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中華文化

韓非子的不錯與偏頗

沙黑 · 2010-08-28 · 來源:烏有之鄉(xiāng)
收藏( 評論() 字體: / /

韓非的不錯與偏頗  

   

小序  

對于韓非子,我們似乎容易覺得須站在“他是對的”與“他是不對的”這樣兩個極端之間做選擇,而又不免覺得都難以做到,于是在思想上擱置起來。這種思維的“定勢”或“慣性”,且不論來自哪里、如何形成,掙破此一絕對主義,確實是一種需要。

   

其掙破的方法,別無它途,只有直接閱讀韓非子,自己來弄清楚。好比面對湯湯洪水,你有了自己一塊站腳之地,哪怕它很小,你也會覺得踏實了些,然后才能再考慮其它。  

如果我們自己閱讀韓非子,我們就能從那字里行間,進入“時間隧道”,一定程度上感受到韓非子的時代和他的國家,我們多少也就“親近”到了這個歷史人物,從他的心情,到他的理論,這樣,也就能面對較為活生生的客觀的情況做出自己的判斷。這判斷不管怎樣,總是我們自己得出來的,至于寫下來能有幾多“學術價值、文學價值”之類的,就只能抱無所謂態(tài)度,甚至也可以“精神勝利”地說,這本來就只是一種“消遣”以至“扯淡”,因為我們所討論的,只是古代人們討論了無數(shù)次的“帝王之術”罷了。  

   

一  

《史記》說,“秦王見《孤憤》、《五蠹》之書,曰,嗟呼,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  

秦始皇說這話的時間,大致可定在公元前235年左右。  

東漢哲學家王充,在《論衡》里寫下了《非韓》篇,這個寫作時間,假設在王充五十歲,則是公元77年,距離秦始皇說那句話,有三百年以上。王充在其文章中,對于韓非子把儒士列為“蠹”,表示不能同意。  

韓非子這篇《五蠹》,到底是個什么主張?怎么就把圣人之徒列為社會國家之一種“蠹”蟲的?過份了吧?  

我們這就不得不拜讀韓非子的《五蠹》。  

粗讀下來,韓非子這篇文章,大致有三層意思。  

一層意思,主張:  

“圣人不期修古,論世之事,因為之備”。  

也就是執(zhí)政要與時俱進,不能泥古不化。他認為:  

“上古競于道德,中古競于智謀,當今競于氣力”。  

他對遠古時代政治情況的這一認識與概括,有多正確且不論,其作為重點與實質(zhì)落筆的最后一句話:“當今爭于氣力”,是說出了一種事實。也就是說,他認為,在他所處的時代,華夏大小許多諸侯國已經(jīng)兼并為秦楚韓魏趙燕齊七大國,這七大國仍在激烈的兼并之中,并且秦國有吞并東方六國之勢。在這種情況下,要能生存以至發(fā)展,全憑實力,反過來說,憑“仁義、道德”是沒有用的。  

他舉了兩個例子,說,周文王當初只有五百里之地,行仁義而懷西戎,并且就這樣行仁義而得了天下。這是以仁義取得成功的例子。另一例是行仁義而亡國,說,漢江之東曾經(jīng)有個徐偃王,也有地方五百里,他行仁義,來向他靠攏并且獻出土地的國家有三十六個,這似乎也是成功的了,但是,荊文王感到這對荊國是個威脅,就舉兵前來討伐,一舉滅了徐偃王。韓非子得出結論說:  

“文王行仁義而王天下,偃王行仁義而喪其國。是仁義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文王是不是僅僅憑著行仁義取得天下的,這在論述中已經(jīng)不重要,因為無論如何畢竟要有一定實力,周朝才能滅了商朝,不是有武王伐紂、牧野大戰(zhàn)嗎?但歷史上總是說周文王是行仁義而得到生存和發(fā)展的,商紂王是不行仁義而弄得國敗家亡的,韓非子是利用了這一現(xiàn)成的說法,這一般也是儒士們最提倡的說法,所以韓非子這樣以周文王舉例,是可以的,也是很有份量的。  

另一面,荊國即楚國,它是以并吞了江漢之間許多小國最后形成了楚地之廣的。這所謂徐偃國,不管是真實有過,還是杜撰,總之可以舉例代表著那許多曾經(jīng)存在過的江漢小國,它們總之是因為實力很小而被楚國并吞了,不管它們哪怕很是行仁義的。所以,韓非子的這個論述,從邏輯上,從歷史的事實上,是立得住腳的。  

對此,王充卻有不同看法:  

 治國之道,所養(yǎng)有二:一曰養(yǎng)德,二曰養(yǎng)力。養(yǎng)德者,養(yǎng)名高之人,以示能敬賢;養(yǎng)力者,養(yǎng)氣力之士,以明能用兵。此所謂文武張設,德力具足者也,事或可以德懷,或可以力摧。外以德自立,內(nèi)以力自備。慕德者不戰(zhàn)而服,犯德者畏兵而卻。徐偃王修行仁義,陸地朝者三十六國,強楚聞之,舉兵而滅之。此有德守,無力備者也。夫德不可獨任以治國,力不可直任以御敵也。韓子之術不養(yǎng)德,偃王之操不任力。二者偏駁,各有不足。以偃王有無力之禍,知韓子必有無德之患。  

我們倒也不能說王充說得不對,但他只是認為韓非子有片面性,他說要把行仁義與講實力結合起來,既有“德守”,又有“力備”,各有其用,相得益彰,這才算全面。  

王充之說,讀來很好,但我們也不能說韓非子錯了。王充是東漢初年人,面對西漢興衰的得失,他是在試著總結和提出治理國家的完備的理論,因此面面俱到兼顧儒法。韓非子是戰(zhàn)國末期的人,天下都在為了國家生存而空前地“爭于氣力”,而且韓非子的國家韓國更是已經(jīng)到了危急存亡關頭,尤其不能靠著“行仁義”而求生存,可是國內(nèi)偏偏仍然有著這樣很嚴重的情況,使他不能不大聲疾呼而提出匡正的國策。  

我們打開《史記》的《六國年表》,以韓非子在秦國遇害之時往前推,四十年間,是韓非子最主要的生命時光,他作為貴族公子的韓國的情況是很糟糕的,不斷遭受著秦國的蠶食吞并,韓非死后的第三年,韓國也就滅亡于秦國,在齊楚燕趙韓魏六國之中是第一個被秦國滅掉的。  

因此,我們該對韓非子“當今爭于氣力”之說,有充分的了解,而不能說他是錯的,甚至都不能以所謂片面性去指責他。這也好比面前本來陳列諸多工具,我們臨事只能選取最適用的,而不管其它的在其它方面多么有用,在這里是沒有用的,乃至要把它丟得遠遠的以免礙事。當然,假仁假義難免要用一些,人與人之間最起碼的“禮”之類也還是要的,但若真的要以“行仁義”作為國策來救國家,是“以寬緩之政,治急世之民”,對韓非子來說,這簡直就是要讓他的國家坐以待斃以至立即滅亡的胡鬧,該算是“皇帝的新衣”里面最可怕最可笑的一種,萬萬使不得的。  

王充卻不這么認為,他說:  

“六國之亡,皆滅於秦兵。六國之兵非不銳,士眾之力非不勁也,然而不勝,至於破亡者,強弱不敵,眾寡不同,雖明法度,其何益哉?”  

這是說,強弱本來已經(jīng)懸殊,你在國內(nèi)再怎么走“明法度”的路線以強國,也沒有用。  

王充就這樣從強弱的角度重新提出了問題。如其說來,弱國反正不勝強國,弱國怎么要讓自己強起來也沒用,結果都一樣。  

這情況之下,除了等死之外,別的還有什么好辦法沒有?王充認為,有,那就是采用“行仁義”那一套。他舉童子面對無敵大力士孟賁的例子說:  

“使童子變孟賁之意,孟賁怒之,童子操刃與孟賁戰(zhàn),童子必不勝,力不如也。孟賁怒,而童子修禮盡敬,孟賁不忍犯也。”  

童子這樣或許會讓孟賁放過他,從而死里逃生,似乎算得一種“迷敵之術”。  

王充舉魏文侯時代的一件事,來說明他以上說法有歷史依據(jù):  

“段干木闔門不出,魏文敬之,表式其閭,秦軍聞之,卒不攻魏。使魏無干木,秦兵入境,境土危亡。”  

他對此分析說:  

“秦之與魏,孟賁之與童子也。魏有法度,秦必不畏,猶童子操刃,孟賁不避也。其尊士、式賢者之閭,非徒童子修禮盡敬也。夫力少則修德,兵強則奮威。秦以兵強,威無不勝,卻軍還眾,不犯魏境者,賢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禮也。”  

他的結論是:“敬賢,弱國之法度,力少之強助也。”  

從邏輯上說,王充之說是言之成理站得住腳的,他說的是“雞蛋不跟石頭碰”,以及僥幸能迷惑了敵人而茍活幾天以至再圖發(fā)展的可能,但從實際上說,與束手等死仍然并無多大不同。以當時岌岌可危的韓國的情況,效法近二百年前的魏文侯而在全國大行尊賢有禮,就能感動以至感化秦軍,避免亡國的滅頂之災么?  

如果說弱國明法度以圖強,是作生的努力而不怕死得悲壯,那么,王充的主張,則是作死的準備而不怕死得可笑。  

王充認為弱國應當“行仁義”而不是“爭氣力”,放在韓非子的歷史條件下,是無力而且滑稽的。但王充確實揭示出弱者的一種丑陋的思維方式或者說是“文化”。  

如果說道家陰柔是內(nèi)懷剛強暗懷殺機,那么王充主張的這種陰柔,乃是真正的無能,只是任人宰割以至伸著脖子挨刀而己。  

   

二  

韓非子《五蠹》篇的第二層意思,是要擺正弄對賞與罰的對象。首先,要認識到當今明君應該:  

“峭其法而嚴其刑”。  

為什么呢?在于人性,在于國情。  

從人性來說,比如有個不學好的人,父母之怒,鄰人之勸,師長之教,都不聽,等到他觸法,被當作壞人捉起來,他就曉得怕了,也許就能“變其節(jié),易其行”了。這就說明:  

“民固驕于愛,聽于威”。  

韓非子可以說是荀子的“研究生”,跟著荀子研究“帝王之術”,他的同學有李斯,就是后來執(zhí)掌秦國相印而謀害了他的。他們的老師荀子認為,人之本性是:  

“目好色,耳好聲,口好味,心好利,骨體膚理好愉逸”。  

這樣原本的人,經(jīng)過后天人為的改造,也就是經(jīng)過“偽”,才可能變得好一些。  

“無偽則性不能自美”。  

所以:  

“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  

這個“天人之分”的理論,韓非子繼承過來,從人性上說明其“峭法嚴刑”的必要。  

韓非說,會有這樣一種現(xiàn)象:拿到普通布帛,一般人也不會丟手,但見到百鎰黃金,大盜卻可能不會伸手。個中原因,正是刑法的作用:  

“不必害則不釋尋常,必害則手不掇百鎰”。  

他由此得出結論說:  

“賞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罰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并且,要做到:  

“施賞不遷,行誅無赦。譽輔其賞,毀隨其罰。則賢不肖俱盡力矣。”  

韓非子所說這一套,王充大約也不能不同意。王充所不滿于韓非子的,是韓非子一味的只重視這種法治的作用。王充認為:  

“治國猶治身也。治一身,省恩德之行,多傷害之操,則交黨疏絕,恥辱至身。推治身以況治國,治國之道當任德也。韓子任刑獨以治世,是則治身之人任傷害也。”  

但王充對韓非子是理解的:  

“韓子豈不知任德之為善哉?以為世衰事變,民心靡薄,故作法術,專意於刑也。”  

但是,王充打比喻說:  

“夫世不乏於德,猶歲不絕於春也。謂世衰難以德治,可謂歲亂不可以春生乎?人君治一國,猶天地生萬物。天地不為亂歲去春,人君不以衰世屏德。”  

他們的分歧如此而已,并非截然對立。  

不過,韓非子進一步要說明的問題,在于國情,提出從“當今爭于氣力”的總體要求出發(fā),把刑賞勸罰的對象擺正弄對,矛頭所指,涉及到了儒士。  

他指出當時有這樣一些問題:  

“以其有功也爵之,而卑其士官也。”  

“以其耕作也賞之,而少其家業(yè)也。”  

“以其不收也外之,而高其輕世也。”  

“以其犯禁也罪之,而多其有勇也。”  

結論是:  

“毀譽賞罰之所加者相與悖繆也,故法禁壞而民愈亂。”  

怎樣壞與亂?比如:  

 “不事力而衣食,則謂之能。不戰(zhàn)功而尊則謂之賢。賢能之行成,而兵弱而地荒矣。人主悅賢能之行,而忘兵弱地荒之禍,則私行立而公利滅矣。”  

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在于: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禮之,此所以亂也。”  

“離法者罪,而諸先生以文學取;犯禁者誅,而群俠以私劍養(yǎng)。故法之所非,而君之所取;吏之所誅,上之所養(yǎng)。”“雖有十黃帝不能治也。”  

“故行仁義者非所譽,譽之則害功;工文學者非所用,用之則亂法。”  

“國平養(yǎng)儒俠,難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  

“有政如此,則國必亂,主必危矣。”  

對于韓非子這些話,王充很不同意,他認為儒術儒士于國有用而不是無用,說:  

“儒生,禮義也;耕戰(zhàn),飲食也。貴耕戰(zhàn)而賤儒生,是棄禮義求飲食也。使禮義廢,綱紀敗,上下亂而陰陽繆,水旱失時,五谷不登,萬民饑死,農(nóng)不得耕,士不得戰(zhàn)也。”  

“國之所以存者,禮義也。民無禮義,傾國危主。今儒者之操,重禮愛義,┅┅人民為善,愛其主上,此亦有益也。”  

其實,王充說的“禮義”,韓非子就不懂得么?韓非子只是強調(diào)在“當今爭于氣力”的情況下,如何擺正弄對賞罰勸懲的對象,在《五蠹》一開篇,早就表達過“事因于世而備適于時”的總原則,不能“美堯舜湯武之道于當今之世”。  

但王充所說的一套,之所以那么重要,是因為事關“綱紀”,事關要求人民“愛其主上”,也就是“君君臣臣”的總體秩序的存在,這對于“君主”及其團隊來說,確實是須臾離開不得的。不管是幫忙也罷,幫閑也罷,“儒者之操”的主要作用在此。王充堅決反對將儒者列為“蠹”,就是站在這樣一種“大局”上“高屋建瓴”看問題的,一片忠心也是可掬可嘆。  

然而韓非子也并沒有反對或企圖離開王充所強調(diào)的這個總體秩序,他的呼吁恰恰是向著“明主”說的,要求在“當今爭于氣力”的情況下,“明主”能將國策大力度地從“行仁義”轉(zhuǎn)為“明法度”,以挽救危亡、保國保種。所以,韓非子所提出的主張,也是為了那同一個“大局”,也是一片忠心可掬可嘆,不能算錯,而且很對。  

這樣看來,儒與法,本來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并無根本的利害沖突,“人主”之慮之責,在于如何使用好這兩輪與雙翼。  

王充的主張講的是一般性,韓非子的主張講的是針對性,如果王充與韓非子同在韓國為臣,則政策取向仍當以韓非子為主,而以王充所說作為補充和完善。  

王充站在他的角度,給韓非子一個譏笑,說:  

“使韓子賜食君父之前,不拜而用,肯為之乎?夫拜謁,禮義之效,非益身之實也,然而韓子終不失者,不廢禮義以茍益也。”  

他是說,一定的“禮義”無論如何仍是需要的。這就說明,王充對于他的主張與韓非子的主張之間的關系很明白,他只是要對韓非子作出他認為極有必要不可或缺的彌補而已,我們也不能說王充不對。  

   

三  

《五蠹》的第三層意思,重點在抨擊“言談縱橫”。  

為了有力陳述“言談縱橫”的危害,韓非子劍指儒士標榜的“賢、智”這兩大優(yōu)勢來說明那是無用而有害的。  

先說所標榜的“智”的不可靠與不實用:  

“所謂智者,微妙之言也。微妙之言,上智所難知也。┅┅民無從識之。┅┅慕上知之論,則其于治反矣。故微妙之言,非民務也。”  

再說所標榜的“賢”的不可靠與不實用:  

“所謂賢者,貞信之行也。┅┅貴不欺之士者,亦無不可欺之術也!┅┅人主處制人之勢,┅┅雖有田常子罕之臣,不敢欺也。奚待于不欺之士?今貞信之士不盈于十,而境內(nèi)之官以百數(shù)。必任貞信之士,則人不足官。┅┅故明主之道,一法而不求智,固術而不慕信。故法不敗而群官無奸詐矣。”  

此番論述,渾化無痕貫徹老子“無為”思想,只有“一法、固術”,才可以真正有為而不至于亂。老子早就說過:  

“為無為,則無不治”。  

韓非子這里的離賢去智,正相當于老子的“絕圣棄智”,這種“一法固術”的明主,才真是老子所稱贊的“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  

無論何年何代,儒士們見了韓非子這種言論,是不會高興的。于是歷來儒者的“批韓”也就在所難免。  

韓非子堅決認為,凡事一定要致實效而去空言。他用“歸謬法”而引出正確結論,說:  

“今境內(nèi)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而國愈貧,言耕者眾,執(zhí)耒者寡也。”  

“境內(nèi)皆言兵,藏孫吳之書者家有之,而兵愈弱,言戰(zhàn)者多,被甲者少也。”  

不過,韓非子由此又向前推進了一步,就更是要遭到后世儒者們的痛罵的了:  

“百人事智而一人用力,事智者眾則法敗,用力者寡則國貧。此世之所以亂也。故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  

否則:  

“士民縱恣于內(nèi),言談者為勢于外,外內(nèi)稱惡,以待強敵,不亦殆乎。”  

看來,韓非子的主張,因為產(chǎn)生于當時戰(zhàn)國的嚴峻環(huán)境,有一種很強的戰(zhàn)時路線和政策的特點,這就是它的特殊性,但其中包括了法家學說的一般性,王充這樣較能全面考慮的人,則不會否定這一般性的合理性,而其特殊性戰(zhàn)時性,就難以合乎一般的太平時光而能為人理解了。什么“無書簡之文”,這不是要滅絕文化么?什么“以吏為師”,如此整齊劃一呆板服從,人們就不需要有性情,社會就不需要有別方面的知識么?真乃荒誕不經(jīng)啊!  

儒者們一萬次地指出,秦朝就是因為用了法家的這一套,才二世而亡的。  

確實,儒者們的此一說,不無道理。秦國沒有及時調(diào)整戰(zhàn)時路線政策向著不戰(zhàn)時轉(zhuǎn)化,而是“其道不易,其政不改”(賈誼《過秦論》),于是令人驚訝那樣迅速而僵硬地倒了下去。  

然而,當人們(比如北宋末年的蘇東坡、明末清初的王船山)這樣痛罵韓非子時,他們實在就缺乏了歷史的態(tài)度,而當某種嚴峻的戰(zhàn)時又來到面前,國家社會仍然會向著韓非子的戰(zhàn)時主張有所靠攏的,而人們也將會是有所理解和服從的。  

所以,即使是韓非子“偏頗”之處,也仍然有其“合理內(nèi)核”,而不可簡單地罵倒他。  

在以上這樣摒棄了所謂“賢、智”,弄清了“士民”(即儒士)的面目與危害之后,韓非子就進入《五蠹》篇的最后一擊,揭露“言談者”,也就是以“言談縱橫”為事業(yè)的人們。  

當時的“縱橫”,如韓非所說:  

“縱者,合眾弱以攻一強也。而衡者,事一強以攻眾弱也。”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合縱連橫”策略。戰(zhàn)國時代最有名的說客是蘇秦、張儀。說客蘇秦,最后能配帶六國相印,憑他三寸不爛之舌,說動六國賦予他協(xié)調(diào)六國(齊楚燕趙韓魏)行動的權力,以共同對抗秦國。說客張儀,以與蘇秦正好相反相克的策略“連橫”取得秦王信任,做了秦相,他的任務就是分化瓦解六國聯(lián)盟,讓他們一一屈從于秦國,他最有名的事情是讓楚王上當,把楚國害得不輕,他是楚國的愛國者屈原最痛恨的一個人。  

這“合縱連橫”的事情,看來是當時戰(zhàn)國七雄之間的一場曠日持久的外交戰(zhàn),其中充滿欺詐與陰謀,也充滿天真與上當。韓國自然也不可能置身事外,一不小心就會被卷進去。在這樣的外交攻守之中,大大小小的蘇秦張儀,坐著戰(zhàn)國時代的輕便馬車,行進在“周道如矢”的平坦大道上,昂昂然穿梭往來于各國之間,而各國的執(zhí)政權臣都必然要隆重接待,于是,紛紜的戰(zhàn)國外交成了一種特殊的名利場,策略失誤與里通外國,犧牲國家與謀取私利,這樣的事情層出不窮。  

韓非子站出來,大聲疾呼讓國家堅決從這種無益有害的外交之中脫身出來,“縱”也罷,“橫”也罷,都不要理它。他說:  

“人臣之言衡者,┅┅未見其利也,而亡地亂政矣。人臣之言縱者,┅┅未見其利,而亡地敗軍矣。┅┅事強則以外權士官于內(nèi),救小則以內(nèi)重求利于外。國利未立,封土厚祿至矣。主上雖卑,人臣尊矣。國地雖削,私家富矣。事成則以權長重,事敗則以富退處。”  

這種“人臣”,其實就成了內(nèi)奸。  

韓非子指出,最重要的,是把國內(nèi)的事情辦好。他說:  

“治強易為謀,弱亂難為計。故用于秦者,十變而謀希失,用于燕者,一變而計希得。非用于秦者必智,用于燕者必愚也,蓋治亂之資異也。”  

他舉眼前“周滅于縱,衛(wèi)亡于衡”的慘痛事例,說:  

“使周衛(wèi)緩其縱衡之計,而嚴其境內(nèi)之治,明其法禁,必其賞罰,盡其地力,以多其積,致其民死,以堅其城守,天下得其地則其利少,攻其國則其傷大,萬乘之國,莫敢自頓于堅城之下而使強敵裁其弊也。此必不亡之術也。舍必不亡之術,而道必滅之事,治國者之過也。”  

韓非子的這一見解是對的。這似乎也就預答了三百年后王充的疑問:弱小的童子能對付無敵大力士孟賁嗎?童子一定要示弱、裝文明,方有可能幸免孟賁的打擊嗎?  

至此,“儒”,“俠”,“言談”,是三大蠹,已經(jīng)言明。  

還有二蠹,是“商工游食之民”與“患御”。  

“商工游食之民”,在重耕戰(zhàn)的戰(zhàn)國年代,不受國家歡迎,地位不高,但到韓非子的時候,出現(xiàn)了這樣的情況:  

“今世近習之請行,則官爵可買。官爵可買,則商工不卑也矣。┅┅致尊過耕戰(zhàn)之士,耿介之士寡而高介之民多矣。”  

這樣“亂國之俗”的情況,對于處在戰(zhàn)國之中的國家,是不利的。因此,韓非子把“商工游食之民”列為一“蠹”。  

至于“患御”這樣一“蠹”,是指什么?韓非子這樣描其行為:  

“積于私門,盡貨賂,而用重人之謁,退汗馬之勞。”  

“患御”指“近習”,也就是君主或權臣身邊的人,他們接受賄賂,為人謀取地位,而使有汗馬功勞的人反而不能得到重用。這種角色,列為國家之“蠹”,也不算過份。  

至此,《五蠹》篇粗讀并議論一通,此次“消遣”或“扯淡”完畢。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烏有之鄉(xiāng)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wǎng)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xiāng) 責任編輯:執(zhí)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tài)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反抗吧,我的人民,反抗吧
  2. 毛主席,為什么反不得?
  3. 為什么總有人把毛主席放在后四十年的對立面?
  4. 劉繼明|隨想錄(20)
  5. 吃飽了才會有道德嗎?
  6. 美化軍閥是嚴重錯誤,整改批判應一視同仁
  7. 孫錫良 | 圓圈里的天才
  8. 由“高考狀元”想到了毛主席教育革命
  9. 從‘10塊’到‘400塊’:新農(nóng)合背后的沉重與希望——請對農(nóng)民好一點
  10. 子午:請珍惜我們的社會主義傳統(tǒng)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敢于戰(zhàn)斗,善于戰(zhàn)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qū)”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fā)現(xiàn)的時候已經(jīng)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jīng)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掩耳盜鈴及其他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chǎn)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shù)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fā)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敢于戰(zhàn)斗,善于戰(zhàn)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敢于戰(zhàn)斗,善于戰(zhàn)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nóng)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真实国产乱子伦对白视频不卡 | 亚洲天堂在线2024 | 综合国产精品私拍国产在线 | 日韩精品中文天天射 | 亚洲欧美日韩颜射在线 | 欧美AⅤ资源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