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繩在1993年為紀念毛澤東百周年誕辰文章《毛澤東一生所做的兩件大事》中這樣寫道:
在1976年毛主席逝世前幾個月,社會上傳出了他的一段談話。這時,“文......”似乎已經臨近尾聲,但誰也不知道局勢將如何發展。據說那年6月13日毛主席講的這段話,說的是他對自己一生的回顧和后事。
他是這樣說的:
“中國有句成語,叫做蓋棺論定。我雖未蓋棺也快了,總可以論定了吧?”這段話中最重要的是說:“我一生辦了兩件事。”他說的第一件事就是民主革命的勝利,取得了全國政權。他說:“對這件事,持異議的人甚少。只有幾個人在我耳邊嘰嘰喳喳,無非是要我及早地把那個海島收回罷了。”(這是指臺灣)然后他講第二件事:“另一件事,你們也知道,就是發動‘文化大革命’。對這件事,擁護的人不多,反對的人不少。”
看來毛主席那時確實在病榻上對少數幾個人講過這樣一段話。記錄是否絕對準確,固然很難說,但恐怕是八九不離十吧。
——《胡繩全書》第3卷(上),第196頁,人民出版社,1998年。
胡繩的話表現出歷史學家的嚴謹,沒有講得那么確定。
中央文獻研究室逄先知、金沖及主編的《毛澤東傳》就講得更多些:
這一年,毛澤東在他的住所召見華guo鋒等,又一次談到自己一生中的兩件大事。他說:“‘人生七十古來稀’,我八十多了,人老總想后事。中國有句話叫‘蓋棺論定’,我雖未‘蓋棺’也快了,總可以論定吧!我一生干了兩件事:一是與蔣介石斗了那么幾十年,把他趕到那么幾個海島上去了。抗戰八年,把日本人請回老家去了。對這些事持異議的人不多,只有那么幾個人,在我耳邊嘰嘰喳喳,無非是讓我及早收回那幾個海島罷了。另一件事你們都知道,就是發動‘文化大革命’。這事擁護的人不多,反對的人不少。這兩件事沒有完,這筆遺產得交給下一代。怎么交?和平交不成就動蕩中交,搞不好就得血雨腥風了。你們怎么辦?只有天知道。”
毛澤東這番話,充分表現出他的復雜心態。他把“文化大革命”列為自己一生當中做的“兩件大事”之一,可以看出“文化大革命”在他心中的分量是多么重。明知對這場“大革命”擁護的人不多,反對的人不少,而他自己的日子已經不多了,怎么交這個班?毛澤東不能不感到深深的憂慮和不安。
《毛澤東傳》這樣寫的根據是什么呢?書中特別注明參見葉劍英1977年3月22日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記錄。葉劍英的這個講話,是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講的,但是聽到、看到的人比較少。
葉劍英不止一次講這一番話。1976年8月15日向熊向暉講過,1977年3月22日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講過,1979年夏在六所,葉劍英向起草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周年大會講話的寫作班子也講過。
當時本書作者李海文所在的毛澤東著作編輯委員會辦公室,有不少同志參加了這個寫作班子,聆聽了葉劍英講話。那時,“文......”剛結束3年,大家經常討論“文......”,總結教訓,研究成因、過程及結束。
葉劍英所轉述毛澤東的這段話當天就在機關傳開了,引起大家心靈的震動和共鳴。首先是驚愕,毛澤東這樣看重“文......”!那還能否定“文......”嗎?毛澤東預料到在“血雨腥風”中交班?那他為什么不自己解決“四人幫”?華guo鋒是不是聽了這些才下決心粉碎“四人幫”的?毛澤東對“文......”到底是怎樣估計的?一連串的問題。那時思想活躍,氣氛寬松,大家議論紛紛,各持己見,直抒胸臆,爭論不休,人人激動,場面熱烈給作者李海文留下了深刻印象。
時隔不久,鄧力群在一次內部講話中引用了這段話。鄧力群的講話廣為傳播,很快理論界、新聞界都知道了葉劍英傳達的毛澤東的這段講話,成為研究毛澤東晚年思想、心態一個重要的史料,廣為引用。
“血雨腥風”中交班的含意是什么?
這段話之所以引起強烈的震動,一個是毛澤東對“文......”的評價,另一個是關于在“血雨腥風”中交班。胡繩專門為此寫了兩篇文章,一篇是《毛澤東一生所做的兩件大事》,另一篇是《對毛澤東一生所做的兩件大事一文的說明》,可見他對此段話之重視。在研究毛澤東生平思想的著作中、在研究“文ge”的著作中這段話常常被引用。1991年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寫《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時,胡喬木曾經建議把毛主席的這段話引用上。
直到1981年6月27日,大會徹底否定了“文......"。定評如此,胡繩也不得不轉個彎,1993年在《毛澤東一生所做的兩件大事》一文中,胡繩寫道:
毛主席在那時對“文......”的看法,顯然已不是那么絕對自信。但是他的看法和歷史的定評,還是有很大的距離。對毛主席所說的兩件事,歷史的定評是:
前一件事是改變中國的悲慘的、痛苦的命運,造福千秋萬代的偉大勝利。后一件事卻是巨大的錯誤和巨大的失敗。
毛澤東把“文......”當做他一生中所做的兩件大事中的一件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這件事確實極為濃重地帶有他個人的印記。但是后人縱觀毛澤東的一生,不能同意他自己所作的這個概括,不能同意把他的后半生概括為“文......”這個巨大的錯誤。
逄先知、金沖及則做解釋說:“毛澤東這番話,充分表現出他的復雜心態。他把‘文......’列為自己一生當中做的‘兩件大事’之一,顯然是不適當的,也不符合實際。但可以看出‘文......’在他心中的分量是多么重。明知對這場‘大革命’‘擁護的人不多,反對的人不少’,而他自己的日子已經不多了,怎么交這個班?毛澤東不能不感到深深的憂慮和不安。”
那么,毛澤東是什么時候講的這段話?
這段話,是由葉劍英講出來的,他不止一次講這個話。可是沒有一個人講這個話是毛主席對葉劍英講的,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寫、出版的《毛澤東傳》,認為是向華國鋒等講的。1993年中央電視臺播放的電視專題片《毛澤東》中說毛澤東向華guo鋒、王海容講的。
毛主席是不是向華guo鋒講過這個話?1993年12月播放電視專題片《毛澤東》時,一天晚上本書作者李海文到華guo鋒家里。華guo鋒伯伯鄭重其事地稱呼我為“海文同志”,他從來都稱我海文,這次加上“同志”兩字,格外地嚴肅和鄭重。聽他這么叫我,我心中一驚,仔細聽他講下文。他說:“毛主席從來沒有向我講過這段話。電視里講的是錯的。”
2007年李海文得知中央文獻研究室即將出版1949—1976年的《毛澤東年譜》,為了不再以訛傳訛,特地向正在主持編寫工作的熊華源講了這件事。他很重視,向室領導逄先知報告。中央文獻研究室為此特別向華國鋒的秘書詢問此事,曹萬貴秘書的回答十分肯定,毛主席從未向華國鋒講過此事。據汪東興回憶說,毛主席多次向他講過這個話,不知確否,尚待進一步求證、研究。
注:本文作者李海文,是為原北京市長李琪的女兒,也是公安部原副部長嚴佑民的兒媳,其兩長輩均在“十年”中受沖擊,李海文對歷史極為感興趣,一直是中央文獻研究室研究員。
本書從作者從事黨史研究 30 余年來寫的數百文章中,精編 28 篇而成。有些是第一次發表。有些是獨家史料披露。有些話題拋磚引玉,為后續研究開了個頭。
有些枯燥有些很生動,還有些,以個人背景、經歷和觀察,觸及特定歷史時段的細微處。
時間跨度從20世紀20年代到80年代。涉及人物:毛澤東、周恩來、華(hua)國鋒、彭真、張浩、師哲、江(jiang)青、聶元梓……涉及事件:反王明斗爭、解決張國燾問題、國共第二次合作密談、出兵朝鮮、越南停戰談判、“文(wen)革”第一張大字報、農村包產到戶.…
呈現歷史關鍵點中那些人與事,人與事態的交互作用,是本書編選思路。不怕掛一漏萬,也真不拘一格,意在補過往之闕,解當下之惑,借歷史之鑒以為未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