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公眾號發了一篇科普痛風的文章,作者通過一套專業術語和邏輯推理得出了:痛風的根源在于人類的進化選擇。高尿酸血癥和痛風可以說是人類不可避免的一種“固有”疾病,不具有可治愈性。對于具有痛風“特質”的人來說,痛風不可能被徹底治愈。筆者并不認同這一結論。
痛風是由于嘌呤代謝紊亂導致血尿酸水平增高,尿酸排泄減少而導致尿酸鹽在組織沉積的疾病。其臨床表現為由高尿酸血癥、尿酸鹽沉積所導致的反復發作的急、慢性關節炎和軟組織損傷,尿酸性腎結石所導致的痛風性腎病,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代謝性疾病,其發作與肥胖癥、高脂血癥、糖尿病、高血壓病及心腦血管病等相關。
西醫將痛風的病因歸結為遺傳、飲食、藥物以及其他方面四類因素。
第一,美國報道有6%?22%的痛風病人有家族史,國內報道有家族史者達5.6%?13.6%。研究發現,大多數原發性高尿酸血癥和痛風系多基因遺傳病。
第二,當飲食中攝入過多富含瞟吟的食物(如動物肝臟、海鮮、 肉汁、肉餡、肉湯、啤酒等)后,誘發痛風發作。飲食是痛風發作的重要誘因之一。
第三,臨床觀察發現,嚏嗪類利尿藥、阿司匹林、 P-內酰胺類抗生素等藥物,會誘發痛風。
第四,據統計,痛風的男性是女性的20倍,女性痛風多在絕經之后發作。肥胖人士和腦力勞動者也是罹患痛風的高發群體。
西醫治療只能緩解痛風病情,但并不能根治,而西藥往往會帶來諸多副作用,甚至造成相應的醫源性損傷。這是西醫治療痛風的缺陷。
而中醫對痛風性關節炎的病因病機的認識正虛標實,正虛包括先天稟賦不足,肝脾腎虧虛,氣血虧虛, 營衛失和;后天飲食勞倦(過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酗酒等),情志不暢,外感風寒(熱)濕之邪氣,濕、火、痰、瘀痹阻為標。致使痰濁流注于關節、肌肉、骨骼,淤堵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進一步引起關節、肌肉的紅腫熱痛。
中醫治療上強調“治病求本,追根溯源”。治療基本原則:清熱利濕治其標,化濁逐瘀通經絡,調補脾腎培其本。強調階段性,“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
痛風是中醫的優勢病種,古籍中就有很多醫案記載。中醫強調預防為主。對患者適當的教育、調整生活方式、飲食結構和鼓勵患者增加運動量,養成合理的生活作息規律,以預防痛風的發生。
上世紀60年代的電影《春苗》中,穿著白大褂的洋醫生錢濟仁面對久病的水昌伯的老腰病,說:“病人腰疼,醫生頭痛。連外國人都說沒辦法治。”還拿出一本厚厚的書,讓春苗看,意思是這個病就根本治不了。赤腳醫生春苗偏不信,向方醫生學習針灸,向山上老石爺爺請教治療腰痛的方,還和方醫生研究后加了幾位藥想讓水昌伯腰腿神經恢復功能,幾服藥后水昌伯的腿又熱又疼,到底是病情加重,還是好轉表現?春苗再次上山去請教老石爺爺,確定是好轉表現。繼續加大劑量,最后治好了水昌伯的老腰病。
如果春苗迷信了科學,迷信了洋人,迷信的書本,就不可能治好水昌伯的老腰病。
一套理論一種說法是否合理,關鍵看療效。療效才是金標準。面對新冠病毒,在沒有完全掌握它的時候,西醫只能用抗生素、激素,然后等待研制出特效藥和疫苗,整個治療的效果極其有限,副作用卻很大。而中醫人沒有坐以待斃,在老祖宗幾千年抗疫經驗基礎上,古而不泥古,承舊不守舊,知難而進取,隨病癥而調,善通變化裁,古方為今用,總結出了“三方三藥”,讓國人看到了中醫的療效,讓患者恢復健康,將后遺癥降到最低,挽救了無數生命。
西方歐美國家號稱醫療最發達,不論是理論、理念、研究還是醫療設備堪稱全球領先,以科學自居,面對新冠病毒,卻束手無策,致使疫*情不斷發酵,看不見底,全球已有70萬人死于新冠。孰優孰劣,老百姓心中有桿秤。
現在社會上有一群人打著科普的旗號,用著普通人聽不懂的專業術語,來標榜自己的科學性,但是面對實際問題時,卻束手無策,豈不可笑。大家一定要練就火眼金睛,識別這類言論。不迷權威,不迷科學,勤于思考。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