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超級細菌”中醫應有更多作為
張杰
·
2010-12-09
·
來源:中安在線-安徽日報
|
|
|
|
|
自發現第一例“超級細菌”,到今天在多國的紛紛出現,其極強的耐藥性和日漸蔓延的趨勢,讓疾病防控、治療工作的未來變得更艱難。上至專家學者,下至普通百姓都開始深刻反思超級細菌產生的原因,并加緊尋找應對它的辦法。
“超級細菌”的出現,讓我們從長期濫用抗生素的惡性循環中跳出來審視過去,這不能不說是一件好事,但如果還是按照以前的思路,尋找一種新的抗生素去消滅它,那又難免會進入新一輪惡性循環。傳統中醫藥是斬斷這個死循環的一個有力武器。
中醫學認為,人與自然萬物都屬于一個和諧的整體,人類應與自然萬物和諧共處,因此,在中醫學辨證和治療中,著力于調和各種矛盾,使人體內部各臟器功能達到和諧運作,也使人與外部環境的動植物乃至細菌、病毒等等生物的關系趨于平衡。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在傳統中醫看來,疾病發生的前提,往往是正氣的相對不足,邪氣的相對偏盛。
兩千多年來,中華民族生息繁衍并綿延至今,與中醫藥的作用密不可分。對于古代先人常見的感染性疾病,如傷寒、溫病、瘡瘍、金創等等,中醫有著深刻認識,也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比如,仙方活命飲治療癰疽瘡瘍,薏苡附子敗醬散治療腸癰等,幾乎都能在早期控制感染,使病情穩定并逐漸趨向痊愈。對于目前比較難治的前列腺炎、盆腔炎等長期慢性炎癥,西醫的抗生素治療往往是“藥到病去,藥去病復”,陷入拉鋸戰的泥潭,而中醫藥的治療效果,無論從短期還是長期來看,都是穩定可靠的。
據實驗研究和臨床資料證明,用中藥治療感染性疾病具有療效好、副作用低的優點。中藥復方和單味藥的抗菌、抗病毒作用不僅能夠抗病原體,還具有提高機體的免疫力作用,而這正是抗感染的重要途徑。正是通過調節內在的防御因素、增加機體免疫力量,中醫藥達到抗擊細菌、病毒的目的,從而體現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預防及治療理念。
因此,在應對抗生素濫用、“超級病菌”肆虐的局面時,善于運用中醫理念、正確使用中藥,既可以保護人體正常免疫功能免受細菌干擾,也不會因過度刺激使細菌病毒變異,是人類與病菌長期、持久斗爭最有力的武器之一。近年來,國家大力宣傳“中醫治未病”、“中醫進社區”等理念與相關政策,鼓勵多用中醫中藥解決實際問題,正是從源頭治療“抗生素濫用、藥物依賴”這類頑疾的良方,也體現出相關政府部門的遠見與卓識。(張杰) | |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