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有句名言:人類一思考,上帝在發笑。
這是說人類的思考是做不到全面完美的,但是人類又在夢寐以求的追求思想的完美和全面。每每人類自以為找到完美的思想理論后,上帝總是會看到和嘲笑這種思想的缺陷。
這句名言和中國的井底之蛙意義相似,無論人類的文明多么發達,都逃脫不了井底之蛙的認識命運。
因此,西方文化否定人類活動的萬知萬能,但是人類文化又是永恒的在追求萬知萬能,于是人類把信仰對象從凡人有限(缺陷)的精神載體轉移到超人的無限(缺陷)的精神載體上帝身上,于是上帝事實上是宇宙全部和無限精神的代名詞,于是上帝戴上萬知萬能的桂冠(它的意義就是任何凡人不配這個資格)。
上帝成為人類完美的精神代表。
于是人類在對上帝(客觀的絕對精神)的信仰中,找到了自己永恒的精神價值,克服了虛無、恐懼、孤單、渺小、自甘墮落(比如好死不如賴活),因為人類實現了主體和客體(上帝)一致,猶如一滴水流入大海,而獲得永恒的生命。
因此,上帝的意義是什么呢?
是人類智慧對宇宙絕對精神孜孜不倦的永恒追求。
是人類的世界精神上升到很高級的純粹抽象思辨的水平。
是人類擺脫了物質的生死桎梏,而去追求精神生命的永恒,于是人類精神變得崇高。
是人類拋開了物質性的社會不平等(政治等級,貧與富)帶給人的虛榮或者恥辱。
是人類通向人人平等!人類對上帝的信仰是精神的信仰,因此誰都不會比他人距離上帝更近或者更遠;而世俗權力的信仰,是通過血緣或者關系親疏的規則,形成各式各樣的物質等級。
對上帝的信仰,有何意義?
西方文化歷史上,對上帝的信仰有很多種意義的理解。
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對上帝的理解。愛因斯坦心中的上帝,就是側重于宇宙神秘而奇妙的有序的自然秩序,這種天然秩序只能以上帝精神來說明原因。愛因斯坦的上帝思想和斯賓諾莎、康德的思想接近。
我所理解上帝信仰的意義有兩種:
一是上帝的信仰使人類在積極的意義上去對待認識論的矛盾,這個矛盾就是人類的認識是有限的,又是無限的。
中國文化在認識這一矛盾時是持消極的態度,代表性的思想就是莊子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己。”
西方文化認識這一矛盾,創造了上帝的概念,上帝的絕對可靠性,上帝的萬知萬能,成為人類的絕對認識對象,只有認識對象絕對可靠后,人類才可能產生認識的興趣,相比較,老莊思想是徹底否定認識對象的可靠性,因此同樣是世界宇宙觀,老子思想產生不了科學的興趣,即具體認識對象沒有絕對精神的意義,對世界萬事萬物的認知興趣從何談起?
因此,西方的很多科學巨匠是信仰上帝的,而且這種信仰是他們科學興趣的原動力。
二是上帝的信仰使人類把真善美的道德信仰建立在神圣和絕對的基礎之上。
康德始終敬畏心中的道德律,孔子也是要求弟子在道德價值的意義上一日三省,找回心中的道德。無疑每個人心中都有道德良心,即使殺人如麻的劊子手,也會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道德境界。
但人性的矛盾是:人性又是充滿著惡的自私和貪婪。只要和物質打交道,人性的表現一般是物欲橫流,而人類的日常生活就是和物質打交道,因此人性普遍的表現出惡的自私,正是這個意義上,基督教建立了人性原罪思想。
于是人類文化產生了一個最基本的矛盾:人人都會有真善美的精神向往,但是現實世界虛假、惡意、丑陋是比比皆是。人的真善美的信仰更多的是精神的務虛,而人性惡的本能卻有實實在在的強大的物質誘惑。
人的存在第一性的是本能生存的物質感性。因此上述文化矛盾雙方力量是不平衡的,即表現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而上帝精神信仰的建立,無疑是大大的加強了人類真善美精神一邊的力量。
于是西方文化在精神和物質發展的矛盾中,趨向平衡。
中國文化不乏對真善美絕對精神的追求,但是事實上這種追求和信仰是很難上升到神圣和絕對。
因為中國文化把真善美的精神桂冠送給了圣人,而事實上他們又都是一個個有名有姓的凡人。中國文化認識到這種矛盾,因此孔子首先把真善美的桂冠送給最遠古的圣人——堯舜,因為他們根本無從考據,他們的人性缺陷也就找不到,也就可以把人性的所有優點送給他們,讓他們代表真善美。
但是讓傳說中的人代表真善美,不是中國文化目的,如若它是目的,中國文化也必然走向上帝客觀精神形式的絕對信仰。
中國文化的目的是讓世俗的權力者代表真善美。
中國文化的圣人,同時是權力最高代表,或者服務于權力的秩序。但是事實上這些人和任何凡人一樣,是經不起道德推敲的。
這樣由有缺陷的凡人來代表西方文化中上帝,讓他們擔任真善美的形象大使,來培育社會的精神道德文化,必然就普遍的出現社會道德文化的理論脫離實際(掛羊頭賣狗肉),于是社會就日漸失去真實的、絕對的道德信仰,代之以是對物質權力的崇拜和絕對信仰,社會關系就成為一堆物質關系,而物質關系的特征就是一盤散沙。
讓圣人擔當道德楷模,是強人所難,中國文化的一系列深刻矛盾和社會毀滅,因此而命中注定。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