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共產黨人

《功勛》:什么樣的“功”,才配得上這樣的“勛”?

烏鴉校尉 · 2021-10-17 · 來源:烏鴉校尉公眾號
收藏( 評論() 字體: / /

  這幾年“主旋律劇”可謂大翻身,從《山海情》到《覺醒年代》,一改往日無聊枯燥、千篇一律的刻板印象,收獲了一片好口碑。

  作為扶貧年代劇,《山海情》塑造了一個個經典形象:有為了一口水窖一頭驢就賣掉女兒的父親,有為了新生活徒步幾百里地穿越荒漠的女人,有習慣了貧窮對未來毫無希望的農民,有流著汗水奔向光明的青年……一朵朵浪花,組成了時代大海,在漫天黃沙里蓋起了高樓大廈,扶貧的平凡而偉大,細微而閃耀,在這里體現得淋漓盡致。

  作為歷史革命劇,《覺醒年代》讓一個個書本上的名字,成為了有血有肉的人:熱情奔放的陳獨秀,沉穩睿智的蔡元培,外冷內熱的魯迅,平實醇厚的李大釗……激情澎湃的熱血青年,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浪漫和現實在這里交織,牽扯著無數后人的心。

  在主旋律電視劇被人們開始期待之時,國慶期間,又一部閃著紅光的電視劇吸引了觀眾的視線,頻頻登上熱搜,那就是《功勛》

圖片

  《功勛》這部電視劇以單元劇的形式,為觀眾展現了八位首批獲得共和國勛章的功勛人物的故事:李延年、于敏、張富清、黃旭華、申紀蘭、孫家棟、屠呦呦和袁隆平。

  這八位功勛人物來自于不同的領域:有的是槍林彈雨奮不顧身的戰斗英雄,有的是面朝黃土悉心耕耘的人大代表,有的是隱姓埋名默默運算的科學巨匠……忠誠、執著、樸實,是他們共同的品格。

  他們中有的大名鼎鼎,被人交口稱贊;有的歷時多年,一直不為人知。

  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將個人的命運同國家緊緊聯系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崗位上,奉獻了全部。

  1

  《能文能武李延年》這個單元,講述的是戰斗英雄李延年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帶領連隊奪回失守的346.6高地的事跡。

圖片

  出生于1928年的李延年,先后參加過解放戰爭、湘西剿匪、抗美援朝、邊境防衛戰等大大小小20多場戰斗,是當之無愧的戰斗英雄。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李延年加入了東北人民自治軍,開始了自己的軍旅生涯,先后任警衛員、排長、區隊長等,作戰十分勇猛。

  在遼沈戰役結束后,他又參加了平津戰役,連連立功。

  1950年,在湘西剿匪的他,被提拔為連隊的指導員。在一次戰斗中,僅以傷亡2人的代價,就消滅了土匪200余人,還抓獲了幾十名俘虜,受到了上級的表彰。

圖片

  1951年3月,李延年所在的部隊加入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奉命奔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踏上了保家衛國的征途。

  10月8日,在反秋季攻勢作戰中,李延年所在的3營奉命實施反擊,要收復已經失守的346.6高地。李延年帶領連隊負責從左路攻擊,率先奪下了一個山頭。9號天亮時,營隊已經攻占了高地主峰在內的五個山頭。

  接下來要面對的,是美軍的反攻。面對敵人輪番的強攻和遠程炮火、轟炸的支援,3營的官兵傷亡慘重。李延年所在的7連只能編成4個班了,其他三個連隊情況更差。

  于是,李延年開始整頓部隊、追悼烈士,做官兵們的思想工作,自己帶頭,鼓舞部隊勇猛向前。

  最終,在他的指揮和帶領下,部隊打退敵人數次反撲,斃傷美軍600余人。戰后,他被記特等功,還授予了“一級英雄”的榮譽稱號。

圖片

  這場戰斗,是李延年軍旅生涯的高光時刻。

  然而,這也是令他印象最為深刻而又不想提及的一場戰斗。因為這赫赫戰功,不光是他一個人的功勞,還代表著很多同志的犧牲。

  從資料的寥寥數語中,不難看出李延年同志在戰斗過程中,可謂智勇雙全,既能指揮作戰、安穩軍心,又能帶兵沖鋒,贏得勝利。

  而這兩點,在《能文能武李延年》的單元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并且有許多細節,都能很生動展現他的這些優點。

圖片

  故事,是從談判桌上的雙方開始。

  1951年7月,中朝同美方為首的“聯合國軍”進行和談。在戰場上沒撈到好處的美方,一心想要在談判時找回場子,三番五次下來,談判多次破裂。

  于是,美方連續發動攻勢,轟炸中朝駐地,企圖通過大規模的攻勢,奪取更多地盤。

  我軍則遵照指示,與敵人展開了寸土不讓的陣地戰。

微信圖片_20211017121140.jpg

  李延年擔任指導員的七連,受命進攻346.6高地。大戰在即,各班都安排人去領彈藥了。但是一個名叫“小安東”的戰士卻一臉恍惚,還要帶著自己的衣服和干糧逃跑。

  當然,沒跑多遠,他就被抓了回來,并且被其他戰士看不起。但他不為所動,只是痛哭流涕表示自己不想送死,想要回家找“二妞”。

  氣得夠嗆的連長聽到自己的士兵,為了一個女人想要做逃兵,當場就拔出了自己的槍,想要擊斃這個叛徒。李延年急忙攔住了連長,說這個事情非常嚴重,會影響其他士兵,是非常嚴重的政治工作事件,讓連長把這件事交給自己處理。

圖片

  李延年并沒有罵小安東,而是問戰士們,知不知道二妞是誰,然后給大家講起了小安東的身世:

  父母雙亡的小安東,一直靠乞討為生。七歲那年乞討時暈倒在了路邊,被二妞看到,二妞自己用嘴吸出來羊奶,然后喂到了小安東嘴里,救活了他。之后,小安東就靠著二妞節省的口糧活了下來,兩個人之間漸漸產生了感情。

  后來,小安東被國民黨抓壯丁,被迫從了軍。直到和解放軍打仗時,看到解放軍官兵平等,這才加入了解放軍。

  聽完故事后,原本氣憤叫罵著小安東的戰士們,突然安靜了下來。大家既是為小安東和二妞之間的感情所動容,也是想起了自己千里之外的親人們。

圖片

  接下來,李延年問大家,還記不記得有次行軍休息時,小溪上游倒著幾具剛被飛機炸死的洗衣服的女人的尸體,鮮血把水染成了紅色。

  “如果這些事情發生在你的家鄉,你們會咋樣?”

  戰士們想到了自己的親人,又想起了戰爭的慘狀,一起高聲喊著為朝鮮人民報仇。

  而李延年則轉身對小安東說,等你逃回家時,飛機也就飛到二妞家了,根本救不了二妞。

  想明白了的小安東,哭得比剛剛更加凄慘,喊著自己知道錯了,不把美國鬼子打出去,自己就不會有好日子過。

圖片

  李延年的語氣,從溫和突然變得鏗鏘有力,對著戰士們說,要想過上好日子,就要打敗敵人,才能換來太平。

  “同志們,道理很簡單也很殘酷,簡單的大家都明白,要想過上和平幸福的日子,只有打勝仗,要把美國鬼子打得不得不罷手為止!”

  縱使在努力的過程中,許多人已經犧牲了,再也不能團聚,但親人依舊會銘記這一切。

  “但是,祖國會記得我們,親人會感激我們,是我們讓他們過上了和平幸福的日子,是我們讓敵人知道我們的祖國無比強大,不容欺辱!”

圖片

  在這般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言語后,李延年給戰士們進行了最后一番動員:

  “為了祖國和我們的親人,我們怕死嗎?”

  “不怕!”

  “怕敵人的飛機和大炮嗎?”

  “不怕!”

  “我們能不能完成上級交給我們的任務,把美國鬼子打回到談判桌前?”

  “能!能!一定能!”

  戰士們士氣振奮激昂,也原諒了小安東。李延年告訴大家,戰士們活著不是為了一個二妞,而是為了千千萬萬個二妞。

  讓戰士們義無反顧沖上前線的,正是他們身后的親人們。

  只用了短短10分鐘,志愿軍們舍生忘死、踏上戰場的原因,就已經交代很清楚了。

圖片

  李延年所代表的政工干部,從訴苦到動員再到批評團結,循序漸進,踐行了整風運動的精髓。

  一個合格的人民軍隊指戰員,就應該了解每個戰士的的基本情況,能夠深入淺出進行工作,抓住時機,在關鍵時刻激勵士氣鼓舞斗志,并且能根據每個戰士的情況進行調整:

  比如一心想帶兵打仗的文書王毓文,想要憑借一本《孫子兵法》走天下,被李延年勸說不要拿戰友的生命開玩笑,并且給他安排了更適合他的工作;

  個人戰績突出的陳衍宗,興沖沖拿著繳獲的武器想要得到表揚,但是因為沒有盡到班長的指責,被嚴厲批評其個人英雄主義……

圖片

  除此之外,李延年個人的軍事素養也不容小覷:

  每到戰斗間隙,李延年站起來的第一句話就是“抓緊修筑工事”;在戰斗慘烈時,他臨時提拔,組成新的戰斗編制,保證隊伍不松散;防御作戰中,李延年會安排一部分戰士留在反斜面待命,避免被“一窩端”;在通過炮火覆蓋的封鎖區,李延年只身跑去炮坑試驗規律……

  可以說,能文能武李延年》中塑造的政工人員形象,是這部分最大的亮點之一。

  它打破了以往電視劇中,政委、指導員等“沒什么用”的固有刻板印象,是真正的“能文能武”。

圖片

  同時,這部分還有不少細節,令觀眾們贊嘆不已:

  比如通訊員犧牲后,李延年讓司號員去送信,司號員帶走了號,所以之后的指揮戰斗過程中,再沒出現過號聲,而是用吹哨子代替;

  比如連隊上陣地時,營屬炮兵在炮火支援時,只有六零迫擊炮聲,并且只有八門,這就是一個炮排的火力;

  再比如爆炸效果上,手榴彈爆炸、迫擊炮爆炸等效果大小明顯不同,沒有為了制造大場面而刻意放大;

圖片

  在進攻過程中,沒有采用什么“人海戰術”,而是分為不同功能性小組,分頭行動,指揮口號也不再只有“沖”,而是要盡可能避免傷亡。

  我們的戰士戰勝敵人不僅是光靠勇敢和不怕犧牲,也是靠智慧和戰斗經驗贏得了勝利。

  這是以往影視作品中很少準確表達的內核思想,也是《能文能武李延年》另一大亮點。

  戰爭需要犧牲,但是不需要無謂的犧牲。

  2

  《能文能武李延年》單元播出后,收獲了極高的口碑,大家都稱這是近年來看過的最好的戰爭劇,無論是人物塑造還是戰爭細節上,都力求完美,除了一兩處武器方面的瑕疵外,幾乎沒有任何毛病。

  無數人紛紛感慨戰爭的殘酷,為先輩們的犧牲而動容,高呼“只要你看過李延年,我們就是好同志”。

  如果說,《能文能武李延年》所展現出來的精神,是頑強拼搏、奮勇向前的沖勁,那緊隨其后播出的《無名英雄于敏》,則是這種精神的底氣來源。

圖片

  于敏這個名字和他的事跡,對于今天的我們來說,盡管許多細節,尤其是研究資料還未解密,但從一些對于他事跡的報道中,還是可以對他的生平有大致的了解。

  1926年,于敏出生在戰亂之中。在四下的戰火中,于敏寄心于讀書,成績優異。內向不喜交際,善于動腦的他很快就確定了自己的路——做科研。

  1945年,于敏考入了北京大學工學院電機系。但他發現,這是一個強調動手能力的工科,并不適合喜歡刨根問底、追本溯源的他。

  于是,傾心于理科的他在選修理論物理后,轉到理學院物理系,并且常年位居成績排行榜第一名。

圖片

  1951年,研究生畢業后的于敏因為成績優異,被核物理學家彭桓武與錢三強看中,調到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從事原子核理論研究。

  當時國內,沒人懂原子核理論究竟是什么,于敏的研究可以說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

  但很快,他就掌握了國際原子核物理的發展情況和研究焦點,并且發表了《關于重原子核的殼結構理論》《關于原子核獨立粒子結構的力學基礎》等頗具分量的論文。

  朝永振一郎和A·玻爾這兩位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在訪華時,都曾稱贊過于敏的專業水平水平,對他的研究成果大為驚嘆,認為他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

圖片

  A·玻爾曾盛情邀請于敏去丹麥進修,但被于敏婉言謝絕。

  與同期從事核武器研究的同胞們不同,于敏未曾出國留學或進修,而是一直留在國內專心研究。

  對此,他有些許的遺憾,“如果生在現在,重新上大學,我當然會留學,科學需要開放交流和廣闊視野”。

  但他也堅持,留學應是為了“回國再給國家做點兒事”。

圖片

  鄧稼先(左)和于敏(右)

  1960年12月,我國作出部署,集中攻關核武器,突破原子彈,并且同時對氫彈理論進行探索。

  1961年1月12日,于敏被叫到了錢三強的辦公室,告知命其作為副組長領導“輕核理論組”,進行氫彈理論的預先研究工作。

  于敏覺得很突然,尤其是他并不喜歡應用研究,只想做基礎理論工作,氫彈這種大系統的科學工程不是他擅長的領域,尤其是他正研究的原子核理論正處在將要取得重要成果的時刻。

  但他忘不了充滿硝煙的慘痛童年,他也明白核武器對于國家和民族的意義。

  “中華民族不欺負旁人,也不能受旁人欺負,核武器是一種保障手段,這種民族情感是我的精神動力;

  抗美援朝的時候,美軍統帥麥克阿瑟就曾建議用核武器襲擊中國,它是真的在進行核訛詐、核威懾,不是報紙上說說玩兒的。”

圖片

  自此,于敏開始了對氫彈等核武器研制的道路,在公眾的視野中消失不見。

  彼時,國內僅有一臺每秒萬次的電子管計算機,并且95%的時間分配給了有關原子彈的計算。然而,研制氫彈的過程計算十分繁瑣,于是大家只能靠計算尺,探索那個神秘的領域。

  幾年中,小組成員們對氫彈原理和結構作了初步探索,并解決了一系列熱核材料燃燒的應用問題,產生了69篇論文,均作為秘密文件保存。

  1965年,于敏等人來到上海華東計算技術研究所,利用這里的計算機完成了加強型原子彈優化設計,并作了“氫彈原理設想”的學術報告,并在計算機上進行模擬。近百個日夜后,終于形成了一套基本完整的方案。

圖片

  1966年12月28日,氫彈原理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中國僅僅用了2年8個月,為世界之最。

  之后,于敏等人繼續對氫彈的小型化、提高比威力和核武器生存能力等做優化,并將之與用到裝備部隊。

  目前全世界只有兩種氫彈構型,美國的T-U構型和中國的于敏構型。

  人們稱贊于敏為“氫彈之父”,但他卻并不接受,認為核武器的研制是集合多種學科的系統工程,自己只是起到了其中一部分的作用。

圖片

  其實,研制出氫彈只是于敏這一生中的成就之一,只不過“兩彈一星”廣為人知,再加上研制氫彈本身對于于敏來說,是一個“艱難的轉行”,因此更能突出于敏在面對個人和國家時做出選擇的堅定。

  這個名為《無名英雄于敏》的單元,“無名”其實有兩個含義,一是絕大多數人得知于敏這個名字時,要么是在國家頒發“兩彈一星功勛獎章”時,要么是在于敏逝世時。

  二是于敏這個名字在當時也是秘密,直到1988年才能公開。在此之前,他的家人、鄰居無人知曉他的具體工作,用他妻子孫玉芹的話來說,“沒想到老于是搞這么高級的秘密工作”。

  《無名英雄于敏》的故事,也是從他研制氫彈開始的。生活與工作交織在劇中反復出現,一面是繁重的工作,一面是無暇照顧的家庭,觀眾在心酸之中,更有深刻的感動。

圖片

  于敏的故事,貫穿全篇的就是一個字,“難”。

  編劇通過一個雞蛋,向觀眾展示了于敏的生活難,工作難,研究也難。

  因為趕上了三年困難時期,于敏單位的伙食非常簡單,別說吃肉了,就連雞蛋也很久沒見過了。

  科研人員們沒日沒夜熬著,大家都面黃肌瘦,精神狀態很差,有的人眼看著就要熬不下去了。

  有人就建議領導,給大家弄點兒雞蛋補一補,可是領導也滿面愁容,因為趕上困難時期,根本就搞不來。

圖片

  科研單位的日子都過得清湯寡水,普通人家更不用說了。

  于敏的妻子孫玉芹獨自一人在家帶著兩個孩子,家里的母雞一下蛋,她就把蛋收了起來。兩個孩子嘴饞,孫玉芹總是告訴孩子們,等爸爸回來再一起吃。

  然而第二天一早,女兒卻發現,蛋不見了。原來是回來的于敏把家里的蛋都拿走了,去單位給科研的同志們一起吃。

  他還留下了張字條,說借了家里的雞蛋,以后會加倍奉還。于是孫玉芹只能去鄰居家,借來雞蛋給孩子吃。

圖片

  沒日沒夜搞研究的于敏,很少回家。

  一次,女兒半夜做夢,孫玉芹問女兒是不是想爸爸了。倔強的女兒說不想,“因為爸爸不在,我們就能吃到雞蛋了”。

  后來,于敏終于抽空回了一趟家,結果連搬了新家也不知道,好久沒見的兒子也不認識他了。

  他拿出以前欠下的雞蛋,給孩子們一起煮著吃了,氣氛才漸漸熱絡了起來。

圖片

  科研人員的苦,在一枚小小的雞蛋上,得到了體現:身體的消耗,精力的投入,還有在家庭上的空缺。

圖片

  其實,拍攝這個單元并不簡單,首先,很多資料都涉密,為了豐富劇情,編劇們需要把許許多多“于敏”的故事,匯集到一個人的身上,來豐富劇情;

  其次,氫彈研究的科研過程,對于絕大多數觀眾來說,都是枯燥乏味的,而這個宏偉壯麗的工程,分散到日常里,就難免顯得繁復瑣碎。

  如何平衡枯燥與趣味,怎樣展現人物真實的魅力,把慢節奏的戲碼拍得吸引人又不狗血,劇組用了很多細節來詮釋。

  比如于敏在回憶童年時,有幾個鏡頭用來展現他從小就聰慧過人:

  他好奇鋼筆是怎么吸墨的,好奇燈絲為什么發光,摩擦后的小棒為什么能吸附紙片,這都是他對基礎物理的探索。

圖片

  而后,身為科學家的于敏不會抓魚、不會買藥,也不知道家里的戶口本放在哪兒,與其嚴謹的科學家身份,形成了對比,突出了他一心鉆研科學的形象。

  因為家里條件比較困難,夫妻二人躺在床上,于敏給孫玉芹講烤鴨的制作過程,用嘴給孫玉芹“烤”了只鴨子,餓得孫玉芹連忙喊停。

  這一段頗有幾分《許三觀賣血記》中,許三觀在生日當天為一家用嘴炒菜的感覺,令人在笑過之后,又忍不住為之感嘆。

  當氫彈爆炸成功后,大街上的人歡呼雀躍,于敏用剛發了工資為由,和妻子商量買一只烤鴨,而后又因為家里條件不好,還是沒舍得。

  當他回到家中,在收音機前聽到氫彈爆炸的廣播,終于沒忍住流下了淚水,但并沒有向妻子說明原因,而是要了一杯酒。

圖片

  除了塑造于敏外,他的妻子孫玉芹的形象,也十分鮮明:

  自己一個人在夜里走到醫院生孩子;從不逼問丈夫的工作內容;在外人面前替丈夫打馬虎眼,獨自一人操持家中的一切……

  每一個于敏的背后,都有一個孫玉芹。

  無名英雄不光是科研人員,也是背后默默支持他們的每一個人。

  3

  如果說《無名英雄于敏》已經足夠“無名”,那么接下來《默默無聞張富清》的故事,就更加平淡瑣碎。

圖片

  30歲的張富清帶著家人來到來鳳縣,成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

  在這里工作的歲月中,觀眾們既感嘆于張富清的偉大,又為他的家人惋惜:

  在他領著鄉親們修水渠時,接到了老家的急電,他的母親病危了,要他趕快回家;

  離家十幾年,他只回過家兩次,但因為鄉親們還需要他找水渠,所以他只能讓妻子把所有的積蓄都寄回老家,但還沒來得及行動,他的母親就去世了。

圖片

  讓人揪心的劇情還有很多:本來不在精簡范圍內的妻子,最終同意主動下崗;因為工作繁忙,耽誤了長女腦膜炎治療;兒子想去國營廠,但因為避嫌而放棄;在家人全都面黃肌瘦時,他轉身把一袋米送給了烈士的家人……

  盡管在他的帶領下,村民們終于吃上了飽飯,修起了公路,建好了大壩,很敬佩他的偉大,但也有不少觀眾為他的家人叫屈,難以理解他這種執拗,認為他這種“圣人”行為沒必要。

  直到最后,他在回憶從前時,所有人才知道,原來他曾經是一名戰斗英雄,一切的一切也就有了解釋:

  正是因為戰爭,因為見過犧牲,所以分外想要建設好一切,想要讓每個人都活好、過好,只有活著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圖片

  在后面的單元中,《黃旭華的深潛》講述的是1958年到1988年,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研發核潛艇的故事,展現了從零開始、自主研發核潛艇的歷程;

  《申紀蘭的提案》截取了申紀蘭從到達西溝,帶領這里的婦女參與勞動、爭取男女同工同酬,并當選第一屆人大代表的事跡,見證了那個時代人民的思想進步與解放;

  《孫家棟的天路》聚焦于試驗的無數次失敗,而后終于開拓了航天事業,成功將東方紅一號送入了太空;

  耳熟能詳的《屠呦呦》《袁隆平》則是從我們熟悉的青蒿素和雜交水稻展開,展現英雄人物平凡而又非凡的生活。

圖片

  在《功勛》播出后的時間里,屢上熱搜:

  有人被申紀蘭的熱淚所感染;有人為張富清的家人而揪心;有人為李延年的熱血所振奮;有人為于敏的執著所打動……

  當然,這部劇并非沒有瑕疵:

  《孫家棟的天路》因為和于敏單元劇情有所重合,所以觀眾有些審美疲勞;《默默無聞張富清》因為內容過于瑣碎,不少觀眾失去了耐心;

  最為人詬病的《黃旭華的深潛》,因為主角演技爭議,愛情色彩過重,主角衣著打扮讓人難以理解,各種哭戲慢鏡頭更是難以代入,被不少人跳過……

圖片

  但這些都不掩《功勛》的好口碑,這一部分來源于劇情細節的真實描繪,一部分來源于故事原型中人物的精神:

  比如故事里張富清拿著的搪瓷缸,是他在戰爭中用命換來的榮譽,經常補了又補;

  比如孫家棟非常愛吃糖,小時候想方設法偷吃,長大了則是靠糖給自己提勁……

  大人物,也有小情懷。每一個英雄,都是有著崇高精神的普通人。

圖片

  《功勛》這部電視劇,很好地解答了一個問題,為什么是他們八個?

  有人保家衛國,有人駐扎基層;有人幫助人民擺脫疾病,有人幫助百姓實現溫飽;有人研制武器讓大家拾起尊嚴,有人發展科技幸福眾人的生活。

  他們不僅僅代表了自己,更是代表了他們背后一樣默默付出的人。

  不管奮斗在什么領域,他們都詮釋著自己的家國情懷,為之盡自己最大的力量。

  親人不會忘記,同胞們不會忘記,祖國也永遠不會忘記。

  他們把自己的一切,都融進了祖國的江河。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曉林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3. 從歷史工人運動到當下工人運動的謀略——(一)歷史工人運動
  4. 如何看待某車企“中國工人”在巴西“被指處于類似奴役式環境”
  5.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6.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7. 到底誰“封建”?
  8.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9. “中國人喜歡解放軍嗎?”國外社媒上的國人留言,差點給我看哭了
  10. 烏克蘭逃兵
  1.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2.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3.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4. 與否毛者的一段對話
  5.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6. 群眾眼睛亮了,心里明白了,誰不高興了?
  7.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8. 社會亂糟糟的,老百姓只是活著
  9. 我國的社會已經有了很大的問題:內卷,失業,學歷貶值…
  10. 不能將小崗村和井岡山相提并論!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機關事業單位老人、中人、新人養老金并軌差距究竟有多大?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午夜一级国产经典欧美日韩 | 日韩.欧美.亚洲.另类.国产 | 亚洲人在线成视频 | 亚洲人成久久环射 | 五月天在线精品电影 | 亚洲日本精品国产一区v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