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上說,人類拋棄宗教,選擇科學,是人類文明的進步。自此后,人類告別了愚昧無知的中世紀,經歷了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開啟了人類文明的新篇章。于是科學技術的到迅猛發展,“資產階級在它不到一百年的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在科學技術的指導下,人類數千年來的夢想一個個被實現,似乎科學是認識自然的唯一正確手段。
但是且住!凡是有得必有失。我們實現了這些夢想,但代價是什么?自然的破壞,幸福感的缺失,更多文明傳統的消亡……所有的一切,都表明科學已經成為一種宗教,科學家們打著“破除迷信”的旗號,對“異教徒”們展開物質上和精神上的進攻,必欲除之而后快。
不信?那我們來歷數一下科學的罪狀。
罪之一,破壞自然。在古代社會,人類以漁獵、游牧、耕種為生,人類的生產完全融入自然的食物鏈中。隨著科學技術進步,人類先后發生了三次工業革命,人類由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再到信息社會。隨之而來的是人類自信心極速膨脹,認為世界上沒有自己不能做的,所以打著“開發自然”的招牌,向自然展開進攻,對自然進行瘋狂掠奪,鼓吹“人定勝天”。不要忘了,人類是來自于自然的,現在竟然要戰勝自己的生存基礎,豈不荒謬?可惜科學家們似乎并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依舊我行我素。最近的一個例子就是轉基因糧。
轉基因糧是在最新的“生物科學”和“基因技術”的指導下,將抗蟲基因移植到水稻和玉米上,使其能夠分泌一種酶,可以將昆蟲殺死。但是,昆蟲無法下口的糧食,人長期食用就不會有問題嗎?而且,轉基因糧如此殺死昆蟲,難道不會對生態平衡造成影響嗎?再者,昆蟲若進化了,能夠對付轉基因糧,豈不更難消滅?且不要忘了,這些都是“科學”的成果。
罪之二,喪失幸福。人類自信心極速膨脹的結果,是人類欲望的嫉妒擴張。欲望的不到滿足,人就不會感到幸福。而且,科學技術已經使人類犯下大錯。譬如說,目前由于大量燃燒化石燃料,造成溫室效應,要搞碳減排。為了實現碳減排的目的,解決方法還是靠科學技術的進步。為了彌補已經犯下的錯誤,我們在犯著更新、更大、更多、更嚴重的錯誤,而自己還茫然不知。現在人們出門旅行,坐汽車,坐火車,坐飛機,固然快捷。但是,像一個包裹一樣被運來運去,還有那份“細雨騎驢出劍門”的情趣嗎?麥當勞、肯德基再好吃,里面有媽媽的味道嘛?所以說,有了科學這種投機取巧的工具,就有投機取巧的事情;有投機取巧的事情,就有投機取巧的用心;有投機取巧的用心,就會心神不寧;心神不寧就會心性不定;心性不定就難以獲得幸福,因為“欲壑難填”么!有一首歌唱得好,“沒有的總想有,得到的還盼望”,最后盼來盼去盼了一個透心涼。這樣又怎么會幸福?
罪之三,摧殘文明。嚴格來說,科學是一種來自于西方的,建立在大量數學模型和物理實驗基礎上的一套知識和技術體系。既然如此,為什么只有以科學方法去認識世界是正確的,而采用其它文明的其它手段就是錯誤的?這顯然于理不合。但科學似乎并不是一種寬容的宗教。人類的歷史以五千年上下計算,科學興起的時間,不過五百年而已。顯然,科學在盲目自大,把自己放在了“孤家寡人”的位置上。姑且不論宗教著作里是否記載了遠古的自然現象,就從尊重人類自己祖先的態度看,亦是不可取的。《圣經》里記載“諾亞方舟”的故事,為什么不能用科學解釋?佛教高僧能“輪回轉世”,這種現象為什么不能用科學解釋?很簡單,這些問題是科學不能,也不應該用科學來解釋。既然如此,科學還有什么資格藐視其它宗教,僅僅因為科學創造了前人不能創造的奇跡嗎?但是能創造奇跡等于應該創造奇跡嗎?顯然,科學在今天所創造出的奇跡足以將自己毀滅。這樣的奇跡,有不如無。
那么,出路在哪里?或許可以從中國古典文明中找到靈感。關于人與自然的關系,最好的解決辦法是“無為”。人的認識能力終歸有限,不可能完全認識到全部的自然之“道”。所以,正確的選擇是順應自然,放棄那些無謂的努力。
說到這里,大家應明白中國為何“科技不發達”了吧?我們的祖先告誡我們,既不要迷信任何神靈,也不要迷信自己的聰明才智。宗教和科學在本質上是一回事,是一個問題的兩面,都是一種迷信,被中華先賢們所鄙棄。而現在,正是我們繼承這筆文化遺產的時候了。否則,任由科學發展,人類的道德結果必然是走向滅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