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中華文化

疑人與用人

五色石 · 2010-09-10 · 來源:烏有之鄉(xiāng)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疑人與用人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是一句流傳了幾千年的老話。關于它的出處似乎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我只是陸陸續(xù)續(xù)的看到了一些類似的說法:最早的是《三國志·魏書·郭嘉傳》裴松之注引《傅子》時說:“用人無疑,唯才所宜。”稍晚一點的是《舊唐書·陸贄傳》中的說法:“夫如是,則疑者不使,使者不疑。”再往后類似的說法有《金史·熙宗本紀》:“疑人勿使,使人勿疑。自今本國及諸色人,量才通用之。”以及宋代歐陽修《論任人之體不可疑札子》一文中的一段話:“任人之道,要在不疑。寧可艱于擇人,不可輕任而不信。”至于這句話何時何地又由何人變成了現(xiàn)在這個樣子,我實在無從查考,還望知者不吝賜教。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字面意思并不難理解,但作為一個千古流傳的用人法則,它的要點是在"不疑"二字上。不疑包含著兩層含義:第一是充分信任;第二是充分授權。充分信任是充分授權的前提,充分授權是充分信任的體現(xiàn)。沒有充分信任就不可能有充分授權,沒有充分授權所謂的充分信任也不過是一句空話。

充分信任要解決的問題是讓被用者能夠安心和忠誠的做事。換句話來說,就是用信任來解除被用者的顧慮,甚至讓被用者在道德層面上產(chǎn)生忠誠感。信任是在用人者和被用者之間建立良好關系的最為重要的基礎。但是,正因為充分信任是一個好東西,所以,它往往顯得極為稀缺。對用人者來說是如此,對被用者來說也是如此。讓用人者倍感困惑的一個問題往往是:我到底該不該、能不能、敢不敢信任這個家伙?而讓被用者倍感困惑的一個問題則往往是:我到底怎樣才能獲得他的信任?所以,信任該信任的人是用人者的一種領導藝術,而取得別人的信任則是被用者的一種生存藝術。

信任別人既需要一種眼光,也需要一種胸懷。所謂的眼光就是擇人要準;所謂的胸懷就是待人要寬。以齊桓公為例,即位之初,他急需找到有才干的人來輔佐,因此就準備請鮑叔牙出來任齊相。鮑叔牙誠懇地對齊桓公說:“臣是個平庸之輩,現(xiàn)在國君施惠于我,使我如此享受厚育,那是國君的恩賜。若把齊國治理富強,我的能力不行,還得請管仲。”齊桓公驚訝地反問道:“你不知道他是我的仇人嗎?”鮑叔牙回答道:“客觀地說,管仲,天下奇才。他英明蓋世,才能超眾。”齊桓公又問鮑叔牙:“管仲與你比較又如何?”鮑叔牙沉靜地指出:“管仲有五點比我強。寬以從政,惠以愛民;治理江山,權術安穩(wěn);取信于民,深得民心;制訂禮儀,風化天下;整治軍隊,勇敢善戰(zhàn)。”鮑叔牙接著誠懇的諫請齊桓公釋掉舊怨,化仇為友,并指出當時管仲射國君,是因為公子糾命令他干的,現(xiàn)在如果赦免其罪而委以重任,他一定會象忠于公子糾一樣為齊國效忠。后來,齊桓公聽取了鮑叔牙的意見,任用了管仲為相,尊稱其為仲父,采取了管仲“尊王攘夷”的策略,對抗戎狄,三會諸侯,終于輔佐成就了春秋第一霸業(yè)。

被用者要取得用人者的信任,既要以真誠為基礎,又要講一點交往的策略。戰(zhàn)國末年有一位杰出的軍事家叫王翦,是秦國繼白起之后的又一位名將。他與兒子王賁在輔助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的戰(zhàn)爭中立有大功,除韓之外,其余五國均為王翦父子所滅。當時,秦始皇欲滅楚,傾向于讓年少壯勇的將領李信做主帥,便問李信:“君欲破楚,須多少人馬?”李信表示二十萬即可。秦始皇又問王翦,王翦道:“非六十萬不可。”始皇說:“王將軍老矣,何怯也!李將軍果勢壯勇,其言是也。”(《史記·王翦白起列傳》)于是派李信及蒙恬將兵二十萬南伐楚。王翦因秦王不用其話,就托病辭官,歸頻陽養(yǎng)老。這時的秦軍在李信的率領下攻平與(今河南平與北),蒙恬攻寢丘(今河南臨泉),大破楚軍。李信又乘勝攻鄢、郢,均破之。于是引兵向西與蒙恬軍會師城父(今河南平頂山市北)。項燕率領的楚軍乘機積蓄力量,尾隨秦軍三天三夜,終于大破李信軍隊,攻下兩個營壘,殺死七名都尉,秦兵敗逃。秦始皇聞秦軍失敗,大怒。這時才知道王翦確有遠見。于是親自到頻陽向王翦謝罪,說:“我沒有聽從將軍的話,李信終使秦軍受辱,如今楚軍逐日西進,將軍雖有病在身,怎能忍心背棄寡人?”王翦辭謝說:“老臣疲弱多病,狂暴悖亂,希望大王另擇良將。”始皇堅持要王翦領兵,王翦說:“若非要用老臣,必給我六十萬大軍。”始皇允諾。于是王翦率六十萬秦軍伐楚,始皇親自送將軍至灞上。王翦行前多求良田屋宅園地,始皇說:“將軍既已出兵,何患貧窮?”王翦說:“為大王部將,雖立戰(zhàn)功卻終不得封侯,所以趁大王親近臣下之時,多求良田屋宅園地,為子孫置業(yè)。”始皇大笑。王翦的軍隊行至關口后,又五度派使者回朝求良田。有人認為將軍求賞太過份,王翦卻說:“秦王粗暴又不信任人,如今傾盡全國兵力,交付給我,我只有以多請?zhí)镎鳛樽訉O基業(yè)的方法來穩(wěn)固自家,打消秦王對我的懷疑。”后來,王翦替代李信前來攻楚,楚軍聽說王翦集六十萬大軍前來,也盡發(fā)國中兵力以抗秦。王翦大軍一至,立即堅壁而守,不肯出戰(zhàn)。楚軍屢次挑戰(zhàn),秦軍始終不出。王翦每日要求士兵休息洗沐,安排美好飯食安撫他們,同時與士卒同飯同食,意在養(yǎng)精蓄銳,消耗敵軍,以待最后殊死一戰(zhàn)。不久,王翦打聽士兵以什么來娛樂,有人回答說:“投擲石頭,跳遠比賽。”王翦認為軍心可用,遂下令出兵,大破楚軍,追至蘄南(今安徽宿州東南),斬殺將軍項燕(一說項燕自殺),楚兵敗逃。秦借勝勢,一年就平定了楚國城邑,俘虜楚王負芻,楚地終成秦的一個郡縣。在這個故事里的王翦,率傾國之兵出征,最大的顧慮就是乖戾君王對他的疑慮。于是,他用一種極為特殊的方式換來了君王的信任,給自己創(chuàng)造了一個在外安心用兵的條件。

信任不僅可以讓被用者安心,有時候還會換得被用者在道德層面的忠誠。歷史上在這方面做的最成功的要算是劉備老兄了。劉備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政治家、軍事家,他的優(yōu)點是多方面的,但最為重要的卻在于他具有一種寬厚仁義、待人真誠、知人善任的品質(zhì)。《三國志》評論劉備“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盡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所以,他能將一大批優(yōu)秀的政治、軍事人材收為己用,并能讓他們以命相隨,終生不愈。最典型的例子,一個是關羽,一個是諸葛亮。關羽是劉備起兵時結拜的義弟,五虎大將排名第一的將軍。字云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今山西省臨猗西南)人。因劉備在結義之后始終待他親如兄弟,結果是贏得了關羽的忠心追隨。官渡之戰(zhàn)前,關羽被曹操所俘,曹操為了籠絡關羽,便拜他為偏將軍并封他為漢壽亭侯,但關羽卻始終不為所動,與曹操在屯土山約定了三件事:第一,降漢不降曹;第二,禮待二嫂;第三,一旦得知劉備的下落,便當辭去。之后,曹操仍不死心,為留住關羽而做繼續(xù)的努力。《三國演義》里對這一段有著十分詳細的描述,什么小宴三日,大宴五日;上馬贈金,下馬贈銀。但是,關羽依舊對劉備忠心不改。曹操贈袍,關羽穿于衣底,上用劉備所賜舊袍罩之,以示不敢以新忘舊;曹操贈赤兔馬,關羽拜謝,但內(nèi)心里想的卻是乘此馬,一日即可見到劉備。此后,關羽為曹操斬了顏良,便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再次回到了劉備身邊。至于諸葛亮,劉備對他更是信任有加。三顧茅廬,請出山后,就任命為軍師,軍國大事悉聽裁決。直到臨死時,還留下遺言托國托孤,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比曹丕要強十倍,一定會安邦定國,終成大事。我那個兒子值得輔助,你就輔助他;如果他不成材,你可以自立為成都之主。”如此的信任和重托,令諸葛亮感動萬分,匍匐在地,涕泗交流,叩首不止。有人對這段史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認為劉備言不由衷,是在試探諸葛亮是否有野心。但從后來的史實看,劉備死后,諸葛亮實際上已經(jīng)是大權在握,他不但沒有自立為帝,反而念念不忘實現(xiàn)劉備的遺愿,六出祁山,最后,病死在五丈原,成就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千古美名。用人能用到這種境界,實在是讓人不得不佩服。  

“不疑”還有一層意思就是充分授權。充分授權是充分信任的實際體現(xiàn)。沒有充分授權也就沒有充分信任可言。充分授權要解決的問題是做事的條件,沒有權力就沒有辦法做事。公元前三世紀的秦末漢初,中國出了一個當時世界上最為杰出的軍事家、戰(zhàn)略家、戰(zhàn)術家和偉大的統(tǒng)帥,被后人奉為兵仙、戰(zhàn)神,這就是西漢的開國功臣,齊王、楚王、上大將軍,后被貶為淮陰侯的韓信。作為軍事家,韓信是繼孫武、白起之后,最為卓越的將領,是中國戰(zhàn)爭史上最善于靈活用兵的將領,其指揮的井陘之戰(zhàn)、濰水之戰(zhàn)都是戰(zhàn)爭史上的杰作;作為戰(zhàn)略家,他在拜將時的言論,成為楚漢戰(zhàn)爭勝利的根本方略;作為戰(zhàn)術家韓信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戰(zhàn)術典故: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臨晉設疑、夏陽偷渡、木罌渡軍、背水為營、拔旗易幟、傳檄而定、沉沙決水、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作為統(tǒng)帥,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但就是這個韓信,在開始的時候并不得意。年輕時,曾受過胯下之辱,吃過漂姆贈食。陳勝、吳廣起義后,韓信便帶劍投奔項梁,在戲下的軍隊里暫時棲身,并無人知道他的名字。項梁敗死后,又歸屬項羽,項羽讓他做郎中。韓信多次給項羽獻計,項羽不予采納。劉邦入蜀后,韓信離楚歸漢,做管理倉庫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后來韓信坐法差一點被殺掉,被夏侯嬰救了下來,在同他交談后,很是欣賞,于是向漢王推薦韓信,但漢王并不在意,只是讓封韓信做了一個管糧的小官。郁悶的韓信估計不會被漢王所用,就再次選擇了逃跑,但被蕭何追了回來。在蕭何的再三請求下,劉邦才設壇拜韓信為大將,將全部的兵權交給了他。項羽惜權,結果讓這個最可怕的對手逃入了敵方的陣營;劉邦善聽人勸,打破常規(guī),果斷授權。而正是這一次授權,成就了韓信的一生偉業(yè),也成就了漢朝的開國大業(yè)。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法則,固然有一些正面的事例可以佐證,但是,這并不是用人的絕對法則。在很多情況下,往往是用人要疑,疑人也要用。之所以用人要疑,那是因為識人用人是一件極其艱難的事情。俗話說,人心隔肚皮,要看透一個人是很不容易的。而且,人的立場、觀點、方法、性情以及對利益的關注點,往往是隨著時間、地點、情景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從而導致人的行為具有了明顯的不確定性。一代偉人毛澤東在選擇接班人的過程中就遇到了這樣的困惑。早在井岡山的時候,他與林彪就形成了一種亦父亦子、亦師亦友的特殊關系,因而,毛便想把黨的接班人定在林彪身上,這一點甚至被寫進了黨章。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欽定的接班人會背著他搞什么“571工程”,在南巡期間準備對他痛施殺手,最后,因陰謀敗露而倉皇出逃,摔死在溫都爾汗。偉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這些普通人,在用人的時候,一定要保持適度的懷疑。不能不信任,但又不能全信任;不能不授權,但又不能全授權。以防止因用人不當而給事業(yè)帶來的損失。  

之所以疑人也要用,那是因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一個人都會有一些讓人疑慮的地方,你不可能做到非圣人不用。在這個問題上,你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合適的人去做合適的事。什么是人才?用得合適就是人才,用孔子的話說就是“得其所哉”。比如說,某人特別擅長理發(fā),如果你能夠創(chuàng)造條件讓他去理發(fā),那他就有可能成為一個人才;而如果你硬要讓他去做大廚,那他就有可能成為一個蠢材。歷史上著名的南唐后主李煜,就被命運放到了一個不該坐的位置上。他是一代偉大的詞人,但卻是一個愚蠢的皇帝。從詞人的角度看,他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千古詞帝”。他是婉約派四大旗幟之一的“愁宗”。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內(nèi)容主要可分作兩類:第一類為降宋之前所寫的,主要為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題材較窄;第二類為降宋后,李煜因亡國的深痛,對往事的追憶,寫下了《虞美人》(為其絕命詞)、《浪淘沙》、《烏夜啼》、《相見歡》等詞,語句清麗,音韻和諧,凄涼悲壯,意境深遠,堪稱“神品”,真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句始工”。從皇帝的角度看,他性驕侈,好聲色,又喜浮圖,為高談,不恤政事。嗣位的時候,南唐已奉大宋朝為正朔,多次入宋朝進貢,但他卻始終不敢覲見宋太祖,得過且過的茍安于江南一隅。宋開寶七年(974年),宋太祖再次遣人詔其北上開封,他假說有病而不肯前往。結果惹怒了宋太祖,便命曹彬帶兵南下攻打金陵。第二年十一月城破,后主不得已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了一個違命侯。太宗即位后,又改封為隴西郡公。最后,被宋太宗用藥毒死,葬在了洛陽北邙山上。  

使用疑人,當然應當盡可能的用得合適。但是,由于權限、人情、條件等等因素的影響,我們往往不得不用一些并不合適的人去做不適合他做的事。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要做好風險的防范和控制工作。從用人的角度而言,風險主要體現(xiàn)在兩大方面:一是,道德風險。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人為了個人的私利,有可能會做出危害事業(yè)、危害組織、危害他人的事情,這就是所謂的道德風險。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有一個著名的人物叫魏延,他英勇善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但最后卻因為謀反被夷三族。魏延本為劉表部將,當劉備攜百姓前來投奔劉表之子劉琮時,他力主迎接劉備入城,為此而與文聘敵對。劉備離去后轉而投奔韓玄。劉備派關羽攻打長沙時,韓玄認為部將黃忠通敵而欲斬之,魏延大怒,一刀殺死韓玄,獻城投降,因為此舉而被諸葛亮認為其不忠不義,同時被指出腦后有反骨,久后必反。但是,劉備愛惜人才,仍將魏延收留。劉備率軍入蜀,魏延隨軍前往。此后,戰(zhàn)功卓著,深得劉備器重,先后被任命為牙門將軍、漢中太守、鎮(zhèn)遠將軍、丞相司馬、涼州刺史。劉備逝世后,魏延隨諸葛亮平定南蠻王孟獲的叛亂。在諸葛亮北伐時,他獻上了“奇襲子午谷”的奇策,但未被素謹慎的諸葛亮采納;魏延因此而心懷不滿,在奉命進攻箕谷時無視諸葛亮的軍令,險些敗北。后來在諸葛亮向天祈禱延命時進帳報告敵軍入侵的消息,不慎碰倒主燈,導致諸葛亮的祈禱失敗。諸葛亮估計到自己死后魏延必反,因而留下了密計,當魏延造反后大喝一聲“誰敢殺我”時,被接受諸葛亮密計的馬岱所殺。這當然是小說言,不一定是史實。但它說明的問題是,對于人的道德風險是必須加以防范的,否則,會給事業(yè)帶來不可估量、有時甚至是致命的損失。二是,能力風險。《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在防范用人風險時,既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敗的地方。比如,用馬謖去守街亭就是如此。當司馬懿聽說是馬謖在守街亭時,心中大喜,說:“馬謖是個庸才。諸葛亮用此人來守街亭,安能不敗!”事情果然如司馬懿所料,蜀兵在街亭大敗。最后,諸葛亮不得不吞下用人失誤這個苦果,自貶三級,并揮淚斬馬謖。用人的道德風險和能力風險比較,道德風險的危害更大,也更難防范。所以,古人曰:“寧用愚人,不用小人。”個中的道理就在這里。  

總之,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人要疑,疑人要用。如果我們把這幾句話結合起來作為用人的法則,那就會更全面些。但是,人是這個世界上最復雜的東西,所以,用人既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又不能過于拘泥,所謂無法為大法是也!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烏有之鄉(xiāng)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wǎng)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xiāng)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tài)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反抗吧,我的人民,反抗吧
  2. 毛主席,為什么反不得?
  3. 為什么總有人把毛主席放在后四十年的對立面?
  4. 劉繼明|隨想錄(20)
  5. 吃飽了才會有道德嗎?
  6. 美化軍閥是嚴重錯誤,整改批判應一視同仁
  7. 孫錫良 | 圓圈里的天才
  8. 由“高考狀元”想到了毛主席教育革命
  9. 從‘10塊’到‘400塊’:新農(nóng)合背后的沉重與希望——請對農(nóng)民好一點
  10. 子午:請珍惜我們的社會主義傳統(tǒng)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敢于戰(zhàn)斗,善于戰(zhàn)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qū)”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fā)現(xiàn)的時候已經(jīng)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jīng)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掩耳盜鈴及其他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chǎn)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shù)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fā)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敢于戰(zhàn)斗,善于戰(zhàn)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nóng)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日本一本香蕉大道高清视频 | 在线a亚洲老鸭窝天堂 | 日韩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欧美无限制视频一区 | 中文字幕精品aⅴ不卡 | 久久艹国产原创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