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下屬的“朝鮮人權狀況調查委員會”近日發表的朝鮮人權狀況調查報告書近日在國際上引起一片爭論。聯合國人權高級專員皮萊昨天早些時候呼吁聯合國采取緊急行動,包括將朝鮮人權狀況提交國際刑事法院。美國、韓國、日本等國高調表示支持,朝鮮出人意料并未立即高調指責,僅譴責稱這份報告是“不值一提的的政治詐騙”。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說,人權領域的分歧應該通過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的對話來解決。
據報道,去年12月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團負責人的信件就已敦促該委員會不要被未經證實的信息誤導。國際媒體猜測,中國的態度著意味著即使這份報告被提交給聯大討論,中國也肯定會行使否決權以阻止它被提交國際刑事法院。中國專家指出,朝鮮人權狀況調查委員會僅有十余名工作人員,由于未被允許進入朝鮮,因此其調查工作的唯一途徑是通過朝鮮“脫北者”的口述。這樣的一份報告遠談不上“最權威、最詳盡”。而中國《環球時報》從現實國際政治角度指出,用這樣的方式向朝鮮隨意施加壓力的結果很可能導致朝鮮的嚴重反應,對東亞地區的安全穩定絕非好事。
17日在日內瓦新聞發布會后,聯合國朝鮮人權狀況調查委員會主席澳大利亞籍退休法官柯比正在離場
朝鮮人權報告是如何制作的
在聯合國網站上,對聯合國朝鮮人權狀況調查委員會的簡介稱,該機構是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于2013年3月21日,在其第22屆會議上通過決議設立的。“人權理事會授權該機構調查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境內蓄意、普遍和嚴重侵犯人權的情況,務求實行充分問責,尤其是在侵犯人權行為可能構成危害人類罪的情況下。”換句話來說,這一機構設立的前提就是首先假定朝鮮境內存在“嚴重侵犯人權的情況,務求實行充分問責”,其傾向性不言自明。
目前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下設兩個同類委員會,一個是“敘利亞問題調查委員會”,一個是“朝鮮人權狀況調查委員會”。
相比有5名專員和大量工作人員的敘利亞問題調查委員會相比,朝鮮人權狀況調查委員會僅有3名專員和9名工作人員組成,似乎顯得力量不足。
在工作方法上,敘利亞問題調查委員會的網頁上介紹,該委員會的調查“涉及1400多名證人與受害者,開展了一千多次訪談,絕大多數在敘利亞鄰國的營地和醫院里進行。委員會還審議了來自政府和非政府的照片、錄像、衛星圖像、法醫和醫療報告等資源、學術分析以及聯合國報告。為了得出結論,委員會要求證實這些事件,直到委員會有‘合理的理由相信’事件如其所述。”
相比之下,朝鮮人權狀況調查委員會顯然缺乏可信的第一手資料,由于信息來源不足,該委員會甚至在其主頁上貼出一份“信息征集呼吁”。有專家指出,這樣的工作方式,根本無從證明那些急于在西方獲得政治庇護的“脫北者”對朝鮮真實狀況的歪曲和夸大。類似的情況曾出現在美國對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調查中,當時一名急于獲得美國政治庇護的伊拉克食品化學工程師自稱是伊拉克政府化學武器專家,并編造了關于“流動化學武器實驗室”的謊言,這一謊言甚至成為美國對伊拉克開戰的借口之一。
《環球時報》在其報道中引用遼寧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呂超的話指出,“這一報告對朝鮮人權的批判程度是空前的”,它以極端嚴重的“罪名”給朝鮮政權定性,并將責任追究至國家領導層,“聯合國以其名義表態,說要對一個主權國家領導層追責,較為罕見。”
呂超認為,這份報告信息來源復雜,但其主要部分的大量信息來自“脫北者”,其中不乏一些人出于某種需求做出的夸張、扭曲的講述。
事實上,報告中除了“謀殺、奴役、拷打、強奸”的指控外,還列舉了很多西方覺得“不可思議”的事例:“學校里展出的最好畫作要么是反映領袖的,要么是描繪朝鮮兒童拿著刀劍、鉛筆刺穿日本兵、美國兵的。”“朝鮮用公共廣播對人們如何講話、如何發音做出規定。例如,當提到‘偉大領袖’或‘敬愛的領袖’時,必須特意降慢語速、提高音調,以表達崇拜和敬愛之情;另一方面,當提到美國人或是韓國人時,就要咬牙切齒地念,以表達敵意和仇恨。”
該報告還說,該委員會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舉行了會晤,但并未與韓國總統樸槿惠見面。該委員會還要求進入中朝邊境地區,但被中國政府拒絕。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去年12月末,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團負責人吳海濤在一封信中敦促調查組以客觀公正的方式進行調查,不要被未經證實的信息誤導。
西方輿論一邊倒支持報告, “問責”朝鮮
報告一出籠即引起西方媒體一致歡迎,美國《赫芬頓郵報》以大副標題直接“招呼’金正恩,其頭條報道標題為:《金正恩,聯合國要求你停止虐待和酷刑》。而《紐約時報》等媒體更是直接稱朝鮮為反人類政權。
美國國務院17日表示,強烈歡迎和支持有關朝鮮的人權報告。美國國務院稱,報告全面、系統地證實了朝鮮在人權問題上犯下了嚴重錯誤。美國敦促朝鮮采取委員會所建議的方法改善人權。
日本是另一個高調的國家。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18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對報告表示歡迎”,認為報告斷定了包括綁架人質在內的人權侵害是違反人道罪”。《產經新聞》報道說,今后日本將要求國際社會繼續調查和監視朝鮮,并試圖以此報告為基礎,摸索建立解決綁架人質問題的機制。
日本時事通訊社報道說,到目前為止,聯合國人權機構并沒有管轄朝鮮事務的人員,因此日本政府18日決定要求聯合國設立專門人權機構,以能夠對朝鮮進行長期的人權監視。有關提案將爭取在3月份的聯合國會議上獲得通過。
韓國《中央日報》說,該報告為國際社會介入朝鮮人權問題提供了法律依據,因此具有特別的意義,它有望成為國際社會處理朝鮮人權問題的“路線圖”,成為朝鮮問題的“大藏經”。
報告中提到的國際刑事法院被認為是對朝施壓的后手。奧地利《維也納日報》18日稱,在海牙的國際刑事法院成立的基礎是《羅馬國際刑事法院規約》,該規約于2002年7月生效?,F在有100多個國家與法院合作,但不包括朝鮮,一些強大的國家,如美國和中國也沒有加入該規約。
朝鮮對報告表示輕蔑,稱之為“不值一提的政治詐騙”
這份報告遭到了朝鮮的譴責。據《紐約時報》報道,朝鮮方面對該報告及報告出臺的整個過程表示譴責,說報告是韓國、美國等朝鮮宿敵編造的謊言。路透社引用朝鮮駐日內瓦使團的聲明稱,“我國不存在”此類侵權現象,報告的結論都是“意圖顛覆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陰謀的工具”。
截至目前,平壤并未對該報告做出更多回擊。18日的朝鮮媒體上也很少有與人權報告沾邊的內容。實際上,朝鮮最近很平靜,前兩天一直在慶祝光明星節,而且和韓國又搞了高級別會談,馬上又要進行離散家屬會面,最近沒有什么劍拔弩張的表態。
有分析認為,朝鮮18日的平靜或許與它此前表態的這類報告“是不值一提的政治詐騙”有關。不過,韓國統一部官員認為,每當朝鮮人權決議獲得聯合國通過,朝鮮方面都會有所舉動,預計今年朝方也會對報告做出回應。
中國呼吁尊重朝鮮,被部分外媒一起“炮轟”
《紐約時報》說,就目前而言,國際刑事法院獲準起訴朝鮮的可能性似乎不大。這需要獲得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批準,其中包括中國。不過,調查組列出其他選擇,包括成立一個特設法庭,就像巴爾干半島和盧旺達成立的調查罪行的法庭一樣。調查組還呼吁人權理事會建立一種機制,繼續收集侵犯人權行為的證據。
“該提議可能將中國政府置于尷尬的外交境地”,英國《金融時報》說,在朝鮮核爆和導彈試射后,中國成功地“縮水”了聯合國對朝制裁。但是,如果否決將朝鮮暴行移交至國際刑事法院的提議,將與中國改善自身人權聲譽的努力不符。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17日回應該報告時表示,中方一貫主張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礎上,通過建設性對話與合作處理人權領域的分歧。將人權問題提交國際刑事法院無助于改善一國人權狀況。在18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詢問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訪問朝鮮的日程和目的。外交部發言人表示,這是兩國外交部門間的一次例行交流。中國作為朝鮮半島近鄰,一直同半島南北雙方都保持著密切溝通,目的就是要推動半島局勢不斷緩和,推動盡快重啟六方會談,實現半島無核化,維護半島和平與穩定。
實際上,報告一下子讓朝鮮半島有些轉暖的氣氛變得微妙起來。除了日本,其他東北亞國家都很低調。韓國政府17日低調地對報告表示支持,統一部官員18日簡單地說,韓朝就停止互相誹謗和中傷達成協議和韓國提出朝鮮人權問題是兩碼事。這種聲音遠不如韓國外交部當天對日本官員參加“竹島日”活動的譴責來得嚴厲。韓外交部批評日本說,為他國的領土舉行所謂的紀念日活動,并且派遣中央政府官員參加活動,這種行為本身就讓人無法容忍。日方反而指責韓方在干涉,這是所有有理性和良知的人都無法理解的說辭。
韓國先驅經濟網絡版稱,如果韓國政府在朝鮮人權問題上采取主動,朝鮮就會反駁韓國政府違反“停止相互誹謗中傷”的協議條款。一名朝鮮問題專家稱,韓國政府目前陷入矛盾中。
德國財經網18日評論說,朝鮮經濟曾出現改革的勢頭,但是該國的政治不穩定使經濟喪失了許多機會,外國投資者也敬而遠之?,F在,聯合國的人權報告將讓這個國家的大門更加緊閉。
《環球時報》引用中國專家呂超的觀點認為,聯合國這份朝鮮人權報告的客觀效果注定消極,不但無益于改善朝鮮人權狀況,也無益于地區穩定,作用為負。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