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個月參拜有爭議的靖國神社時,中國領導人立刻譴責安倍參拜“侵華戰爭”背后的人,這是意料中的事。但安倍也在向日本的主要盟友和保護人美國釋放信號。美國總統奧巴馬不愿意對中國在亞洲的耀武揚威和領土野心做出強力反應——近期日本和美國在中國新劃定的東海防空識別區問題上的分歧就是明證——讓越來越焦急的安倍被迫要讓中美兩國知道,克制不可能是單方面的。
對中國和韓國來說,供奉包括14名在二戰后被處死的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是日本戰前軍國主義的化身,安倍也一直避免進行參拜——包括在他第一次擔任首相期間。如果中國不劃定空識區——這打開了一個讓人不安的先例——侵占東海上空包括非中方控制的國際空域——安倍也許會維持他原來的立場。(安倍看來沒有考慮到,他參拜靖國神社會加深韓國對日本的敵意,反而有利于中國的可能性。)
奧巴馬政府一直敦促安倍不要參拜靖國神社以免加劇區域的緊張氛圍——副總統拜登在訪問北京途中便停留東京,重申這一要求。事實上,拜登之行加深了日本對其安全的擔憂,因為它凸顯了美國的重點在于平衡它在東亞的關系,即使這意味著容忍擴張主義的中國,把它視為與盟友日本一樣重要的戰略考量。
美國并沒有延遲拜登的北京之行來表示不贊同中國新劃定的空識區,反而建議美國商業航空公司尊重中國的這一舉動。而日本則通知其航空公司不必理會向中國預先遞交飛行計劃的要求。美國要求日本保持克制加深了日本的焦慮,卻沒有贏得中國的讓步。
如今,美日之間日益擴大的裂痕已清晰可見。安倍對奧巴馬不就空識區問題采取強硬立場的決定感到失望。劃定空識區是中國打破東?,F狀一系列侵略性行為的最新一步。此外,美國政府一反常態地公開批評安倍參拜靖國神社,其駐日大使發表聲明,表示美國“對日本領導人采取會加深日本與鄰國緊張關系的行為表示失望”。
如此反責并不意味著美日同盟——美國在亞洲軍事力量前沿部署的基石——馬上會受到損害。日本仍是模范盟友,境內有大批美國軍隊,甚至負責駐日美軍的維持費用。事實上,安倍在參拜靖國神社前一天,剛剛完成了長期懸而未決,美國所支持的雙邊協議,即將美國在沖繩島的空軍基地遷往島上人口較少的地區。安倍也支持日本加入由美國領導,不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地區貿易集團——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rans-PacificPartnership,簡稱TPP)。
美日正在出現“心理分裂”
盡管如此,安倍和奧巴馬政府之間正逐漸出現一種“心理分裂”。美國擔心安倍針對中國和韓國的民族主義立場,與此同時,日本官員也不再掩飾他們對奧巴馬努力在對美日同盟的承諾,與更緊密中美關系之間取得平衡的不安。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的時間比與安倍的多一倍。
矛盾之處在于,盡管對中國日益自信的擔憂讓美國重新回到亞洲地緣政治的中心,并強化其在亞太地區的安全安排,卻沒有帶來遏制中國擴張政策的行動。結果,日本對美國是否愿意在中國攻擊日本控制的尖閣諸島(中國稱為釣魚島)時予以軍事援助產生了懷疑。奧巴馬政府的矛盾說辭——確認美日安全條約覆蓋釣魚島,但在釣魚島的主權問題上又拒絕采取立場——對問題更是沒有幫助。
給日本敲響警鐘的,是2012年奧巴馬在中國占領菲律賓專屬經濟區海域的斯卡伯勒礁(ScarboroughShoal,中國稱為黃巖島)事件上的不作為。為了結束僵局,美國出面促進中菲兩國達成協議,同意從該海域撤軍。然而,在菲律賓軍艦撤出后,中國便占領了斯卡伯勒礁,而盡管美國與菲律賓之間有共同防御條約,美國對此卻幾乎無動于衷。這讓中國放大了膽子,又在存在爭議的南沙群島侵占了第二個菲律賓宣誓主權的島礁。
地理距離和經濟互賴等因素讓美國對于涉足亞洲領土爭端慎之又慎。而與亞洲國家不同,美國不會因為中國的“門羅主義”——中國不會接受對亞洲的任何外來干預——而真正受損。但美國在主權爭端上的中立卻有可能影響到它的雙邊安全聯盟(而防止日本轉向軍國主義,實際上是在為中國的利益服務)。
奧巴馬政府的亞洲平衡策略,模糊了中國最近的舉動所呈現的更廣義實力考驗。這不只關系到東海和南中國海上的幾個島嶼,而是以規則為基礎的區域秩序、航海和航空自由、海洋資源和亞洲實力平衡。
美國的政策加劇了日本的不安全感,有可能導致它要防止的結果——日本重返軍國主義。
作者BrahmaChellaney是位于新德里的
政策研究中心戰略研究教授
英文原題:Japan’sObamaProblem
版權所有:ProjectSyndicate,2014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