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三年的國際局勢研判中,漢唐一直強調中俄美歐四方兩大陣營的格局關系。
當前,國際關系的主線就是四方互動帶來的種種演繹。
對于中俄陣營而言,事實上面臨兩個方向的夾擊,同時也在兩個方向做出相應的進擊。東線太平洋方向,西線歐洲方向是目前較量的核心。中東地區,在敘利亞全境基本解放后,中東以伊拉克為界,呈現對峙狀態,已經趨于穩定。
東西兩線的斗爭,互為依托,密不可分。中國支持俄羅斯在歐洲的反攻,無疑會減輕東線面臨的戰略壓力。目前來看,東線大反攻的條件還不成熟,需要更好的機緣節點。
有觀點認為,中國應該趁俄羅斯在西線發動戰爭的時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解決臺灣問題,實現國家統一。
這種構想不無道理,關鍵是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事是否順利。如果能以摧枯拉朽之勢控制全局,將美歐北約的軍事力量牢牢牽制在歐洲,那中國自然不會錯過時間窗口。
不過,目前來看,俄羅斯進展并不盡如人意。這就限制了中國做出更多戰略反應的空間,同時還助長了美國北約的囂張氣焰。
戰場上打不下來,就不要想獲得別人的尊重。
4月14日,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梅嫩德斯帶領議員團訪問中國臺灣,并與蔡英文舉行了會晤。這是繼4月7日,美國參議院院長佩洛西宣布訪臺隨后假稱新冠病毒陽性取消行程之后,美國方面做出的又一個反華動作。
當時佩洛西宣布陽性取消行程,很多人竊喜,仿佛躲過一劫。實際上,只要我們沒有實質性打掉美國的反華野心,此類動作早晚會出現。一旦出現,就會再三再四,不會自動停止。
毛主席說:“凡是反動的東西,你不打,他就不倒。這也和掃地一樣,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毛澤東說:“手里拿著掃帚就要研究掃的辦法,不要躺在床上,以為會來一陣什么大風,把灰塵統統掃掉。”
對于我們而言,目前最緊要的關鍵問題是,如何斬斷美國操弄臺海問題的黑手。
針對美國議員團訪臺,東部戰區做出反應,立即組織多兵種開展聯合戰備警巡和演練,驅護艦、轟炸機、殲擊機等力量接連出動,以實際行動向美方發出嚴正警告。
不過,對于吃了秤砣鐵了心要反華的某些王八政客來說,只要導彈砸不到頭上,就不會收斂。因此,苦口婆心的說理,利害關系的說服,劍拔弩張的擺架勢,都已經不可能奏效。
從1996年臺海軍演到今天已經二十六年的時光,我們大大小小演習了多少次恐怕自己都記不清了。如果軍事演習有效的話,那臺獨早已嚇破膽跪地求饒了。
全球東西方斗爭的關鍵因素是,國際反華勢力,要想繼續掌控全世界,就必須將反華大業進行到底。放棄了反華,意味著反動勢力的自我覆滅。
所以,演習也好,演練也好,都解決不了問題,只能以拖待變,等待實力繼續提升,等待布局完畢,最后總得出手上演雷霆一擊。
本次竄訪臺灣的美國議員,可以說是臭名昭著,反華立場超級頑固,稱之為罄竹難書并不為過。
團長是美國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主席、民主黨參議員梅嫩德斯,2022年2月,梅嫩德斯等人提出將駐美“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改名為“臺灣代表處”相關草案。2021年年,梅嫩德斯還和共和黨資深參議員主導提出“2021年戰略競爭法案”,大肆鼓吹美國開展全面對華戰略競爭,粗暴干涉中國內政。
美國參議院預算委員會共和黨首席議員格雷厄姆,前幾天曾叫囂刺殺普京。在與蔡英文會面時大放厥詞,揚言“中國對全世界所做的一切,是時候要讓他們能夠付出更龐大的代價”。此前,格雷厄姆曾有過很多反華言論,包括稱新冠病毒為“中國病毒”,宣稱“美國人死亡和1700萬美國人失業都要中國來負責”等。
對于此次事件,某些中國專家竟然再次抬出美國中期選舉的理由,聲稱美國政客是為了選舉才有這些反華舉動。
坦白說,漢唐認為,此類觀點純屬誤國之論,簡直是愚昧糊涂。
2018年至今,中美關系每況愈下,在美國,反華已經成為政治正確。如果還以為美國做出反華舉動是短期的選舉行為,就會導致某些人繼續心存幻想,妄圖忍讓換取茍且。
目前,在俄烏戰爭激戰的背景下,東線太平洋一線可以說是劍拔弩張,隨時可能破局。
隨著美國的末日瘋狂,中國實現和平統一的希望越來越渺茫。一旦臺獨勢力在美國唆使下鋌而走險,我們勢必要發動統一戰爭。對于戰爭的本質而言,主動做好戰爭準備,主動發起戰爭,付出的代價比起倉促應對當然要小得多。
在現代戰爭中,軍事斗爭的較量,勝負主要看武裝力量的體系化作戰能力。但是在戰爭之外,涉及到經濟戰爭、金融戰爭、貨幣戰爭、輿論戰爭,都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和完整的預案。
俄烏戰爭爆發后,美國和歐洲對俄羅斯采取了令人發指的制裁手段。
中國必須認識到,我們并不比俄羅斯更加讓西方信任。今天美歐施加給俄羅斯的一切手段,將來很有可能會加倍用在中國人頭上。
美國和歐洲凍結了俄羅斯的外匯儲備,凍結了俄羅斯的海外財產,相當于搶劫了俄羅斯的財富,賴掉了俄羅斯持有的貨幣債權。
一位中國資深的學部委員經濟學家竟然聲稱,從沒想到過美國會不顧國家信用和貨幣信用制裁俄羅斯,中國有必要提高警惕。
提高警惕是對的,但是作為權威專家想不到美國會做這種事,只能說太善良了。
美國有什么做不出來的事情嗎?即便美國做了壞事,也可以通過掌握的全球媒體平臺來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俄羅斯撤離基輔后,烏克蘭單方捏造出來的布查慘案,盡管漏洞百出,未經查實,美國和歐洲依然利用優勢地位發動投票,終止了俄羅斯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的席位。
這就是全球面臨的現實:正義力量根本沒有自我辯解的機會,一切任由西方國家指鹿為馬!
面對西方陣營,中國的輿論宣傳能力,難道比俄羅斯更有效果嗎?我看懸!
所以,如果將來有事,即便美國丟掉一切道德道義和國際規則,背棄國家信用和貨幣信用,突破一切底線下限,美國依然是美國。美國的盟友和走狗依然會追隨美國繼續搶劫訛詐,不會因為所謂的真實和真相而有半分改悔。
根據4月7日發布的數據,截至2022年3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880億美元。這個天量數字,意味著我們依然牢牢地被捆綁在美元的枷鎖內。2月份的數據顯示,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數字是1.05萬億美元。在中國的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的比例超過50%。
至今為止,依然有人鼓吹美國的國家信用和貨幣信用,認為美國既不會賴債,也不會隨便凍結中國的外匯儲備。
這種幼稚可笑的思維,只會在未來的關鍵時刻給中國帶來無法挽回的重大損失。沒有掙脫美元枷鎖的勇氣,談什么中華文明的偉大復興!
中國融入國際經濟體系的程度非常深,一方面受制于國際體系,另一方面也在發揮著制約作用。中國肯定不能學特朗普那樣一退了之,而是應該保持戰略攻勢,繼續深入融入國際體系,去動搖去滲透美國構建的國際規則霸權。在這個過程中,全力推進本國的支付結算系統,擺脫對美國金融結算系統的依賴,逐漸實現資產結構的優化轉移,至少要實現對等制衡。
近日,臺灣學者稱,為有效應對所謂“大陸軍事威脅”,臺灣有必要發展核武對抗解放軍“武統”。“若臺灣擁有20枚核彈頭,將足以達成所謂‘戰略嚇阻’之意圖”。英國學者稱臺灣最快能在“3到4個月內”擁核。不管臺灣方面如何表白不想研究核武器,但是此類極端危險的論調必須引起我們的警惕!
解決臺獨,宜早不宜遲,在中美實力此消彼長的趨勢下,總要有一個最合適的時間節點,我們決不能任由臺獨成長到對我們構成威脅的程度。
對于臺獨勢力,我們也不能一直聽之任之,任由群魔亂舞。
既然臺獨試圖切香腸搞漸進式臺獨,我們同樣可以反切香腸,搞漸進式統一。
在繼續保持戰機巡航臺島的同時,加大海軍巡航的頻次,在臺獨過分猖獗的時候,不妨以試射或者誤射的方式,讓導彈飛躍臺島上空,或者直接落在某個點位。
如果美國繼續搞所謂的議員訪臺之類的挑釁行動,中國在抗議和演習之外,不妨在金融領域做出實質性反擊。一次挑釁,減持美債1000億美元,完全可以打掉美國政客的氣焰。
那些沉醉于紙上財富的人,面對空前的挑戰,也該醒醒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