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最近發現一本深度研究毛主席的好書,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李偉所著的《毛澤東與中國社會改造》,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
以下文章摘自該書序言。通過這篇序言,以及附錄的書摘、目錄,您就會了解這是一本怎樣的好書了。為便于閱讀,本文對原文有刪節和段落調整。
點擊上圖進入微店購買
讀了李偉同志所著《毛澤東與中國社會改造》一書,深為這本有著創造性構思和深厚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的作品而高興。
這本著作深刻考察了毛澤東成功改造中國的方法,科學總結了毛澤東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經驗,深入挖掘了毛澤東實踐和思想的精髓,提煉出了認識毛澤東思想的新的觀點、新的論斷。
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和國家的面貌,是億萬人民敬仰的偉人。正是在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同志領導下,中國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中國從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進入到社會主義新時代。
一個受帝國主義掠奪和奴役的國家,變成一個享有主權的獨立的國家。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家,變成一個除臺灣等島嶼外實現統一的國家。一個人民備受欺凌壓迫的國家,變成一個人民當家作主、享有民主權利的國家。
一個經濟上落后的國家,變成一個走向經濟繁榮、全面進步的國家。一個在世界上被人們看不起的國家,變成一個受到國際社會普遍尊重的國家。
所有這些就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建立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光輝未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熱銷書《向往毛澤東》的“代序言”說得好:“歷史和經驗讓人們深切向往毛澤東。”向往,比紀念、崇敬的說法的意義更廣泛、更積極。
向往,意味著向往一個時代,一種信仰,一種前景。它表示對毛澤東時代的中國人民所創造的一切美好、光輝的事物及其發展前景的懷念和憧憬,更表示對毛澤東思想的科學理論和偉大實踐的信仰、期盼、追尋和呼喚。
毛澤東領導下的中國,雖然在前進的路途上遇到了不少的內外壓力和挑戰,但那卻是一個方向正確、前途光明、意氣風發、生機勃勃、充滿希望的社會主義中國。
列寧說過:“判斷歷史的功績,不是根據歷史活動家沒有提供現代所要求的東西,而是根據他們比他們的前輩提供了新的東西。”國內外掀起的“抹黑”思潮中一切貶低、非毛的謬論,都不過是蚍蜉撼樹、蜀犬吠日罷了。
弄清毛澤東是怎樣改造中國社會的,也就是要具體研究毛澤東是如何領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
毛澤東思想就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運用世界先進民族的革命和建設的經驗,在中國的土地上創造出來的用來改造中國,進而也改造世界的專用工具。
這部著作作的特點和優點在于,在敘述邏輯和研究方法上獨辟蹊徑,自成機杼,一改學術界通常的寫作方法,直奔毛澤東改造中國的具體活動,緊緊抓住中國革命和建設中陸續產生的一系列重大的突出的問題,以專題形式,系統闡述毛澤東是怎樣回答和解決了這些問題。
這種以題目為中心,在具體問題中貫通歷史的空間和時間的寫作方法,給全作以全新的視角,通過考察毛澤東改造中國的實踐活動,使毛澤東思想的精髓躍然紙上。
作者用了《重要的問題在善于學習》、《誰勝誰負的問題還沒有真正解決》等十一個篇章,闡釋毛澤東的實踐和思想。這些條分縷析的題目,都是毛澤東本人的原話,十分醒目。
作者從這十一個方面著重闡發了毛澤東創造的黨的建設、武裝斗爭、統一戰線這三項改造半封建半殖民地舊中國的基本手段,闡發了毛澤東建設新中國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較為全面地表現了毛澤東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哲學等方面的思想精髓和歷史貢獻。
把什么問題確定為毛澤東改造中國這個論題、這本著作的最后一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本書的成功與否,特別是關于階級斗爭的問題,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都是不能回避的。
作者用毛澤東的“誰勝誰負的問題還沒有真正解決”這句話作為全書最后一章的題目,是再恰當不過了,從而把全書的內容和思想推向了高潮。
作者正確地指出,“誰勝誰負”、“誰戰勝誰”的提問,集中地體現了毛澤東在如何推進我國剛剛起步的社會主義事業這個問題上想些什么和做些什么,展現了他自覺思考和深入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思想狀態和精神世界。
作者沿著毛澤東的這一思路,闡述了“誰勝誰負”、“誰戰勝誰”問題的深刻內涵、時代意義、長期性和曲折性,以及根據什么認為這個問題還沒有解決等一系列問題。
作者深入闡釋了社會主義不僅是個國內問題,更是個國際問題。毛澤東提出“誰勝誰負”的問題不僅是針對我國,也是針對那時的社會主義陣營。
“誰勝誰負”的問題涵蓋了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諸方面,尤其是經歷了蘇東劇變,當和平演變從理論成為了鐵一般確鑿的現實,我們對“誰勝誰負”、“誰戰勝誰”的問題決不能存有任何一點懷疑、猶豫、僥幸和幻想了。
作者認為,毛澤東提出“誰勝誰負”、“誰戰勝誰”的問題,以最直白的語言表現了新生的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相互關系,揭示了從資本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期間——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基本問題及特征,是共產黨人正確觀察和認識社會主義社會的切入點,是制定社會主義戰略策略的出發點。
作者進一步分析,在階級斗爭問題上,不能否定階級斗爭的客觀現實和馬克思主義者、共產黨人所應有的能動性。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存在著階級和階級斗爭的社會,這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事實,不管你愿意或不愿意,它都在時時刻刻進行著。
對于執政的共產黨人來說,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學說是丟棄不得的,階級斗爭的行為是停止不得的。如果共產黨人不堅持階級斗爭學說,不敢搞或不會搞階級斗爭,就會成為時任美國駐蘇大使杰克.馬特洛克眼中像戈爾巴喬夫那樣的人。
“蘇聯領導人愿意拋棄這個觀念(即階級斗爭的理論一引者注),那么他們是否繼續稱他們的指導思想為‘馬克思主義’也就無關緊要了。這已是一個別樣的社會里實行的別樣的‘馬克思主義’。這個別樣的社會則是我們大家都能認可的社會。”
毛澤東深謀遠慮,提出了“蘇聯出了修正主義,我們也有可能出修正主義”,“如何防止出修正主義,怎樣培養無產階級的革命接班人”的問題。
“如果我們和我們的后代不能時刻提高警惕,不能逐步提高人民群眾的覺悟,社會主義教育工作做得不深不透,各級領導權不是掌握在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手里,而被修正主義者所篡奪,則我國還可能要走一段資本主義復b的道路。”
在這個事關中國社會主義前途命運的問題上,我們一定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容不得半點的含糊。
不難看出,作者具有雄厚的史學功底,對毛澤東的生平和思想,研究和把握得全面、透徹,資料運用得熟練、到位,敘述得引人沉思。
這樣的研究和闡述,雖然是在講黨的歷史,毛澤東思想發展的歷史,又使讀者切身地感到是針對著現實生活,中國現實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仍然需要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中華民族的發展離不開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其重大的現實意義隱含其中了。
全書涉及的都是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這本書語言通俗,思想鮮活,字里行間洋溢著革命的激情。
這樣一部匠心獨運、具有歷史深度和理論深度的作品,是我國思想界研究毛澤東的一個卓越的學術成果,肯定會為宣傳毛澤東思想做出重要貢獻。
序言作者: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吳雄丞。
附1:本書目錄
附2:精彩書摘
關于階級斗爭
作者闡明,畢生致力于改造中國的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是精深的,提出了“學習馬克思主義就是學習階級斗爭”的論斷,就是抓住了馬克思主義的核心。
有些人竟然在二十世紀后期非議和毀謗毛澤東的這個觀點,其實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無知,對中國國情的無知。試問,不進行階級斗爭,不敢搞,不會搞階級斗爭,怎么會有工農勞動者的天下?哪里有社會主義中國的今天?
關于調查研究
經過毛澤東幾十年的努力,調查研究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個光榮傳統,也是中國共產黨不同于別國共產黨的一個顯著特點。讀懂《反對本本主義》這本書,是學習和把握毛澤東思想的入場券。
調查研究是毛澤東為中國共產黨人打造的一個傳家寶,是須臾不可離開的護身符。這個傳家寶、護身符一旦丟了,就像《紅樓夢》里的賈寶玉丟了身上的通靈寶玉,從此迷迷瞪瞪,神志不清,無所用心,其結果只能是補蘇共的亡黨而去!
關于為人民服務
作者指出,正是毛澤東大力倡導的“為人民服務”思想和行為,改變了中華民族的道德觀念和精神面貌,激發了人民的主體即----廣大工農勞動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迸發出巨大的物質力量,推動了當代中國的歷史進程。
關于槍桿子
在《槍桿子里面出政權》這一章,作者尖銳地提出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還是出選票的問題,闡明了中國共產黨從理論上和實踐上怎樣與第二國際修正主義,與形形色色的資產階級議會主義,從而與現在的社會民主黨劃清了界限,雄辯地論證了堅持槍桿子的道路就是堅持十月革命道路,是區別真假馬克思主義的一塊試金石,是堅持了《共產黨宣言》確立的共產黨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這一基本原理。
關于統一戰線
在《把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這一章,作者指出,毛澤東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統一戰線理論,在科學社會主義中開辟了一個嶄新的廣闊的實踐領域和理論領域,使之成為一門專門的學課。
關于哲學
毛澤東提出的“讓哲學從哲學家的課堂和書本上解放出來”是一個劃時代的偉大口號、偉大號召,標志著那個曾經由哲學家提出哲學、發展哲學的時代結束了,由廣大人民群眾學哲學、用哲學,從而推動哲學發展的時代開始了。
這個口號,是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特征,也是毛澤東時代的哲學特征。正是由于毛澤東幾十年的教育和培養,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哲學國度,中華民族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哲學民族。
「 支持紅色網站!」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