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艦歷年規模最大的一次遠航演訓,釋放什么“戰略信號”?
這次遠航訓練“不針對任何一方”。盡管我海軍發言人明確強調這一點,但日本防衛省連日來密切跟蹤監視遼寧艦的訓練過程,將這稱為“中國航母在臺海附近的長期訓練”,聲稱對此“警惕”“擔憂”。
島內綠營以及美歐“挺獨”輿論也忍不住做出類似“聯想”。
光看最近兩周以來美日英等在涉臺問題上的那些滋事挑釁,就能知道它們是在做賊心虛。
01
這次遼寧艦遠海實戰化訓練已經持續10多天了,但它引發的關注卻后勁兒越來越大。
BBC中文網今天上午的頭條,就聚焦遼寧艦“再入西太舉行歷年最大演練”,并將它與“印太地區地緣政治角力持續”聯系起來。
其實,早在遼寧艦3日剛進入西太海域時,我海軍發言人就已強調,這次遠航訓練“不針對任何一方”。這是海軍根據年度工作計劃組織的一次例行性訓練,符合相關國際法和國際實踐。
不過,編隊規模達到“歷年之最”倒是事實。
一直手拿小本本密切關注大陸軍事演練活動的臺防務部門說,這已經是遼寧艦第70次出海訓練,也是第10次遠航。較之去年12月的最近一次遠航,這次護航艦艇陣容又有擴大:
新增兩艘052D型驅逐艦后,編隊包括遼寧艦在內共有8艘艦艇。整個航母編隊的對空、反艦以及反潛能力都有明顯提升。
除了規模,編隊整體戰力的提升也備受關注。
BBC中文網的報道提到一個細節,就是這次遼寧艦艦載機多次在傍晚甚至日落后進行夜間起降演練。有分析人士稱,這顯示遼寧艦航母編隊“操作日臻成熟,并往高強度實戰化操作發展。”
這次遼寧艦遠航引發高度關注,跟日方持續跟蹤炒作有直接關系。
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稱,1日遼寧艦還在東海上時,就“發現”了這支航母編隊。3日開始,也就是遼寧艦通過宮古海峽后,日防衛省更是“兢兢業業”地連續多天發布消息,稱觀察到遼寧艦在西太平洋上連續開展艦載戰斗機和直升機起降訓練。
這種起降,3日以來短短六七天內就超過100次。
日防衛省公布相關“統計”,并稱中國航母這次是在臺海附近的長期訓練,“已經對此加強警惕”。日本防相岸信夫10日也出來發聲,對遼寧艦的演訓活動表示“擔憂”。
因應遼寧艦的活動,日本海上自衛隊剛改裝不久的“出云”號直升機母艦,沿途進行“情報收集和警戒監視”。對于中國航母起降艦載機,日方也做出戰機緊急升空的反應。
一周之內起降百次,為何遼寧艦要進行如此強度的演訓?
相關軍事專家解讀,從7艘護航艦艇的配置看,這次遼寧艦編隊是一支完整的航母編隊,較之以前整體作戰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遼寧艦近年來出海的訓練難度和強度不斷提升,從少數幾架到數十架艦載機的高頻次起降,從只能白天出動到如今的全天候起降,表明它已具備應對中高強度作戰的能力。
在日本防衛省的“擔憂”和“警惕”聲中,有關遼寧艦這次“歷年最大規模”遠航的猜想多了起來。
美國智庫學者葛來儀認為這“可能是例行演練”,因為穿過宮古海峽是中國海軍出入太平洋的常規航線。這類演訓也是展示解放軍捍衛中國利益的決心和意志。
她說,這次演練“沒有針對某個特定‘目標’”。
但美歐也包括臺灣省的更多媒體和“分析人士”,卻忍不住揣度遼寧艦這次遠航是否是在傳遞什么“戰略信號”。
尤其是在臺海方向。
02
遼寧艦在西太平洋演訓的幾乎同時,東部戰區進行了一次實兵演練。
6日至8日,東部戰區組織海、空、常導等兵力,在臺灣以東和西南海空域進行實兵演練,進一步檢驗提升多軍兵種聯合作戰能力。
和遼寧艦進行的演訓類似,東部戰區在臺灣以東和西南海空域的實兵演練早已是例行動作。
要說不一樣,那就是參演兵力中“常導”的出現。它在解放軍官方公布實兵演練的兵力組成時被直接提及,是比較罕見的。
“常導”指的是常規導彈部隊,一般來講,特指火箭軍下屬的常規導彈部隊。有軍事專家認為,東部戰區此次演訓提及的“常導”更可能是集群打擊火力,是各軍兵種的戰斗合力。
分析認為,這顯而易見針對的是“臺獨”。因為常規導彈未來很可能成為首批對臺打擊力量。
一方面,它可以對臺灣全境內包括機場、碼頭、軍事基地在內的固定目標實施有效打擊;另一方面,還可以打擊域外勢力實施干預而派來的航母、艦艇、飛機等移動目標,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
針對意味如此明顯的演訓,灣灣那邊當然很是緊張,再三保證對于動態全部掌握,宣稱“絕對有能力反制”。
根據臺灣設置的“即時軍事動態”,解放軍“運-8”反潛機已經連續4天深入臺灣南方及東南空域。其中,6日當天解放軍出動包括“轟-6”“殲-11”“殲-16”等機型在內的18架軍機進入臺灣西南空域。這被臺灣媒體認為是解放軍5月一次最大規模的飛行行動。
一位臺灣軍事專家直接把這與遼寧艦的演訓做了聯系。
他稱,其中“轟-6”轟炸機繞飛臺灣東南空域,與從臺灣東北面一路向西朝臺灣航行的遼寧艦艦隊形成呼應,這是“刻意以海空兵力對臺灣形成夾擊的態勢”。
當然了,我軍方已經明確表示,遼寧艦航母編隊的遠海訓練不針對任何一方,東部戰區發布的演訓消息也沒有指明具體的針對性。然而,此前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宣布解放軍進行多軍兵種聯合戰備警訓以及對海突擊科目演練時,曾直接指出是回應美臺頻頻勾連的軍事行動。
更明確的信號來自東部戰區實兵演練結束的兩天后,也就是10日。解放軍1架“武直-10”越過“臺海中線”,而且越過了900米!
這一消息在11日得到臺灣方面的首次證實,這是時隔1年再度有解放軍戰機越臺海中線。
上一次是去年的5月20日,兩架“殲轟-7”采擦邊球方式,越過臺海中線末端。再早之前是2020年9月18日,“殲-11”和“殲-16”越過臺海中線北端。
03
有學者認為,這一系列舉動表明當前美臺勾連制造出的復雜局勢讓解放軍提高了軍事斗爭準備的力度。
就在臺灣媒體報道解放軍“武直-10”“越過海峽中線”的同一天,美軍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羅亞爾港”號穿過臺灣海峽,并進行公開炒作。
這是兩周內美國軍艦第二次穿過臺灣海峽了。4月26日,美“桑普森”號導彈驅逐艦通過臺灣海峽并公開炒作。
解放軍對此均“組織兵力全程跟監警戒”。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表示,美頻頻上演此類戲碼、滋事挑釁,向“臺獨”勢力發出錯誤信號,蓄意加劇臺海緊張局勢。
美方的“滋事”不止于此。
《紐約時報》5月9日透露,受俄烏沖突的影響,白宮認為臺灣采購的某些軍事裝備不太適合臺海防御戰及“不對稱作戰”,因此敦促臺灣購買其他更能以小博大的軍事裝備。
8天以后的5月20日,拜登將會到訪日本。
有媒體分析,美日領導人峰會屆時將會談及臺灣議題,有人甚至預測,會將“臺海有事等于日本有事”納入到美日同盟的架構中。
然而,華盛頓應當認清,俄烏沖突已經令臺灣民眾不再相信美國的虛情假意:“臺灣民意基金會”4月26日公布的民調結果顯示,如果兩岸爆發沖突,54%的受訪者不相信美國會派兵“協防臺灣”,比相信的人高出18個百分點。
顯然,越來越多的臺灣老百姓已經意識到,如果任由美方操弄,只會把臺灣推向危險的境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