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年前的今天,1886年12月1日,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的朱德元帥出生在四川省儀隴縣一個貧苦的佃農家庭。
地主的為富不仁,對自己和窮苦百姓悲慘生活的切身感受,給幼年朱德留下錐心之痛,并埋下反抗的種子,激發出他追求光明的思想。
他曾立下“投筆從戎去,刷新舊國風”的壯志,遠赴云南,刻苦求學,積極投身革命。
他雖然懷有從戎救國的志向,雖然在昆明起義、討袁護國之戰和護法戰爭立下赫赫戰功,成為川滇名將,但舊民主主義革命的不徹底,使他非常失望——面對民間疾苦,他曾一度迷失了方向。
五四運動,讓朱德第一次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為了探索新的道路,他毅然舍棄高官厚祿。面對陳獨秀的考驗,他毅然漂洋過海,尋找革命信仰,學習馬克思主義,找到了解決中國落后挨打問題的革命道路。在周恩來的介紹下,朱德終于在德國加入了共產黨。
1926年,在蘇聯莫斯科的軍事學習生涯結束后,朱德同志聽從黨的安排,通過個人關系深入軍閥內部做工作。
1927年,朱德根據黨的指示,前往南昌,參與領導了震驚中外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南昌起義后,是他在三河壩保存起義軍的骨干力量,是他用自己的異乎尋常的執著和革命事業必將勝利的堅定,為曾經那支陷入困境和混亂中的隊伍指明了出路!
是朱德同志,將南昌起義的火種帶上了井岡山,從此,朱毛紅軍威震天下!從課文《朱德的扁擔》中,我們找到了井岡山時期的紅軍,能夠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重要原因:“官兵一致”!
是朱德同志,在長征路上多次聽取了毛主席的建議,讓紅軍避免了更大的損失!
是朱德同志,在遵義會議上仗義執言,讓毛主席重新回到了領導崗位!
是朱德同志,與張國燾展開頑強斗爭,毛主席稱贊他“度量大如海,意志堅如鋼”!
他曾寫下“與日寇決一死戰”的誓言,親率八路軍東渡黃河,向太行山區挺進。
他曾根據毛主席提出的“在陜甘寧邊區開展大生產運動”的指示精神,選定了南泥灣實行軍墾,培育了“南泥灣精神”。
他曾參與制定“向北發展,向南防御”等重大戰略決策,他與毛主席一起下達了打過長江去的命令。
他在開國大典上,用洪亮聲音宣讀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我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全體指戰員、工作員,堅決執行中央人民政府和偉大領袖毛主席的一切命令……”。
毛主席贊朱德元帥是“人民的光榮”!
周總理稱總司令:“已成為二十世紀中國革命的里程碑”!
毛周朱——中國革命史上的最強“鐵三角”,日月星聚會,光耀中華!
1962年3月4日,朱德偕夫人一路風塵仆仆,到達井岡山。
據陪伴他們的毛澤民同志的夫人、毛遠新之生母朱旦華同志回憶,一天在茅坪八角樓開完會的朱老總,卻突然站在外邊一動不動,雙手叉著腰,久久凝視著前方,好像在思索非常久遠的事情。
回到車里,朱老總說了這樣的話:當年我和毛主席在井岡山會師時才幾千人,但當時的偉大領袖毛主席就提出了“黨指揮槍”、“支部建在連上”和士兵委員會;毛主席還提出了紅軍的任務不僅僅是作戰,同時要做宣傳隊,要做群眾工作,要幫助建立地方革命政權;毛主席還總結出了游擊作戰十六字訣——“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想到這些事情,朱老總不無感慨地說:現在回想起來,毛主席當年制定的每一條政策都很深遠吶。“在井岡山和轉戰贛南閩西時,開始我并不信服毛主席,他沒有學過軍事,我帶兵打仗多年。”
我們知道,在歷史上,發生在1929的朱毛之爭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當時,圍繞著紅四軍要不要設立軍委等問題,毛主席和朱德、劉安恭等發生了異常激烈的爭執,并波及到全軍。他們都認為毛主席在廢立“軍委”問題上實施一言堂的“自上而下的”“家長制”作風,而陳毅的調和立場也沒有起到良好的作用。最后,在紅四軍“七大”上,經全體出席者的表決,毛主席的前委書記職務被撤。
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朱德讓陳毅轉告毛澤東:朱毛不能分,也不會分!
周恩來也對到上海匯報工作的陳毅說:一個黨一個軍隊都需要自己的核心人物,紅四軍中的領導人,毛澤東當然是最好的人選!
1929年10月22日,陳毅終于從上海帶來了中央的“九月來信”,充分肯定了毛主席關于工農武裝割據,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戰略思想,批評了陳毅和朱德的錯誤。
隨后,毛主席順利回到紅四軍的領導崗位,朱德同志當面向他賠禮道歉說:“我在思想方法上有片面性,給您在精神上帶來了創傷,請您原諒。”毛主席也為自己的激烈言辭表達了歉意,“朱毛”又走在一起了!
經歷過這件事之后,朱德同志在黨內、軍隊內,就更加謹慎小心的維護毛主席;后來,經過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和毛主席在遵義會議上實現的偉大轉折,朱老總更是一心一意維護毛主席的領導地位。
就是在這次上井岡山時,有關人員曾問朱老總,他當年在大井住地的具體位置,而我們的朱德同志則嚴肅地說:“有毛主席的故居就行了。”
從這簡短的一句話中,我們能體會到朱老總的良苦用心!
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人,真的是用了慘痛代價和較長時間才找到了自己的人民領袖——毛主席!
經歷過血與火的考驗,經歷了正反兩個方面的教訓,中國工農紅軍和中國共產黨人,都逐漸認識到了毛主席意見的正確性,體會到了毛澤東思想的無比光輝。
朱德同志、周恩來同志等黨內一大批干部,黨內曾經對毛主席不那么信服甚至看不起的“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們,更是逐漸認識到:毛主席就是看得長、想得遠、意見對、方法好;毛主席就是能帶領中國革命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更大的勝利;離開毛主席、拋棄毛澤東思想、否定毛主席的革命路線,黨的事業就要失敗,就要遭遇重大挫折!
1965年5月,毛主席重上井岡山!
1976年元旦,毛主席詞二首《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1965年5月)和《念奴嬌•鳥兒問答》 (1965年秋),在報紙上公開發表。
朱德同志剛剛從醫院回家,讀后感慨萬千,激動不已,引發了他對革命歷程的回憶,“欣然不寐”遂草成《喜讀主席詞二首》:
小兵相信,任何中國人,只要結合朱德同志的革命歷史,就一定能從其中讀出“能不憶當年”與“真心搞馬列”的深刻意蘊。
毛主席臨去世前,曾說自己一生只做了兩件事,朱總司令臨去世前的這兩首詩,正是對這兩件事的評價。
于是,我們對“知音”、對“戰友”、對“毛周朱”,有了更深的理解。
朱德同志對革命的堅貞,讓那些后來的見風使舵者、見利忘義者、投機取巧者無地自容!
重病纏身的毛主席在獲知朱總司令去世的消息后,指示一定要妥善料理朱德的喪事,委托人代他敬獻花圈,并一再強調“朱毛”不能分離!
朱德同志說,在毛主席的領導下,方向從此更明確了,我們要永遠跟著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走!
朱總司令說,這個天下是全黨同志和人民群眾一起努力,共同打下來的,這份功勞應該首先歸在人民大眾身上,而在我們黨方面則首先應該歸在毛澤東同志身上!
朱老總在最后的日子里留給孩子的話是:我最珍貴的,就是屋里掛的那張毛主席像,你們可以繼承。
朱德同志身上的忠于黨、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忠于毛主席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我們的紅司令,永垂不朽!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