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小張在雁翔路附近一家銀行看到的一幕讓他動容:一農民工在進入銀行前,脫掉鞋子,然后跪著去ATM機前進行操作。農民工說,他的鞋太臟了,會弄臟地面,不想給保安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近日,一則標題為《民工怕弄臟銀行地面,脫鞋跪地取款》的新聞被各大門戶網站轉載,并引起熱議。
圖片均來自網絡
其實,在搜索引擎中輸入“農民工”“公交車”“地鐵”等關鍵詞,能出來更多早前類似的新聞。
“農民工不愿弄臟座位”的新聞
工人怕弄臟地面跪地取款,或者是害怕自己身上的灰塵弄臟座位,在有空位的車廂里,選擇站著或擠在角落,把座位留給其他“整潔”的乘客……一時間,媒體對此類新聞的報道幾乎呈井噴式呈現,并且多是贊許的口吻:
“為互相尊重點贊”
“感動全國人”
“農民工能做到,其他人應該也能做到”
“令人感動”
“質樸的高尚”
“多一些寬容”
而看客似乎總是可以輕而易舉被這樣的新聞戳中敏感點。有人說:雖然工人因為工作原因,衣服上沾了些塵土,但他們的心靈是淳樸的。
網友評論
也有一些工人自己的聲音出現,表達希望得到尊重的意愿。
工友評論
也有網友提出了質疑:媒體報道這類新聞意義何在?難道工人不應當享有和其他人一樣的權利嗎?
微博評論
為什么媒體稱贊“農民工”品德高尚,反而受到批評?網友的評論指出了一點:無論是在建筑工地、工廠、街頭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人,還是在寫字樓里打字的白領,同樣都是勞動者,應該享有同等的權利。強調他們工作后滿身灰塵泥土的外表,高度贊美工人的“樸實”“善良”,仿佛是在宣揚舍己為人是他們應盡的義務,而淡化了他們在城市里長期遭受歧視和不公正、勞動權益缺乏保障的事實。
在一些工廠,由于勞動強度大、缺乏安全操作指引及足夠的安全保障措施,工人作業時很容易遭受工傷,甚至工亡。
工傷、工亡新聞
工地、工廠的生產安全事故也是層出不窮:
工地、工廠安全事故,均為2016年11月的新聞
當工人遭受工傷、欠薪之后,他們的維權之路上也會遭遇重重困難,甚至有工人因“過激”討薪被判刑,受到公開審判:
新華日報對此作出評論:
放眼望去,農民工討薪難并非個別現象。從媒體報道來看,由于法律法規沒有受到普遍尊重,農民工與企業之間權利地位不對稱,農民工缺乏話語權。農民工辛辛苦苦一年半載,結果兩手空空。面對生活的壓力、老板的霸道,再加上相關部門不作為,農民工除了采用過激方式表達權利訴求,吸引公眾眼球與政府的注意力,恐怕沒有多少其他辦法可想。
在工人權利沒有得到保障的情況下,再多的“點贊”“感動”“心酸”也只是化為過眼云煙。
在官媒鋪天蓋地的報道中,我們看到了“跪地取款的農民工”,卻難以看到“跪地討薪”的工人。有的只是對工人形象的刻板化和標簽化。“高尚”的工人受到全社會的贊許,“過激”維權的工人受到嚴懲——勞動者此刻不被看做是活生生的人,他們真正的訴求也被隱而不見。
討薪工人集體朗誦“討薪之詩”:“給我血汗錢!我們毫無懼色地跪著。”
工人們真正需要的,是勞動應有的保障與尊重,以及公平的政策和社會環境,而不是這些空洞又居高臨下的感動和慈悲。
延伸閱讀:
請尊重原創,保護版權
本文為尖椒部落原創作品。歡迎轉載,但請保留本段文字:轉載自中國女工權益與生活資訊平臺——尖椒部落(jianjiaobuluo.com)。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