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彼知己才能保周邊安全
邱 波
一年一度的日本《防衛白皮書》中的涉華部分開始呈現升級趨勢。由于其相關內容不加掩飾地表達了針對中國的遏制和圍堵意向,從而令中國作出了憤怒的反應;不僅外交部和國防部的新聞發言人以“日應反省自身”和“別有用心”等激烈措辭來進行譴責,而且更在中國傳媒界和學術界引發了討論熱潮。毫無疑問,中國傳媒界和學術界就日《防衛白皮書》的涉華部分的生成動因而給出的解析是比較準確的,那就是,為加大軍費投入而提供依據。
但問題是,滿足軍工集團的需要而尋找假想敵的對象緣何只限于中國呢?事實上,將中國確定為假想敵的國家并不只是日本啰;不論是全球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還是與中國存在領土爭議的印度、越南及菲律賓等國家,抑或是與中國沒有任何糾葛的其它諸多國家,它們似乎都接受中國“軍事威脅論”的判定,而對中國所始終宣導的“和平崛起”的理念卻一直抱持疑慮態度,這究竟反映了怎樣一種世情變化呢?坦率地說,如果相關博弈僅限定在中日之間,中方倒可以找到應對之道;然而,倘使對中國表達不滿或者對中國的善意表現不作正面反應的國家呈擴散之勢,那么,深入解析中國的自身問題,亦便成為不能規避的前提。
美攪局催生“西瓜靠大邊”
情況很清楚,一如孫子“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之經典箴言所指引的,今日中國確實已到了必須達到“知彼知己”的境地。在就“知彼知己”議題而得出自己的相關結論之前,國人首先需要知悉中國的現實狀況。在美國沒有攪局之前,或者具體點說,在美國準備搞垮的對象是前蘇聯及后來的俄羅斯而沒有特別關注中國之前,改革開放之后的中國外交做派既沒有贏得廣泛認同也未遭遇嚴詞抨擊,而大多數國家都是以從與中國的經貿交流中獲得實質性的經濟利益為唯一依歸;但隨著美國戰略的轉移,或者更具體點說,當中國的發展趨向存在著有可能挑戰美國全球主導地位的情態之時,中國的安全環境便似乎于瞬間發生了急遽改變。從某種程度上說,如果不是美國將搞垮俄羅斯而轉向搞垮中國,日本是不可能將其防御重點從北方而轉向西南方向的;一如臺灣選舉時所時常引用的“西瓜靠大邊”的隱語相仿,既然美國依舊是最強大國家,而最強大國家準備搞垮哪個國家的意向已非常清晰的情況下,很多也有相關抱負的國家想通過參與美國的活動而分享一杯羹,也就順理成章了。
正因為擾亂中國安全環境的國家是美國,因此,在面對日《防衛白皮書》對中國的無理指責,筆者雖然完全贊同中國官方和中國學者就此而表達的諸多觀點,但為了更有效地維系中國自己利益,筆者還是認為,準確知悉中國成為美國搞垮對象的深層原委要遠比“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應激方略更有益。不是嗎,中國需要應對的挑釁者并不局限于日本;不論是南海、半島甚至是人們意想不到的任何突發方向,其主導者幾乎都是美國。人們試想,與中國存在主權爭議的國家以及其它也有遠大抱負的國家由于均已知悉了美國的戰略趨向,并為了維護已經獲取的收益或爭取期待的收益而投入了大量的軍費開支,在這種背景下,如果以為中國所闡發的善意聲言而令其改弦易轍并接受中國的“和諧”理念,則無疑是非常幼稚的;所有情態顯示,防止中國成為美國的搞垮對象,應該是所有對外工作的側重點和歸宿。
修正“知己不知彼”是關鍵
倘使沒有讀者可以對筆者有關“中國的‘和諧’理念不可能動搖貪婪國的覬覦規劃”的判定進行有力度駁斥,那么也就意味著,中國的對外工作并沒有切實遵循“知彼知己”的原則。不錯,回首過往十多年的中國外交路徑,應該講,感受美國的危害性早已在中國高層的思考之中;事實上,為了說明自己的發展不會挑戰現有國際秩序,中國不僅高擎“和平崛起”的旗幟,甚至拍攝了《大國崛起》的政論片。其言外之意不言自明,那就是,雖然歷史上的大國崛起都是通過軍事擴張來實現的,但中國卻可以通過“安鄰、睦鄰、富鄰”的和平政策來推進自己的飛速發展;因此,只要世界大多數國家也都信奉中國所認知的“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世界的主題”之世情判定,那么,即便中國經濟規模達到超越美國的程度,世界各國都不需要對中國的迅猛進步感到擔心,而更應該從中國的實力提升中分享所謂“紅利”。
但問題是,中國的單向聲言能夠獲取大多數國家的認同和接受嗎?人們知道,今天的日本呈現出復蘇軍國主義的傾向,但二十多年前,其所有努力都是為了在經濟方面超越美國而絕沒有其它戰略層面的訴求喔;即便如此表現,美國尚且不能容忍,并通過“廣場協議”而令日本遭遇“失去十年”的重挫,而中國的人口、面積以及安理會成員和核俱樂部成員的強勢背景,會因為自己所宣導的“和諧”理念而可促使美國放棄針對中國的疑慮嗎?如果情態果真如此呈現,豈不令流傳千年的“天無二日,山無二虎”之經典格言淪為笑談嗎?
毫無疑問,只強調自己關切的合理性而忽略有關他方路向的可行性,便是中國外交工作所實際存在的“知己不知彼”欠缺的真實反映。坦率地說,不論是不可能平息的南海風潮,還是日益升級的中日角逐,抑或是其它無法預料的突發事件的驟然開啟,這都意味著,準確知悉他國意向已到刻不容緩之境;理據很簡單,不論是與中國存在爭議的國家,還是將中國確定為搞垮對象的美國,抑或是其它各自有相關抱負的國家,它們相互之間雖然有可能在某些問題上達成一致,但更多的相互矛盾卻也是有目共睹的。既然存在著這樣一種客觀現實,那么,少宣導自己而多知悉這些國家之間所實際構成的矛盾并加以利用,這不是化解自己安全環境的最佳選擇嗎?可以說,面對今天的安全環境,中國需要重新思考自己外交政策了。
作者為資深評論員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