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中華醫藥

走入“歧途”的現代中醫

肖相如 · 2017-02-08 · 來源:文化縱橫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功利化的評價體系使現代中醫被釜底抽薪,中醫只剩下了招牌,如今體制內的中醫機構所做的事和中醫基本上沒有關系。雖然中醫機構內中醫的內容所剩無幾,但中醫機構卻很繁榮,但真正的中醫卻越來越少,中醫的療效讓人們越來越失望。

  肖相如 / 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院傷寒教研室

  2016年9月,“90后”演員徐婷因患淋巴瘤去世。值得注意的是,她在確診為癌癥以后,沒有接受西醫治療,而是選擇向中醫求治。原本就備受各方爭議的中醫,再次走上輿論的風口浪尖。但這次的社會輿論總體上不是不問青紅皂白地對中醫進行猛烈攻擊,而是認為給徐婷治療的應該是一個偽中醫。

  即便如此,對中醫和整個社會而言,這件事也很嚴重。為什么中醫的治療方法會被濫用?醫學的治療方法都有適應癥和禁忌癥,濫用必然存在風險,為什么許多人不怕風險呢?為什么足浴店、洗浴店、洗頭店、美容店、養生館等場所,可以明目張膽地用中醫的一些治療方法來招攬客人?為什么一些非中醫人士和機構可以在媒體大張旗鼓地宣揚、誤導大眾濫用中醫治療方法?立足于此,本文旨在揭示現代中醫發展所面臨的重重障礙,進而剖析其根源所在。

  理論不規范與學習傳承的困難

  現代中醫發展的障礙之一,是學習傳承的困難,這在某種程度上源于傳統中醫理論的不規范,特別是不同的經典中醫文本在概念使用上往往互相矛盾。試舉幾例:

  第一,《內經》說“風為百病之長”,但同時又說“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作為病因,風和寒,究竟何者更重要?

  第二,《難經·五十八難》:“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有濕溫,有熱病,有溫病。”傷寒,把溫病也納入其中了。

  第三,《溫病條辨》上焦篇有:“溫病者,有風溫、有溫熱、有溫疫、有溫毒、有暑溫、有濕溫、有秋燥、有冬溫、有溫瘧。”溫病,也囊括了幾乎所有的外感病。

  第四,《傷寒論》第一條有言:“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但第六條又說:“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顯然這二條互相矛盾。根據第一條,太陽病都是惡寒的,而根據第六條,太陽病卻又不是惡寒的。

  第五,葉天士在《溫熱論》中說:“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包。”在談及治法的時候說“在衛汗之可也”。溫病初期是熱邪犯肺,熱邪犯肺的治法是“汗法”嗎?

  在中醫經典中,這樣的矛盾比比皆是,造成了嚴重的理論混亂,也給中醫的學習傳承帶來了巨大的困難,這也成為誤治的重要原因。雖然問題亟須規范,但并無人重視。

  中醫理論不規范的另一個表現是對哲學方法的濫用。如陰陽五行學說并不是中醫學的固有理論,而是哲學方法在醫學中的運用,這種運用應該是合理、適度的,不能全盤照搬,完全套用甚至濫用。然而,現代中醫顯然濫用了陰陽五行學說。具體來說,可以細分為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的濫用,其又集中體現在《中醫基礎理論》這部現代中醫的經典教科書中。

  就陰陽學說的濫用,我們可以從三個角度予以理解:一是對陰陽無限可分性的濫用。哲學中的陰陽具有無限可分性,即陰陽之中復陰陽。比如,白天為陽,晚上為陰;白天的上半天為陽,下半天為陰;晚上的前半夜為陰,后半夜為陽等。所以《素問·陰陽離合論》說:“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然其要一也。”

  在理論上,雖然可以無限地劃分陰陽,但這對醫學實踐而言沒有意義,對臨床治療也沒有任何幫助。如《中醫基礎理論》教材中涉及臟腑形體分陰陽的論述有:

  “由于陰陽之中復有陰陽,所以分屬于陰陽的臟腑形體組織還可以再分陰陽。如體表組織屬陽,然皮肉為陽中之陽,筋骨為陽中之陰。再繼續分,則皮膚為陽中之陽,肌肉為陽中之陰;筋為陰中之陽,骨為陰中之陰。”[1]

  以上論述完全照搬了哲學中陰陽無限可分的原則,受此影響,后來甚至有人將暑和燥也分陰陽,出現了所謂的“陰暑”和“陽暑”,“陰燥”和“陽燥”的爭論。然而這對醫學診療過程沒有任何指導意義可言。

  二是在形體認知上濫用陰陽劃分。《中醫基礎理論》指出

  “臟腑及形體組織的陰陽屬性,就大體部位來說,上部為陽,下部為陰;體表屬陽,體內屬陰。就其腹背四肢內外側來說,則背為陽,腹為陰;四肢外側為陽,四肢內側為陰。以臟腑來分,五臟屬里,藏精氣而不瀉,稱‘神藏’,故為陰;六腑屬表,傳化物而不藏,稱‘形藏’,故為陽。”[2]

  這種為了劃分而劃分的陰陽,對中醫學治療而言有何意義?

  進一步而言,濫用陰陽的劃分還會自相矛盾。如在討論風邪時說

  “風性輕揚開泄、易襲陽位,風邪具有輕揚、升發、向上、向外的特性。其性開泄,指其傷人易使腠理不固而汗出。故風邪侵襲,常傷及人體的上部(頭、面)、和肌表,如頭面、咽喉、皮膚、腰背等處”,[3]

  根據前述《中醫基礎理論》的劃分,這里風邪襲的“陽位”顯然不是全部屬于陽的部位。此外,“上部為陽,下部為陰”,那肺在上部則為陽;按照“腑為陽、臟為陰”,肺為陰。結果是“肺”既為陽,又為陰,徒增理論上的混亂。

  三是在病因分析上濫用陰陽劃分。《中醫基礎理論》指出

  “一般而言,六淫屬陽邪,飲食居處、情志失調等屬陰邪。陰陽之中復有陰陽:六淫之中,風邪、暑邪、火(熱)邪屬陽,寒邪、濕邪屬陰。”[4]

  病人因為生氣而出現胸脅脹滿疼痛、脾氣急躁、食欲不振、脈弦等癥狀,辨證屬于肝氣郁結,根據審證求因的原則,其病應為七情中的“怒”,據此確定疏肝解郁的治療方法,選用逍遙散進行治療。至此,辨證論治的過程已經完成,在這個過程中,沒有辨出病因的陰陽屬性,臨床過程中,所有的病因都不需要辨別陰陽屬性,說明病因的陰陽分類沒有實際意義,是多余的程序。此外,還有四診資料、藥物的性能、辨證等都濫用了陰陽的劃分,它們都是多余的。

  再來看五行學說的濫用,首先這里摘錄一段《中醫基礎理論》教材中涉及五行的內容:

  木火金水四行之間存在著遞進發展的關系。木位東方,通于春,春天的溫暖源于冬天的寒冷,屬陰中之陽的少陽,其發生曲直,柔和而升發。火位南方 ,通于夏,夏天的炎熱由春天少陽之氣逐漸旺盛發展而來,屬陽中之陽的太陽,其氣炎熱而向上。金位西方,通于秋,秋天的涼爽源于夏天的炎熱,屬陽中之陰的少陰,其性收降而宣散。水位北方,通于冬,冬天的嚴寒由秋天的涼爽發展而來,屬陰中之陰的太陰,其性寒涼而閉藏。中醫學以此說明肝心肺腎四臟之間的生理病理聯系。[5]

  以上論斷存在兩點問題:其一,按照上述四行與四臟的配屬關系,肝為木,心為火,肺為金,腎為水。其關系就是肝源于腎,心由肝逐漸旺盛發展而來,肺源于心,腎由肺發展而來。這么理解是否合適?其二,春夏秋冬反映的是自然界陰陽消長轉換的規律。由冬到春,是陰極而陽生的過程;由春到夏,是陽氣漸長的過程;由夏至秋,是陽極而陰生的過程;由秋至冬,是陰氣漸長的過程。但從實際來看,四季變化的過程并不能與之等同。以木火金水四行來解釋這個陰陽消長轉換的過程并不確切。

  再如《中醫基礎理論》教材中涉及五行與五臟的配屬關系的內容:

  五行學說將人體的五臟分別歸屬于五行,并以五行的特性來說明五臟的生理特點。如木有生長、升發、舒暢、條達的特性,肝氣喜條達而惡抑郁,有疏通氣血、調暢情志的生理機能,故以肝屬木。火有溫熱、向上、光明的特性,心主血脈而維持體溫恒定,心主神明以為臟腑之主,故以心屬火。土性敦厚,有生化萬物的特性,脾主運化水谷、化生精微以營養臟腑形體、為氣血生化之源,故以脾屬土。金性清肅、收斂,肺有清肅之性,以清肅下降為順,故以肺屬金。水具有滋潤、下行、閉藏的特性,腎有藏精、主水功能,故以腎屬水。[6]

  這段表述也有種種自相矛盾之處:其一,肝氣喜條達而惡抑郁,有疏通氣血、調暢情志的生理機能,這確實與木的特征相似,但肝還有很多功能,如藏血的功能,這和木的特征就沒有共通之處。其二,心主血脈和主神志的功能,與火的特征并不是特別相似。維持體溫的恒定是陽氣的功能,心的陽氣當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應該是腎陽。心還要分陰陽,心陽可被視為具有火的特征,心陰就不可能有火的特征了。其三,肺的清肅下降可被認為與金的特征相似,但肺還具有與肅降同等重要的功能——宣發,而宣發是向上、向外的,具有火和木的特征,卻與金的特征相反。其四,腎的主水功能是腎陽的功能,即腎陽對水的溫煦、氣化和固攝作用,而主水的功能正好和水的下行特征相反,主水就是為了克服水的下行,使之氣化上行,由此才能為人體所用,所以正常的情況是心火下降,腎水上承,才能實現水火既濟、心腎相交;如果心火上炎,腎水下降,則是心腎不交。所以,心屬火而炎上,腎屬水而下降,指的是疾病狀態。

  繼續以《中醫基礎理論》中涉及五行相克關系的內容為例:

  以五行相克說明五臟之間的制約關系:??如心火之陽熱,可以抑制肺氣清肅太過;??脾制約腎即土克水,如脾氣之運化水液,可以防腎水泛濫。[7]

  “心火之陽熱可以抑制肺氣的清肅太過”,這在臨床上有什么判斷標準,反過來說,心火不足會出現肺氣的清肅太過,肺氣的清肅太過又有何種臨床表現?

  “脾制約腎即土克水,如脾氣之運化水液,可以防腎水泛濫”。腎水泛濫的原因是腎虛不能主水;而脾氣之運化水液,可以防止腎水泛濫,其本質是幫助腎恢復其主水的功能,其制約的不是“屬于水的腎”,而是腎的主水功能減弱而產生的“水”這一病理產物。以上的解釋混淆了兩個不同的概念:“屬于水的腎”和腎的主水功能減弱而產生的“水”這一病理產物。

  最后來看一段《中醫基礎理論》中涉及五行的“母病及子”的論述:

  母病及子,即母臟之病傳及子臟。如腎屬水肝屬木,水能生木,故腎為母臟,肝為子臟。腎病及肝,即屬母病及子。臨床常見的因腎精不足不能資助肝血而致的肝腎精血虧虛證,腎陰不足不能涵養肝木而致肝陽上亢證,腎陽不足不能資助肝陽而致的少腹冷痛證,皆屬母病及子的傳變。他臟之間的母病及子傳變,可以此類推。[8]

  母病一定會及子嗎?腎病一定會傳到肝嗎?判斷母病及子的根據是什么?如果以上的聯系并非必然,這種理論又有何意義?正是這種理論的存在,使很多醫生淡化了具體的臨床思維過程,只根據五行之間的規律來考慮診斷和治療,嚴重影響臨床療效和中醫的正常發展。

  上述理論問題所揭示的還只是冰山一角,中醫教材中陰陽五行學說被濫用的例子還有很多,中醫有時甚至為了符合哲學理論不惜扭曲醫學本身,使中醫的理論變得越來越脫離臨床,越來越空洞,越來越不像醫學。這種對哲學方法的濫用進一步加深了現代中醫代際傳遞的難度。

  中醫與文化關系的扭曲  

  (一) 中醫必須有文化但卻沒有文化

  中醫的理論體系形成于秦漢之際,中醫的精髓保存在經典之中,如果不學好經典,就不可能成為真正的中醫。但經典的內容主要是繁體字和文言文的,所謂“文以載道”,如果不認識繁體字,讀不懂文言文,基本上不可能學好中醫。所以,學中醫必須有文化,可以說中醫是文化人的事業,即所謂“秀才學醫,籠中捉雞”。如此看來,中醫的振興就有了難度,中醫振興的前提是普及古代漢語。

  1956年1月,國務院正式公布了《漢字簡化方案》,從時間上算,1950年以后出生的中國人,接受的是簡化漢字和現代漢語的教育,除非是古代漢語專業的大學生,或者少數熱愛古典文學的人,絕大部分的普通人都不認識繁體字,讀不懂文言文。

  一方面,現在的中醫從業人員絕大部分出生于1950年以后,在中醫領域,除了大學的四大經典教研室的教師和中醫研究院的醫史文獻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絕大部分中醫的經典掌握水平和閱讀古典醫籍的能力都相當薄弱。憑這支整體上不認識繁體字、讀不懂文言文的中醫隊伍,難以振興中醫。

  另一方面,現代中國人接受的是以西方近代科學文化為主體的西式教育,就世界觀、價值觀和知識結構而言,更容易接受西方理念,對中國傳統事物難以接受。現代醫院也以西醫為主,知道中醫的人永遠不會比知道西醫的人多,選擇西醫的人也永遠比選擇中醫的人多。

  從醫院的名稱,我們就能感受到,從政府到普通民眾,都認為西醫是主要的,必須的;中醫是次要的,甚至是可有可無的。所有政府主辦的醫院都叫人民醫院,因為人民是國家的主人,而人民醫院都是西醫院;所有的中醫院都不是“人民”的,甚至在很多地方根本沒有中醫院,在振興中醫的過程中,雖然新建了很多中醫院,但大部分是“掛羊頭賣狗肉”,掛著中醫的牌子,干著西醫的活。在現代化的發展過程中,國人越來越不認同、不接受中醫,而建國前,國人對中醫的認同是出自內心的,現在則主要是遭人忽悠的結果。

  (二) 中醫不是文化卻被文化玩弄  

  有一則典故,蘇東坡與老師歐陽修論醫,歐陽修說,一個人患驚悸,醫生問其原因,病人說自己因乘船遇風浪而受了驚嚇,于是醫生取多年船舵木,在被舵工手汗浸漬的部位刮下木末,加上丹砂、茯苓等交給病人煎服,一劑而愈。

  蘇東坡問,用筆墨燒成灰讓學生吃下去就能治療他們昏庸不會寫文章的毛病嗎?喝下古賢伯夷的洗臉水就可治療世人的貪心嗎?吃正直的比干吃過的干面餅就能治愈那些諂媚幸之徒嗎?舔兩口勇士樊噲的盾牌,就能治療怯懦之人嗎?嗅一下美人西施的玉耳環,就能治療狐臭了嗎?

  許多文人、文豪們以醫自居,因為他們有文采和盛名,加上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卻深深誤導了中醫和人們對傳統醫學的認識。一些中醫不想下苦功去認真閱讀經典,不愿意靜下心來認真地臨證看病,天天妄想能靠奇招一舉成名。在當前的中醫界,一些臨床醫生寫成的扎實學術書籍無人問津,而一些以奇思妙想為主的文化演繹類的“中醫書籍”卻暢銷不衰。

  文化之所以能感動人,靠的是生動的故事、曲折的情節、惟妙惟肖的演繹。而醫學必須落實到人體和疾病,必須以證為根據,立法、選方、用藥都必須落到實處,證、理、法、方、藥之間必須絲絲入扣,這怎能借用文人情懷來揮灑激揚?泛文化論調正將中醫引向虛玄、神秘,這只能用來騙人,不可能治好病。這樣的文人論醫可謂遺患無窮。就如蘇東坡也以醫自居,但是最終卻治死了自己。

  (三) 沒有文化的中醫還追求泛文化  

  如今很多中醫沒有學好治病的功夫,看病的療效不好,但又不想在醫學上下功夫,總想找到一條成為名醫的捷徑。當前的中醫界,熟悉四大經典的人并不多,精通的人就更少了。正確的學習途徑應該是認真閱讀經典,夯實醫學基礎知識,加強醫學基本功的訓練,但更多的人并不愿意這么做,而將精力用在了一些相關文化的學習上。有論者將治病療效差的原因歸為醫生沒有學好文化,因為《黃帝內經》和歷史上一些有名的醫生都強調了文化的重要性,下面舉幾個例子。

  第一,《素問·六節臟象論》中有:“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矣。”

  《黃帝內經》這段話的意思是,不懂運氣,就不能當醫生。很多人記住了這段話,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學運氣,但真正學明白的人很少,遑論在實踐中運用了。實際上許多著名的醫生并未癡迷于運氣,甚至基本上不用運氣,但這并不影響他們成為一個醫生。在筆者接觸過的許多著名醫生中,很少有人在臨床中使用運氣,他們成為著名醫師是因為基礎知識扎實,臨床功底深厚。反之,若沒有扎實的基本功,臨床功力淺薄,一頭扎進運氣之中,即使把運氣真的弄明白了,也成不了一名真正的醫生,更別說好醫生了。

  第二,《素問·著至教論》中說:“而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素問·氣交變大論》也有相同說法。

  很多人據此認為,醫生必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曉人事。如果一名中醫學徒已經掌握了醫學的核心內容,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學有余力,再去學天文、地理、人事,當然是極好的。問題在于,一個沒有掌握基本知識和臨床經驗的人,即便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曉人事,也不可能成為醫生。事實上身為一名醫生,也并沒有很多精力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曉人事。

  第三,唐朝孫思邈說:“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要知道孫先生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已經是很著名的醫生了,最后還活到了100多歲,自然有余力去學易了。對于一些尚未入門的“中醫”,他們去學易,一方面可能傾其一生也學不明白,因為易本來就沒有明白的標準;另一方面,他們即使真學明白了易,也不是醫生,而只能算個研究易地大師。如果連醫術都沒有學好,就去學易,最后只能落得一場空。

  第四,明代的張介賓(景岳)在《類經附翼》中說:

  賓嘗聞之孫真人曰:“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每竊疑焉,以為《易》之為書,在開物成務,知來藏往,而醫之為道,則調元贊化,起死回生。其義似殊,其用似異。且以醫有《內經》,何藉于《易》舍近求遠,奚必其然?而今也年逾不惑,茅塞稍開,學到知羞,方克漸悟。乃知天地之道,以陰陽二氣而造化萬物;人生之理,以陰陽二氣而長養百骸。易者,易也,具陰陽動靜之妙;醫者,意也,合陰陽消長之機。雖陰陽已備于《內經》,而變化莫大于《周易》。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陰陽也;醫易通源者,同此變化也。豈非醫易相通,理無二致,可以醫而不知易乎?

  這也與前面所述類似。張景岳能整理出《類經》和《景岳全書》,當然有資格去效仿孫思邈學易。今人如果要以張介賓的話為根據,強調必須學醫必學易,必須先問問自己是否有張介賓的醫學功力?如果沒有,還是先學醫吧。不知易雖然成不了太醫,但起碼還是醫!

  中醫被功利化的評價體系釜底抽薪  

  評價體系控制著行業的方向。不同的行業應該有不同的評價體系,中醫的評價體系應該引導中醫提高療效,也就是說要將療效作為中醫的主要評價標準。然而現行的中醫評價體系可謂是釜底抽薪,使得中醫只剩下了招牌。如今體制內的中醫機構,即教學的中醫院校、臨床的中醫院、科研的中醫研究院所,所做的事和中醫基本上沒有關系。

  雖然當前中醫機構的名稱分成了中醫院校、醫院、研究院所,但它們做的事是一樣的,即所謂的“科研”。評價標準是科研課題的數量和級別,科研經費的數量,科研獲獎的級別和數量。中醫機構人員所有的利益都和這幾項標準相關,是職稱晉升、獲獎和獲得學術榮譽的主要指標。唯有符合這幾項指標,中醫人員才能獲得名利和基本的生存條件。但事實上,這些指標和中醫沒有關系,和療效更沒有關系。在威逼利誘之下,體制內的中醫人員所做的“科研”與療效也毫無關系。

  科研項目多,科研經費才可能多。經費是評價的主要指標,機構內以經費多少為主要標準,科研經費多的就是老大,就是權威,獎勵、學術榮譽都屬于科研經費多的人。各行業的評價也將科研經費作為主要指標,比如中醫院校的排名中,科研經費就是主要指標。

  科研項目多,成果才多。有成果才能評獎,科研成果獎是評價的一主要指標。晉升、晉職、甚至當官也以此作為主要的評價標準。對個人而言,只有科研成果多才能晉升職稱,獲得其他獎勵和學術榮譽。在機構內的所有利益都要與科研成果掛鉤:向上一級的科研獎勵機構申請高一級的學術獎勵,要憑成果;獲得學術榮譽(如院士頭銜),也主要憑科研成果的獎勵級別和數量。例如,申報院士的硬性條件就是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以上的獎項。同時,對機構的評價也將科研成果的獲獎情況作為主要指標,如在中醫院校的排名中,科研成果的獲獎數量和級別是主要指標。

  科研項目多,才能發表學術論文,學術論文的數量和影響因子是論文評價的主要指標。現在的學術期刊都要求注明論文的項目編號,就是強調科研項目在學術論文發表方面的重要性。論文的數量和影響因子是機構內人員晉升、晉職的主要指標,也是機構評價的主要指標。很多機構對SCI論文的發表者有重獎,發表1篇可獲得多達1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SCI論文的數量也是機構評價的主要指標。現在中醫院校的排名,SCI論文是重中之重的指標。因為這個指標太重要了,所以就有人和機構造假。現在有中醫院校為了增加SCI論文的數量,要求博士研究生,甚至碩士研究生必須發表SCI論文,否則就不能畢業和獲得學位。

  正因如此,沒有科研項目或科研經費的研究生(碩士和博士)導師就沒有資格招研究生。中醫院校的老師就只能將主要的時間和精力用于申請科研項目和經費。而科研項目和經費的資助項目主要是實驗類的,老師們也只能去做實驗,否則就難以獲得科研項目和經費。概言之,現在中醫院校的老師主要在“跑項目”、“拿經費”。

  這些科研項目的主要目的是經費和名利,而并非中醫人員發自內心的探索沖動,內容選擇主要是為了迎合實驗設計的要求,而非根據中醫自身的發展要求來做研究。結果就導致中醫“研究”和中醫的關系微乎其微。經過幾十年、幾代人的奮斗,在體制內的中醫機構中,中醫的內容基本上被釜底抽薪了。正因如此,中醫院校的老師教不了中醫,學生學不了中醫,中醫院的醫生也不能用中醫治病。

  雖然中醫機構內中醫的內容所剩無幾,但中醫機構卻很繁榮。這就形成了人們看到的景象,有很多掛著中醫牌子的中醫機構,有很多擁有中醫職銜的中醫人員,有很多帶著中醫名稱的科研成果,但真正的中醫卻越來越少,中醫的療效讓人們越來越失望。

  余論  

  當前總有人提出中醫幾千年來都是如此,以否認現代中醫存在的問題。中醫存續幾千年并不意味著它沒有問題,否則為什么會面臨療效下降、發展困難的現狀?《黃帝內經》是中醫的經典,其學術價值是不可否認的,但并不能以此證明其內容都是正確的,有精華必然就會有糟粕。明智的做法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但前提是有識別精華和糟粕的能力。

  任何一個學科的理論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需要不斷地修正完善,中醫也不例外。為了中醫的發展,必須以開放的心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如果一個學科沒有自我批評、完善的能力,終將會被淘汰。無論是誰客觀地提出中醫的問題,筆者身為一名中醫,都要歡迎和感謝。

  我們首先要做的事是就別人提出的問題進行研究討論,確定問題是否存在,如果問題確實存在,就要討論解決的方法,而不能無視問題本身,對提出問題的人進行無端猜測,甚至攻擊謾罵,這并不是熱愛中醫的行為,而是沒有學好中醫,對中醫沒有起碼的自信的表現,同時也是無知的表現。

  注釋:

  [1][2][3][4][5][6][7][8]孫廣仁、鄭洪新主編:《中醫基礎理論》(第3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年版,第37、37、207、38、49、49、50、51、51頁。  

  本文發表于《文化縱橫》2017年第1期,原題為:“走入“歧途”的中醫:一位從業者的觀察與反思”。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晨鐘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中國人喜歡解放軍嗎?”國外社媒上的國人留言,差點給我看哭了
  9. 掩耳盜鈴及其他
  10. 從歷史工人運動到當下工人運動的謀略——(一)歷史工人運動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3. 與否毛者的一段對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6.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7. 社會亂糟糟的,老百姓只是活著
  8.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9.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10.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成a人在线电影 | 五月天一区二区精品 | 亚洲日本天堂在线 | 亚洲2020天天堂在线 | 最新先锋资源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欧洲日本中文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