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短期連橫合縱 長期獨立自主
美國本次修訂《出口管制條例》出手非常狠辣,而且不排除下一步繼續加碼制裁,以及與其盟友聯手制裁的可能性。因此,短期可以連橫合縱,但長期必須走獨立自主路線。
美國人工智能國家安全委員會在2021年的最終報告中就提到,美國要想在半導體產業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就必須限制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為此,美國應設法妨礙中國進口光刻機等尖端芯片生產設備,并考慮與荷蘭和日本“協調”制定“推定拒絕”的政策,阻止他們向中國出口半導體制造設備。同時,建議將長期存在的監管慣例規范化為美國政策,以將中國的半導體產業限制在落后于美國兩代的程度。
10月13日,美國商務部產業和安全局舉行電話會議,會議中美國商務部出口執法助理副部長Kendler表示,針對中國半導體出口管制的ECCN技術參數將和“瓦森納協定”達成協同,根據《出口管理條例》第746.8條,美國商務部產業和安全局打算將相關條款寫進“瓦森納協定”。鐵流相信,美國會有條不紊的將這些計劃逐步落實。
短期來看,我們可以通過連橫合縱的方式,利用美國、歐洲、日本、韓國之間的利益分歧,尋找合作伙伴,建立去美國化的半導體產業鏈。長遠來看,應當堅定不移構建紅色產業鏈。
歐洲、日韓畢竟有美國駐軍,在政治上唯美國馬首是瞻,在美國政府施加壓力下,歐洲和日韓廠商遲早會跟進。10月12日,ASML就要求美國員工立刻停止與中國客戶合作。韓國三星、SK海力士雖然獲得了1年的寬限期,但在完成工廠建設且寬限期到期后,也不會再進口美國半導體設備。至于找三星、SK海力士當代理幫助國內晶圓廠進口設備的可能性很低,三星、SK海力士不敢冒著被美國處罰的危險幫助中國企業買設備,畢竟違反美國法律成本過高,實屬劃不來。
從歐洲和日韓企業跟隨美國多次制裁中國企業的歷史來看,不能對這些國家抱以過高期望。
基于長遠方略,構建紅色產業鏈是必然選擇,在紅色產業鏈構建上必須保證獨立自主,不能依賴任何西方技術。HW的ARM芯片之所以“絕版”,根源就在于設計上依賴ARM技術授權,在制造上依賴臺積電尖端工藝,進而導致QL芯片的抗風險能力差,一旦ARM、臺積電遵守美國禁令,QL芯片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根之木。
中國市場異常廣闊,足以養活一個龐大的半導體產業,只要足夠的時間和金錢,就足以孕育中國的英特爾、英偉達、ASML、應用材料、賽靈思、三星、GF......對于半導體產業,要有長期艱苦的打算,不能急功近利,應當以10年為周期長期投入,孕育培養紅色產業鏈。
美國的做法是非常短視的,這等于逼迫中國自力更生,一旦紅色產業鏈建成,依靠成本優勢中國可以把28nm以上工藝的市場都吃下來。由于大部分芯片并不需要尖端工藝,這會導致一大批美國半導體公司在市場競爭中落敗,這對美國半導體產業來說是毀滅性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