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中華文化

流波談中華游牧族

流波 · 2012-02-16 · 來源:烏有之鄉(xiāng)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流波

在說游牧族的來源時,先要交代一下人類文明發(fā)祥、中華并人類眾多民族的來源。人類早期以采集、漁獵為主,到原始農(nóng)業(yè)的產(chǎn)生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發(fā)祥階段;隨著農(nóng)耕文明的發(fā)展,采集、漁獵退為其次,家禽、家畜業(yè)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有了一定的畜牧業(yè);人類就是進入到非常成熟的農(nóng)耕文明階段,也因各種地理環(huán)境而伴隨著一定的漁獵、畜牧一直到今天;歷史上隨著人口的增加,被分散擠壓到不能進行有效農(nóng)耕的地方如草原、半荒漠地帶的人類則逐步游牧化。

一、人類文明的發(fā)祥(編撰于流波《文明發(fā)祥三要素》)

我在新文明文化史觀理論中論述人類文明發(fā)祥時闡述:作為人類文明的總發(fā)源地,必然有著最早的文明基因、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文明積淀、生生不息的源頭活水。具體說,要確認人類文明起源最早的問題,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一是具備文明肇端的地理生存環(huán)境;二是所發(fā)現(xiàn)文明遺存相對年代為最早;三是文明從年代序列上具有連續(xù)性從地域上向周邊具有擴散性。而按西方中心論,認為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創(chuàng)造了人類最早文明,大約距今6000年左右。但西方研究者同時發(fā)現(xiàn),這個文明是突然出現(xiàn)的,蘇美爾人是黑眼睛黑頭發(fā)黃皮膚的,他們從遙遠的東方來,其語言與漢語相似。這樣看來,蘇美爾人可能是從中國去的中華人。

那么根據(jù)三要素分析,從文明肇端的地理生存環(huán)境來說,人類四大古文明發(fā)生地都具備人類生存發(fā)展的條件;從距今年代來說,從公元前3000~6000間,四大文明古國遺址各有發(fā)現(xiàn),時間各有千秋,很難有個相對優(yōu)勢。然隨著中國考古的發(fā)展和越來越多的古文明遺址的發(fā)現(xiàn),打破了這個相對難以判斷的格局——長江流域上萬年農(nóng)耕文明遺址的逐步發(fā)現(xiàn)及向周邊年代的連續(xù)性空間的擴散性,突顯人類文明發(fā)祥地的特征已成不爭事實。換句話說,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和中華文明,只有中華文明同時具備文明發(fā)祥三要素。

長江流域上萬年文明生生不息。湖南道縣玉蟾巖遺址距今2.25萬~1.85萬年,是目前為止發(fā)現(xiàn)的人類最早的農(nóng)耕文明遺址,發(fā)現(xiàn)了目前人類最早的栽培稻、最早的陶器等。以玉蟾巖農(nóng)耕稻作文明為起點向四周延續(xù)擴散:向東向南產(chǎn)生江西萬年仙人洞和吊桶環(huán)、江蘇溧水神仙洞、廣東英德牛欄洞、浙江浦江上山等上萬年的水稻農(nóng)耕文明;長江流域一帶水稻農(nóng)耕文明星羅棋布,如距今9000年之間的湖南澧縣彭頭山遺址,距今8000年的浙江蕭山跨湖橋遺址,距今7500年左右的浙江河姆渡遺址,距今6000年的江蘇高郵龍虬莊遺址等等。長江流域水稻農(nóng)耕文明向北向西黃河流域高緯度發(fā)展的最明顯特征就是宜稻則稻,因地制宜發(fā)展栗、黍、麥等其它作物,如河南、陜西、甘肅的部分地方適合水稻的生長,于是形成裴李崗文化河南舞陽賈湖、仰韶文化甘肅慶陽、龍山文化陜西扶風案板等稻粟混作農(nóng)業(yè)文明。這個文明向印度半島延續(xù)擴散發(fā)展有距今7000年的阿薩姆邦水稻文明,向東亞、東南亞延續(xù)擴散形成距今幾千年的農(nóng)耕文明更是比比皆是。  

由此科學論斷,即使是其它三大文明發(fā)現(xiàn)了年代較久遠的文明遺址,也缺少周邊相應遺址的延續(xù)性擴散性相佐證,更何況上萬年前的印度、兩河流域、埃及都還基本處于蠻荒階段,至于其它支系文明,則更無從比起。因此,長江流域成為中華并人類不二的文明發(fā)祥之地已鐵板釘釘無可爭辯。

二、中華并人類民族的最早來源

在上古,也就是伏羲神農(nóng)炎帝大九洲時代,從今天的研究看,確實是同一人種、語言、宗教、風俗、生計的的糯民(最早種植水稻——糯稻的人)從中華長江流域走來又向世界其它地方擴散,不管你從什么的角度下定義都是一個民族,這就是偉大的中華民族,是上古時代的全球民族,也就是人類文明的主體民族。真正民族的分化,是從黃帝時代開始的。也就是說,從軒轅族系入主中央帝代表男性向女性奪權,上古中華大九洲以伏羲神糯炎帝族群文明文化為基奠的全球一體族母女性傳承體制開始打破,各地糯民開始各行其事,炎黃蚩尤及后來的顓頊、共工之戰(zhàn)都是這一歷史大變故后的政治延續(xù)。而當4000年左右隨著中華本部流放“四兇”的過程,白民、黑民也從青藏高原、南部沿?!罢袷帯背鰜恚朔N上也相繼融合分解成中華黃種、歐羅巴白種(由中華黃種在牛高馬大多毛階段衍生支)、奧格羅黑種(由中華黃種在相對猿人階段衍生支)時,整個人類民族大風化時代就到來了;白糯去西亞成為阿拉伯人再西去昆侖(雅兮雅即亞細亞大陸)西半角——后來稱歐洲成歐羅巴人,黑民趕往海外昆侖——非洲到今天。(編輯自流波《與中尉同志談中華并世界文明文化》)

今天西方學術界、日本學者共同認識到上古時候人類有一個共同的文明體系,有一種共同的語言——他們叫埃斯特拉特語言?!鞍K固乩亍逼鋵嵤侨毡菊Z(古漢語的遺存)的讀音,即ョルバ,“ョル”就是夜,“バ”就是壩、場所、地方,聯(lián)起來的意思就是夜晚、日落的地方,正是印歐語的“阿拉巴”、“歐羅巴”。同時,他們也注意到中華文明與美洲、澳洲、地中海古文明的相通相似。而越來越多的考古證表明,這個人類的文明發(fā)祥之地是中華,是中華的長江流域。而無論“阿拉巴”、“歐羅巴”還是“埃斯特拉特”,其實正是古長江流域糯民對西方太陽落山之地并引伸為夜晚的古讀。而中華古史論述的神糯前的大九洲時代,就是伏羲神糯時代糯民創(chuàng)造的全球文明文化大一統(tǒng)時代,這個文明文化大統(tǒng)一的形成發(fā)展承載人類歷史約萬年之久,而這個文明文化的主體力量就是以長江流域為主體的種植糯粳水稻的部眾——糯民或粳民或江(古粳又讀缸)民;到了神糯時代晚期,進入炎帝時期,這時社會開始由族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轉(zhuǎn)型,到軒轅部族勢力的壯大,入主中央傳承帝系,炎帝勢力進一步削弱,部族部分向海外遷移,長江流域本部和從北方退回的部眾開始分化,逐步由糯變夷,邊緣地方的糯由于地理環(huán)境變化,如遷至北部蒙古高原、西北帶的糯民逐步游牧化;夷的進一步分化,黃帝中央帝系進一步打壓,到堯舜時的“流放三兇并殛鯀”、流放“四兇”等,形成了“東夷、南蠻、西戎、北狄”概念;長江流域及以南是傳統(tǒng)的水稻農(nóng)(糯)耕區(qū)域,糯夷甚眾、部族甚眾,進一步分化成百越、百濮等。今天廣布于中華大地尤其是長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和東南亞、大洋洲,在中國擁有壯、侗、土、苗、瑤、水、傣、黎、彝、滿、蒙、阿昌、怒、鄂溫克、京、基諾、高山、德昂、保安、門巴、鄂倫春、獨龍、赫哲、拉祜、東鄉(xiāng)、佤、布依、毛南、仫佬、珞巴等龐大的族群,在國外許多與國內(nèi)相同的族系外還有不少同源族系如泰、撣、石家、儂、岱、坎梯、阿含、拉、毛利等龐大的族群。中華白民、黑民在距今四千年左右的流放“三兇”、“四兇”中也在黃帝勢力追趕神糯炎帝勢力的過程中從中華西北、西南“震蕩”出來,隨著向海外的新一輪遷徙來到地中海沿岸,白民成為后來的阿拉伯人,黑民成為海外昆侖——非洲大陸的住民 ,阿拉伯人再向西成為歐羅巴人,人類人種的地域分布由此形成。(以上文字編輯于流波《中華文明上萬年 文明源頭是長江》一文)

我們有一種錯誤認識,認為全球三大人種:自古中華黃種在亞洲,歐羅巴白種在歐洲,奧格羅黑種在非洲;其實,在距今五千年前,歐洲也是中華黃種,白民、黑民大多為中華堯舜時代因流放從中華西部、西北、南部、東南亞驅(qū)趕往地中海流域,形成后來三大人種地理布局。改變印度糯民文明進程的雅利安人就是從四川雅礱江流域走出的古糯民與中華西南、西北、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上的原始中華衍生白民混血后一支又于3800年前左右向南進入印度半島,從而徹底改變了身毒(粳糯)——印度半島原始糯民的歷史。白民、雅利安人大部分向西遷徙形成今天的阿拉伯人和歐羅巴人,留下的原始白民在中華西北一帶繁衍并逐步布滿從天山、阿爾泰山一直到高加索、黑海、里海沿岸的廣大地區(qū)。今天歐洲人以為白種人來源于高加索一帶就是個誤解了,這就不難解釋希特勒三次上青藏高原尋找雅利安人的緣由了。(編輯于流波《源——人類文明中華源流考》第五章:中華及世界族群淵源談)

由于雅利安人終究是來自中華炎黃的后代,中華古史的記載又是怎樣的呢?《山海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西北海之外,赤水西,有(先)(天)民之國,食谷,使四鳥。有北狄之國。黃帝之孫曰始均,始均生北狄?!?這段記錄所說的,地點是“西北海之外,赤水西”,就是今天的地中海之外,紅海之西,顯然是今天的西歐北非一帶了。時間上,狄(民)是黃帝的后裔,大約是黃帝時代晚期的堯舜時代,后來才有雅利安人距今3800年左右南下印度的舉動。(同上)

狄,又叫“氐、翟”,有白狄、赤狄、墨狄等。狄之先輩就是黃帝兒子“昌意”,其音順讀為“狄”,昌意降居弱水,即雅礱江。北狄始均部在西北黃河河套一帶流動,后來去了“西北海”——地中海,部分南下印度。后來歐洲的“德意志”、印度的“德里”等歷史地名就是“狄”音的承傳?!逗M馕鹘?jīng)》對當時歐洲、東北非一帶方國的記述有:三身國,一臂國,奇肱國,丈夫國,巫咸國,軒轅國,白民國等;《大荒西經(jīng)》對當時歐洲、東北非一帶方國的記述有:淑士國、白氏國、長脛國、先民國、北狄國、沃國、女子國、丈夫國、弇州國、軒轅國、寒荒國、壽麻國、蓋山國(一臂民)、互人之國等。(同上)

這些記錄中的“三身國”的裔民——薩克森人(撒克遜人),英語Saxon,德語Sachsen,今天部分分布在德國、奧地利。一臂民的后裔伊比利(糯)亞人,他們早先居住在比利牛斯半島,后又去了大不列顛,創(chuàng)造了巨石文化。軒轅國,正是黃帝家族海外封地,海外有熊之國,今阿爾卑斯山一帶,過去多人熊,又叫羆,羋氏,“卑斯”即由此而來。淑士國,今瑞士國名所承傳。弇州國、寒荒國、壽麻國、蓋山國、互人之國等我們其實并不陌生:“弇州”就是“奄茲”、“英吉”,英吉利、英格蘭與之相關;“寒荒國”,在今北歐、北極圈等地方;“壽麻國”,今索馬里一帶;互人之國,“互人”,腓尼基人所建之國。(同上)

至于女兒國、丈夫國的記載,正反映了古代群婚制的狀況,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女兒國、丈夫國的男女相會,生下的是女的就歸女兒國,男的則歸丈夫國。中國古史記載的西王母正是管理這一婚姻大事的首領,也是職稱,西方后來叫示芭女王。中國牛郎織女的故事也是反映這一歷史背景的事件,把七月七日稱為“七夕”節(jié)。希臘古史記載女兒國為愛琴海東部的卡爾帕索斯島,其島在克里特島以北。(同上)

三、具體說說中華三大游牧族——匈奴、突獗、蒙古族

歷史上荒漠地帶的游牧族也是從中原地帶擠壓過去,都是中華伏羲炎黃子孫。匈奴、突厥、蒙古三族都是在與中原中央政權周旋下成長起來,又向地球的其他地方猛烈進擊,從而給同時代的世界造成強大的震蕩。匈奴在當時強大的漢政權打擊下只得西退,執(zhí)“上帝之鞭”一路向西掃蕩過去,從東到西形成連鎖反應,造成“大近代”(流波在新文明文化史觀中闡述的從夏、商、周至近代稱為中華的“大近代”)歷史上少有的族群遷徙運動,猶如多米諾骨牌直搗羅馬,在歐洲建立起大匈奴帝國。

突厥同樣也在與相應時代強大的隋唐朝政權的較量失敗后西退,雖然再沒了其前輩匈奴的威風,但也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時期終成大業(yè)——建立起地跨亞歐非的大帝國,切斷中西陸上絲綢之路,引起歐洲封建主的恐慌,不得不尋求從海上到達中華之路,結果“發(fā)現(xiàn)”了美洲大陸,從而給中華美洲印第安人帶來滅頂之災。

蒙古族比起前兩者來是幸運的,因中原宋朝的政治理念問題,本來同樣是世界最發(fā)達的經(jīng)濟、科技、軍事,但因?qū)嵭写蛘痰臎]兵有兵的不能指揮打仗的制度,結果是邊陲的幾個游牧地方政權都沒應付過來,這就是當時形成壯大起來的北方地方游牧蒙兀窒韋有了機會,成為不是被中央政權擊潰還是主動打向西邊的游牧族。順便說說后來的滿族,也因為李自成農(nóng)民起義打亂了明朝 中央政權而又沒立穩(wěn)的情況下激發(fā)了邊將吳三桂和努爾卡赤的反叛,反擊農(nóng)民軍過程中順勢建立了中華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皇朝。

從人種上說,匈奴多為中華黃種,在西去過程中融化了流放“四兇”的中華白民后裔;突厥、蒙古族又是由匈奴胡族歷史演變分化而來,突厥部分與擴散在中亞、西亞草原上由中華堯舜時代流放“四兇”而來的白民在人種上有同化現(xiàn)象,而后由鮮卑分解而來的蒙古族多在蒙古高原少與白民同化基本保持中華黃種模樣。三大民族都信仰昆侖神和月亮崇拜,其首領都稱可汗、單于,都是黃帝軒轅的后裔。黃帝又稱大可汗天黿。匈奴、突厥、蒙古并中亞、西亞及歐洲、非洲早期首領稱可汗的部族、方國者無一不是黃帝軒轅族的后裔。

●匈奴。“匈奴”是糯民發(fā)展到北方后演變成游牧胡族的主族群,在西北昆侖一帶形成氣候,故把昆侖提高到神來崇拜。《山海經(jīng)·大荒東經(jīng)》卷十四載:“大荒東北隅中,有山名曰兇犁土丘。應龍?zhí)幠蠘O,殺蚩尤與夸父,不得復上,故下數(shù)旱。旱而為應龍之狀,乃得大雨?!边@段記載表明,匈奴與黃帝殺蚩尤和夸父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黃帝時代,匈奴已成為黃帝戰(zhàn)勝蚩尤和夸父的一支重要力量。史記·匈奴列傳》開篇即說:“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于北蠻,隨畜牧而轉(zhuǎn)移?!彼抉R遷據(jù)《左傳》編入《史記·五帝本紀》中謂:“縉云氏有不才子,貪于飲食,冒于貨賄,天下謂之饕餮。天下惡之,比之三兇?!薄都狻芬Z逵曰:“縉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當黃帝時任縉云之官也。”《正義》:“今括州縉云縣,蓋其所封也。字書云縉,赤繒也?!庇郑骸爸^三苗也。言貪飲食,冒貨賄,故謂之饕餮?!边@告訴我們,在堯舜以前,北方一帶的白狄匈奴族系山戎、獫狁、葷粥等薩姆游牧族?!靶倥薄ⅰ翱N云”、“淳維”、“獫狁”、“獯粥”、“葷粥(鬻)”等從讀音上相近相似。“匈奴”也與歷史人物“昆夷”、“昆吾”有關,與“昆侖”、“喀喇”、“混沌”等相關聯(lián)。綜合這些信史分析,縉云氏時的炎帝部族被黃帝勢力作為“三兇”、“四兇”流放“邊陲苦寒之地,形成游牧族。殷周時代,北方游牧化的鬼方、葷粥、獫狁等匈奴胡族活躍,秦漢之際強盛起來,建立奴隸制軍事政權,開始與中央政權發(fā)生沖突。

中華匈奴游牧族系從公元前二世紀與中央秦漢政權摩擦加劇逐步受到兩漢中央政權的強力打擊,于公元一世紀從中國北方向西撤退,一路過中亞、西亞、歐洲各地,近400年來從中華西北到歐洲腹地不斷掀起游牧民族向西遷逃的多米諾效應,終于于5世紀中期在首領阿提拉時建立起東到里海、南到阿爾卑斯山、西到萊茵河、北到北海的匈奴大帝國。453年,阿提拉大單于又娶少妃卻神秘死在新婚之夜,兒子們?yōu)闋帄Z大單于之位打起內(nèi)戰(zhàn)。454年,歐洲聯(lián)軍在匈牙利打敗了匈奴,匈奴人被迫退回到南俄羅斯草原。461年,阿提拉的一個兒子妄圖重建匈奴帝國,發(fā)動了對多瑙河流域的東哥特人之戰(zhàn)失敗;468年,又發(fā)動對東羅馬帝國的戰(zhàn)爭,戰(zhàn)死沙場,從此匈奴逐漸沉寂下去。作為民族的匈奴在公元5世紀中葉后逐步消失,漸漸同化到其他民族的肌體中去了。

●突厥。突厥人是散落在西部、西北部、亞歐平原的匈奴胡人后裔,崇尚狼圖騰,在葉尼塞河上游地區(qū)發(fā)展起來。突厥在西域崛起時,也正是中華中央政權由北朝西魏又將走向強大統(tǒng)一中央政權隋唐時期,隋文帝相機利用東西突厥及周邊游牧族矛盾取得了對突厥的主動權,隋文帝被尊為突厥的保護者和“天可汗”。到唐李世民時,通過對東突厥幾次反叛戰(zhàn)爭的反擊,使之臣服。

630年,唐策動西突厥葛邏祿部反叛并殺害可汗統(tǒng)葉護,西突厥分裂為葛邏祿部和咄陸部兩部。642年,咄陸部可汗進攻唐朝在哈密地區(qū)的屯軍而敗,逃往巴克特里亞,唐朝獲得了對西突厥汗國的宗主權。651年,咄陸部賀魯可汗得到葛邏祿部的承認,恢復了西突厥汗國,發(fā)動了反叛中原中央宗主權的叛亂,唐高宗派遣大將蘇定方直入準噶爾艾比湖擊敗賀魯,在楚河流域再次擊敗賀魯。657年,唐朝任命忠于中原王朝的突厥人阿史那彌射為咄陸部新可汗,659年,立另一位依附于唐朝的突厥人阿史那步真為葛邏祿部的可汗,西突厥臣服于唐,唐成為整個中亞地區(qū)的保護者。

10世紀,伊斯蘭教從阿拉伯傳播到突厥部族,突厥族進入伊斯蘭化時代,各部族在《古蘭經(jīng)》面前宣誓皈依伊斯蘭教,西突厥人開始西遷。13世紀,突厥后裔在奧斯曼時期獨立建國,史稱奧斯曼土耳其。奧斯曼土耳其經(jīng)過幾十年擴張,占領了整個小亞細亞,又逐漸滲入歐洲的巴爾干半島,并于1453年攻占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并改名為伊斯坦布爾,改圣索菲亞教堂為清真寺,至此,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后又存在了近千年的東羅馬帝國最終壽終正寢。奧斯曼土耳其繼續(xù)擴張,到16世紀,成為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控制了陸地絲綢之路通往歐洲的隘口。正是在這樣的前景下,哥倫布拿著西班牙王室致中國皇帝的國書從海上尋求到達中國之路,才有了后來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新大陸。

●蒙古。來到北方的古糯民有的進入了大漠森林,形成北狄匈奴游牧族群;在西進的過程中白民、混血加入進來,如突厥、回鶻中就有不少散布在中亞、西亞草原上的匈奴后裔 、白民人種混雜后的混血裔民。而大部向北亞、東北亞的糯民卻并沒有受到人種的感染,今天的愛斯基摩人、蒙古族就是散布于中華西北、北極圈、東北區(qū)域的匈奴后裔,保持著黃帝以來的黃種古老血統(tǒng),屬中華東胡族系。而保持糯民農(nóng)耕色彩的高麗(糯)即今南北朝鮮、大和(糯)即今日本民族從古到今還是水稻農(nóng)(糯)耕民族。

蒙古部由鮮卑室韋的一支發(fā)展而來,到8世紀人口有了一定發(fā)展,不得不分支外遷。西遷的有蒙兀、大小如者室韋。蒙兀室韋約在10世紀初由額爾古納河以東向西遷移,最后到達斡難河(今鄂嫩河)發(fā)源地不兒罕山(今大肯特山),在遼朝時以萌古或被稱襪劫子為號,經(jīng)過二三百年的發(fā)展,到金末發(fā)展為擁有16個部落的蒙古族?!磅r卑”、“室韋”從讀音看其實是“縉云”、“淳維”或“獫狁”的歷史綿延,這也再次邏輯地解讀了游牧匈奴由黃帝系“縉云”流放成匈奴“獫狁”、“犬戎”歷史流變?yōu)椤磅r卑”、“室韋”再到蒙古族的過程。

相對于其祖輩中華游牧匈奴或突厥族,蒙古族是幸運的,因為當蒙古高原諸部走向一統(tǒng)時期,正當中華宋金遼西夏分裂紛爭局面,兩宋對邊陲實行的綏靖政策、軍事自肘管理政策讓封建中央政權在對付邊境游牧軍事政權方面完全沒了兩漢、隋唐的后期發(fā)力和堅決打擊,相反,在反復較量中敗給邊境游牧軍事政權。

鐵木真經(jīng)過數(shù)十年征戰(zhàn),終于統(tǒng)一了蒙古草原,于1206年春在斡難河邊舉行即位儀式,號稱成吉思汗。1211~1218年,成吉思汗對西遼契丹人展開攻勢,西遼滅亡。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1234年,蒙古和南宋聯(lián)軍攻入蔡州城內(nèi)(今河南汝陽),金朝皇帝完顏承麟死于亂軍之中,金朝自此滅亡。1231~1237年,蒙古軍隊對高麗進行征伐,最后高麗王降。1271年,蒙古軍隊打垮南宋王朝,忽必烈昭告天下,定國號為“大元”。

如果說匈奴、突厥都是在中央強力政權打擊下被動向西退卻形成西征奇觀的話,蒙古族則是趕上了歷史機緣:因兩宋完全放棄秦漢、隋唐強硬打擊邊患政策相反采取綏靖政策導致中華歷史上第一次邊疆游牧少族入主中原并主動向西方進擊的中華游牧族。從1219年成吉思汗遠征花剌子模開始到1260年4月占領敘利亞首府大馬士革,近40年時間,蒙古軍發(fā)動了三次西征,一路馬?;ㄘ葑幽!⒍砹_斯、波斯、波蘭、匈牙利、小亞細亞、敘利亞、伊拉克等國家、地區(qū)。

                                                            2012年2月16日

返回昆侖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烏有之鄉(xiāng)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wǎng)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xiāng) 責任編輯:執(zhí)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tài)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當年明月”的?。浩鋵嵤侵袊说耐ú?/a>
  2.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3.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4.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5.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wǎng)友就笑了
  6. 元龍||美國欲吞并加拿大,打臉中國親美派!
  7.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8. 俄羅斯停供歐洲天然氣,中國的機會來了?
  9.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10. 【新潘曉來信】一名失業(yè)青年的牢騷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敢于戰(zhàn)斗,善于戰(zhàn)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3. “深水區(qū)”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
  7.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fā)現(xiàn)的時候已經(jīng)怨聲載道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chǎn)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jīng)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shù)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fā)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chuàng)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nóng)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精品黄AV人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影视 | 这里有亚洲精品在线 | 香蕉97人人乳视频观看 | 一区三区四区国产 |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