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么懷念毛主席?一一寫在黨的生日之時
夏天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的第二年,1977年恢復了高考,4年后的1981年我成為了一名大學生。
畢業離校的前幾天,學校通知我們到階梯教室開會,到那才知道是畢業分配的事,就這樣服從了國家分配。
轉眼三十年過去了,記得剛上單位報道,就知道如何把工作做好,從來沒問過工資開多少,一個月過去了,實習工資開了48元,這才知道開多少錢了,轉正54元,就這些錢還要交給家,平常幾乎不花錢。就這樣在事業單位直到現在,一心撲在事業上,每走一步都留下了不悔的足跡,把掙多少錢,總是放在第二位,雖然不能大富大貴,但也不貧不賤,不招風雨、不受烈日曝曬。由于國家包分配,免去了應聘的勞苦,不是我害怕應聘,因為在領導、同事的眼里,我是優秀的,我自己也感覺也良好,似乎天下所有的重任都能擔當,可我就是喜歡平穩而有尊嚴的活著。真是感謝共產黨、毛主席。照理應該感謝小平同志才是,實際是他恢復了文革后的高考,使我在全國只錄取三十萬考生的情況下,能脫穎而出,就是因為體制的關系,小平同志只能走包分配的道路,所以第一感謝共產黨、毛主席,其次感謝小平同志。
現在的大學生畢業后,三分之一工作是體面的,收入穩定且比較高,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三分之一是能夠找到一份職業或自謀生路,只能維持生存狀態;三分之一處于待業或半待業狀態或啃老。
每當早市或晚市,看到許許多多的畢業生推著小車擺地攤,或站在大街小巷、公園、廣場等為一些小公司、商場、飯店等發宣傳廣告,我就感到心酸,不是瞧不起這種謀生的方式,而是他們的“職業”不穩定”,年輕時還可以,自己可以管自己,當結婚以后,對子女的教育、結婚、生病等等支出怎么辦?雙方父母條件好,還好辦一點;最讓人擔心的是他們自己老了怎么辦,養老保險能否續上?生病是否有錢醫治?等等一系列的人生風雨能否應對?且退休年齡又在延長,退休前喪失勞動能力時,誰來養活?
社會注定至少有三之一的人,生活 在'掙扎”之中,一生為吃穿而奔波,且沒有任何的人生“尊嚴”,來到這世上,就注定比別人付出的都要多、吃的苦都要多!想到這些,我就萬分的感激毛澤東,是他讓中國人民活的有尊嚴,免去人生很多的“勞苦愁煩”!雖然物質匱乏一些,但我們是精神的巨人,即使小米加步槍的年代,也能打敗武裝到牙齒上的敵人。
“ 七.一"黨的生日到了,僅此小文獻給毛主席,以寄托對他老人家的懷念之心!!!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