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體中國,把中國分裂成一個個毫無反抗能力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是美國等西方國家一直渴望的。許多美國政要并不諱言。
1999年,李.登.輝提出分裂中國的“七塊論”。日本右翼亦緊隨其后響應。其實早在1887年,日本陸軍總參謀部,在《征討清國策》中,就明確地提出要把中國分成七塊:東北、華北、江南、蒙古、西藏(含青海)、新疆(準葛爾)、甘肅。從這點可以看出,解體中國是有歷史淵源的。李.登.輝無非是美日傳聲筒而已。實際上根據解體中國的設計,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日本與臺灣早已建立起依托美國的反華戰略軸心聯盟。這個聯盟軸心的分工一直是美國唱紅臉,臺灣唱白臉,日本唱花臉。
按照美國的設計,中國要一心一意搞建設,聚精會神謀發展,更要全身心地服用很多西“藥”,其中大量是美國的。美國這些“藥”其實就是一個目的,是要瓦解中國,肢解中國、鏟除中國、消滅中國,而決不是讓中國和平崛起讓中國強大的“藥”?鑒于此有必要辯證地談一下中美關系。
中美關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關系,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基本是敵對關系,朝鮮和越南兩次戰爭打醒了美國,隨著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進入斗爭和合作新階段。改開后中國強力與美國接軌,雙方關系進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曖昧階段。特朗普上臺后形勢急轉直下,但總體上曖昧慣了,暫時還處于斗而不破的階段。現在隨著中國的強勢崛起,美國有點不淡定了,開始直言要全力遏制中國了。毛澤東時代中國強大的工業起于獨立自主,美國對中國鞭長莫及,無論政治經濟還是意識形態,負面影響都微乎其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毛澤東三個世界的劃分,讓中國外交在世界舞臺上大放異彩,美國盡管比中國強大的多,但在同中國的斗爭中并不占上風。
后來我們同美國打交道有了新方式。一會同床異夢,一會同舟共濟。美國高層總會有人唱紅臉,有人唱白臉,讓中國感到美國大棒時刻有可能落到頭上,也讓中國感到似乎和美國合作就贏得了世界。歷屆總統上臺都會給臺獨注強心劑,讓中國感到壓力。然后總會有人強調中美關系重要,說點花言巧語,讓中國飄飄然。實質上就是美國慣用的胡蘿卜加大棒政策。常見諸報端的有兩種聲音,一是中國威脅論,說中國的崛起將威脅世界和平;二是中國責任論,鼓吹中國需要在國際上負更大責任。這兩種論調常因時交替出現。當美國有求于中國時,中國責任論便會粉墨登場。當需要對臺售武時,需要周邊滋事時,中國威脅論就會大張旗鼓。
臺灣問題從建國以來一直是中國對外關系中的核心中的核心,其敏感度幾乎可以影響到每一個老百姓的神經末梢。過去在毛澤東時代,大陸對臺是中國內政,我們的口號是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臺灣,中美上海公報對臺灣的表述是三句話,在公報公布前毛澤東讓周恩來對美國人說:其它的可以商量,有關臺灣問題的表述如果更改一個字都會影響明天公報的發表。后來逐漸成了兩句話,再后來只有一句話了。隨著表述上的改變,大陸和臺灣的關系似乎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過去基本上是對立,但雙方都強調一個中國原則,臺灣叫囂要反攻大陸收復失地,大陸強調要完成統一。當年有萬炮震金門的悲壯,有一綱四目的宏大構想,再后美國對越戰爭的失敗,幾乎讓美國將臺灣放棄,可惜一代偉人天不假年,臺灣問題成了毛澤東一生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撼。大概這個時段是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最佳機遇期。
毛澤東逝世后,中國調整了外交政策,美國也調整了外交政策,臺灣問題似乎成了美國向中國施加壓力的法碼。二李大鬧臺獨,中國出臺反分裂法,臺灣搞公投,美派艦護衛,看似劍拔弩張實乃虛張聲勢。小白臉馬英九上臺,不統不獨不武,大陸出臺了許多讓利措施來加強與臺聯系。很長時間我對融合促統是持懷疑態度的。從歷史上看,當年鄭成功收復臺灣是用武力,康熙收復臺灣也是先禁海,再用武力最后解決。鑒古知今,實踐證明讓利政策沒能讓臺灣回歸,倒是助長了臺獨上臺。目前臺獨已是臺灣主流民意,從最近蔡英文的表態看,鐵定要追隨美日一條道走到黑了。綜合分析形勢,和平解決的大門已經關閉,臺灣問題只剩下單項選擇,不能再抱任何幻想了。
美國和中國的較量其實已經多年了。其它的牌都打完了,還是無法戰勝中國。臺灣大概是中美巔峰對決最后爭奪戰了。結果會直接影響國運興衰。所以武統臺灣,一定要做好美國干涉的準備,做好日本、印度同時發難的準備。要有定力,要選擇最有力的時機開戰,迅速結束戰爭。現在恐美和輕美兩個極端都不足取,以中國現有的國力,在中國的家門口,只要準備充分,戰勝美國是應該有把握的。只有讓美國看到中國堅強的意志、充分的戰備和強大的力量,才有可能讓美國不敢挺而走險。只有讓臺灣真正感到了末日來臨,才有可能實現最小代價的統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