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中華文化

孔子的天命觀是中國文化的精髓

劉泰特 · 2010-12-15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孔子的天命觀,在中國歷史上的文化地位表現出否定之否定。在古代中國,孔子的天命觀無疑享有最高的思想地位,五四運動以及后來,孔子的天命觀屢屢遭受猛烈的抨擊,成為孔子思想反動性的一個靶子,現在人們又開始重新認識孔子的天命觀,筆者就認為它是中國文化最寶貴的精髓。

《易經》是中國文化的源泉,“文王拘而演周易”,歷史告訴后人,周文王對中國政治文化體系的創建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易經》中表達的核心政治文化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個思想文化把人的價值放在中心的位置,涵蓋了人的主體性、獨立性、意志性和道德性,賦予了個人價值豐富而有機的內涵。孔子的天命觀就是要傳承這種文化,也稱之為周禮。為什么稱之為天命?是因為這種文化價值觀是不以人的個人意志為轉移而永恒存在的,如日月經天而不可改變和消亡。

季羨林先生晚年特別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 季 先生特別尊敬 陳寅恪 教授,他認為 陳 教授雖然不是哲學家,但他更勝過一般的哲學家,是一位很有深度的思想家。 季 先生說:“ 一般人大概都認為,我以前也曾朦朦朧朧地認為,所有的哲學家都是思想家。哪里能有沒有思想的哲學家呢? 但是,最近一個時期以來,我的想法有了改變。” 季 先生舉例陳寅恪說;“ 他從來不以哲學家自居。然而他對許多本來應屬于哲學范疇的問題的看法卻確有獨到之處,比如,對‘中國文化’,他寫道:‘吾中國文化之定義,具于《白虎通》三綱六紀之論,其意義為抽象理想最高之境,猶希臘柏拉圖所謂Idea者。’ 言簡意賅,讓人看了就懂,非一般專門從事于分析概念的哲學家所能企及。”

季羨林先生非常贊同陳寅恪對中國文化的定義,在涉及中國文化根本大義的問題上, 季 先生幾乎每次不漏的介紹和十分肯定 陳寅恪 先生的這個觀點。

筆者為什么要舉例季和陳兩位學術泰斗,是要說明在中國文化的這個天大的問題上,他們都是將孔子的思想道德天命觀視作中國文化的精髓。

十七十八世紀,中國的文化經典傳到了歐洲,德國偉大的詩人歌德對中國的文化稱贊不已,更為深刻的是歌德因此而解讀了中國文明延綿數千年的歷史奧妙。

歌德說;“中國人在思想,行為和感情方面幾乎和我們 一樣,使我們很快就感到他們是我們的同類人,只是在他們那里一切都比我們這里更明朗, 更純潔,也更合乎道德,在他們那里,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平易近人的,沒有強烈的情欲和飛騰動蕩的詩興……他們還有一個特點,人和大自然是生活在一起的,你經常聽到金魚在池子里跳躍,鳥兒在枝頭歌唱不停,白天總是陽光燦爛,夜晚也總是月白風清,……還有許多典故都涉及道德和禮儀, 正是這種在一切方面保持嚴格的節制,使得中國維持到幾千年之久,而且還會長存下去。” 《歌德談話錄》

嚴格的節制,同情心,就是孔子的思想核心,就是周禮的價值是非觀核心,就是仁的核心,就是孔子的天命觀。旁觀者清,西方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歌德,僅憑很有限的文化經典翻譯,馬上就能洞察到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以及發揮的歷史作用,而我們的許多國人(包括很多所謂文化名人)或者不學無術或者妄自尊大,在對中國文化十分無知的情況下,卻大罵歷史公認的中國優秀文化的精髓,這難道不需要我們奮起駁斥、以正視聽嗎?

如何具體的和歷史的去理解孔子的天命觀,《論語》第七《述而》篇有特別的代表意義,它如同一面多棱鏡,從思想信仰、學習精神、財富觀念、宗教態度以及生活中的喜怒哀樂習性等方面,較全面的生動表現了孔子的思想和人格以及對價值觀天命般的信仰。

下面詳細嘗試解讀。

   

7.1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同“克己復禮為仁”、“三年無改父之道”的思想一樣,都表達了孔子的核心價值觀。孔子的這三句話在歷史上都非常著名,它們的意思其實是一致的,孔子在世時,曾遭到同時代人的奚落,不被理解,就是因為孔子“不合時宜”的堅持這些思想,言必談周禮,孔子死后的數千年,人們對孔子的批評和攻擊,矛頭也主要集中于孔子的這些言論,認為這些言論充分的證明了孔子是舊的落后復辟勢力的頑固代表,孔子是阻礙歷史發展進步的,甚至是反對任何新生事物的。而真正推崇孔子的人,最最欣賞的也是孔子的這些言論,認為這些思想是孔子信仰中的最崇高的文化價值,兩種評論水火不容,由此可見,這些言論在孔子思想中的核心地位,是把握孔子思想的頭把鑰匙。

十八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盧梭發表了一篇名為《論科學與藝術是否敗壞或增進道德》的論文,這篇文章獲得了論文大獎的頭名,使30歲的盧梭一舉成名。這篇文章分析指出:人類社會物質文明的進步,是以人類的道德水準普遍下降為代價的,因此,科學和藝術進展的最后結果是無益于人類的。據說盧梭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因為當時來中國的傳教士已將中國的文化經典系統的翻譯介紹給了西方讀者,當時伏爾泰、歌德、孟德斯鳩、狄德羅等等著名大學者都十分贊美中國的道德文化。盧梭這篇論文的思想其實與孔子的價值信仰的認識立場有著一致的觀點。

孔子的時代,中國的社會經濟迅速發展,這種發展是當時眾多的諸侯國家相互經濟和軍事實力競爭的結果,這種結果使各諸侯國家的發展出現不平衡,這種不平衡又導致各國根據不斷變化的新的實力,此消彼長的相互不斷爭奪和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王權衰落,大國爭霸,社會因此離心失控,原本維持中國社會穩定的周朝統一的倫理道德關系面臨全面崩潰,孔子因此大聲疾呼“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克己復禮為仁”,立志堅決的維護和傳承中國優秀傳統道德的象征周禮,這是一種有的放矢、切中時弊的救世思想。

當時“禮崩樂壞”、“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社會上下、家庭父子和夫妻都在追求功利,臣弒君、父子兄弟相互仇恨屢見不鮮,孔子出生地魯國,以及與魯國關系密切的齊國、衛國、楚國等等,統治階層不顧血緣關系相互殘殺,犯上作亂,司空見慣,當時若沒有人站出來挺身而出,力挽狂瀾,對癥下藥,那么隨著社會文化道德經緯的破壞,整個中華民族的生存也會遭受滅頂之災。“竊比于我老彭”,說明還有其他有識之士,與孔子一樣有相同的深深的文化憂患意識。

兩千年前,孔子看到了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競爭,會導致社會倫理價值的混亂和喪失,兩千年后西方的盧梭也發表了這樣的看法。盧梭的思想是否受到孔子思想的影響,不得而知,但盧梭是接觸過中國文化的。

盡管東西方文化走的是不相同的道路,但中國文化弘揚道德禮義的最高原則,還是引起了西方眾多最杰出人道主義思想家的深深贊嘆。

中國的文化先輩毫不猶豫的選擇了以德治國的文化發展道路,把道德放到人類生活的最高最珍貴的位置,中國古代的所謂太平盛世,首要的內容是社會的道德的弘揚,做不到這一點,社會就不可能太平。今天的中國要想太平,也離不開這一點,否則社會經濟發展再快,科學技術再先進,社會也終將無太平可言。

因此,“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克己復禮為仁”、“三年無改父之道”,我們千萬不能理解為孔子是想開歷史倒車,是沒有原則的反對新生事物,是代表沒落貴族的利益,那就大錯特錯了,那自然就會導向孔子迂腐之至的錯誤認識,我們要從人類社會行為規范的最高的道德價值的角度去理解孔子的這些話,去體會孔子超越時代的對人類價值信仰的正確的認知,這樣才能承認孔子思想的神圣偉大,才能正確領會孔子的天命觀,才會承認孔子思想萬世和萬事而皆準的道理,才能由衷的嘆服孔子的思想對于中華民族延綿兩千年甚至潤德于鄰國而主導它們的社會文化的發展,所做出的蓋世無雙的貢獻,才能認識到它對我們今天的社會以及未來的中國社會具有永恒的文化經世致用的意義,才能和湯因比的把中國的孔子思想看作是解救人類未來出路的思想產生共鳴。誤解孔子的人千萬不要認為湯因比和孔子一樣,也是想開歷史的倒車,是想阻止歷史的前進。

   

7.2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古人講,學習要有十年寒窗的精神。“默而識之”,就是要把心靈平靜下來,擺脫世俗功利欲望的貪婪,要進入一種世外桃源的學習精神世界,所以,孔子特別喜歡顏回,《論語·雍也》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顏回是“默而識之”的學習典范,顏回所以不憂慮自己艱難貧窮的生存狀態,是因為道德性命的自我認識和學習,給他帶來了遠勝于物質享受上的精神快樂,這種安貧樂道的精神是一般大眾遠遠不能達到的,孔子甚至認為自己也不如顏回,《論語·公冶長》記孔子問子貢:“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

“默而識之”,提倡一種不求功利性聞達的學習態度,進一步的是要達到顏回的那種安貧樂道的最高的學習境界,孔子還曾經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憲問》),這句話的意思和“默而識之”的意思相通,因為道德文章的學習是追求心靈修養的一種自我認識,是一個自我判斷、自我提高的學習過程,這個過程必須擺脫外界物質功名的束縛,它的反面就是斤斤計較索取外部回報的學習,那就不會甘心于“默而識之”、安貧樂道的學習處境。

“默而識之”識什么呢?是認識永恒存在和不變的天人合一的道理。沿此分析,“默而識之”就具有高度的哲學認識論的意義。

所謂哲學的概念一般都是最抽象、最普遍、最永恒的,它是不以時空為轉移的,它不受外部物質世界的發展變化的影響,而恰恰相反,外部物質世界的變化卻是處處體現高度抽象哲學概念的存在,比如在古往今來世界各民族文化中,都能尋找到絕對相同的道德價值判斷,康德把絕對道德真理同永恒存在的宇宙星空相提并論,看作是自己最神圣的精神信仰,其實康德的這個思想和中國古代文化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一致的,所謂“天人合一”就是看到了人類的精神文化具有和大自然的存在道理完全永恒相同的地方,人倫道德經緯綱常,如同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因此,“天不變道亦不變”,康德的哲學思想最后也歸結到這個不容置疑的神圣信仰的問題上,在這個問題上康德是不是也受到孔子天命觀的影響,筆者不作分析,但是它卻說明了當人類進入最終級思維狀態時,不論何時何地,人類會殊途同歸的思考同樣的最本質的問題,得出同樣的最普遍的結論。

作了上述分析,回到孔子前面講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就可以更充分的說明,孔子的思想不是簡單的倒退復舊,而是勸告世人,不要背棄人類的具有永恒價值的道德精神。后人常常批判孔子的天命觀,其實孔子的偉大恰恰在于他認識到了社會道德的永恒性,這種永恒性是從哪里來的?不要說是在孔子的時代,即使在我們今天的時代,我們人類的認識也會將之歸為天命,這就如同西方的文化把人權看作是天賦的道理一樣。因此,孔子的天命觀,恰恰說明了孔子是先知先覺,是孔子被公認為中國文化最優秀代表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正是這種天命觀的認識,為孔子的奮斗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動力,才使孔子不屈不撓,永不言放棄,不怨天,不尤人,不悲觀,不絕望,始終抱著知天命而堅定從容、奮斗不息、死而后已和樂觀的人生態度。

一旦具有天命觀的文化精神,就會“默而識之”,也就會“學而不厭” (如同“古之學者為己”),也就會“誨人不倦”,因為道德的學問是內心修養,是“學者為己”,但它存在的的意義和作用卻是社會性的,即使一個人具有了良好的道德素養,但是如果沒有周圍和諧的道德社會關系,個人道德價值的社會意義也就無從顯現,記得毛澤東時代有句話,叫“一人紅,紅一點,大家紅,紅一片”,歷史上有孟母三遷的故事,中國歷史文化中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人生道理,中國的政治文化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都反映了中國社會非常注重社會的道德風尚,而這種道德風尚的形成,就是依靠孔子提倡的“誨人不倦”的精神來推動的。經歷過毛澤東時代的人,都能體會到道德對社會的主導影響的作用,其實,就是把“誨人不倦”的道德文化提升為一種國家的政治職責。

7.3 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孔子是中國古代優秀文化的集大成者,不是偶然的,具有歷史的必然性,這個必然性恰恰是一種相反相成、不憤不啟的道理,不是因為孔子的時代風行好的道德文化,而恰恰是孔子時代的道德文化不斷淪落,各國混戰,社會唯功利而不講道義,因此,孔子抱著天命觀的信仰,以“克己復禮為仁”的道德文化,以“中庸之道”的社會規范,以求誤入歧途的中國社會政治文化重新納入健康正常的軌道。這也是“反者道之動”的人類發展歷史哲學規律的一個重大表現。

7.4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近年放映了一部介紹孔子的文化大片,筆者看了一半就很失望,孔子一生,具有高尚情操和遠大的政治文化理想,孔子很有才華,也很有生活情趣,很有個人性格的魅力,否則他的才學再高,也不會有三千個弟子跟著他,但影片中的孔子卻是很生硬,一種壓抑、很不得志的形象,沉重的氣氛籠罩著全部影片,其實《論語》中告訴我們的孔子,達觀知命,具有鮮活的令人嘆服又十分可愛的生命個性,孔子的人格,是值得每個中國人學習的理想的楷模。孔子“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生動的表現了孔子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中,順其自然之道,很享受生命的樂趣,生活得放松而自在。這使我想起了陶淵明的一句詩“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一種和孔子相似的天人合一的生活境界。其次,孔子的偉大是偉大在精神方面,而影片這方面的表現,可以說是不值一談,甚至是無從談起。孔子的學生顏淵談論孔子,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這種境界影片是離它萬里,所以我建議《孔子》影片以后停止放映,以免造成重大的誤會、無知和不良影響。

7.5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前面強調了孔子的“信而好古”,在這里更是講述了孔子衰老后,日益盼望在夢中見到周公的動人情景。孔子和周公相距五百年,是什么東西把他們如此緊緊的聯系在一起呢?不是世俗的物質和權利的東西,而是共同的精神信仰把他們聯系在一起了,這種精神信仰就是人類文化的道德屬性,這種屬性永遠不會失去價值,這就是孔子終身為之奮斗的天命觀。

以上五章的內容集中的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信仰,絕不是代表中國文化的保守和落后,而恰恰是要告訴后代的中國人,永遠不能放棄中國文化的道德精髓。

這幾章微言大義,可以引發無限遐想。歷史上有個“邯鄲學步”的故事,在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中,往往會輕易的見異思遷,如同“邯鄲學步”,把自己寶貴的文化棄之不顧,而卻一葉障目,片面的崇拜外來西方的文化,今天的中國這種情況不是越演越烈嗎?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2. 反抗吧,我的人民,反抗吧
  3. 毛主席,為什么反不得?
  4. 為什么總有人把毛主席放在后四十年的對立面?
  5. Ksliu:特朗普口出狂言或“劍指中國”
  6. 劉繼明|隨想錄(20)
  7. 孫錫良 | 圓圈里的天才
  8. 由“高考狀元”想到了毛主席教育革命
  9. 從‘10塊’到‘400塊’:新農合背后的沉重與希望——請對農民好一點
  10. 美化軍閥是嚴重錯誤,整改批判應一視同仁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9. 掩耳盜鈴及其他
  10.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天堂在线播放 | 色九九在线视频精品99 | 亚洲污码欧美激情h动漫在线 | 午夜性福利网站 | 婷婷丁香狼人久久大香线蕉 | 亚洲综合在线日韩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