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七擒孟獲,孟獲大呼喊冤:“這不科學!同樣是來抓我,你七次用了七種不同的方法,沒有統計學意義,不符合雙盲試驗的標準!”
孟獲提出:我是自限性的,丞相不來抓我,我自己也會落網的,不能證明丞相有抓我的本事。
這不是笑話。
1950年代,中國流行性乙型腦炎肆虐,中醫治療乙腦效果非常好,且沒有后遺癥。
但衛生部一開始有人卻不肯承認。他們認為,同樣是治乙腦,卻使用了很多不同的中藥處方,不具有統計學意義,不能證明中醫藥的療效。
這是用西醫的理念去否定中醫的荒唐行為,當年也很快被糾正了。
西醫的優勢是診斷、搶救、手術、防疫等等。
西醫的技術和設備都很先進,但是治病的理念,是一定要找出一個細菌、病毒、癌細胞這樣的敵人,認為殺死敵人,病就好了。在殺病菌病毒的同時,不可避免的也損傷人體的正氣。年老體弱的人正氣一傷,平時對人體沒有威脅的病原體也有了致病性的,容易引起繼發感染。
西醫的短處正好是中醫的長處。
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人生病,病邪是外因,自身的抵抗力是內因,因此不僅要考慮祛邪,還要扶正。同樣的流感,有人得病,有人就不得病;有人病重,有人病輕;因此癥狀不一樣,就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治療。參考:如何戰勝疫情?兩種不同治病理念背后的文化競爭
西醫認為,同一個病原體引起的疾病是同一個病,必須用同一種藥物去治療。
但是如果沒有特效藥,就沒什么好辦法。
中醫的理念是治人。
中醫藥并不是殺病毒病菌的,而是用中藥讓人體的功能恢復正常。
因此,哪怕是不同的病原體,只要在病人身上造成的癥狀一樣,就可以用相同的方法治療,這就是“異病同治”。
而同一個病原體,在不同病人身上造成不同癥狀,就必須用不同的方法去治療,這就是“同病異治”。
因此,如果要對中藥做什么雙盲對比試驗,絕不能按照西方醫學以病原體來給疾病分類,而是要按照癥狀來給病情分類。而且病情變化之后,治療方法也要跟著變。
用藥如用兵,病情變化,治療方法必然也要跟著變化,使用一種藥物治到底的雙盲試驗,是刻舟求劍的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難怪孟獲都要喊冤了。
1954年石家莊市傳染病院中醫治療乙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一般患者很快退燒, 1至2周痊愈出院, 很少留有后遺癥。占半數以上屬極重型病例的34例乙腦患者, 經用中藥治療竟然全部獲愈!這一消息在乙腦死亡率高達30%~50%的當時,對整個醫學界猶如一聲驚雷!
其治療方法主要是解毒、清熱、養陰, 并忌發汗、忌瀉下、忌利尿、忌用辛燥刺激等興奮藥、忌用冰袋冷敷等,所用方藥則是以白虎湯為主, 重要藥物有石膏、全蝎、蜈蚣、犀角、羚羊角、安宮牛黃丸等。
不過,1956年北京乙腦流行,套用石家莊的白虎湯方法,一開始卻效果不佳。
中央衛生部組織中西醫專家組成乙腦醫療工作組,著名中醫蒲輔周提出:用溫病治療原則治乙腦是正確的。石家莊的經驗也是很寶貴的,但關鍵在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辨證施治。中醫歷來講究“必先歲氣,毋犯天和”,外感熱病必須掌握季節氣候特點。石家莊與北京的乙腦雖同在暑季,但石家莊久晴無雨,乙腦患者偏熱,屬暑溫,用白虎湯清熱潤燥,故見奏捷;而北京當年雨水較多,天氣濕熱,患者偏濕,屬濕溫。倘不加辨別,而沿用清涼苦寒藥物,就會出現濕遏熱伏,不僅高燒不退,反會加重病情。正確的辦法是,采用宣解濕熱和芳香透竅的藥物,濕去熱自退。
對‘偏濕’現象的患者, 首先要服用宣解濕熱和芳香透竅的藥物 (如鮮藿香、郁金、佩蘭、香薷、川連、鮮荷葉等) ”
我們來看一下效果:
1956年-1957年,北京市中醫院小兒科,以白虎湯、參白虎湯、紫雪、安宮牛黃散、至寶丹為主,流行性乙型腦炎的治愈率達98%。
當然,我們絕無貶低西醫的意思,而是中西醫雙方的長處和短處正好互補。
當年中醫治療乙腦取得的成績,是在西醫的輔助治療和科學護理的密切配合下取得的,是中西醫結合與瘟疫第一次對決的勝利。
而2003年的非典,是中醫和西醫密切配合作戰取得的又一次巨大勝利。
鐘南山領導的廣州呼吸病研究所,一開始用抗生素、激素、抗病毒藥物的純西醫治療方法,非典病人死亡率高。
因此鐘南山請來同屬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的中醫科幫忙,5名中醫入駐負責查房和中醫治療。中醫介入治療的71位病人,只死亡1例,死亡率為1.4%。對比純西醫方法治療的17例,死亡9例,死亡率53%。
《71例SARS患者中醫藥介入治療的臨床研究》記錄了鐘南山請中醫科介入后采用的治療方法。論文第一到第五作者是中醫科的5位醫生。
根據病變及病程 , 將 SARS分為 3期按中藥辨證方、中藥針劑、中成藥配合西醫治療。
1.發熱期治法為清肺解毒 , 涼血行氣 , 透邪外達 ;方用抗炎 I號方、魚腥草注射液、穿琥寧注射液、天龍茶袋泡劑 (中醫科制劑 ) 。
2.喘憋期治法為清熱平喘 , 透營敗毒 , 宣通疫濁 ;方用抗炎II號方、參附注射液、參麥注射液、莪術油注射液。
3.恢復期治法為清化余毒 , 益氣養陰 , 調補肺脾 ;方用抗炎III號方、參麥注射液、黃芪注射液、天龍喘咳靈膠囊 (中醫科制劑) 。
結果:中西醫結合治療71例 SARS患者,死亡1例 ,死亡率 1.4 %,平均退熱5.7天,平均住院27.1天。
而2003年創下治療非典傳奇戰績的是中醫泰斗鄧鐵濤指導下的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利用中西醫結合治療73例非典全部治愈,病人0死亡,醫護人員0感染,患者0后遺癥。平均退熱3.26天,平均住院10.14天。
下面的論文《清解法治療SARS 70例臨床研究》記錄了他們對其中70例病人的治療詳情:
對70例SARS患者采取中藥為主的綜合方案,以銀翹清解基礎方加減配合清開靈、魚腥草注射液靜滴及小柴胡片口服,輔以對癥支持與抗生素治療。全部治愈,平均退熱時間3.26天,平均住院天數10.14天。
藥物組成:金銀花 15 g, 連翹 15 g, 僵蠶 10 g, 蟬蛻 6 g, 桔梗 10 g, 甘草 6 g, 玄參 15 g, 馬勃 6 g, 重樓20 g, 崗梅根20 g, 柴胡10 g,厚樸 10 g。 每日 1 劑, 水煎分 2 次服。
咳嗽較劇者加枇杷葉 15g,桑白皮 15g;尿黃、舌紅者加黃芩,15g,蒲公英 20g;納差、苔厚膩者加蒼術 10g,陳皮 5g。
另外,在退燒期配以清開靈、魚腥草注射液、小柴胡片口服。輔以對癥支持和抗生素,其中5人短期用了少量激素地塞米松,為每天5~10毫克,未使用免疫增強劑和抗病毒西藥。
廣東中醫、西醫密切配合,治療非典的成功經驗一開始卻未能在北京得到應用。衛生部權威人士依然用西醫的眼光否認中醫藥的療效:
《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3年10期論文《185例SARS死亡病例分析及原因探討》對北京的純西醫治療非典進行了檢討。
對185份2003年6月20日北京市各綜合醫院上報的死亡病例回顧分析:185例SARS死亡病例中平均年齡 56.4歲,大于60歲者85例,有基礎疾病者147例(79.5%)。年老體弱的死亡率高,和武漢肺炎的情況驚人相似。
治療中,使用了大量激素、大量抗生素、各種抗病毒藥物。
激素用量80-800毫克每天,使用10天以上。
相比之下,鐘南山平均用量240毫克每天,持續了3-4周,最高沖擊治療達1000毫克每天。
論文說:除了年齡和基礎疾病,抗生素和激素的濫用所致繼發感染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大量激素的治療方法還造成了很多后遺癥患者。
中醫藥專家林中鵬為新華社起草《內參大清樣》,報告了中醫在廣東攻克“非典”的成功經驗。
時任中醫研究院科技合作中心抗非典協作組執行組長應光榮、中醫泰斗原中醫局局長呂炳奎、海軍總醫院副院長馮理達上書國務院。
紅印國秘是國務院秘書的意思,不涉密
2003年5月8日,溫家寶總理批示,吳儀副總理當天下午即召開了會議落實部署。
至此,中醫得以進入北京抗擊非典的戰場,最終為北京非典的成功治理做出了巨大貢獻。
國務院研究室原副司長陳永杰等人在給國務院的報告中指出:中醫藥介入后,北京非典的死亡率下降為之前的五分之一。
上面的論文,比較了北京524例非典病人的治療效果。
使用純西醫治療的206例,其中重型52例,危重型4例,死亡7例。
使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318例,其中重型101例,危重型7例,0死亡。
小湯山醫院治愈率高的主要原因,主管醫療的副院長周先志說:1.專家組有效指導,2.重視心理治療和3.中西醫結合療法。相比前面兩條,第三條“中西醫結合療法”是實際措施。
小湯山醫院,使用中西醫結合治療680名非典病人,8人死亡,死亡率1.2%。
論文《小湯山醫院680名SARS患者藥物治療分析》記錄了具體的治療方法:
小湯山的680病人中,548人次使用了各種中藥制劑。在當時西醫對SARS病毒無特異性病原學治療的同時, 小湯山醫院注重了中西醫結合、優勢互補的治療特點。衛生部專門安排科研課題, 與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協作, 專家現場查房, 診斷病人。
東方醫院就是用中醫泰斗呂炳奎的方子。
臨床結果證實, 中藥可以縮短平均發熱時間, 減緩發熱所致的全身中毒癥狀, 具有促進肺部炎癥吸收、減少激素用量、無明顯副作用的優勢, 對于SARS患者的治療起到了較為肯定的作用。
當年全球非典病例共8422例,死亡919人,病死率近11%。 其中病例百位以上的是:
中國大陸:5327例,死亡349人6.6%;
中國香港:1755例,死亡300人17.1%;
中國臺灣: 665例,死亡180人27.1%;
加拿大: 251例,死亡 41人16.3%;
新加坡: 238例,死亡 33人13.9%;
2003年的非典,死亡率全球最低,是中醫和西醫密切配合作戰取得的又一次巨大勝利。
2020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發。一開始武漢忽視了中醫藥的作用,所有定點救治醫院都是西醫醫院。
根據歷史經驗,我們很早就大聲疾呼,武漢必須吸取非典時期的教訓,馬上讓中醫藥介入!
自1月25日政治局會議確立中西醫結合戰略,中醫國家隊大批進入武漢主戰場之后,形勢開始獲得好轉。
數據1:北京中醫科學院團隊半個月收治危重癥86例,治愈33例,治愈率38.4%。
數據2:廣東中醫團隊半個月收治115例(危重癥107例),出院及康復41例,治愈率35.7%。
顯然,拋開對中醫藥的誤解,中醫和西醫密切配合作戰,中國人民必將取得又一次巨大勝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