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和中國各握什么王牌?
近百年來,尤其是二戰以來,世界發生過許多大變局,比如說,東西方冷戰,六次中東戰爭,非洲全域性獨立,社會主義陣營解體,華沙組織滅亡,南聯盟肢解,兩次伊拉克戰爭,兩次阿富汗戰爭,等等。
各種大變局后形成的現實格局是:資本主義一統世界,西方一統世界。
俄烏沖突,暫時仍未超越以上歷次事件,暫未顛覆現有格局,故不宜定位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現在的變局是:世界正在從冷戰往熱戰過渡,并未達到裂變,也不宜定位為“百年未有”。如何判斷未來的“百年未有”?還是之前提到的幾個指標:資本主義整體被顛覆裂解;西方陣營被顛覆裂解;北約組織滅亡;新的世界大戰(各類戰總和,不單指炮火)讓多極世界成型。熱戰時代,經常有戰爭,這是新規律,這是過程,要適應它,不要被短時的局部震動誤導得出質變性的結論。
目前,世界仍是西方主導的世界,中國仍然是被西方秩序束縛下的被動主體,還沒有真實突破它的制約與打壓。如果要說有改變,那也只是形式上的改變,或者說言語表達上的改變,無實質性掙脫的跡象,經濟、貿易、金融、貨幣等方面都是如此。
在西方正在將“北約”向“球約”推進的設計思路下,中國已經被逼到無法逃避的角落,直面“西方”這個侵略主體已經擺在了中國人的桌面上。
“西方”的定位
西方,過去曾只是一個地理概念,西歐、西亞和西域等都可以理解為西方。今天的歐洲,在清朝書籍里的名稱都稱為“歐羅巴”,東中西歐俱為一體,無地理上的分割。
冷戰以后,為了對付所謂的“東方”,也便有了今天的“西方”,大多數情況下帶有政治、經濟和軍事同盟的意味。冷戰結束后,在相當長時間內,它又更多表現為經濟關系,政治和軍事聯盟一度被淡化。
然而,2008年經濟金融危機爆發后,美國開始從戰略上改造“西方”,試圖利用這個有世界性意義的主體維持其霸權主義重新走上強盛之路。
站在中國人的視角,如何準確理解“西方”這個概念?
從基礎面看,西方,就是一個以基督教為主體信仰、以資本主義為根本制度和有種族優越感的白人組成的霸權主義集團。
從組織看,西方,必須是具有“可控性”的實體組合。俄羅斯人,也是白人,但它在歐洲內部不具有可控性,甚至帶有主導統治性,因而不被現代版西方所接納。
美國,本是“歐羅巴”的孫子,現卻變成“歐羅巴”的爺爺。
清《贏寰志略》圖
日本,韓國,不是白人,為何也經常被視為西方國家?
這是一種錯覺,此二國,實二等國,只能算作西方兩條G,并不被西方人當自己人尊重,因為它們皆具有“可控性”,故成為看住中俄的寵物。
世界的態度
西方集團,俄羅斯,中國,印度,是當前世界格局變化中的主要變量,俄烏戰爭爆發后,“西方的態度”似乎就是“世界的態度”,因為西方集團擁有凌駕于世界之上的宣傳機器和科學工具。
然而,世界并不真的如此單純,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多的分歧會表現出來。
作為觀察者,我們需要認清以下幾個整體性面貌:
美國在堅定地制造世界亂局。特朗普時代是制造“亂”的開始,拜登把“亂”引向深入,拜登之后,美國還需要向更多方向尋找亂源并制造亂的事實。
西方集團堅定地跟隨美國。盡管西方集團內部不時曝出異樣的聲音,但在“亂”的時局里,西方必須在整體上服從美國,因為只有美國能給它們帶來一種虛幻的安全感,它們對二戰的痛苦產生了失憶。
單打獨斗的俄羅斯。在挑戰西方霸權的問題上,從目前看,俄羅斯是孤獨的,也是被逼無奈的,彈簧已經被壓到極限,它的獨斗是反彈的結果。它現在獲得的多是情感上的幫手,并未獲得戰略性幫手,每往前走一步,乳酸就積累多一些。
猶豫不決的被壓迫國家。俄羅斯,決不是被西方壓迫的唯一大國,還有幾個大國和次大國被壓迫得很緊,還有幾個地區性大國被壓迫得很緊。但是,在對待西方的態度上,它們仍然選擇了猶豫不決,它們仍然寄希望于西方的憐憫,它們仍然幻想有一天也能鉆進西方集團。
置身事外的觀望者和螻蟻。除了上述國家之外,還有許多中小國家選擇觀望,既不發聲,也不采取行動,吃瓜觀望。那些小得可憐的國家就如同螻蟻,啥也不敢做,唯求子彈殼不要落到自己頭上就好。
西方手上的“王牌”
大家知道,美國,西方集團整體,經濟強大,金融強大,軍事強大,科技強大,這都是傳統的強大,不需要重新贅述。中國與西方競爭,我現在看重的還不是這些,因為中國并不是侵略型國家,是防守型國家,并不依賴自己的強大攫取它國利益。
西方集團的強大,單論西方和中國斗爭,是否只有傳統意義上的強大呢?
不是。西方手上真正的王牌是它安插在中國的“內部力量”。
我幾乎在每篇文章中都強調“人決定一切”的理念,就是看到了西方在爭取中國人方面付出的不懈努力,正是因為有這種努力,所以才在中國掌控了相當數量的精英分子為其效力。
基于這個事實,我會得出一個結論:真正導致中國塌天的威脅不是西方集團,是中國的親西方精英,它們比先進武器更可怕,它們比經濟封鎖更可怕,它們的破壞力在于“腦控”。
中國內部親西方精英的“腦控”作用力表現為:
逢中必反。這是最為極端的一個群體,只要是中國的東西,它們都反對,不管哪個方面都一樣,它用西方好的對照中國不好的,它用西方更好的對照中國好的,它用西方虛構的對比中國最好的,總之,就是要把中國比下去,不會承認中國哪怕一丁點好。
逢共必反。這是相對極端的一個群體,它們在口頭上并不反對國家,但它們對共產黨的歷史和現實都持全盤否定態度,習慣上拿國民黨否定共產黨,習慣上拿西方黨否定共產黨。它們因為極端反共,因而也反對政府的制度與政策,不問對錯,只認立場,如如說抗疫,做得不好時,它們罵,做得很好時,它們也罵,永遠就是“比不上美國政府”。
逢毛必反。這是一個特別善于撕裂的極端群體,它們口頭上不反國,也不反共,就把目標鎖定在毛澤東身上,否定毛澤東的一切,包括戰爭年代和新中國建設年代。這個群體,比較狡猾,不容易給自己惹麻煩,因為反毛是比較安全的。但是,它們真只是反毛嗎?不。它們通過反毛,實質上是在表明一條路線,也是瞄準了共產黨,共產黨與毛澤東不可分割,一分割,黨和國家的性質也就變了,這是寫在憲法里的約束。他們只要撕裂的效果。
逢鷹必反。近幾十年來,中國實際上并沒有什么鷹派與鴿派之分,都是“養晦派”。為了長期維持這條主線,它們絕不容忍偶爾民間流出的鷹派聲音,只要有這種聲音發出,它們必然要喊“這是在否定GGKF,這是要回歸老路……”。在與西方斗爭的過程中,只要中國無鷹飛起,西方就能穩操勝券,無鷹即無戰,經濟戰,金融戰,貿易戰,炮火戰,都不會主動打,只能被動應。
逢公必反。新中國建設起來大量公姓企業和公姓單位,近幾十年私化了一大部分,仍留有部分比較大的有影響力的公姓實體,包括教育也姓公。這部分公姓實體成了它們眼中盯、肉中刺,這部分公姓實體很有實力,甚至是國之根本。“內部力量”必須想盡一切辦法從理論到實踐證明“公”的非合理性和進一步私化的必要性,此處成功,意味著變性任務到達勝利彼岸。
“五反”是西方給“內部力量”的任務,也就成為它們的日常主基調。
公知的“蜜糖”
在對待俄羅斯立場上,在對待西方立場上,中國的公知們用了一個非常有技巧的手法——煽動炒作領土歷史爭端。大清與俄帝國確實有過領土分割的不光榮歷史,也是近百年來中國人的心病之一。只要煽起這個話題,就會有信眾,就會有力量。
然而,我一直在強調“動態領土觀”:領土大小與你的國力和能力成正比,你真的強大,領土大小可自控,想收哪里收哪里,你不是真正強大,捏在手上的領土也不牢靠,看在眼里的領土瞬間可能就跟你無關,隔海的那些地方,你都不能拿回來,現在豈是煽動拿回滿清割失領地的時候?
如果西方贏了俄國,中國公知拿回俄占領地的美夢是否真能實現呢?
我們不妨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西方以非核戰形式打敗俄羅斯。這種可能性是否存在?存在,但不大。從經濟上講,俄國資源豐富,科技并不落后,沒有一種封鎖能讓俄國自敗。而用非核戰形式從軍事上打敗俄羅斯的可能性為零,因為在未亡之前,它會祭出核武。
西方以核戰形式打敗俄羅斯。這種可能性存在嗎?不存在。只要打核戰,實質上就是美俄為主力的戰爭,就是歷史上最慘烈的世界大戰,俄羅斯敗的時候,西方也所剩無幾,中國當然不可能置身事外。有位同事跟我閑聊,他說中國也要學一戰二戰前的美國,只發戰爭財,不參與戰爭,幼稚得不行。真要到了世界打核戰的時候,你能賣啥武器?你能躲到哪里置身事外?
不管核戰還是非核戰,中國要想利用西方打敗俄羅斯來收回所失領地的可能性都是零。為什么?西方真打敗了俄羅斯,憑什么要把俄羅斯的領地交給中國?它們自己不想占有?它們蠢嗎?
明知暫不可為,卻非要煽動中俄對抗,公知的真實目的何在?
很簡單,它們希望西方先打敗俄羅斯,再打敗中國,它們想借西方之手實現自己的政治夢想。中國人不要高估中國公知在國家自覺上的高度。
天會不會塌下來?
中國人現在有兩種害怕:一怕跟西方斗爭失敗導致天塌下來;二怕向西方投降天也會塌下來。
橫豎都是怕,怕久了,內心就越來越沒有底,哪怕是個小動作,也得退二進一,生怕多走一步會塌天。
有哪些具體事實會讓中國人感受到有塌天的恐懼?
一是怕暫未實質性掌控的領土領海實質性遠離,比如說南海、東海的島嶼,臺灣及附屬島嶼,藏南,等等。
二是怕中國大陸被西方圖謀肢解,一旦某個局部有變,人心就會塌陷。
放眼現實,以人為主線考察未來,中國會不會有塌天的風險?
我個人的判斷是:如果不能有效清除西方安插在中國的“內部力量”,未來的風險很大,一切皆有可能。
為什么“內部力量”會那么讓人擔憂?
道理很簡單,“內部力量“的“五反”決非一般人所能做到,“五反”的主力是精英,只有精英,聲音才能出發出來,只有精英,行動才能干出來,只有精英,言行最后才能變為策。這個群體,不但人數越變越大,而且影響力和權限也越來越大,趨勢是可怕的。
“五反群體”所處的位置非常重要,重要到可以把中國當青蛙放溫水里煮。
不下決心把西方培養的“內部力量”清理掉,天確有塌下來的可能性。
講了這么久,我沒有點出中國手上到底有什么王牌。事實上,我還是堅持老觀點,如果說中國手上有王牌,那就只有兩張:一張是毛澤東思想;一張是14億人的總量規模。
沒有可靠的思想,有再多的硬武器和軟實力,不敢用,不善用,不能用。
14億人規模,不是拿來擋子彈用,是靠集體智慧把中國最終推到歷史正軌
附言:
1,長沙自建房倒塌致53人遇難。評:痛心!哀悼!憤怒!現在,我對“整頓,整改,舉一反三”之類的詞特別反感,我幾乎每天都看到違建、打承重墻和私改建筑結構的新聞,但監管者永遠都是陳詞濫調,我無權讓人擔責,但有權對他們表示蔑視。
2,有人問及胡錫進刪除抗疫文章的事。答:不要老盯著他,他又不是今天才這樣,習慣了就好。他有自己的發言權,對錯都由他自己承擔,我們何必這么關注他?慢慢忘記他是最好的選擇,他會慢慢消停的。
3,有人問如何看待韓國參與北約活動?答:我曾經把“北約”延伸為“球約”,央視節目也開始用到我這個詞,因為這個邪惡組織正在往這個趨勢發展,韓日兩條G進去不意外。
寫于2022年5月7日星期六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