。成功完成該計劃后,他們必須在其贊助政府部門滿足服務要求,他們將有能力在印太地區推進美國的價值觀和利益,特別強調加強我們與臺灣的戰略伙伴關系。
(7)建立一個強有力的制裁制度,以阻止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個人和實體,升級在臺灣或針對臺灣的敵對行動,包括:破壞、推翻或瓦解臺灣政府和干涉臺灣的領土完整。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