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爭鳴 > 工農之聲

為女工立傳,青年學者深入工廠當女工

張暢 · 2018-01-29 · 來源:谷雨故事
收藏( 評論() 字體: / /

  ◇ 2009年,工人大學學員在皮村做居住狀況調研的時候,走訪打工者家庭拍攝的居住狀況照片。

  呂途的生活與“新工人”標記下一個個鮮活的個體綁結在一起。她想要展現的,正是從歷史中走來,在現實中孕育的勞動者的力量。這些平凡而普通的人,正是這個社會的基石。

  呂途談中國新工人:

  用女工的生命故事,講述被遮蓋的情感經驗

  采寫 / 張暢

  編輯 / 迦沐梓

  2003年,呂途從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畢業,取得發展社會學博士學位。她的博士研究項目是關于移民搬遷是否有助于解決貧困問題。同年,機緣巧合,她成為一個亞洲社會運動研究項目的中國區負責人,首先將目光聚焦于打工群體,“因為打工群體是決定中國現狀和未來的重大議題”。以研究為契機,她接觸到當時還叫“農友之家”的北京工友之家,并于2005年冬天來到北京皮村,開始了針對打工群體的調研。

  ◇ 皮村,2014年。

  時間向前推十年,早在1993到1994年,二十歲出頭的呂途就在荷蘭海牙的社會學院攻讀婦女與發展碩士,一年半的時間里“只學到了一些概念和理論”,并不真正理解自己所學的內容。十年后,她穿著一塵不染的天藍色羽絨服,開一輛自動擋的韓國大宇車,來到環境“臟亂差”的皮村,將車子停在狹窄破舊的街道上,訪談完工友之后,再開著車離開。“我和他們的世界有什么關系呢?”她意識到,正是自己和他們之間的距離,才使得信任和有效的溝通如此奢侈。

  決定去工廠時,呂途已經出版了“新工人”三部曲的第一部——《中國新工人:迷失與崛起》(2013)。“新工人”并非呂途的首創,她在第一本書中,將其定義為區別于國有與集體企業中的“老”工人、在城市打工戶籍在農村的群體。呂途希望通過使用這樣一個概念,“倡導一種新型的勞動文化”和勞動者的主體性。

  據官方統計,2016年中國有兩億八千一百萬的打工者,平均月收入3275元。在這兩億八千多萬打工者中,有八千六百多萬制造業工人,我們日常生活所用的手機、電腦、電視等就是這個群體制造出來的;五千五百萬建筑工人,每十個打工者中就有兩個建筑工人;還有一批打工者,他們騎著電瓶車穿梭于不同的小區、寄居于所服務的家庭,擔任這些家庭的家政工,這個數目約為兩千五百萬。

  ◇ 2009年,工人大學學員在皮村做居住狀況調研的時候,走訪打工者家庭拍攝的居住狀況照片。

  這些打工者因為常年在城市打工,將他們超過一億的子女留在鄉村或帶在身邊,這些子女被稱為“留守兒童”或“流動兒童”,而打工者的父母,則是“留守老人”。“每一個數字背后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就在我們的社會中,就在我們的身邊。”呂途對“谷雨”說。

  《中國新工人:迷失與崛起》總共銷售了7000冊,但大部分的讀者都是研究打工群體的學者和專家,“新工人”這個群體自身并沒有如愿成為這本書的讀者。在寫作三部曲的第二部《中國新工人:文化與命運》(2015)時,為了加深對工人群體的體認,同時讓自己講述的故事被更多工人聽到,呂途親自進了工廠。

  ◇ 2012年,呂途在臺資廠為電腦前框貼標簽。

  2012年5月,呂途進入一家臺資廠,成為一名流水線上為產品貼標簽的女工。在這家工廠工作時,呂途所在車間的工人全部都站著作業。但實際上,只有少數崗位是必須站著才能完成的。

  呂途試探性地問旁邊一位進廠兩個月的女工:“為什么不能要一把凳子,坐著干活兒?”結果這位女工用斥責的語氣對她說:“這里是車間,要凳子回宿舍去!”

  呂途感慨,在這里,你沒有權利去爭取一把屬于自己的凳子,且有些工友已經認同自己被這樣對待,將其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了。

  2013年,呂途再一次進廠,來到蘇州的一家成立于上世紀90年代初的德資廠,工作崗位是組合接觸器,其中一個動作是雙手同時用大拇指將薄薄的兩個鐵夾片頂入底座。

  ◇ 呂途在德資廠的工作之一——組合接觸器,雙手同時用大拇指將鐵夾片頂入底座。

  在這里,蘇州當地的工人會排斥外地工人,早進廠的工人會欺負新來的外地工人。“當工人受到傷害,又沒辦法反抗,發泄途徑之一就是通過傷害別人來報復。”在《中國新工人:文化與命運》一書中,呂途寫道,如果不認識到這樣一種文化,進而打破它,我們是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的。

  2017年出版的三部曲之三《中國新工人:女工傳記》,呂途將關注點放在女工群體上,通過采訪近100名年齡跨度40多歲的女工,講述34位女工的生命故事,“為女工立傳”,進而“延伸出兩個歷史,一個是時代變遷的歷史,一個是個人的生命歷程”。

  從老工業基地到新工業園區,從23歲的年輕女工到66歲的“老”工人,從每個女工自身出生、成長、教育、打工、結婚、生子等人生經歷,到她們對理想、待遇、愛情、下一代教育、性生活等方面的看法,《女工傳記》試圖還原這群在主流媒體和社會大眾中“失語”者的真實聲音,讓讀者了解她們的生存狀態。

  學者戴錦華在序言中將《女工傳記》稱為“另類編年史”,“是某種細密綿延的歷史的印痕,也是時代轉身時分的陡崖,是某種關于社會進步的寓言或反寓言;是階級的碎裂,也是社群的凸顯;是鄉村,也是都市;是新工人,也是女人,新女工”。

  ◇ 皮村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女工傳記》專題展。

  從第一本書至今,呂途發現了新工人“失語”的狀況在好轉,自媒體的涌現讓她們多了發聲渠道,社會對于勞動文化的倡導也在慢慢改變著現狀。“改變命運要首先改變自己,這就是文化研究的意義,自己覺醒了,自己解放了,自然而然就在改造社會了。”呂途說。

  “勞動者的精神內涵跟所有人都一樣”

  谷雨:和前兩本關于“新工人”的著作《中國新工人:迷失與崛起》(2013)、《中國新工人:文化與命運》(2015)相比,新近出版的《中國新工人:女工傳記》(2017)在田野調查的方法、寫法、立意或目的上,分別有怎樣的不同?繼承和改進的方面都有哪些?

  呂途:關于研究方法,這三本書中有繼承的東西,也有一些改變。繼承的是三本書都運用了訪談的方法。第一本書《中國新工人:迷失與崛起》還用到了問卷調研的方法??傮w來說,三本書一本比一本更接近人類學方法,但又和人類學不一樣。人類學的一些經典著作的作者一般需要在某一個地方住上幾年、幾十年,而我目前沒有辦法做到。

  ◇ 《中國新工人:迷失與崛起》(2013)和《中國新工人:文化與命運》(2015)。

  第二本《中國新工人:文化與命運》中關于工廠文化的部分,我用的是親身體驗的研究方法,是由寫作內容的要求導致。文化只能通過體驗才能抓住。

  另外,這三本的寫作方法也是有區別的,我自己并不糾結于研究方法和寫作方法,也沒有過多考慮寫作模式和框架的問題,因為這些問題不能服務于現實中的目的。我寫作的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服務于打工群體,展示女工的生命;希望社會和女工群體自身,能了解這個群體。

  具體寫作方法上,第一本《中國新工人:迷失與崛起》主要用的是歸納法,是訪談信息的歸納,的確實現了我們想要去探究工人群體的狀況這一目的;但我希望工友能閱讀這本書的目標沒有很好地實現,因為工友沒有閱讀的時間和習慣,可能會看不下去這本書。我給這個研究和寫作方法命名為“拼圖法”,一是這很符合研究和寫作過程,二是,拼圖游戲其實鼓勵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各種信息拼出自己眼中的世界。

  第二本書,是“故事+分析”的方法。出版后,我們在蘇州的合作機構購買了十幾本書,發給工友們讀,有一個四十幾歲的女工拿到書的時候,覺得那么厚,不一定會讀完,開讀書會的時候,她說她不知不覺就讀完了。她捧著這本書,說沒想到這是她第一次讀完這么厚的書,收獲了思考,覺得自己豐富了很多。

  ◇ 《中國新工人:女工傳記》(2017)。

  第三本書的寫作方法是立體縱深的,我不知道如何去概括,我很喜歡戴錦華老師對寫作方法的一個描述:“另類編年史”。寫第三本《中國新工人:女工傳記》原因是多重的:第一是源于對女工群體的關注,女工所受的壓迫是所有群體中疊加最深重的,女工受到性別的壓迫、資本的壓迫,她們雖然是社會再生產的承擔者,但種種責任也是壓在她們身上,得不到社會和家庭的分擔。

  第二是想通過這本書書寫女性群體,我自身是女性,學習了“婦女與發展”這個專業,要對得起自己專業所學。

  第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在訪談過程中發現,我們對歷史有很多誤讀,過去人們對于國有企業、農村的人民公社存在很多誤解,被灌輸所有集體都是不好的。雖然人民公社和國企有很多問題,但國企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都是低效的。我訪談的女工告訴我,在過去的國企,廠長和女工同勞動,工資也差不多,工人勞動積極性特別高。所以并不是只有資本邏輯、私有化、個人主義,人們才有勞動的動力。

  歷史是很復雜的。雖然過去的制度中存在官僚主義等問題,但不能一概而論:私有化就是好的,集體就是壞的。這樣一種對歷史的誤解和扭曲不打破,未來的發展就會少一條出路。通過生命故事恢復歷史的全貌,讓人們知道,其實互助和集體有很多積極和不可替代的一面,在新的時代可以創造不同的方式。

  谷雨:戴錦華在序言中將《中國新工人:女工傳記》這本書稱作“另類的編年史”。你怎么看她的這種評價?

  呂途:我覺得說得太好了,我沒有把女工分類,甚至拒絕分類,但是我把故事按照出生年月排列,這就是一種方式,也是一種力量。這樣做本身的立意不是我設計好了,要創新,而是我寫書的目的指引著我。我把理論、概念、認識滲透于字里行間了,我投入的是我的情感,而這些以某種形式被書承載了。因此無法用學術套路來套我的寫作,無意識中實現了我“反學術”的目的,這一點我蠻欣慰的。

  我們要為現實的具體問題和需求服務,而不是為學術服務。反學術,并不是反知識、反實踐,而是反對學術化、概念化、權威化。剛剛我們談到,人們否定過去,不想現實,只想幻想未來或者陷入悲觀主義,我覺得歷史的視角和面對現實是治療這種精神疾病的好辦法??傮w而言,和打工群體共命運的思想、方法、訪談、日常、體驗交織,讓我不斷學習,不斷貼近目標。

  谷雨:從100個訪談中選擇其中的50個寫,再選擇其中的34個故事與讀者見面,這其中篩選的標準和考量原則是什么?希望透過這34個故事向讀者傳達怎樣的社會現實和情感觀照?

  呂途:我有一些篩選的標準,比如我要采訪普通的女工、有維權經歷的女工。然后在訪談過程中,會設立新的訪談目標,比如國企的“老”工人,是因為我在訪談過程中意識到,人們對于現實和未來的認識,受到過去的羈絆。在采訪阿慧時,我意識到性、婚姻與情感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就專門去讀了《金賽性學報告》,這樣敏感的話題需要有信任的基礎,所以我又到皮村找了一些女工訪談。

  寫每個故事的過程,包括訪談、回放,筆錄、整理、成文,是一個非常耗費心力的過程。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對女工面對的困難和挑戰,情感和個性中堅忍與不屈的理解加深了一層。勞動者的精神內涵跟所有人都一樣。

  谷雨:可否詳談一下《中國新工人:女工傳記》中關于性這個問題的訪談?

  呂途:起初沒有想過觸碰這個話題。但是,采訪完“阿慧”的故事,我夜不能寐,深感無數男男女女因為性帶給自己和彼此的傷害。我不想糾結誰對誰錯,我始終認為,傷害了別人的人自己受的傷害也不輕,所以,我想的是了解和反思。性不應該成為禁忌和傷害,性是美好的,也是人類繁衍的基礎。

  做性問題訪談,我在約訪的時候會和對方說好,訪談主題是關于婚姻和性生活。做其他主題訪談的時候,我會去到工人的家或者他們住的地方,這樣比較尊重他們,他們也比較放松。但在談到性這個話題時,我特地讓女工們到我的宿舍,她們大多是家庭婦女,到我住的地方,沒有人打擾,能夠創造一個相對私密、溫馨的氛圍。一旦接受訪談,訪談過程是非常順利的。有一個女工我們半天時間都沒說完,第二天又約了一次。有些話題可能不好意思開口,但有一個女工會主動告訴我。所以信任很重要。

  谷雨:你在書的前言中寫,這本書不是你要寫,而是“被要求寫”,是社會現實和對社會現實的思考所要求的。是什么樣的契機/社會現實/思考促使你決定寫這樣一本書?

  呂途:寫第一本書《中國新工人:迷失與崛起》時,是因為看到了工友們的迷茫。2008年金融危機,很多工友返鄉,但是他們最終又回到了城市。在皮村和各個工業區,他們的生活條件很差,看不到希望,在城市也沒有歸屬感,但是他們卻可以忍受這樣的現狀。為什么呢?就是人們心中有這樣一種想象:將來不行就回老家。

  即便你在農村蓋了一棟房子,可是到了五十歲之后,真的能回到那個房子里去住嗎?人們沒有往下想一步,自己到底該怎么辦,如果只是按照對未來的假想去生活,那個假想永遠實現不了,現在的生活境遇也改變不了。

  第二本《中國新工人:文化與命運》是從文化的視角來談,一個人被資本和文化套牢是不能解放自己的,你要想甄別自己的現狀,并不是那么容易,我就希望通過故事和分析的形式讓人們看到自己真實的狀態。只有思想改變了,才能改變現實和命運。如果勞動者自己也不想觀照自己,那就無法自救。

  谷雨:身為女性,同時具備“婦女”研究領域的相關學術經驗,在寫作的過程中、以及成書之后,對于自身的女性身份、社會定義之下的女性身份,有了哪些新的思考或體驗?

  呂途:我二十歲出頭,在荷蘭海牙學習婦女與發展,我學到的只是概念和理論,對它們并不真正理解。真正的變化來自我成為家庭婦女、成為母親之后,曾一度陷入深深的痛苦,是痛苦鍛造人,去思考,去改變。

  在寫書的過程中,最深的一個體會,就是關于母親角色的思考。為什么要孩子?如何對待孩子?如何界定母親?為了被社會認同?為了被家庭接納?為了夫妻有個紐帶?為了生活有個內容?為了愛?為什么要孩子,以及自己對待人生的態度,會影響如何對待孩子:一面說一切為了孩子,但是卻在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時候,放下孩子。

  把孩子帶在身邊的損失,就是沒有錢在老家蓋房子。那么房子是啥?孩子是啥?這兩者能否比較?我們父母到底想要的是什么?這是我在訪談女工時思考得最多的。最近的調研發現,更多女工母親決定返鄉陪伴孩子,這些母親很堅強和偉大;也有母親不是不想陪伴孩子,就是無法想象回到鄉村去生活。

  ◇ 《女工傳記》中的正先,把3個孩子都帶在身邊,別人把孩子放在老家,可以攢錢在老家蓋起房子。她把所有錢花在3個孩子身上,就沒有攢下任何錢。

  谷雨:訪談時間的跨度達六年,訪談對象的年齡跨度達四十多歲。從開始寫作,到最終成稿,書中所寫的人在六年時間中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呂途:書中的段玉,我們做過同事,也是好朋友,她一路走來,有認同、有困惑。她人生的轉折是做了母親之后,一度走進低谷,后來經歷了性別意識的覺醒,現在創立了自己的樂隊。

  ◇ 《女工傳記》中的段玉。

  書中的小貝,我們也是好朋友,在蘇州一家公益機構工作,她也經歷過很多困惑,有一段時間一心要去向往中的凈土西藏。最后,切斷一切在西藏生活了半年,又回到了原來的工作崗位,堅定了自己的人生選擇。

  紅梅過去做女工,后來創辦為女工服務的機構,經歷了很多磕磕絆絆、起起落落。她讀完《中國新工人:女工傳記》之后,夜里給我發來短信:“……書中從過去的老工人,慢慢到現在的新工人,通過一個又一個故事,帶我們重新去看那段歷史,以及看我們當下的處境和經歷的東西,沒有宏大敘事,沒有太多理論分析,只有一個又一個普通人的平凡故事,這些平凡而普通的人,正是這個社會的基石呀!她們是多數,她們是底層,可是多少年來,她們偶爾被研究,然后又被遺忘……”

  中國新工人的未來決定著中國的未來”

  谷雨:《中國新工人:迷失與崛起》的簡介中有這樣一句話:“中國新工人的未來決定著中國的未來。”從你的田野調查和學術研究的角度,怎樣理解這句話?

  呂途:工人群體的狀態反映著整體社會的狀態,那么自然也就決定著整個社會的未來。我這段時間做了三次系列講座,針對的群體不是打工群體,是一個文藝討論群,有老工人也有教藝術的大學老師、教授。雖然我們是在談新工人,其實是在談整個社會。在這個社會,工人群體的確是在最底層,整個社會的狀態最后導致了這樣一個結果,從教育到醫療各個方面,其他群體也可能是痛苦的,但可能都無法和工人群體相比。

  所以新工人的現狀反映的就是中國社會的現狀,其他群體可能是既得利益者,會自覺不自覺地維護既得利益,也沒有改變現狀的強烈沖動,雖然他們可能痛苦,但不一定會謀求改變。相比較而言,工人群體更有動力謀求改變,他們在改變自身的同時,自然就改變社會了,對整體社會的健康發展是有好處的。

  ◇ 《女工傳記》中的三姐,想做林巧稚那樣的醫生。

  谷雨:在“1957年出生的三姐:當醫生不再是一份事業的時候”中,主人公以李四光為榜樣,奉獻自己;做醫生后又以林巧稚為目標。你如何理解那個年代女工的理想主義?又怎樣看待女工作為一個群體,在時代變遷中的“理想主義”?

  呂途:社會理想與個人主義的理想是有區別的?,F代社會對個人主義的認同比較強烈,人們會覺得自私自利是人的本性。但我覺得人的本性是很復雜和多面的,人是有自私的一面,但如果人真的自私,反而會為公,因為別人如果不好,反而會影響自己,為了不影響自己,應該去為別人著想。

  但是資本邏輯不會這樣告訴你,資本邏輯會告訴你,為了實現你的目的,你要努力,達到一個目標,這個目標一般是物欲化的目標,最后造成的結果就是欲壑難填。欲望越多,就越難有很好的感受。

  社會理想就不同,經歷過痛苦的人,一旦看到美好的社會理想,一定會產生某種普遍認同,并受到鼓勵。越是經歷過痛苦的人,會越知道什么是美好的。工友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有一些受工傷的工友,得到公益組織的幫扶,工傷工友就會轉而去幫助其他人。

  谷雨:從書中的案例可以看出,女工個體對歷史中發生的事有個人的見解和判斷。在“1962年出生的蘇姐:趕上輝煌的尾聲”開頭,你這樣寫:“普通百姓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參與到歷史的變革中?多大程度上可以左右歷史的變革?”對于這個問題,你有自己的答案了嗎?

  呂途:個人是可以通過影響自己,進而影響歷史的,但是有的時候,歷史的漩渦和潮流特別巨大,裹挾著你,讓個人有一種無能為力的狀態。但當我們綜觀歷史時,有時看上去無能為力的時候,我們去反思,發現其實還是可以去做一些事情的。個人與歷史永遠都是這樣互動的關系。

  我們看新中國70年的歷史,前30年是復雜的整體,有個人主體能動性的發揮,也有歷史對個人的裹挾,這種裹挾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改革開放的這四十年,資本邏輯的霸權讓我們卷入到“拜物教”當中去,但同時也給了個人以空間。

  新中國成立的頭30年,在很大程度上,個體沒有選擇不認同的空間,社會的裹挾力很強。而現在是思想的裹挾,你必須按照它的邏輯,不然就不被認同,自己也否定自己,但是如果你思想解放了,思想不被控制了,個體可以選擇不被裹挾。

  谷雨:無論是從你熟悉、書寫的女工群體那里,還是做女工的切身經歷,你如何理解她們身上所體現的“尊嚴”二字的意義?或者“尊嚴”對于她們而言的意義是什么?

  呂途:人人都有尊嚴感,不光是工人,在今天資本霸權的體系下,其他群體也很難保有尊嚴。人人都有尊嚴,人人也都能感受到尊嚴,人人都能感受到尊嚴被傷害的痛苦。白領也是一樣的,領導關心的只是你有沒有完成工作,你個人的感受沒有人關心。人最大的不被尊重就是,你不被當做人來看待,只是被當做工具或產品來看。

  今天這個社會是雇傭勞動制,人人都是勞動力資源,其實就是勞動力商品,在這個體系中,個體的尊嚴會受到損害,在其他行業中,這種損害一定程度被遮蓋了,但在工廠中,這種不尊重是赤裸裸的。

  再比如書中老趙的故事,她們做了二十幾年,但工廠只給買了五年的社保,如果補上十年的社保,退休之后就可以拿到退休金了。我訪談的那個工廠的工人,聯合簽字,和老板談判,當老板看到有一千多人的簽字,不得不坐下來和女工們談判的時候,女工說,第一次可以和老板在辦公室平起平坐。維護尊嚴也是要靠大家去爭取。

  ◇ 天性樂觀的老趙。

  谷雨:后記中提到上海師范大學薛毅教授說,這本書的意義是“說出被當代社會和媒體所遮蓋的情感經驗”。你認為哪些原因導致了女工群體的集體失語?

  呂途:新中國前三十年,社會價值觀就是注重底層勞動者,工人和農民是社會的主體,媒體會去挖掘關于勞動者的故事,樹立勞模,報道也大多都集中在他們身上。

  現在資本霸權的社會中,勞動者的價值觀不被推崇,底層勞動者社會地位低下,主流媒體也不會去報道女工群體,她們的聲音就發不出來。在主流媒體做主導的情況下,勞動者也會覺得自己的聲音沒有意義,會覺得大家都更喜歡去聽明星大腕的故事,自己講出來也沒人聽。

  但是,這種情形現在也在改變,一個是自媒體的涌現,讓她們多了一種渠道發聲,第二就是對于勞動文化的倡導,也在慢慢改變著失語的狀況。

  谷雨:第一本書你指出了“待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農村”這樣一種社會結構;第二本書你希望工友能認清自己的文化狀態;第三本書你想要為在傳媒和社會中失語的女工群體立傳??梢钥吹贸觯阋恢痹跒?ldquo;新工人”群體尋找屬于他們自己的出路。從目前打工群體不得不面對的困境(資本霸權、政策實施)來看,你找到為他們解決辦法、改變命運的路了嗎?

  呂途:改變命運要首先改變自己,這就是文化研究的意義,自己覺醒了,自己解放了,自然而然就在改造社會了?,F在一些新的合作道路、新的企業模式也在醞釀和發展,社會企業、合作社、城鄉互助、生態文明,都指示了這條路的發展方向。

  關于呂途

  呂途,1968年出生于吉林長春,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發展社會學博士,2008年1月開始就職于北京工友之家。著有《誰搬遷了?——自愿性移民扶貧項目的社會、經濟和政策分析》《中國新工人:迷失與崛起》《中國新工人:文化與命運》《中國新工人:女工傳記》,編著有《打工者參與式行動研究》(合編)。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晨鐘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中國人喜歡解放軍嗎?”國外社媒上的國人留言,差點給我看哭了
  9. 掩耳盜鈴及其他
  10. 從歷史工人運動到當下工人運動的謀略——(一)歷史工人運動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3. 與否毛者的一段對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6.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7. 社會亂糟糟的,老百姓只是活著
  8.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9.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10.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精品国产原创电影在线 | 中文字幕在线你懂的视频 | 亚洲青青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欧洲国产日产综合 | 久久国产精品湿香蕉网 | 日本中文字幕熟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