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瑞,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的奠基人。1948年10月1日,朱瑞在解放遼寧義縣的戰斗中光榮犧牲,他是解放戰爭中我軍犧牲的最高級別指揮員。為了緬懷朱瑞的豐功偉績,錦州市義縣人民于1987年4月在其犧牲地建成了朱瑞紀念碑。紀念碑為磚石結構,大理石貼面,通高8米,碑基呈正方形,建在邊長12米的6階式平臺上,碑身鑲嵌有漢白玉,正面刻有楊尚昆題寫的“朱瑞同志紀念碑”7個金色大字,背面鐫刻著義縣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題撰的朱瑞生平碑文,寄托了義縣人民對朱瑞烈士的崇高敬意和無限懷念。碑文如下(標點為引者所加):
朱瑞同志一九〇五年生于江蘇省宿遷縣。早年參加愛國學生運動,一九二四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考入廣東大學。一九二五年東赴蘇聯,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和克拉辛炮兵學校學習。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三〇年回國曾任中共中央長江局軍委秘書長等職。一九三二年去江西中央蘇區,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部科長、紅軍學校教員、紅三軍政治委員和紅五軍團政治委員,紅軍長征中任紅一軍團政治部主任和紅一方面軍政治部主任,并在一九三五年九月列席參加了中共中央在俄界召開的揭露張國燾錯誤的政治局會議。到達陜北后,任紅二方面軍政治部主任。抗日戰爭期間,任中共中央北方局軍委書記、組織部長、八路軍第一縱隊政治委員、山東軍政委員會書記和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書記。一九四三年秋赴延安中央黨校學習。一九四五年出席了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同年任延安炮兵學校校長。抗日戰爭勝利后,率炮校師生到東北建立炮兵部隊,歷任東北民主聯軍后方司令員、東北軍區炮兵司令員兼東北軍區炮兵學校校長。一九四八年秋參加遼沈戰役,不幸于十月一日解放義縣的戰斗中光榮犧牲,時年四十三歲。
朱瑞同志雖然和我們永別了,但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炮兵建設所建立的卓越功勛,永遠為人民所懷念。他的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前進,他的英名將永垂不朽!
一九八七年四月二十一日
義縣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立
一九九八年十月一日遷此
蔡玉衡書并勒上石
碑文忠實記述了朱瑞為革命獻身的一生,充分展現了他在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進程中的歷史貢獻,特別是為炮兵建設立下的不朽功勛。他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建立的卓越功勛和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崇高革命精神,將永遠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并激勵后人。
引領炮兵正規化建設
抗日戰爭勝利后,為了建立鞏固的東北革命根據地,朱瑞率領延安炮校到東北籌建炮兵部隊。日本侵略者戰敗后,在中國東北地區留下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其中包括炮兵建設需要的武器裝備。朱瑞認為武器的收集極為有利于發展我軍炮兵。從東北革命斗爭的實際出發,炮校黨委把朱瑞總結的“分散部隊,收集武器,發展部隊,建立家業”作為工作方針落實,深入東北各地廣泛收集火炮和相關器材。在東北廣袤大地上,東起綏芬河,西至滿洲里,南自長春,北到虎林,只要是日本軍隊活動過的地方,炮校都派人去了解收集。至1946年5月,炮校師生共收集火炮700余門,炮彈50多萬發,坦克12輛,這些積累對于東北炮兵部隊初建至關重要。
在東北革命根據地創建之初,炮兵的起步階段非常艱難,編制、裝備不統一,力量分散,指揮不便。1946年6月,東北民主聯軍總部成立炮校和炮兵調整處,中共中央東北局決定朱瑞任炮校校長兼炮兵調整處處長,協調總部處理炮兵建設調整事宜。10月,朱瑞任東北軍區炮兵司令員。自此以后,東北炮兵由分散發展走向統一領導。隨著東北解放戰爭步伐的加速,炮兵建設需要迅速適應戰爭的新形勢新要求,朱瑞向部隊發出了“苦練一個月,準備打勝仗”的號召,制定了“學與用結合”的炮校教學方針和“廣泛的普遍的發展與適當的集中使用”的炮兵建設方針,東北炮兵建設逐步走上了正規化的道路。1947年上半年,朱瑞率50多個炮兵連隊參加了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相繼取得豐碩戰果,為扭轉東北戰局立下了赫赫戰功。
“炮兵之父”為革命捐軀
東北解放戰爭的豐富實踐,給炮兵建設以廣闊的發展進步空間。在朱瑞的領導下,經過多次實戰,東北我軍炮兵戰技術水平和指揮能力逐步成熟,發展到能支援步兵攻克十幾個師、多兵種合成防守的大城市。通過戰場的反復實踐,朱瑞研究提出一系列炮兵戰術原則,主要包括步炮協同、集中使用火力、攻堅作戰等。這些戰術原則對我軍炮兵建設具有重大意義,推動人民炮兵建設良性發展。至1948年8月,東北部隊共建立16個炮兵團,2個高射炮團和若干師屬山炮營,擁有各種火炮4700多門,為東北我軍開展夏、秋、冬季攻勢取得完全勝利,特別是取得遼沈戰役的偉大勝利,奠定了堅實的武裝力量基礎。
1948年9月12日,遼沈戰役打響,東北野戰軍主力迅速向北寧線奔襲,朱瑞指揮炮兵縱隊參加攻克錦州以北國民黨軍堅固據點義縣縣城的戰斗。炮兵進入陣地之前,朱瑞親自到前沿陣地,一邊查看,一邊指揮部署。10月1日9時30分,炮兵開始實施火力準備。經過一個小時的炮火襲擊,將南面和東面城墻炸開了3個三四十米寬的大口子,掩護步兵迅速突入城內。在戰斗還沒有完全結束的情況下,為了觀察實況、總結經驗,朱瑞不顧同志們的反復勸阻,親自前往城南突破口實地查看城墻被炮火破壞的情況,途中不幸觸雷犧牲。中共中央在唁電中指出:“朱瑞同志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炮兵建設中功勛卓著,今日犧牲,實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之巨大損失。”
斯人已逝,風范長存。1948年10月8日,中共中央東北局發出訃告,高度評價朱瑞對東北解放的貢獻:“朱瑞同志以他科學的頭腦,發揚‘炮兵是戰爭之神’的思想,已在兩年來東北解放戰爭中,特別是攻堅戰中收到顯著效果,把人民解放軍的兵種,提高一步。這是朱瑞同志對人民解放軍最大的貢獻,對人民不可磨滅的功績”。為紀念和褒揚朱瑞為人民炮兵建設作出的卓越貢獻,中央軍委同意將東北炮兵學校命名為“朱瑞炮兵學校”。
烏有之鄉網站特別附錄:
烏有之鄉網站募捐公告
(2023年3月)
親愛的讀者、作者、紅友們:
到今年九月,烏有之鄉將迎來建立二十周年的時間節點,期待那時我們能共同慶祝紀念。近二十年來,烏有之鄉在反對帝國主義(美西方帝國主義、霸權主義)、反對歷史虛無主義(詆毀否定毛主席和毛澤東思想及革命英烈,否定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道路和成就)、反對新自由主義(鼓吹市場化、私有化、買辦化、資本全球化)、反對修正主義(閹割歪曲抹黑淡化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宣傳捍衛毛澤東思想、捍衛共產黨的領導、捍衛社會主義制度、捍衛工農兵勞動人民利益、捍衛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安全的意識形態斗爭中,烏有之鄉大力弘揚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堅持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積極戰斗,走過了曲折復雜的艱難歷程,為下崗工人、失地農民、被欠薪民工、碼農等深受剝削和壓迫的勞動人民積極發聲,使得一些愛學習肯思考的勞動群眾及其優秀子弟從思想上政治上逐步清醒覺悟起來,讓一些積極向上的進步青年找到了人生方向,聯絡了曾經跟隨毛主席參加兩場革命的革命前輩及其優秀兒女、在毛主席生前身后都始終如一保衛毛主席捍衛毛主席忠于毛主席的紅色衛士、參加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工農兵學干且頂著逆流繼續堅持社會主義的先進分子、在后毛時代先后覺醒的中青年朋友、在國際共運陷入低潮時期仍然真心信仰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知識分子群體,成為社會輿論場上一個重要的紅色陣地。并且,從這里先后走出了一批一批的紅色戰友,開辟了新的戰線,發展了新的陣地,創建了數家新網站和一批自媒體賬戶,豐富和開拓了紅色陣營,為21世紀中國紅色大潮的發展做出了歷史的貢獻。
近幾年來,時局維艱。大疫影響,盡人皆知。妖魔鬼怪,暗中作祟。如今,我們迫不得已向大家提出不情之請。因為網站處境十分艱難,經費缺口壓力很大,現向廣大熱心紅友進行募捐,懇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幫助,以期能夠緩解壓力,度過艱難時期。
有人勸我們放棄陣地,不要再辦下去了,我們認為這是不合適的。再難,也要堅守!我們的信念來自于對毛澤東思想的信仰,來自于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上甘嶺陣地上的志愿軍戰士,是我們的榜樣。我們可以因戰斗而犧牲,但是絕不可以因困難而放棄。
當年捍衛國有資產抵制私有化的通鋼工人階級的優秀代表吳敬堂師傅和革命前輩鄧力群、魏巍、馬賓、張全景、衛建林、李際均、李成瑞、林伯野、陶魯笳、秦仲達、楊德明、武光、孫永仁、劉實、韓西雅、李新中及人民知識分子吳易風、周新城、錢昌明、艾躍進、曹征路……他們留下的遺愿和囑托,我們永遠銘記在心,始終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面,宣傳捍衛毛澤東思想,繼續革命,永不投降。
我們珍惜每一分力量,信任和支援將激勵我們更好地堅持前行,盡力做出新的貢獻。
接收捐款的賬戶:
(1)烏有之鄉網站微信號:wyzxwk101;
(2)烏有之鄉網站站長范景剛微信號:F13910426398.(也可以直接用手機號搜索)
(3)支付寶賬號:13910426398
(4)中國工商銀行卡(帳)號:6215 5902 0001 1314 820.(戶主姓名:范二軍)
每筆捐款都請留言備注捐款人姓名和聯系電話,以便我們在可能的時候聯系回饋。
感謝大家一路走來所給以的熱愛、信任和支持!
烏有之鄉網站(WYZXWK.COM)
站長:范景剛(13910426398)
2023年2月27日星期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