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上海應屆畢業生小江向媒體爆料,他因為拒絕無意義的996加班,被申通快遞以試用期不合格為理由辭退。小江向青浦區仲裁委提交申請,仲裁委裁定申通快遞構成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行為,判決依法支付賠償金,對此申通快遞提起上訴。996與年輕人之間的尖銳沖突再次浮出水面。
在小江遭遇的996場景中,人們再次看到了熟悉的“配方”,聞到了熟悉的“味道”。
一是996多是無意義的低效加班,他被要求晚上9點后下班,實際上沒什么要做的事。
二是申通快遞某副總監對下屬的訓話,996是為了他們好。
給老板無償奉獻工作時長,996必然伴隨著洗腦,這兩大典型特征都在此例中顯露。
申通在被勞動部門仲裁敗訴后,依舊提起上訴,盡管這是它的權利,但從這種不依不饒的企業立場也能看出它對996加班文化的“底氣”,不以為是錯,更不以為恥。
小江尚有覺悟和行動力去反抗強加在身的996,而更多初涉職場的年輕人早已向996投降。小江成為抗拒996的“異類”,這讓人深思。
最早站出來為996正名,甚至宣揚是“福報”的,也是互聯網頭部企業的大佬。他對996的正面定性并非揭示了什么嶄新的現實,不過是讓外界了解了這一早已存在的現象。亦即,制造業中的所謂血汗工廠,挺進虛擬經濟中的大公司。與猛批血汗工廠不同,小資對996的態度異常復雜。
首先,996不像“血汗工廠”這個名詞那樣直白,它以工時來命名,看起來沒什么情緒色彩。更關鍵的是,996被包裝成冠冕堂皇的各種意義,比如《奮斗者協議》。它就成為一種劃分奮斗與懈怠的紅線,逼迫員工選邊站。不認同996,就會被打入冷宮,失去工作。996成為資本方趁手的壓榨工具。
其次,在求職困難,就業形勢不好的實際情況下,打工人只能做理性的選擇。是反抗全行業普遍存在的996文化,讓自個和家庭承受失業?還是,屈從于996,為了稻粱謀而忍氣吞聲?像小江這樣主動說“不”的畢竟少,如果不是申通,而是薪資待遇更好的其他互聯網企業呢,說“不”也許不那么容易。
再次,996成為一些公司的潛規則,不僅將職場壓力肆無忌憚地傳遞給員工,也在同業公司那里制造了“沒有996不算大牌公司”的刻板印象,導致996像病毒一樣傳染、復制,成為一種流行的公司文化被效仿。小江們要反抗996,就會發現有求職意向的都施行996,這是它愈演愈烈的原因之一。
996將憑直覺抗拒的小江拒之門外,是因為996也成為一些公司規訓員工的手段,這讓996激起的爭論不再局限于勞資糾紛,而演化為勞動休息權利與996支撐的網絡經濟之間的矛盾,也成為新勞工階層與資本新貴之間遲早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但從所有跡象看,天平越來越向資方傾斜。
在996文化作為扭曲的加班文化,無節制地吸收額外的、無償或低報酬的員工勞動,我們并沒有看到勞動執法部門給出基礎的解決方案,只是固守勞動法,至多作個案解決,無視996已經泛濫成災的現實。人們在談論996時,多是從生存、無奈的角度出發,很少從勞動法角度提出批評,早已看透了后者的無力感。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的每一次修訂都將企業家的埋怨公開化。他們的理由是法律對勞動者是過度保護,如無固定期限合同,忽視了企業權利,部分企業家將企業僵化、利潤下滑甚至經濟衰退都怪罪給勞動合同法,他們呼吁創造更靈活的用工市場。996流毒萬里,在事實上遂行了這部分主張。
去年8月份,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公布了特區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的草案,明確提出變通《勞動法》有關實行綜合用工時須經主管部門批準的決定,改為實行告知承諾制。當年10月,深圳提出擴大特殊工時制度改革,建立新型勞動規則。996成為一個砝碼,逐漸在勞資雙方的較量中為后者增添權重。
換言之,讓人愛恨交織的996福報,員工的態度是冷暖自知,公司企業的立場是隨波逐流,但兜底的法律并不是鐵板一塊,其基本的取向正悄然改變。
假如在未來某一天,深圳正式徹底承認996的合法性,想必全國各地也會快速跟進,變態的加班文化就不再只是權貴老板的主張,而是成為勞工階層的鐵律。
無論是從社會心理、文化現象還是從合法合規建設的前景看,996福報的未來只會越來越有利于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模糊的資本財團,企業家可以名正言順、乃至于“依法”降低道德的血液。這是一個讓人不怎么樂觀的前景。
也正是在這樣的襯托下,小江這些90后、00后的抗拒,以一己之力對996說“不”,才顯得難能可貴。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