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爆梗了,有的人在美化、粉飾這個詞,有的人在回避、剝離這個詞。
但不論對這個網紅詞匯是何種態度,「工人階級」這個在改開四十年來其勞作方式和自我認知都不斷被改變和異化的群體,已經開始重新關注于自身,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重新關注和審視自己,或許是因為曾經被毛主席那一代人推翻的某些大山,又壓回來了。
1.
工人階級曾經是國家的主人,是名副其實的領導階層,這本就是寫在黨章與憲法里的。只不過由于晚近四十年來的飛奔猛進,階級的翻覆、階層的傾蕩都在潤物無聲之間已然完成。
以致于在今天,已經很少再有人認識到自己工人階級、無產階級的本質。
就像在資本給予你不斷飛漲的花唄額度之間,很多人就忘了自己實際只是個窮人。
窮是不可恥的,可恥的是窮還替資本家唱贊歌;正如努力奮斗是必須的,但是不正視剝削現狀而只知埋頭苦干去維護現有體系、進而加劇行業內卷的“奮斗B”,就是一群悍恥之徒。
通過觀察,我發現當下喜歡把“打工人”掛在嘴邊的,還并不是那些真正無保無險的底層打工者,因為事實上他們并沒有富裕的話語權和時間精力去就這一話題進行發聲。
反之,是那些實質為頂層資本持有者的組織,以及中層的“精英資本代理人”們,乃至一些無病呻吟的娛樂圈戲子熱愛利用輿論霸權,拿這個詞來進行“偽自嘲”,進而獲取他們時時渴望的優越感。
「中國娛樂圈這幫爛俗戲子的惡臭嘴臉」
優越感,是能夠體現與自證其階級高位和壓迫快感的,因而他們不會放過任何一絲機會去嘲弄底層、甚至將底層的帽子搶過來戴在自己頭上:“我們都是底層人,哈哈哈哈”。
如此一來,也就給他們輸出壓迫提供了合法性:“我是風清揚,他是逍遙子,你是混世魔王,你是巴啦啦小魔仙——我們都是一類人!大家都是同路者,哪有什么階級壓迫嘛!來來來,大家伙今晚一起加個班~~”
「資本家的“妙招”」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則是很明白自己是寫字樓社畜、但是又害怕被別人戳穿自己是現代社會“PPT紡織工”本質的北上廣偽布爾喬亞們,也不得不跟著大流自嘲“我是打工人”。
用意很明顯:“你看我都自嘲自黑了,你們就放過我吧!我知道我是被剝削階級,我知道我慘,求你們別譏諷我了!”
這就和掏空錢包、分個12期去買一部新款iPhone,蕩漾在偽階級晉升的幸福感中,然后又要在朋友圈曬出新手機之余配上一句:“唉,我要吃土嘍!”
是的,你真的是要吃土了!可是你必須通過這種偽自黑來自我掩飾、掩飾你被消費主義澆灌教育出的虛榮,以堵住那些瞧不起你的人的嘴。
這就是消費主義時代里,資產階級壓迫下的底層工農的心理現實。
2.
從“喪文化”到“佛系”,從“沙雕”到“打工人”,下游的被壓榨群體們在互聯網上不斷地尋找著共鳴,或是集體頹唐,或是集體裝瘋賣傻。
但相隨之,又無時無刻不抱著僥幸心理,幻想在自嘲和反復的網語解構中,給自己的悲慘身位尋到一份自慰。
恕我直言,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絕不可這樣。
這種自嘲或許可以帶來群體性的短暫共鳴和共情下的聊以寬慰,但究其根本,仍是鴕鳥主義。
根據2012年的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家庭年收入的分位數(即將數據由低至高排列,小于該數的數據占總體的比例達到時最終落到的數):
10%:3000元
20%:5200元
50%:20000元
80%:41500元
90%:50000元
簡單點說,如果你2012年左右月收入4000元,你就已經差不多打敗全國90%的人了——是不是很震驚?然而這就是現實。
考慮到這是家庭收入,嚴謹到個人的話還得除以2、除以3。
比例大致如下:
年收入少于10000元:27.60%
年收入多于100000元:3.33%
這是2012年的報告,數據多為2011年的統計數據,十年前如此,那么今天呢?
有人可能會說,“GDP增長好幾倍,這個工資數據也得增長……”
話是不假,2011到2015年,我國GDP增長就達1.33倍,但是由于杠桿等一些壟斷企業的虹吸效應,事實的工資民態絕非如此。
舉個簡單的例子:2014、2015年左右,中國互聯網界涌入大批“創業者”,扎堆進入O2O行業,西裝革履、抱著PPT瘋狂融資。
然而僅2015一年,汽車、社區、旅游、教育等16個領域近300家O2O公司倒閉關門、近1300家P2P平臺消失跑路——這是成千上萬打工仔——“打工人”的噩夢,但卻是圈地跑馬者一夜暴富的“黃金期”。
這些圈地跑馬者大多都成為了“資本的精英代理人”。
過去,他們叫做“工賊”;今天,他們叫做“職業經理人”。
邁克爾·桑德爾在公開課《公正》中表達的相當具象:“當今社會是一場高級經理人和頂層食利者之間的賽跑,最終受損者則是在旁觀賽的普通大眾。”
「電視劇《歡樂頌》截圖」
3.
自嘲或偽自嘲,解決不了問題。但至少點明了一個現象:覺醒。而激發覺醒的,只能是現實。
根據《中國民生發展報告2015》顯示,30年來,中國居民收入基尼指數從80年代初的0.3左右上升到2015年的0.45,已經超出0.4的警戒線。
而家庭財產基尼指數則從1995年的0.45,擴大到2012年的0.73——底端25%的家庭擁有的財產總量僅占1%左右。
階級的固化、社會流動性的喪失,不僅僅是個道義問題,更是個生產層面的問題。
資本主義的生產和消費均達到一定程度時(任你消費主義宣傳如何蠱惑,窮人也沒錢消費你的產品了),定然由于需求跟不上生產而爆發經濟危機——這和封建社會土地兼并達到臨界點、必然爆發農民起義,是一個道理。
現狀尤為讓人憤怒的就是,現代的資本家們會通過三重手段來壓榨“打工人”:科技監工,鼓吹奮斗,消費主義洗腦。
這三柄資本家的倚天劍,在當今的社畜世界里兇狠狠地斬碎了多少無產階級的屠龍刀啊!
甚至還讓不少本是屠龍少年的無產者們“聯合起來”聚集到了資本家的石榴裙下,成為了惡龍的幫兇、舔狗、鼓吹手。
這就是馬克思所說的“流氓無產階級”。
這一概念也收錄在《共產黨宣言》中:“流氓無產階級是舊社會最下層中消極的腐化的部分,他們在一些地方也被無產階級革命卷到運動里來,但是,由于他們的整個生活狀況,他們更甘心于被人收買,去干反動的勾當。”
置于今天的輿論場,什么“我老板也很辛苦,每天加班熬夜”、“這楊白勞可以不找黃世仁開通花唄嘛!又沒逼你”、“地主階級也很不容易的”、“你以為資本家日子好過?人家也有抑郁癥失眠的”、“沒有資本家給你工作、養活你,你哪來的飯吃”…………
三柄資本的倚天劍,咱一個一個說。
4.
首先,“科技監工”。
這很好理解。過去的周扒皮還得辛辛苦苦地親自起床學雞叫,而如今的老板們需要嗎?躺在家里的床上掏出手機,即可通過釘釘來無死角地遠程監視員工們的動態。
如果說微信還只是即時通訊工具、給用戶較大的使用自由度,即工作以外的時間,打工人們大不了不看微信——那么,「釘釘」這款產品則真是不加掩飾、萬惡之源。
釘釘誕生之初就暴露、舞動著某家財閥的階級立場與價值觀,比如“打卡”功能、比如顯示“已閱讀”功能,都會讓你如赤身裸體一般將勞作狀態呈現在監工者的眼里。
「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
同時,公共范圍內人人可見的打卡,還會造成“攀比式加班”、“無所事事也不下班”的典型奮斗B態勢。
一個再小的公司,都能因為釘釘這個高科技軟件而形成「生產內卷」。
而社會又是分為階層的:看不到本質的打工人們會用拒絕下班來向老板表功、加劇公司內的內卷;同時看不到本質的老板們(職業經理人、資本傳教士)又會用拒絕假期、拒絕團隊休息,來向頭頂的投資人和行業的龍頭資本大佬表功,加劇行業的內卷——再反過來去向自己的員工洗腦:“我作為老板都這么拼!你還不拼?”
「等級森嚴的資本壓迫體系」
再比如讓外賣員困在系統里的外賣app,同樣會利用精確算法和自動接單等功能,監視著用生命對抗紅燈、對抗交通規則、對抗馬路上其他行人行車安全的外賣騎手們。
大不了,最后發明一個“請消費者寬容騎手”的戲碼,發動無產階級斗無產階級,而資本則立于不敗之地、兩頭坐收漁利。
至于那個讓全網震怒的“環衛工人手環”,就更不用多說了。
「令人發指」
恩格斯曾描述過英國工廠中的現象:“在19世紀的工廠,工人是禁止攜帶自己的鐘表的——對于時間的定義也成為了資本家的特權。于是工人的工作時間要以工廠的時鐘為準,而資本家和他的監工們往往會常常在時鐘上做手腳:上班時先把時鐘撥早一些,下班時又把時鐘撥晚一些,通過增加工作時長剝削過多的剩余價值。”
這種現象到了20世紀的美國,變成了“泰勒制”;到了21世紀的全世界(包括中國),變成了“科學管理”、“優化資源”等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之美名。
5.
再說“鼓吹奮斗”。
保羅·福塞爾在書中曾描述過大公司中自上而下的意識形態洗腦過程:“IBM和杜邦公司從一些二流大學召募來雇員,并不斷教育他們:如果不是成了這個團體的一員,他們什么都不是。”
馬克思認為,“勞動本身是一種自由自覺的實踐活動,人之所以為人,而非動物,很重要的一點就在于有自覺性的勞動,這是人的本質屬性之一。”
勞動是無罪的,乃至是光榮的,我們無產階級甚至還有自己專門的節日:五一勞動節。
在過去的蘇聯和改開之前的中國,勞動節的重要性不亞于國慶節,慶賀游行的規模盛大異常。這是階級的節日、也是階級的榮耀。
幻想不勞而獲、拒絕勞動的人或心理,不僅會被社會性的群體生產所排斥,同時壓根也會被自我所排斥。
因為任何一個心智健全的人都必須在勞動中尋找自我價值,除非他不是個正常人,比如初生的嬰兒或神志不清的智力障礙者等等。
一些民間俚話,所謂的“閑不住”“待不住”“操不完的心”“一輩子都是累命”……就是這個道理。
然而,資本主義會破壞、掃除一切單純欲望的本源,它會使勞動發生「異化」,將“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變為“貢獻剩余價值的聚集”。
這就是“996是福報”惡論的來源。
“不要胡思亂想,好好干活,車子房子都會有的”、“努力工作,然后你就會像我,成為部門主管,出差商務艙,住五星級賓館”、“只要有志氣,肯為公司付出,公司不會虧待你們”、“不要問你能從公司得到什么,要問你能給公司奉獻什么”……
這些美麗的畫皮之下,則是“35歲自動讓位”、“績效考核解釋權歸公司所有”、“年終獎來年春天再發”、“獎勵摳摳嗖嗖、懲罰劈頭蓋臉”、“罰款催如兔、報銷慢如龜”的殘酷現實。
你的生產成果最終并沒有落到你的囊中、進而擴大整個社會生活資料的豐富,而是全部以(絕對or相對)剩余價值的形式,淪為資本家的私家財產。
長期以往,社會的消費力會不斷下降,資本家的產品商品會不斷堆積,最終形成經濟危機。
“好好干,明年哥給你娶個嫂子!”
然而你就是再拼死拼活地給資本家加班加點地干、讓資本家不斷地“娶嫂子”,一個人終究只有兩個腎,后宮佳麗三千四千五千,終究會飽和。最終釀成佳麗也失業、流落街頭無人問津的窘境。
經濟危機下的佳麗,窮人依然娶不起,因為佳麗們衣食住行的標準已經被資本家抬哄,撿回家你也養不起;但資本家們的身體又吃不消,因為他已經后宮佳麗三千。
這就是所謂資本主義的固有弊端,即市場失靈后的資源錯配,這就是為什么牛奶寧愿倒掉也不分給窮人(將牛奶進行包裝、保鮮、運輸、銷售……奶場主只會虧的更多)。
「電影《私人訂制》截圖」
然而這種弊端其本質也只是中游企業、企業主們的災難,對于頂層財閥、真正的大資本家而言,每一次的經濟危機實際完全是一次格局操盤和秩序洗牌,留下他們所需要的“優秀的代理人”,淘汰掉那些“失敗的經商者”。
再大的經濟危機,比爾蓋茨、洛克菲勒們都不會少一根頭發,只有華爾街那幫加班狗們會鬼哭狼嚎地撕碎平時筆挺整潔的西裝。
這就是馬粑粑前兩天說的,在他看來“中國的企業家是稀缺資源”,他需要更多的中國企業家………
細思極恐吧?這可是在社會主義中國啊…
如馬克思所言:“勞動的異化性質明顯的表現是:只要肉體的強制或其他強制一旦停止,人們就會像逃避鼠疫那樣逃避勞動。異化的勞動,僅僅是為了生存的犧牲與折磨。”
可是異化了的勞動,底層階級根本是逃脫不掉的,除非你坐等餓死。所以那些鼓吹“你討厭996你可以辭職啊”的聲音是很幼稚的,初中的教科書就已給出過現狀描述:
“工人看似有簽訂契約的自由,但是他們不受雇于這個資本家,就得受雇于那個資本家,饑餓的威脅使他們無法擺脫被資本家雇傭、受資本家剝削和壓榨的命運。在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的條件下,所謂雇傭雙方的契約自由,對于工人來說,是徒有虛名的。”
6.
最后,就是“消費主義洗腦”了。
在今天已經無法靠地理大發現的血腥殖民來維持擴大生產和擴大市場的情況下,資本家們還怎么能夠保持著商品的傾銷和利潤的翻滾呢?
答案很簡單,一種新的剩余價值剝削方式:敦促消費,嚴禁淡欲。
你必須時時刻刻充滿著旺盛的消費購物欲望,哪怕是在工作時間已經被皮鞭抽打得疲憊不堪,你也絕不可以在下班時間想著休息,更不可以對消費失去興趣、不可以郁郁寡歡、不可以對商場和購物app失去動力!
生產者與消費者,逐漸在資本環境里慢慢地變成了同一波人——放在今天,廣大的人民群眾、白領階層(PPT紡織工),上班被資本家剝削、下了班又遁入資本家打造的消費主義陷阱里,去購物、去聚會、去high、去美其名曰“減壓”、去搶購電影首映票、去買一些諸如星巴克貓爪杯這樣的騙自己“杯子不止是用來喝水的”的東西……
這就是鮑德里亞說的:“消費者與物的關系因而出現了變化:他不會再從特別用途上去看這個物,而是從它的全部意義上去看全套的物。洗衣機、電冰箱、洗碗機等,除了各自作為器具之外,都含有另外一層意義。櫥窗、廣告、生產的商號和商標在這里起著主要作用,并強加著一種一致的集體觀念,好似一條鏈子、一個幾乎無法分離的整體,它們不再是一串簡單的商品,而是一串意義,因為它們相互暗示著更復雜的高檔商品,并使消費者產生一系列更為復雜的動機。”
即:資本家為社畜們打造的“景觀世界”。前段時間爆出的上海名媛群就是如此。
對于景觀的這種“被制造性”,人們其實也是心知肚明,但始終沉迷其中無法自拔,以致于將自己本真的社會存在忘得一干二凈。
用德波的話說,“這是一種新的分離、異化關系。”
由此,當資本大生產(殖民主義)的時代開始步入消費主義時代后,馬克思的經濟拜物教批判,也逐漸轉變為一種景觀拜物教批判。
永遠不要忽視景觀的意識形態功能。德波就認為,景觀的存在和那些“統治性的布展”,都證明了今日資本主義制度“自建的合法性”。
人們在對景觀塑造的趨之若鶩中,也無意識地肯定了資本的現實統治——于是,景觀就成了資本主義合法性的“永久在場”。
具體而論,比如今天的人們在生活的每個細節情景中都不得不在商家廣告炫示的牽引下,不自覺的面對一個已經被粉飾和美化的欲望圖景。
進而,每一個人都被剝離了“人性”,而被注入了完全的“商業性”、被打造成了一個個徹底的消費者,無能為力也無處可逃。
資本會教育你,你必須消費!只有消費才是快樂的、才是有價值的個體,你如果不下單、不一天到晚從商場里滿載而歸,你之于這個社會就是無意義無貢獻的!
看吧,資本主義的景觀,甚至決定了人們的道德性。
于是在這個時候,伴隨消費主義洗腦而旁殖出的,就是花唄這樣的當代黃世仁產品——你說你沒錢?怕什么!有花唄啊,花唄會根據你開通后的借貸消費數額,不斷地給你增加額度、并推送增額信息提醒你:兄弟,別閑著,該借款消費了!
當代資本構筑的消費主義,最大的騙術就是構造一個偽平等感,即“偽階級晉升感”:有錢人給女兒買一個大蛋糕,你也可以給女兒買一個大蛋糕,這樣你和有錢人之間的階級鴻溝就消失了!
「不加掩飾的當代黃世仁」
原本消除階級鴻溝,這是一直以來的人類探索,只不過在社會主義語境里它的渠道方式叫做“階級斗爭”;而在資本主義語境里,它的渠道方式變成了“消費”。
你只要消費,你就可以快樂。如果沒錢消費?不必頹喪!你依然要堅定的相信自己是優雅的小資、是歡樂的小布爾喬亞,因為花唄會借給你錢、去讓你去消費的!
一旦消費了,還想什么階級斗爭呢?
你都穿梭于高檔寫字樓、每天刷著花唄手捧星巴克了,還惦記什么資本壓榨、社畜奮斗B、苦B加班狗的實質呢?哪怕被老板欺壓得再累再苦,只要下班后繼續刷花唄去買一個包包犒勞一下自己,不就又有階級晉升的滿足感了嘛~~
所以京東去年會搞出一個“不涂口紅,你和男人有什么區別”的廣告語,所以淘寶恨不得一年365天每天都搞成購物節………
關于消費主義蠱惑人心,以及由此衍生的資本家在新時代的借貸陰謀、刺激消費,之前寫過很多了:
推薦閱讀:從花唄的洗腦廣告,到上海的偽名媛群
推薦閱讀:花唄的這則廣告,到底問題出在哪兒?
7.
“打工人”在2020年爆梗不是沒有緣由的,由于疫情的空前打擊,中國從春季迎來了近年最龐大的一波企業倒閉潮和工人失業潮,更有“最苦應屆畢業生”的段子流傳。
「電視劇《歡樂頌》截圖」
這正應了馬克思的話:“以前的中間等級的下層,即小工業家、小商人和小食利者,手工業者和農民——所有這些階級,都降落到無產階級的隊伍里來了。”
僧多粥少,擠壓了打工者群體就業空間的同時,也給予了資本加大剝削和“擇慫錄用”的底氣。
與此同時,科技、特別是AI的進步也加快了對手工業者、流水線作業者的野蠻驅逐,某財閥率先啟用的“無人超市”,不會是終點。
紀錄片《美國工廠》所有的評論痛點都在于資本家與工人、工會的斗爭,卻忽略了該影片結尾一筆帶過的“福耀玻璃廠要搞無人生產線”的敘述。
“工人階級必須領導一切”,但前提是工人階級必須掌握先進的生產力。但是在利潤高于一切的資本算數題里,這個問題的答案顯而易見。
「馬粑粑的無人超市」
這一點,馬克思在分析打工仔群體被迫壯大時,同樣提到:
“有的是因為他們的小資本不足以經營大工業,經不起較大資本家的競爭;有的是因為他們的手藝已經被新的生產方法弄得不值錢了………無產階級的隊伍就是這樣從居民的所有階級中得到補充的………由于機器的推廣和分工,無產者的勞動已經失去了任何獨立的性質,因而對工人也失去了任何吸引力。工人變成了機器的單純的附屬品,要求他做的只是極其簡單、極其單調和極容易學會的操作。因此,花在工人身上的費用,幾乎只限于維持工人生活和延續工人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資料。但是,商品的價格,從而勞動的價格,是同它的生產費用相等的。因此,勞動越使人感到厭惡,工資也就越減少。不僅如此,機器越推廣,分工越細致,勞動量也就越增加,這或者是由于工作時間的延長,或者是由于在一定時間內所要求的勞動的增加,機器運轉的加速,等等。”
如此下去的后果是不堪設想的,哪怕從維穩的角度,這樣的內壓態勢讓人難以樂觀。
19世紀的英國萊斯特郡一個名叫盧德的工人,為抗議工廠主的壓迫和機器對工作的剝奪,第一個站出來搗毀了織襪機,由此爆發了轟轟烈烈的“盧德運動”。
盧德運動于1811年始于諾丁漢,在1811年與1812年在英格蘭迅速蔓延。許多工廠及其中的機器被手搖紡織織工焚毀。在短短的一段時間里,盧德分子集結成了一股強大的勢力,甚至與英國陸軍發生了沖突。
打工人持續被剝削、被驅離的下場,只能是魯迅先生的筆觸: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跋.
不論是程序員、外賣員、快遞員、編輯、前臺、文秘、售票員、導購、服務生、工地搬磚和泥師傅、環衛工人……當所有人都開始覺醒、開始打碎過去生長在彼此之間的鄙視鏈,而逐漸認識到其實大家都一樣、大家都是社畜、都是“打工人”而已……
那么,這就是結束被資本分化、被資本“分而治之、分而洗腦之”的標志。
或許,也是一種團結的信號。這是改開四十年后的2020年,最磅礴的輿論聲浪。
假以時日,也許握緊拳頭的人們甚至不會再稱自己為“打工人”、“打工仔”這樣的被剝削階級所定義、所創造的俯視性稱謂,而是把「無產階級」這個在80年代被扔進垃圾堆的詞匯,重新拾起、扛在肩頭。
階級,永遠是人的第一性。而「無產階級」更是光榮至上的立場和稱謂。遺忘、拋卻、背叛、羞提……都是一種自我沉賤。
自嘲、自黑、自謔,改變不了一切。
同志們,遠離那些“馬老師”們毒雞湯的洗腦吧,因為我們本來就擁有自己的馬老師:卡爾·馬克思;我們本來就該是一群目步朝往一個方向的人。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