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醫科學院已經成立65年了。
2020年12月19日,中國中醫科學院在成立65周年之際,召開了推進做大做強暨學部成立大會。在這個大會上,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璐琦在講話中透露出一個重要信息:將加快推進中國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和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建設。
近代以來,隨著西方醫學傳入中國,中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輕視、歧視、排斥以及打擊。1929年2月,在國民政府衛生部召開的第一屆中央衛生委員會上,在日本留學過的西醫余云岫提出:取消舊醫藥,全盤否定中醫中藥。這便是近代史上的“廢止中醫案”。
當時的中醫界團結起來大抗爭,最終取得了相對勝利。但是在建國后的一段時期內,社會上排斥中醫藥(認為中醫不科學)的現象又有所抬頭。這一次的主攻手,還是余云岫,不過這一次變成了“改造中醫”,當時出的政策是:中醫要想執業,就要上醫學院學習,學完再當醫生。那個時候的醫學院,是西醫醫學院。
這些政策致使大多數中醫不符合入職條件,從而引起廣大中醫和人民群眾的不滿。幸運的是,毛主席一直很重視中醫藥的發展,他說:中醫藥是個偉大的寶庫,現在不是中醫學西醫的問題,叫我說是西醫學中醫的問題。
毛主席對中醫藥的發展做過很多重要指示,強調學習和研究祖國醫學的重要性。如1954年,毛主席指示:“中藥應當很好地保護與發展。我國的中藥有幾千年歷史,是祖國極寶貴的財產,如果任其衰落下去,將是我們的罪過;中醫書籍應進行整理……如不整理,就會絕版”。同年6月,毛主席又批示:“即時成立中醫研究機構,羅致好的中醫進行研究,派好的西醫學習中醫,共同參加研究工作”。
于是,在1955年12月,中國中醫研究院成立了。緊接著,1956年1月,衛生部在《一九五六到一九五七年全國衛生工作規劃要點》中提出“從五六年開始,建立四所中醫學院”。很快,北京、上海、廣州和成都中醫學院建好了,成為新中國第一批中醫學院。中國中醫研究院,北京、上海、廣州、成都中醫學院的建立開啟了我國系統的中醫藥院校教育的篇章,為中醫藥的傳承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在中醫藥院校教育方面,作為“國家隊”的中國中醫科學院,在1973年的時候,經中醫大家岳美中老先生的申請創建了全國中醫研究班,1984年正式成立研究生部,2005年,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準成為中醫藥行業第一所研究生院。
如今,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也將要創建了。
2019年11月,中國中醫科學研究生院官網發布消息: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改革中醫藥院校教育,強化中醫藥專業主題地位,培養高層次復合型中醫藥人才,2019年11月1日,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建設可行性論證會在北京召開。
國內眾多中醫權威人士參加了這次會議,有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醫大師陳可冀,教育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領導,還有很多中醫藥大學的老校長以及中國中醫科學院的老院長現任院長等。與會專家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定位于高層次、復合型、創新型、國際化中醫藥人才培養,強調中醫思維,對新時代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發展意義重大且非常及時,是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一次有益探索。
中國中醫科學院科研成果豐碩、實力雄厚,我國首位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便是中國中醫科學院的一員。在2020年的疫*情阻擊戰中,中國中醫科學院作為國家中醫隊的領頭軍,成績非常亮眼,為阻斷疫*情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等,都在這場戰疫中為全國人民所熟悉起來。
在這樣的背景下,又恰逢中國中醫科學院成立65周年,黃璐琦院士提出將加快推進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建設,讓筆者感到非常振奮。
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將是繼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之后又一所以國字號科學院所命名的大學。這應將是中醫藥院校教育上的一次里程碑式的大事。
熱切期待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早日建成!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