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雨素事件,以原文被騰訊刪除的方式接近了尾聲。
我先梳理一下范雨素事件的整個過程。
一開始,《我是范雨素》這篇文章火了起來,引起了廣泛的社會認同和強烈的社會轟動。不久,某些專業人士對文章的文學性進行了攻擊。讓人沒想到的是,在文章閱讀量到三百萬左右時,騰訊居然刪除了范雨素的文章。緊跟著,一家報社對范母進行了采訪,以至于范雨素不得不發出了不要干擾她母親的請求。
至此,范雨素給社會帶來了一次狠狠的震動。
欣賞范雨素的,往往是欣賞她樸實的文字背后底層人民的生活經驗,贊嘆她對現實的反抗和思考。
想要抹去范雨素影響的,有從文學上對她的口誅筆伐,也有對范雨素個人的抹顛覆,有將她天才化的個人捧殺以使她脫離底層,也有團中央等媒體,將她的文章重新書寫成對生活的愛。
一個熱門的社會事件,當它進入了集體公眾話語里,那就不單是作者其人和作品其文的事情了。
富士康十六連跳在不同的利益群體的話語中會變成不同的故事。
地方政府、資方及心理學家建構了一個心理問題的故事,將工人連跳解釋為年輕人心理承壓弱。
媒體和工會建構了一個工廠管理制度的故事,認為是富士康半軍事化造成工人壓力大。心理學家、勞工研究者、部分媒體記者建構了一個“熟悉的陌生人”的故事,歸因于人與人之間交流少。
愛心人士一起講述了工人勞動的故事,講述了工人們辛苦麻木的勞動及很低的待遇。勞工學者建構了一個中國發展模式的故事,中國發展要從勞動密集型轉型成技術密集型……而最后,底層勞動者和他們真正的代言人講述了一個工人階級壓迫與反抗的故事……
把這些不同利益集體,對同一件事情的態度放在一起,就能看出來,他們所說的話,與他們的利益勾連在一起。
這么多利益群體中,誰是直接代表了工人的利益的呢?只有那些底層勞動者的代言人。那么又該相信誰的故事呢?大灰狼要咬小白兔,你是相信大灰狼的愛之吻的故事,還是小白兔的要吃我故事呢?
在范雨素事件中,對她所描述的殘酷現實有共鳴的群體,被她的文字感動,自然是力挺她。她講述了他們的故事和境遇,他們最有體會。
而沒有和范產生共鳴的人呢?
專業人士們從范的文學水平入手,說這是一篇沒有什么了不起的文字,甚至不屑一顧地貶低,當然遭到了群眾的反擊,慘敗。
貶低不成有捧殺。媒體與共青團將范捧成天生的文學家,愛讀書,愛學習,愛生活,于是即使出身底層也可以一炮走紅,活出燦爛。于是范被熬成了一碗又一碗的雞湯。但雞湯消費很快被罵得體無完膚。
結果不知道某些人怎么惱火了,這篇文章和其他關于她的文章竟遭到了刪文,好像捂住了人民的耳朵,人民就聽不到盜鈴一樣,殊不知毫無道理捂別人耳朵的時候就已經暴露了做賊心虛。
關鍵時刻,范雨素忽然怕了,她可以躲避媒體,但老母親不行。
現實證實了范的擔憂,襄陽網的《范雨素火了!80歲老母親竟這樣回應,劇情要反轉了?》,試圖用在采訪之前對此事毫不知情的范母的話,來反轉范雨素事件。
如果此事還轟轟烈烈,我們可以想到將有更多媒體將范的生平都挖出來,以為只要限于范雨素,就能減少范雨素造成的沖擊和影響。可能嗎?
跳出來想想,范雨素的文字文學水平究竟是高還是低,范雨素離婚究竟是對還是錯,范雨素是天生文學家還是不是,重要嗎?
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們看到了范雨素背后的底層人民,看到了他們的生活現狀,聽到了他們的吶喊和反抗。
重要的是,我們看到和范沒有共鳴的人的跳腳和丑態,從專業人士到新聞媒體,從文字否定到意義否定到最后的本體抹殺。
誰是勞動者的朋友?誰是勞動者的敵人?這是看清范雨素事件的基本問題。
范雨素事件已經成為了不同利益群體意識形態話語爭奪的對象,在這場爭斗中,輸贏如何?
從短期來看,范雨素及對范有共鳴的群體呼聲很大,在數次爭斗中不斷反抗,并沒有被鎮壓下去,可以看成是暫時的勝利。
而從長期來看,熱點即將過去,范雨素也麻煩纏身,好不容易借范雨素發聲的底層人民又將陷入可怕的沉默,他們的下一個范雨素在哪里?如果只有等待,那么范雨素事件中他們還是將不可避免地輸給時間和沉默。
誰能打破這個沉默的惡性循環?
與共青團中央的“是的,我不是范雨素”恰恰相反,你我皆為范雨素。唯有不停地發聲吶喊,匯聚為巨大的呼聲,才能超越時間的冷卻、記憶的遺忘和沉默的腐蝕。
只有這樣,范語素事件的輸贏,才可能掌握在我們的手中。
范雨素事件接近尾聲,你我的底層出路還沒有,你我的抗爭之途也沒有。
范雨素是否會倒下?我們還不知道,但作為被忽視的你我,絕不能倒下。
我們要成為,永不沉默的范雨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